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在拒绝甲时用了 “如果我有时间”这一模糊词语间接地表态,既清楚地表达了“拒绝”的会话含意,又充分照顾到了对方的面子,不至于使拒绝过分伤害对方感情,使话语得体而礼貌。
这一点在外交当中运用得最为广泛。比如某国政府为了要请他过首脑访问,就会说“邀请对方在方便的时候访问”,“在方便的时候访问”里面的意思就很丰富了。
人们在日常生活言语交际时,可以巧妙地运用语言的模糊性,来表明言者的褒贬态度,并可以调节人际关系,使表达效果恰到好处地适应了对象和场合。
顾维钧在担任驻美公使时,有一次参加各国使节团的国际舞会,与他共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您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若说喜欢中国小姐,立刻就会得罪美国小姐;若说喜欢美国小姐,又有失作为公使的自尊。顾维钧不慌不忙地回答:“不论是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只要喜欢我的人,我都喜欢她。”
顾维钧使用的模糊语言这个回答,即得体又贴切,不卑不亢,令人拜服。
这个“模糊语言”是不是同“说话要清晰准确”的要求自相矛盾呢?其实不然。这里讲的模糊语言是交谈中的一种策略,前提是交谈者并不是表述不清,而是为了某种需要和不便,人为地制造模糊。二是从交际策略的需要出发,有意识地使用模糊语言。能力避被动,争
取主动。
模糊语言还可以摆脱困境。项羽自称霸王后,一直想要找机会除掉刘邦。范增给他出主意说:“等刘邦上朝,大王就问他:‘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如果他说愿意,就说他意图养精蓄锐,有谋反之心,可以绑出去杀掉;如果他说不愿意,你以违抗王命杀掉他。”刘邦上殿后,项羽一拍案桌,高声问道:“寡人封你到南郑去,你愿不愿意去?”
刘邦答道:“臣食君禄,命悬于君。臣如陛下坐骑,鞭之则行,收留则止,臣唯命是听。”
项羽一听,无可奈何,只好说:“刘邦,你要听我的,南郑你就不要去了。
刘邦的回答,就是使用了模糊语言,我是你的手下,怎么样都是你的决定,以模糊的意思从而绕开了项羽为自己的设下的陷阱。
该明白的时候说话就要明明白白,该模糊的时候就要模糊,这都取决于说话的场合和对象。那么具体什么时候应该说明白话,什么时候应该说模糊话呢?
第一、在面对具体的任务是一定要说清楚。
在面对具体的任务是一定要交待清楚,丝毫马虎不得。如果马马虎虎的就会让人觉得自己。这个时候就是要有一就是一,有二就是二。
第二、汇报工作的时候最好说明白话。
工作是具体的,丝毫马虎不得,所以在汇报工作的时候,一定要交待清楚,千万不可打马虎眼,否则就会造成工作上的失误,到最后还是自己的麻烦 。
第三、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模糊话。
有时候,会碰到自己不愿意回到或者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就可以用迷糊语言一言带过,如果用直白的语言来说,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8. 话里有话,话外有音
在和他人交往时,说话的“度”是个关键的因素。什么话不能说,什么话要说明白说透彻,那些话要说得半明白半透彻,这些很重要。直接关系着你的说话效果,影响着你的交际。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话我们不能够明说,或者不方便明说,但是我们又不得不说,这时候,我们就要用巧妙的方法,巧妙地把我们的意思表达出来,使他人明了我们的意思。这样既不伤和气,也达到了我们的目的。这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话里有话,话外有音了。
玛丽打开电视,看到播音员正在播报一条消息:“今天下午6点钟左右,在花园街,一名79岁的老人在遭抢劫后被枪杀。据目击者说,凶手身穿绿色西装。请知情者速与警察局联系。”花园街就是玛丽住的这条街,她感到很害怕。
突然,从阳台上的门里进来一个中年男子,身穿绿色西装,而且衣服上有血,他让玛丽把手表和金戒指给他。玛丽吓得脸色都变白了。这时突然响起了敲门声,那人立刻用枪顶着玛丽的背说:“到门口去,就说你已经睡了,不能让人进来!”
“谁呀?”玛丽问道。
“韦尔曼警官。玛丽小姐,你这儿没事吧?”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玛丽的心中平静了许多。“是的!”她答道。停了一会儿,玛丽用稍大的声音说:“我哥哥也在问你好呢,警官!”
“谢谢,晚安!”韦尔曼警官走了。
“干得不错,太好了!”那人高兴地喝起酒来。没过多久,突然从阳台上的门里一下子冲进来很多警察,没等那人反应过来,就给他戴上了手铐。
“好主意,玛丽小姐!”韦尔曼警官赞许道。
什么好主意?这个主意就是“话里有话”,玛丽小姐并没有哥哥,所以她说“我哥哥也在问你好呢”,其实正是通过这种“话外之音”向警察报警呢。
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有一位大法官,他寓所隔壁有个音乐迷,常常把音响的音量放大到使人难以忍受的程度,影响到了法官的学习和生活。这位法官实在忍无可忍,可是大家都是邻居,整日出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直接出言相劝唯恐引起误解,增添不必要的麻烦。于是,法官便拿着一把斧子,来到邻居门口。他说:“我来修修你的电唱机。”这位音乐一听,明白了法官的意思,吓了一跳,急忙表示抱歉。法官说:“该抱歉的是我,你可别到法庭去告我,瞧我把凶器都带来了。”说完两人像朋友一样笑开了。
这位法官拿一柄大斧头并不是想把邻居的电唱机砸坏。他是通过这种方式恰当地表达了对邻居的意见——请注意:是对音响而不是对人——他的行为似乎是对音乐迷说:“我们是朋友,我希望和你好好相处,至于唱机可以修理一下。”当然,所谓“修理”只是把唱机的声音开低些罢了。
在和人家交往时,把握好“度”很重要,说好了皆大欢喜,说得不好,可能会大家都不乐意。 某大公司的董事长和财税局长有矛盾,双方很难心平气和地坐在一起,可是又必需把他们都请来,参加一个重要的会议。他们不得不来了,但是双方都视而不见,犹如两个瞎子。这时会议主持人抓住他们的矛盾,进行了一瞬间的趣味思考。他向人们介绍这位董事长时,说:“下一位演讲的先生不用我介绍,但是他的确需要一个好的税务律师。”听众爆发出一阵大笑。董事长和财税局长也都笑了。
有些女孩子喜欢动不动就生男友的气,以显示自己有个性。如果这个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长的娇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满。有些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把小姑子叫唤得团团转,又是叫烧水又是让拿擦脚布什么的。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弟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当时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不得不在小李面前表示自己有些过分。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学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由此可见,话里有话的确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具体的应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话不要说得过于隐蔽。
使用“话里有话”的招数,话自然就会说得比较隐蔽。但是要注意话不要说得过于隐蔽,如果过于隐蔽,别人领会不了你的意思,就不能做出正确的决断,也就达不到你的预期目的,所以话中有话,当地一个要求是要别人听得明白。
第二、 话也不要说得过于直白。
话中有话,话不能说得过于隐蔽,当然也不能够说得过于直白。过于直白,旁人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即失去了“话外有话”的意义。所以最佳的“度”应该是在“半醉半醒”之间,既要让人明明白白,又不能够让人抓到什么把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