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此诗共二章,这是第一章。下章“溱”改作“洧”,“人”改作“士”,其余部分都一样。
诗中的女孩与男孩开玩笑说,如果你想念我,你就快快渡河来看我;如果你不想念我,那么难道就没有别人来补你的缺吗?写女孩对男孩撒娇发威的样子,神情逼肖,历历如绘。朱熹知道她在逗人家:“‘狂童之狂也且’,亦谑之之辞。”(《诗集传》)郑振铎则赞其直率:“这种心理,却没有一个诗人敢于将她写出来!”(《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此女孩的做法,是引入所谓“竞争机制”,以激起对方的嫉妒心理,从而迫使对方乖乖就范。小仲马的《茶花女》里,玛格丽特迫于阿尔芒父亲的压力,不得已离开了阿尔芒。阿尔芒产生了误解,以为是玛格丽特甩了他,于是就开始施行报复,故意在玛格丽特面前,追求另一个女子,以激起玛格丽特的妒火:
我见到过的那个跟玛格丽特在一起的奥林普,如果不是玛格丽特的女朋友的话,至少也是她回到巴黎以后来往最密切的人。奥林普正要举行一次舞会,我料到玛格丽特也会去参加,我就设法去弄到了一张请贴……这个姑娘(奥林普)很美,从身材来看比玛格丽特还要美些。当我跟奥林普讲话的时候,从玛格丽特向她投过来的那些眼光更使我明白了这一点……我下决心要使这个女人成为我的情妇。我一边和奥林普跳舞,一边开始扮演起追求者的角色。半个小时以后,玛格丽特脸色苍白得像死人一样,她穿上皮大衣,离开了舞会。
阿尔芒所用手法,就是“子不我思,岂无他人”,而且还非常有效。不过,后来阿尔芒才知道,他是误解了玛格丽特。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玛格丽特死了。
当然,“狂童”一般没心没肺,可能不至于如此短命或因此送命。
原文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郑风·褰裳》第一章)
注释
惠:如果,一说惠爱。褰裳:提起下裙。溱(zhēn),郑国水名。且(jū):语气词。
今译
你要是爱我你要是想我,就快快涉过溱水来找我;你要是既不想我也不爱我,难道没有其他男人来追我?你这个傻小伙中的傻小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