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97500000015

第15章 九凤

九头鸟又称为九凤、九凤神鸟、鬼车、鬼鸟,是身有九首的凤,为战国时代楚国先祖所崇拜的神鸟。九头鸟的传说,脱胎于《楚辞》、《山海经》中一些古老的神话。九头鸟有九个头、色赤,像鸭子,人首鸟身;在汉代以后逐渐由神格沦落为收人魂气的妖鸟。湖北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的谚语,楚人有崇凤的传统,代指湖北人。九凤是古代汉族神话中神鸟,它以九头鸟的形象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九凤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凤是中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历史渊源

“九凤“所居的“大荒之中“,虽不知其确切范围,却可以肯定包括楚地在内,因为楚人之先帝颛顼,与他的九个嫔妃皆葬于此。《山海经·大荒北经》开篇就说:“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河水之间,附禺之山,帝颛顼与九嫔葬焉。“该书《海内东经》则说:“汉水出鲋鱼之山,帝颛顼葬于阳,九嫔葬于阴,四蛇卫之。“附禺即鲋鱼,古字通用。楚人血统的屈原,在《离骚》中说自己是“帝高阳之苗裔。“这高阳即帝颛顼。颛顼葬于汉水,九凤与颛顼同在一地,可见九凤是楚人所崇拜的九头神鸟。

象征吉祥幸福

“九凤“的神性,以它的名字即可得到证明。凤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拜的两大图腾之一,与龙并称。它是吉祥幸福的象征,《山海经·南山经》中说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凰……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尔雅·释鸟》郭璞注:“凤,瑞应鸟。“《说文》:“凤,神鸟也……见则天下大安宁。“由于凤凰是吉祥之鸟,古代有的帝王,如少昊,周成王即位时,据说都曾有凤凰飞来庆贺。

楚人有崇凤的传统。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写到神游天国部分时,第一句就是:“吾令凤鸟飞腾兮,继之以日夜;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据肖兵同志考证,全世界都十分流行的凤凰涅盘故事,最早就出自屈原的《天问》。先秦典籍中,多有楚人将凤比作杰出人物的记载,如《论语·微子》中,楚狂人接舆就对孔子作歌云:“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庄子·人间世》中,也有类似的记录。

2后世影响

崇凤心理

楚人崇凤心理也得到考古资料的证明。如1949年2月在长沙陈家大山发掘到的龙凤帛画;1963年和1971年在湖北江陵两次发现的凤踏虎架鼓、长沙马王堆汉墓的非衣帛画等,都是著名的发现。尤其是马王堆帛画,在天堂正中人面蛇身主神周围,就有几只大鸟环绕。而画面中部天堂入口处,也有一只鹰嘴人面怪鸟和两只长尾凤鸟。这与屈原诗中描写的意境十分相似。至今,崇凤心理在民间审美情趣中还占有重要地位。

表达意义

说过“凤“,再来说“九“。九,在中国古代是个神秘的数字,天高曰九重,地深曰九泉,疆域广曰九域,数量大曰九钧,时间长曰九天九夜,危险大曰九死一生……就连唐僧取经也是九九八十一难,孙悟空是九八七十二变。为什么“九“字成为这种神秘的极数呢?据有的学者研究,这乃是因为“九“的本意是“九头龙“(或九头蛇)之故。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九头龙崇拜的神话。如《山海经》中就有“九首蛇身自环,食于九。“的神话,“九首人面蛇身而青“的相柳、以及九首食于九山霸九洲共工等神话形象。九头龙既为人们所崇拜,九头鸟当然也不例外。

在楚文化中,崇“九“传统也很明显。屈原的十分有名的系列作品,就叫做“九歌“。这是屈原被放逐时,“见俗人祭祀之礼,歌舞之乐,其词鄙陋“,故而“更定其词“,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屈原还有一个作品叫“九章“,他的学生宋玉则有“九辩“。《选游》一诗中,屈原曾写道:“朝濯发于阳谷兮,夕晞余身于九阳。“《楚辞》中许多地方用到“九“字、如九天、九畹、九州、九疑、九坑、九河、九重、九子、九则、九首、九衢、九合、九折、九年、九逝、九关、九千、九侯等等;连帝颛顼的后宫,也是“九嫔“。可见“九“在楚地信仰中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人面鸟身而九首的九凤,是楚人先祖所崇拜的一个半人半鸟的图腾形象,它是我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原型。传说

九头鸟的传说,实脱胎于《楚辞》和《山海经》中的一些古老的神话。九头鸟形象的出现,最早源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出自战国至汉初时楚人之手的《山海经》,是记载九头鸟形象的最早文献。

来历

九头鸟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有九个头。但是关于这九个头,也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些人说它本来有十个头。如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十六《羽》:鬼车鸟,相传此鸟昔有十首,……一首为犬所噬。宋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九:鬼车,俗称九头鸟,……世传此鸟昔有十首,为犬噬其一,至今血滴人家为灾咎。……身圆如箕,十脰环簇,其九有头,其一独无而鲜血点滴,如世所传。明杨慎《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小说》: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血其一首,馀九首。又有些人说它原本只有九个头,其中一个头受伤滴血永不愈合。如前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以上传说中,以《齐东野语》所记的那个“十脰(脖子)九头”的模样最为吓人,试想九个鸟头之外,还有一个鸟脖子在那里流滴鲜血,那多么可怕?原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它的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那个没有头的脖子不断地滴出血,古人宣称如果九头鸟飞过,要吹灭灯火、放狗把它赶走。有些传说宣称九头鸟的每一个头拥有一对翅膀,结果18只翅膀互相挤兑、导致全都派不上用场。历史上,周、楚的确是死对头。周昭王率军亲征,竟死于汉水之中,成为异乡之鬼。周人对楚人之恨可想而知。我们知道:一个民族的神,在它的敌对民族那里必然会被说成妖。象埃及大神沙特(sat),在希伯来人《圣经》中就变成了撒旦(satan)。我国东夷部族之神蚩尤,在华夏族那里便成了能飞沙走石的妖怪,周人将楚人的九凤图腾说成妖怪,并编出天狗断其一首的故事,也符合这条比较神话学的基本规律,至于是周公本人确有此事,还是民间传说附会于周公身上,那倒是无关紧要的。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

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即谓此鸟。《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禳解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

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即谓此鸟。《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禳解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

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即谓此鸟。《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禳解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太平御览》卷九二七引《三国典略》:“齐后园有九头鸟见,色赤,似鸭,而九头皆鸣。”又唐刘恂《岭表录异》卷中云:“鬼车,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外尤多。爱入人家烁人魂气。

或云九首,曾为犬啮其一,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即谓此鸟。《正字通》云:“鸧鹒,一名鬼车鸟。一名九头鸟,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昼盲夜了,见火光辄堕。”

“色赤,似鸭。”(《三国典略》)

“状如鸺鹠,大者翼广丈许。”(《正字通》)案:“鸺鹠”今名猫头鹰。晋张华《博物志》佚文:“鸺鹠鸟,一名鸱鸺,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

“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妇人。”(《酉阳杂俎·羽篇》、《玄中记》)

“身圆如箕,十脰环簇……每脰各生两翅。当飞时十八翼,霍霍竞进,不相为用,至有争拗折伤者。”(《齐东野语》)

“其状如大蝴蝶。”(宋朱翌《猗觉寮杂记》卷下)

“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古小说钩沈》引《玄中记》)

“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常滴血。血滴之家,则有凶咎。”(《岭表录异》卷中)

“血滴人家为灾咎。”(《齐东野语》卷十九)

“昼目无所见,夜则至明。”(《博物志》佚文)

“正月夜多鬼鸟度。”(《荆楚岁时记》)

“春夏之间,稍遇阴晦,则飞鸣而过。”(《岭表录异》卷中)

“昼盲夜了。”(《正字通》)

“夜飞昼隐。”(《酉阳杂俎·羽篇》)

“秦中天阴,有时有声,声如力车鸣,或言是水鸡过也。”(《酉阳杂俎·羽篇》)

“周公居东周,恶闻此鸟。”(《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

另外,九头鸟也被称为“姑获鸟”,这种鸟掠食人类儿童,喜好群居。

“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水经注·江水》)

“毛落衣中,为鸟祟,或以血点其衣为志。”(《酉阳杂俎·羽篇》)

“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玄中记》)

“见小儿衣,落毛其上,儿必病。”(《猗觉寮杂记》卷下)

“爱入人家烁人魂气。”(《岭表录异》卷中)

“见火光辄堕。”(《正字通》)

关于九头鸟的特征,宋梅尧臣《古风》一诗说得比较详细,今录如下:

昔时周公居东周,厌闻此鸟憎若仇。

夜呼庭氏率其属,弯弧俾逐出九州。

射之三发不能中,天遣天狗从空投。

自从狗啮一首落,断头至今清血流。

迩来相距三千秋,昼藏夜出如鸺鹠。

每逢阴黑天外过,乍见火光辄惊堕。

有时馀血下点污,所遭之家家必破。

民间禁忌

由于九头鸟是一种凶鸟,民间对它畏惧有加,于是有种种对它的禁忌和防御它的办法。

禁忌

“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水经注·江水》)

“凡人饴小儿,不可露处,小儿衣亦不可露晒。”(《酉阳杂俎·羽篇》)

“小儿之衣不欲夜露。”(《玄中记》)

禳解驱除

“故闻者,必叱犬灭灯,以速其过泽国。”(《齐东野语》卷十九)

“恶闻此鸟,命庭氏射之。”(《杨升庵全集》卷八一《鬼车》条引小说)

“家家槌床打户,捩狗耳,灭灯烛以禳之。”(《荆楚岁时记》)

5传说来源

九头鸟的传说起源甚早,传播极广,在久远的传播之中,各时代各地区差异很多,要追溯其最初的起源十分困难。从现存古籍文献中,我们找到几个起源。

九尾鸟

《广韵》:“鸧鸹,《韩诗》云:孔子渡江,见之异,众莫能名。孔子尝闻河上人歌曰:‘鸹兮鸧兮,逆毛衰兮,一身九尾长兮。’”这种“一身九尾”的鸟,曾经被孔子看到过,当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只觉得它非常怪异。后来有人将它叫做“鸧鸹”,也就是猫头鹰一类的鸟类。九头鸟也许就是从九尾鸟演变而成的一种传说凶鸟。

天帝游女

《古小说钩沈》辑《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飞鸟,脱毛为女人。一名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今时小儿之衣不欲夜露者,为此物爱以血点其衣为志,即取小儿也。故世人名为鬼鸟,荆州为多。昔豫章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人,……匍匐往,先得其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去就毛衣,衣之飞去。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以衣迎三女,三女儿得衣亦飞去。今谓之鬼车。

这是最早的关于仙女下凡的传说故事。仙女下凡之后,穿着毛衣是鸟,脱下毛衣是女。她在与豫章男子结婚生女后,回到天上,后来又把三个女儿都接走了。所谓“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指她飞回天上未接女儿时,再到凡间来寻找女儿。为了防止她把别人家的小儿当成自己的女儿接走,于是民间形成了这种对它的禁忌。这个传说一直延续下来,各个时代有各自不同的版本。

如:《搜神记》卷十四:豫章新豫县男子,见田中有六七女,皆衣毛衣,不知是鸟。匍匐往,得一女所解毛衣,取藏之,即往就诸鸟。诸鸟各飞云,一鸟独不得去,男子取以为妇。生三女。其母后使女问父,知衣在积稻下,得之,衣而飞去。后复以迎三女,女亦得飞去。《水经注·江水》:阳新县地多女鸟。《玄中记》曰,阳新男子,于水次得之,遂与共居,生二女,悉衣羽而去。豫章间养儿,不露其衣,言是鸟多落尘于儿衣中,则令儿病。故亦谓之夜飞游女矣。《敦煌变文集·句道兴〈搜神记〉》略云:昔有田昆仑者,家贫未娶。禾熟时见三女于池洗浴,其二抱天衣飞去,昆仑攫得小者天衣,遂挟以为妻,携回见母。经年产子,名曰田章。昆仑被点兵西行,三年不返。女乃向母索看天衣,屡经恳求,母不忍拂其意,即发藏畀之。女著衣便腾空上天而去,虽母哀号,不之顾也。然终念儿子,乃与二姊复下凡游戏,冀见其儿。其时田章五岁,受董仲先生教来觅母。三女遂将天衣共乘小儿上天。天公怜悯外甥,遂教其方术伎能。经四五日,儿年已十五矣。天公即与以文书八卷,令其下凡。儿三才俱晓,天子闻知,即召为宰相。后犯事,遂流配西荒之地。……

女岐

《楚辞·天问》:“女岐无合,夫焉取九子?”王逸注:“女岐,神女,无夫而生九子也。”丁晏笺:“女岐,或称九子母。”这是古代楚国关于神女女岐的传说。从女岐无合(无夫)而生了九个儿子,那么她九个儿子是怎么来的呢?当然是“取之于人”,于是民间就有对她的禁忌,认为她会时常下凡来取人之子。又由“九子”演变成“九头”之说,后又与“天帝游女”或姑获鸟等传说糅和流传,形成九头鸟的传说。《本草纲目》《庆长见闻集》《本草启蒙》《本草记闻》等书中有记载,一种多栖息于荆州的怪鸟姑获鸟,脱却羽毛变成女人,夜晚时常前来加害小孩。产妇久不分娩,胎中婴儿生命残存,母亲由此心生妄念,变为怪物,抱子夜行。婴儿啼哭声谓之姑获鸟啼。

厉鬼

传说产妇所化的厉鬼形象是一只有九个头的鸟。九凤原本是一只九头神鸟,是一只神兽,但是到了后来却成为一只以人为食的凶兽。九凤的体型颇大,比凤凰还大上几圈,它长着鸟身,有九个头颅,头颅上有人的面庞。九凤身上的羽毛美丽动人,堪比凤凰,加上它有九只头颅,故此被称之为九凤。

九是古代至尊之数,而凤又是古代民间推崇的神鸟,故此,九凤原本应为给人们带来祝福的神鸟,但是为何称之为凶兽呢?

相传,九凤能够化成人形,变作漂亮的女子。曾经有一位王子,误认为九凤是属于凤凰一族,故意对化作人性的九凤示好。最终九凤被打动,与王子结为夫妇。当王子偶然发现九凤居然有九个头颅,认为其为妖魔,并非凤凰,故利用九凤登上皇位。

登上皇位后的王子,骗九凤喝下毒酒,随即下令诛杀九凤。九凤本为神兽,实力强大,普通的毒物根本无法伤其身体。九凤知道自己被骗,一怒之下屠尽一国之民,随即见人类就杀,与人类产生了不可化解的仇恨。成为人们口中的凶兽。

九凤原本善良,却被恶人利用,虽然如此,但是它屠杀大量的人类,久而久之,被人类当做凶残的凶兽。九凤的后代被人们称之为鬼车。鬼车和九凤一样,是人类的仇敌,是谓恶兽。

同类推荐
  • 根源之人族崛起

    根源之人族崛起

    这里百族林立,有魔族、天使、人族、虫族、龙族…这里战乱不休,各个种族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不断争斗,这里到处都是阴谋与背叛,战斗与杀戮某一天这里突然出现了一个人…
  • 龙魂斗霸

    龙魂斗霸

    梦想当兵考军校改变命运的吊丝龙天翼,救灾时竟穿越到异世界武魂帝国。他这个原世的吊丝逆袭的将不仅仅是“龙魂斗霸”的名号,而是帝国的皇权!
  • 穿越之武神传说

    穿越之武神传说

    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充满着危险与机遇,一个本不因该出现的少年,意外的来到了在这里。就是这个少年在这里闯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个传说!
  • 刺军

    刺军

    世界总是弱肉强食,高门大派、朱门大阀总是攫取着世界最好最优的资源,丝毫不给小人物一丝机会。出生于武林世家的叶天在宗门被灭后,意外获得绝世传承,他纠集了一批社会底层挣扎的青皮,用尽一切手段,一步一步在世界的夹缝中生存、发展,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修仙势力,改变世界生存的法则。
  • 逆世符仙

    逆世符仙

    猥琐法师穿越陌生大陆寻找诸神踪迹“打不过不跑是2B!”
热门推荐
  • 双溪醉隐集

    双溪醉隐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不知道的明天

    你不知道的明天

    男主不帅气,不高富帅,不穷屌丝,普通的男子!女主不女神,不傲娇,不萝莉,不白富美,身材一般长相一般的普通女子!我们生活的现实,爱的现实,不惊天动地,不生离死别,有爱的花心,爱的背叛,爱的……唯有真正明白时!才爱的专一!命运不会经常,反复的给你机会去爱,让喜欢的人在一起!我们的人生没有生离死别,却有生老病死,就是这样,唯有这样,无奈的选择承受!不过,在你不知道的明天,我依旧还在想你!
  • 《眉姐》

    《眉姐》

    记得,那天的风很大,我把你送到机场,你与我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小男人,姐疼你!”。我刚想开口,你就扑到我的怀里哭了,哭的像一个小孩子,周围有人在观看,我拍拍你的肩膀说:"宝贝,别哭,不是很快就回来了吗?",你耸耸肩,点点头,一转身就走了。走了,就这样走了,我想跟你说,没有你的日子,我从未有过的痛苦,我以为我可以把你忘记,可三年了,三年过去了,我一刻也没有停止过想你。二十三岁的时候,我从没想过结婚,对婚姻有着强烈的恐惧感,我甚至怀疑,所有结婚的人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婚姻是枷锁,一但套上去了,就很难解脱了,因此在和前女友分手后,就一直没再找新女朋友。
  • 锦城荒年

    锦城荒年

    多年后重逢,是惊喜,还是悲伤的再次开始?记得有人说过,我翻山越岭,不远万里,你在哪里,我去见你。你会不会原谅一个人?你会不会,爱上一个人?
  • 除暴抗恶(中华美德)

    除暴抗恶(中华美德)

    我国古代清官继承了这种进步思想,爱民如子,疾恶如仇。他们在任父母官时,能凭借手中的权力,不顾个人安危,除暴抗恶,除暴安民,抑恶扬善。在他们的努力下,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社会的矛盾和冲突,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和发展。他们铁面无私,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除恶务尽,大快人心。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与流氓同居(完本)

    与流氓同居(完本)

    我叫林小妍,喜欢一个人上街一个人生活。很多时候我都以为自己有一种深深的忧郁,但是不真实。小时候妈妈就告诉我,不真实的东西既为虚幻,所以不可信。妈妈总是可以教会我很多真实的理论,但是她死的太早。 爸爸是一个出租车司机,印象中的他总是很忙。有时候一整天出车在外,于是我从十岁那年,也就是妈妈离开我之后开始独立。一个人做饭,一个人洗衣服,一个人看电视,一个人读书上学。虽然有些孤单,但是长此下来,倒也有些心安理得了。
  • 武道仙途

    武道仙途

    废材二少爷偶得神秘传承,一朵金莲出世,掀起腥风血雨。宗门天才?世家弟子?王朝皇室?那又如何,统统碾压!从此之后,太玄焚天,绝世无敌!
  • 武意战神

    武意战神

    天地初分为洪荒大陆,大陆破碎分为不同的空间。萧羽偶获盘古传承,是巧合还是阴谋?千秋载,万年劫,既然手握屠刀,何不追随本心,傲然天地间?(写的不好,多多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