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01300000010

第10章 礼仪概述(9)

我记得有一次我老妈到北京来了,朋友们在一块儿聊天。

可能是年纪大了,不太介意,老太太顺嘴透露一个信息,说自己要过生日了。结果被我几个好朋友听到,我们从小一块儿长大,都挺好的,给我老妈邋了一个大花篮,都是好花,什么鹤望兰啊,一大堆花,名花,老太太看了高兴坏了。

走的时候给我提了一个要求,她说:“娘什么都不带,就把这盆花带回去。”

老太太不会说花篮,就说一盆花。那很难啊,你想想坐火车,那个大花篮,我都没办法给她运到火车站去,但是她是我娘,她就提这么一个要求,我得满足。找一130货车,那花篮很高,一般轿车后备箱进不去啊,结果到了车站检票的时候还要过安检很麻烦,别人看着我笑,有人认识我,说:“李教授,你这是什么货?”就这样,那个花篮到车厢里去也几乎损失了一半,下了车之后还剩几朵我就不知道了。

这就是我们讲的第二个点。要注意送什么,What。

第三个W,意即在什么地方送。Where。赠送礼品,有的时候需要考虑场合,比如,公务交往的礼品一般应该在办公地点送,以示郑重其事,公事公办。我们有的公司不注意这些,公务交往礼品给你拐弯抹角拿家里来,好像做贼似的,不登大雅之堂,只有公事公办,才会给人以非常正规的感觉。

有一次到一个单位开会去,我走的时候一个同志告诉我:“李教授,该装的东西都给你装到轿车后备箱里去了。

把我吓一跳,一直以来我都不知道他怎么把我轿车后备箱打开的,又不好意思问,其实也没有什么东西,就是一堆宣传材料,还有两大瓶他们自己生产的液体饮料,加起来也不到50块钱。当实,他应当大大方方地当面奉送:“李教授请你品尝!”

公务交往礼品是在办公地点送的。相反,私人社交的礼品一定要在私人交往的地方送,以示公私有别。

有一次我的一个远方亲戚来了,老家的东西带了一堆,主要是送我的十多斤梅干菜。

可能是找我也不好找,就打包扛到我办公室去了,结果被楼下的同志给赶出去了,“这里不准卖菜!”

这下他可不高兴了,当场便说:“我西服革履的像是卖菜的吗?”

他穿西装来的,但是梅干菜的味道挺重,别人认为他贩卖推销。

因为他刚下飞机,拎着旅行箱,拎着一堆菜,半斤一包,半斤一包,你想十多斤,20多包挺显眼的,这个很麻烦,而且搞得我哭笑不得。

最后我给他讲一个笑话,我说:“你这个10包、20包拿到我这儿来,倒也没啥不得了的。如果你拿的是酒就有腐败我的嫌疑了,你拿这个来没有腐败我的嫌疑,但是这20多包我总得给我的同事分分吧。大家都看见了,见面分一半,实际上我少吃了多少。”

所以这个私人交往礼品一定要拿到家里去,这是公私有别的。在什么地点送这一点你要考虑到,否则就是敷衍别人。

第四个W。意即什么时间送。When。一般的讲法,做客人的时候,或者当主人的时候,送礼品的具体时间的考虑不太一样。比如我现在是客人,我到您家去做客,我去拜访您,一般的规则,拜访别人时礼品应该在见面之初拿出来,这叫登门有礼。它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容易给别人一个良好的开始的印象,你对别人重视。不是别人非你这个礼物就不活了,礼品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表示对受赠者的重视。“礼”的意思就是尊重,见了面把礼品拿出来,表示对别人的重视。

更重要一点,它容易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比如举一个例子,我到您家去了,我给您带了一瓶五粮液酒,在你家怎么也得有瓶剑南春喝喝吧。走的时候我才把五粮液拿出来了,我走了之后主人可能会跟老婆说:“有点对不起老李,你看他给咱拿的五粮液,咱给他喝二锅头。”这其实是一个互动的问题。礼品上讲“来而不往,非礼也”,它有一个双边对等交流的问题。

客人拜访时应当是把礼品先拿出来,而主人待客的时候是倒过来的。主人一般是在客人告辞的时候送礼。再有,外地的客人,一般我们在临行前夜送,比如我老爸今儿要回上海了,他明天走,我今天晚上去送,什么意思?我给老爸一个收拾打包的机会。有同志不太会做这个事,别人上火车上飞机之前才拿出礼品来,一大堆,容易丢,还不好带。一般外地的客人你是临行前夜送为佳,本地客人则是客人告辞的时候拿出来。

公务礼品,比如公司企业送的礼品,什么时候送?通常有两种情况:

一是主管领导会见对方时。比如我到你公司去,董事长跟我见个面,董事长把礼品拿出来,这等于是公司向我送礼,如果是一个部门经理拿出来,等于是这个部门向我送礼,层次差远了。二是告别宴会上送。它算一个结束曲,来的时候客人送,走的时候主人送,善始善终。

第五个W,意即如何送。Which。怎样送?以何种具体方式送?

它主要强调以下两条:第一条,但凡有可能的话,我们需要亲自赠送礼品,礼品有三个寄送方法:一是自己送,二是托人送,三是寄送,寄过去。但凡有可能,礼品要亲自送,可以提升礼品的规格。在公务活动中,就是公司企业政府部门打交道,这个礼品最好是由单位主管领导亲送。客人走的时候公司里的秘书或者工作人员给客人塞过来,好像做贼似的,董事长、总经理亲自给客人赠送,说明客人是受到高层领导的重视,礼仪上叫“礼宾对等”,这是一种接待规格。

第二条,在国际交往和对外交往中需要注意,送给外国客人的礼品一般需要包装。过去我们中国人不太在乎这个问题,有的很好的东西,拿马粪纸盒一装,拿报纸一裹,拿塑料带一装,这样会使礼品档次上受影响,在可能的情况下,我们送给外人的礼品要加以包装。越是正式的国际交往,此点越是不可掉以轻心。

下面还有一个大问题,我想用几分钟时间跟同志们研讨一下,就是我们要接受礼品需要注意什么?

接受礼品,恐怕有以下三个点需要注意:

第一,要落落大方,能接受你就接受了。如果自己觉得没有犯禁,没有犯党纪、国法,没有犯外事纪律,没有影响到两方的人际关系,可以接受就接受了。却之不恭!如果有些礼品是不能够接受的,当即要向送礼者说明原因:“不好意思,你送我的礼品我非常感谢,但是我们公司有规定,在公务往来中是不能收受礼品的,尤其不能收受现金和有价证券,谢谢你的好意,请您拿回去。”一定要当面把理由说清楚了,因为国家不同,社会不同,企业不同,讲究也就不太一样,所以这个问题要注意。

第二,要表示感谢。表示感谢一般有这么几个具体做法:

其一,如果是当场接受别人礼品的话,最好口头上表示感谢,“谢谢你的好意,感谢了。”这句话是一定要说的,必要时还要和对方握手道谢。

其二,就是要欣赏对方的礼品。比如我给我老婆送一条围巾,我说:“老婆我给你送个礼物。”她不会说:“你等着,我看报去”。“电视连续剧看完再说。”“我正在做饭呢。”那种态度会影响我的情绪!

我重视你,你不重视我。

我想我老婆若是聪明的话,她会立刻把这个围巾从袋里拿出来,什么事都不干了,我相信她会立刻把包装打开,把围巾围在脖子上,然后再说:“老公,这正是我需要的围巾,太好看了。”我下次再买,而且买得更大。也有的同志会说:“哎呀,这个难看死了,老土。”这辈子再也不给她买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你不重视我,我就不重视你!这个要注意,要通过欣赏礼品来表示感谢。

许多外国人就很重视这个,他送礼品,一般要打开包装看一看。

如果是别人寄来的礼物,或者是很盛大的商务活动中的公关礼品,有的不方便看或不方便道谢,事后可以打个电话,或者写封信跟对方说一声:“你的礼品正放在我的案头上。”“你的礼品我很欣赏。”

再比如,我正在谈恋爱,这条领带假定是我女朋友昨天送我的,我今天和她约会,我什么都不说,我重视她吗?我爱她吗?我嘴上不说,可是我把这条领带戴上,这说明我重视她,我感谢她。这是非常好的一种做法。

第三,要保持低调。在接受礼品后还要注意保持低调的问题,一般而言,赠送礼品属于一种私人交往,尤其是个人往来,私人交往,所以要注意,在外人面前要低调一些,不要大张旗鼓地去说:“这是某某送我的,这个是给我的。”别人问是可以讲的,没有必要的话则大可不必以此去招摇,这是做人的常识。

我想讲的就是这些,特别要说的就是作为低调来讲,这个礼品没有特殊原因不要转赠别人。

当然你要把它当破烂给卖了就麻烦了,李教授好心好意地把自己写的一本书——自认为最好的一本书送给你了,而且签了名了,过两天却在垃圾收购站看见了,非得气死是不是?

再比如我送给你领带,我送给我男朋友的领带被他给他弟弟了,我很生气,这个不合适啊,你送给我的领带就是我的,我要不喜欢我宁可不用,我也不能随便转送给别人去,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讲的礼品重点是讲如何送给别人礼品,同时也讲了如何接受别人的礼品。

节庆礼仪

节庆礼仪是指,关于节日和庆祝日的礼仪。

简而言之,节庆礼仪有这样几个特点:

第一,就是它的约定性。它有规定的时间、约定的内容。

第二,就是它有非常明显的民俗性特征。绝大多数节庆来自民族习俗、来自宗教习俗。礼仪的一个出处就来自于习俗,所谓:

“礼出于俗,而俗化为礼。”很多礼仪其实是来自于约定的习俗。节庆礼仪的习俗性很明显。比如中国人过大年初一,要走亲访友,拜年,吃年夜饭,诸如此类,这个习俗性很强。

第三,就是它的地域性。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礼仪的习惯是不太一样的。

我们学习节庆礼仪要讲什么呢?具体来讲,其实是七个字,衣、食、住、行、访、谈、送。

第一个方面,我们来谈谈节庆做客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逢年过节走亲访友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一件事,走亲访友实际上是联络老朋友,结交新朋友的一个非常常规的手段。但是,走亲访友有两个细节大家必须注意。

第一,不要因为自己拜访别人,而给别人造成不必要的负担和麻烦。

李教授有句比较难听的话——凡事有度,关心过度就是一种伤害。你要到别人那里去,你给别人添了麻烦就不合适了。比如,现代人要讲究现代文明,登门拜访亲朋好友时一定要有约在先。要养成这样的习惯,不要想去就去,充当不速之客。记得有一次我遇到这样一件尴尬事:

2004年的大年三十,要去人民大会堂看一场演出,从亲朋好友那儿好不容易弄来的票,买都买不着。跟太太两个人打扮好,一出门却碰上几个同事,来看我来了,那我能说什么啊?那就陪着,聊聊,在我家一起坐一会儿吧。过了一会儿,我看看表,同事还问我:

“不打扰你吗?”我说:“不打扰。”“那就再坐一会儿,看到你真是太高兴了,咱们难得一起聚聚。”

一会儿老婆也看看表。又有客人问:“影响吗?”

她敢说影响吗?“不影响。”客人就说:“再聊一会儿吧,跟李教授聊天真有意思啊。”

聊到最后,我们终于没有能去观看人民大会堂的那场演出。

在现代文明的社会,一定要养成习惯,登门拜访之前要有约在先,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这个倒不是什么大事,但是一定要注意,任何一位有教养的人,不应该因为自己而给别人的生活和工作制造麻烦。

另外,如果去拜访那些不太熟悉的客人,你还要明白,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还有两点要注意:

其一,要提前确认。比如你是,一个学生去拜访老师,一个晚辈去拜访长辈,一个下级去拜访上级,提前一个星期跟他说了,对方也可能会忘记了。你在出发前,或者头天晚上再打个电话跟他说一下。比如你来拜访李教授我,提前一周约了,你给我打个电话:“李教授,我们按照约定想明天下午三点钟到您家拜访,不知道方便不?”或者“有什么变化吗?”你应该确定一下,等于提醒我,老李别忘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样就不至于出现扑空的情况。所以逢年过节这件事是需要注意的,在有约在先的前提下你一定要提前确认。

其二,要适可而止。我们一般人到别人那里做客,不管是逢年过节做客还是平时串门做客,在那儿待多长时间的概念不是很强。

要知道你去拜访别人也会去,一家房子里空间就那么大,客厅就那么几个位置,客人太多不方便。

一般情况下,礼节性拜访,比如,单位的老干部处的同志或者办公室的同志去拜访离退休老职工,去拜访老前辈或者工作关系的客人,逢年过节是时间越短越好。礼节性拜访在客人那里停留的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宜,不要太长。问候之后,意思到了也就可以了,顶多吃两个瓜子、喝杯茶,别在那儿待太长的时间,呆在那儿不走,别人怎么能进来,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访呢?亲朋好友之间的拜访,一般情况下也是宜短不宜长,半小时左右为宜,不是什么极其特殊的情况,不宜停留一小时以上,一般情况下,不是故交、至亲,不被对方再三挽留不要留下来吃饭,因为会增加对方的负担,需要适可而止。不仅要有约在先,而且要讲适可而止。

其三,要整洁自我。我们作为拜访者来讲,逢年过节时还要讲究整洁自我。中国人也好,外国人也好,过现代节日——国庆、劳动节也好,青年节也好,妇女节也好,过民族节日——春节、元旦也好,我们一定要维护自身形象,所以要对自己进行必要的修饰。

一般来讲,逢年过节时的修饰特别需要注意以下三个要点:

其一,要整洁自己的服饰。特定的民族节日最好选择特定的民族服装。至少要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不要不修边幅。

其二,要注意自己的仪表。比如男性最好要理发、要刮胡子。

女同志来讲一般也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做一个发型,因为什么呢?因为看人有一个特点,从头开始。在这个仪表中,头发的修饰、胡须的剃除是非常重要的。倘若一个人的发型给别人不好的感觉会影响整体形象,再者我们在讲到仪表的时候还有一点必须强调,就是要做到无异味,要洗头、洗澡、洗手。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刚吃完刺激性气味的食物就到别人那里做客,比如不要吃葱,烤鸭很好吃,但是一般要吃葱,吃了葱最好到别人那里串门就晚去点,等着葱味自己跑掉。少吃蒜,蒜的味道也比较重,一般不要吃韭菜,大家知道,北方人喜欢吃韭菜馅饺子,但是韭菜味重,今天晚上吃韭菜馅饺子,明天下午一打嗝还是韭菜味。

其三,要注意鞋袜的卫生。现在城市人家里装修都比较豪华。有些民族有一些习惯,进了门家里铺着地毯,还有蒙古包,进了门是要脱鞋的。说得难听点,凤凰头、扫帚脚,我们有些人不太注意这个,你要看外面个个都其貌端庄,仪表堂堂,进了门他不敢脱鞋,他穿的是尼龙丝袜,质量不太好,不透气不吸湿,容易产生异味。一脱鞋子能够熏死人,没准袜子上还有三个窟窿,其中一个露出大脚指头。

所以一个有经验的人到别人家里登门拜访的话,除了整洁服饰,除了修饰仪表之外,自己鞋袜的卫生非常重要,这是细节,我们曾经讲过,教养体现于细节。

同类推荐
  •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在很多女人眼里,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她几乎拥有女人幸福的所有资质:智慧、美貌、气质、机遇。然而,鲜有人知,至今日,每一步,杨澜都走得很不容易。她的成功,她的幸福,靠的是对艰难困苦的战胜,靠的是孜孜不倦的勤奋,靠的是永不放弃的信念和乐观从容的心态。《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将杨澜的精彩成就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她在不同场合说过的精彩语录,一一呈现给读者,并围绕天下女人所渴望的幸福二字,为每一位女人讲述幸福的必经之旅,教会女性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脉掌控术

    年轻不是你的错,但行为无知就是你不对!你必须伸出触角与世界连接,建立属于自己的圈子。这本书,会改变你的命运!它将介绍年轻人不知道、晚知道会走弯路的人脉掌握术:熟人介绍扩展人脉+参与社团走出封闭+网络连接人脉共享+没话找话学会赞美+事先准备创造机会+广泛收集人脉信息=扩充人脉的6个方法。
  • 有思路有能力有方法

    有思路有能力有方法

    本书用详尽的事例,生动活泼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论述了思路、能力、方法同人们成功之间的关系——思路决定出路,能力成就自己,方法开启成功之门,为那些还在迷茫、还在踌躇的人士提供了一盏求职明灯。
  • 有一点

    有一点

    几何派哲理漫画,符号体心灵简史。它是人类故事史上最渺小的主角:纸上一点多余的墨迹。它却梦想成为天上的星光……有一点好笑、有一点心酸、有一点共鸣、有一点感动……小小一点,却能触动你内心无数点……
  • 名人成功启示录:每天一个小故事

    名人成功启示录:每天一个小故事

    古今中外的名人,不管是引领社会潮流的思想巨擘,是运筹帷幄的政治领袖,亦或是富甲天下的商业巨头,再或者是点亮人心的艺术巨匠……他们几乎都拥有豪情的壮志、坦荡的心胸、崇高的理想,阅读他们便会在无形中斩断荆棘环绕,搬开前进的障碍。
热门推荐
  • 默幽

    默幽

    再好的简介也没你直接看好........
  •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史记全鉴

    史记全鉴

    《史记》是二十四史之首,记述了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曾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前一句高度评价了《史记》的史学价值,后一句则高度评价了《史记》的文学价值,这是对《史记》相当公允的定位。本书在《史记》原典的基础上,参考史学名家们的研究成果做了注释和解读,以便于读者朋友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这一伟大的历史著作。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末世新秩序

    末世新秩序

    世界莫名不知何原因陷入末日,所有认知的规则、秩序在不断改变,国家体系分崩离析,世界出现14区质管制体系,热武器逐渐退下舞台,获得力量的异能者、修真者当道。弱肉强食,人性越加的淡凉,林晓只能在这末世中挣扎,为了她想要保护的亲人们,她!一定要活下去!(作者:简介尽力了,就这样吧)
  • 极至穿梭系统

    极至穿梭系统

    拥有各种神级血脉,带着系统穿越到各个位面之中!无论正义还是邪恶,都与我同在!!!最近在找规律,就先一更了
  • 一剑离殇

    一剑离殇

    她为情所困,因爱而死!他为她杀尽天下人,却依然负了她!眼睁睁的看着她在面前化作飞灰,心如刀割,却已无力挽救。心中的痛无法遏制,苦苦追寻千年!再次见她。却早已物是人非.....读者群群号;421525609有点虐,文字随心走,新手上路,多多指教群友多提意见,谢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素手毒医:邪王追妻一百招

    素手毒医:邪王追妻一百招

    她,楚墨染,21世纪首席毒医,一套银针,便能活死人,肉白骨,一袋粉末,便能使人死于无形之中。一世英名,却不料遭到同门算计而亡。一朝穿越成父母双亡的小奶娃。为给原身的爹娘报仇,她回到原身的家族,却不料遇见了他。他是天之骄子,初见时,被眼前的小家伙置之不理的态度引起了兴趣,势要他迷上她,却不料,自己却先爱上了她。“楚墨染,嫁给我吧!你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本王罩你!”某男单膝跪下,手捧花束。在外人耳里是最动听的情话,可某毒医一听,手一抖,挑了挑眉:“不好意思,我们认识吗?”某神医要到另一大陆去,某王爷誓死跟随。“染儿,带上我吧。”“哦,你会干什么。”“我会洗衣,做饭......还有暖床!”......
  • 我的中国心

    我的中国心

    吴大观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的航空发动机专家,我国航空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本书是他的口述自传,全面回顾了他从航空救国到航空报国、从热血青年到党员专家,毕生献身航空发动机事业的光辉历程,总结了我国航空动力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教训,从中反映出吴大观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殚精竭虑的赤诚情怀和高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