孩子初到国外,虽然功课压力不大,但由于整个环境突然改变,周围都是陌生人,相处起来,真的很不容易。尤其是同当地学生的成长背景不同,吃的喝的、看的玩的、聊天话题、课外兴趣等都有差异,我家女儿一度有种局外人的感觉。我鼓励她们不必心急,先交些来自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朋友,再慢慢与亚裔同学如来自日本、韩国的学生接触,最后,自然也会同当地同学交往顺畅起来。孩子有了自信心,社交也就正常了。
记得当初我帮孩子选择学校时,同大多数中国家长一样,希望选择华裔学生比较少的学校。有一次,我去参观一所中学,给我做导游的“学生大使”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我问她:“你们学校的中国学生多吗?”她纠正我:“您是问华裔学生都来自什么地方吗?”我点了点头,她继续说道,“除了为数不多的本地人外,还有少数来自中国香港和台湾的,来自内地的最多,又分为两派,一是跟你们一样讲广东话的,一是来自北方讲普通话的。”听她这么一介绍,我心里开始打退堂鼓:那么多中国学生,肯定会自己人扎堆,讲中文不讲英文。那个学生导游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说:“学校规定,校园里只准讲英语、法语,我们只在私底下没有老师发现的情况下才讲中文,但一旦被听到是会受到警告的。”
人都是很矛盾的,在帮助孩子选择学校时,我们内心想,所选的学校最好没有中国人,全是西方人,那么自家的孩子就会被迫讲英文,就能早一点融入当地的文化圈子里去;但另一方面,我们又怕孩子在全是西方人的环境中,感到孤独,思念家乡,如果身边有个同乡同学,相互照应一下,不是更好吗?“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句俗语我们常常挂在嘴边。得知我家老大出去,她同班一个同学的家长专门宴请了我们。他的女儿也要到加拿大读书,虽然与我女儿不是在同一个区,但她的家长还是希望将来她们之间能够有个照应。在加拿大机场,我也经常能见到一些结伴同行的留学生。
我认识一位家长,他在孩子带出国的行李里悄悄放了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一些注意事项,他戏称是给孩子的“护身符”。其实,我也曾经给孩子写下一份安全锦囊,在此同大家分享一下:
孩子能否适应留学生活,关键在第一年。虽然地域上的距离让我们感到给予孩子的支持远不如在国内时有效和给力,但我们仍然要不断努力地帮助他们度过留学初期,因为留学初期适应得好坏往往影响到他们在异国他乡的求学路之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