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懂得了道,哪怕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边读边悟”
“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这里所说的道究竟指什么,这在学术界一直是有争论的,然而这一段话却常常被人们所引用,可见此话魅力不小。孔子这里所讲的“道”,从伦理学意义上说,可能是指社会、政治的最高原则和做人的最高准则。但我们今天在引用这句话时,往往将“道”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因此,如何真正理解这句话的真谛,还要根据当时的环境,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含义。
晋平公作为一位国君,政绩不凡,学问也不错。他在七十岁的时候,依然希望多读点书,多长点知识,总觉得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还不够。可是七十岁的人再去学习,困难是很多的,因此,晋平公对自己的想法总还是不自信,于是他去询问一位贤明的臣子师旷。
师旷是一位双目失明的人,他博学多智,虽然眼睛看不见,但心里很亮堂。
晋平公问师旷说:“你看,我已经七十岁了,年纪的确老了,可是我还是希望再读些书,长些学问,又总是没有信心,总怀疑这是否太晚了。”
师旷回答说:“您说太晚了,那为什么不把蜡烛点起来呢?”
晋平公不明白师旷在说什么,便说:“我在跟你说正经话,你扯到哪儿去了?做臣子的怎么能戏弄国君呢?”
师旷一听,连忙说:“大王,您误会了,我这个双目失明的臣子,怎么敢随便戏弄大王呢?我也是在认真地跟您谈学习的事呢。”
晋平公说:“那你说的是什么意思?”
师旷回答说:“我听说,人在少年时代好学,就如同获得了早晨温暖的阳光一样,那太阳越照越亮,时间也久长;人在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好比获得了中午明亮的阳光一样,虽然中午的太阳已走了一半了,可它的力量还很强,时间也还有许多;而人到老年的时候好学,虽然好像到了日暮时分,没有了充足的阳光,可他还可以借助蜡烛啊。蜡烛的光亮虽然不怎么明亮,也很有限,但也总比在黑暗中摸索要好多了吧?”
晋平公恍然大悟,高兴地说:“你说得太好了,的确如此!我有信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