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别人时,如果能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标的方向加以引导,就能够至于不败之地。因势利导、步步为营,是非常有效的说服术。
我们在说话时,应该具备超强的适应能力,能积极适应外部情形的变化,适应不同对手的情况。灵活地运用恰当的言辞来征服对方,赢得胜利。
如果遇上了强硬的对手,要视情况而采取更强硬的态度,战胜对手;如果遇上了软弱的对手,就应该温文尔雅,使对方愉快地接受你的意见。
《战国策》记载:有一次,秦武王对大臣甘茂说:“楚国派来的使者多数都很善辩,我和他们争论时,经常词穷计绌,该怎么办才好?”
甘茂说:“大王不用忧虑,只要因势利导即可。如果那些善辩的人来了,大王就不要见他;如果那些软弱的使者来了,大王友好地接待他们。”
明代朱国桢的《涌幢小品·堤利》中说:“明农者因势利导,大者堤,小者塘,界以埂,分为塍,久之皆成沃壤。”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因势利导是说服对手的有力武器。亚圣孟子在游说齐宣王时,曾成功地运用了此法。
战国时代的齐宣王,好大喜功、爱讲排场,他曾在临淄城郊建了一个方圆40里的猎场,专门畜养麋鹿等珍禽异兽以供狩猎之用。这个狩猎场是老百姓的禁地,如果有谁胆敢进场捕猎,定是格杀勿论。这引起了百姓的怨气。虽然这个猎场在诸侯国中已经算是“巨型”的,但是齐宣王还嫌它小。
一次,孟子来见齐宣王。言谈之中,宣王便流露出自己嫌猎场过小,百姓有怨恨不满的情绪。他问孟子道:
“当年周文王的猎场方圆70里,有这事吗?”
孟子已经知道宣王建猎场、滥杀百姓的事。当宣王问他关于文王的猎场时,他立即答道:
“听说有的。”
齐宣王进一步问道:
“那他的猎场算不算大?”
孟子一听就明白了齐宣王是嫌自己的猎场太小了,因而他顺水推舟地说:“老百姓还认为它太小哩!”
齐宣王就势说道:“我的猎场才40里,老百姓却嫌它大呢?”
孟子便乘机进言道:“文王的猎场虽有 70 里,但他多放养幼小的动物,而且与民同游同猎,老百姓嫌它太小,不是正常的吗?您的猎场虽然40里,但是倘若有人捕杀其中的猎物,罪同杀人,处以重罚。这个猎场就像一口深深的陷阱立于国中,老百姓当然会认为它大了。”
自此之后,齐宣王再也不抱怨他的猎场太小,也不再禁止老百姓入场捕猎了。
孟子能成功游说齐宣王,与他善于运用因势利导的技巧有很大关系。当齐宣王主动征询孟子关于文王建猎场的事时,他针对齐宣王好大喜功、好讲排场的禀性,还根据齐宣王乐于以周文王的故事为本的心理,先顺水推舟,因势利导地回答。然后再有条不紊地展开说辞,论证自己的观点。终于使齐宣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接受了孟子的劝说。
采用因势利导的方法时,如果能借助群众的力量,营造一种有利于说服对方的局面,就能使对方不得不称服。
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便大获成功,剧终时许多观众要求他走上舞台,接受祝贺。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挑衅道:“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面对挑衅,萧伯纳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彬彬有礼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这句话让所有的人都感到很吃惊,但他指着场内的其他观众说:“但可惜的是,我们两个人反对这么多观众有什么用呢?我们能禁止这个剧本演出吗?”这两句巧妙地回答,引起了全场暴风骤雨般的热烈掌声。那个挑衅者只得灰溜溜地走出剧场。
点睛妙语: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因势利导是一种充满智慧的说服术。
◆口才模板◆
说服别人的常用方式:
1.趋利避害。
“这样做,你才能做到利益最大化。这是对你最有利的选择。”
2.以情动人。
“我知道你是一个重感情的人,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你不会抛弃我们十几年的情谊吧,你怎么能忍心拒绝我呢?”
3.激将法。
(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诸葛亮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对敌。”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马超英勇无比,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战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当军令!”
4.站在对方的角度说话。
“我非常理解你的处境,如果我是你,我也会非常为难的。不过,你应该听听我们的意见。我们都是为你好,都是为你着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