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此诗共三章,这是第一章。下面二章叠章重唱,只改动了几个字,意思基本上一样。
由于看不出诗中的“伊人”是男是女,所以既可以理解为男子追求女子而不可得的,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追求男子而不可得的(有人愿意理解为“同志”式的,或“同志加兄弟”式的追求,我们也没有理由反对)。那个心上人,在水的那一边,不管怎么朝他(她)走去,都永远可望而不可即!
为什么会永远“可望而不可即”呢?历来有许多的解释或猜想。较为传统的看法,认为这是恋爱心理的描述,因为“伊人”很“作”,忽冷忽热,若即若离;咳嗽不好,不咳嗽也不好(见莫泊桑《咳嗽》);说是倾心于女性主义了,转眼又发嗲“我是女生我优先”;总之,让人不好“掌控”。美国人总喜欢夸海口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Everything is controlled。”)可不要说伊朗、伊拉克,你就掌控一下“伊人”试试!
而比较时尚的看法,则认为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总喜欢追求那不容易得到的,因了努力的无效或无效的努力,最终才知道一切不过是徒劳。于是就转向虚无主义。“最大的无聊却是为了无聊费尽辛劳!”(莎士比亚《爱的徒劳》)
不过最新也最好玩的看法,是从章培恒先生那儿听来的。他说,“伊人”所在的地方,可能是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北人(此诗是“秦风”,即北方秦地的歌谣)不善于造舟,也不擅长游泳,如果从水上过去,那就会比较艰苦,如果从陆上过去,那就要绕很长的路,所以只能望“伊”兴叹了。余不敏,再叩之:“为何从前的人都没有想到这一点?”先生答曰,以前为此诗作注的多半是南人吧,不知道北人不善于造舟,不擅长游泳,会想,这么简单的事都搞不定,背后肯定有深意存焉,于是就求之过深了——其实本来只是写实。先生还提前透露说,此新见将补入《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补版。
感觉此诗的优美,还在于情景的配合。扑朔迷离的感情,配上水墨淋漓的风景,后者可以说是“兴”,也可以说是感情孕育的摇篮,更可以说是故事发生的舞台,打成一片,难解难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中国传统的诗画同源,都体现在此诗里了。“秋水伊人”的成语,便是其精华浓缩。
时隔二千多年后,琼瑶有感于其优美,把它改写成了歌词《在水一方》,实在也是最好的今译: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绿草萋萋,白雾迷离,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稀仿佛,她在水的中央。
我愿逆流而上,与她轻言细语。无奈前有险滩,道路曲折无已。
我愿顺流而下,找寻她的足迹。却见仿佛依稀,她在水中伫立。
绿草苍苍,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又后来,新新一族来拍民国背景的电视剧《金粉世家》,剧中欧阳老师教学生读这首《秦风·蒹葭》,不料张冠李戴,读出来的居然是几十年后琼瑶才写出的歌词《在水一方》,实在是笑煞人也么哥!这正是:
《金粉世家》有硬伤,琼瑶歌词成《诗经》!
原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秦风·蒹葭》第一章)
注释
蒹葭:芦荻。苍苍:老青色,一说茂盛貌。伊人:那个人。溯洄:逆流而上,或走陆路。溯游:顺流而下,或走水路。阻:险阻。
今译
蒹葭青苍苍,白露变为霜。有位俏佳人,在水另一方。我愿逆流而上(走陆路),依偎在她身旁,无奈前有险滩,道路又远又长。我愿顺流而下(走水路),找寻她的方向,却见依悉仿佛,她在水的中央。(酌取琼瑶歌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