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9900000008

第8章 辨别大才与大奸的要诀

“原文”

五行为外刚柔,内刚柔①,则喜怒、跳伏、深浅者是也。喜高怒重,过目辄②忘,近“粗”。伏亦不伉③,跳亦不扬,近“蠢”;初念甚浅,转念甚深,近“奸”。内奸者,功名可期;粗蠢各半者,胜人以寿④;纯奸能豁达,其人终成;纯粗无周密,半途必弃。观人所忽,十有九八矣。

①内刚柔:内心的阴阳刚柔之气。

②辄:就。

③伉:高大,引申为情绪激动。

④胜人以寿:比一般人寿命长。

前面所说的五行,是人的阳刚和阴柔之气的外在表现,即是所谓“外刚柔”。除了外刚柔之外,还有“内刚柔”。“内刚柔”指的是人的喜怒哀乐的感情、激动或平静的情绪和有时深、有时浅的心机或城府。遇到令人高兴的事情,乐不可支;遇到令人恼怒的事情,就怒不可遏,而且事情一过就忘得一干二净,这种人阳刚之气太盛,其气质接近于“粗鲁”;平静的时候没有一点张扬之气,激动的时候也昂扬不起来,这种人阴柔之气太盛,其气质接近于“愚蠢”;遇到事情,初一考虑,看起来想得似乎很肤浅,然而一转念,想得又非常深入和精细。这种人阳刚与阴柔并济,其气质接近于“奸诈”。凡属内藏奸诈的人外柔内刚,遇事能进能退,能屈能伸,日后必有一番功业和名声可以成就。既粗鲁又愚蠢的人,刚柔皆能支配其心,使他们乐天知命,因此其寿命往往超过常人。纯奸的人——即大奸大诈者,其心能反过来支配刚柔,遇事往往能以退为进,以顺迎逆,这种人最终会获得事业的成功。那种外表举止粗鲁,内心气质也粗鲁的人,只是一味地刚,做起事来必定要半途而废。以上这一点,也就是“内刚柔”,它往往被忽视,而且人们十有八九都犯这个毛玻

“智慧解读”

这里说的刚柔,主要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的配置及其判渐,这是纯相术的内容,外行是难识其中玄理的。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我们在此介绍一些有关五行与相人术关系的知识。

古代相士认为,人是禀五行之气而生的,有的人得金气较多,就是金形人;有的人得木气较多,则为木形人,依此类推。不过,大千世界,人无完人,不可能有十足的五行之灵,不过是取其大体近似而已。

据相书上讲,五行之人,各有命运。不过凡是褥正金、木、水、火、土者,不论哪一种,都有富贵功名。怕就怕在头部为金形,腹部为木形,产生了相克,那么命中的富贵就要打折扣了。不过,如果眉毛为木,眼睛为土,那就是相生关系,如此就是增福。总之,依此可类推。

“智慧应用”

龚定庵:有名有实的傲才

狂傲之人大多不满现状,以狂放不羁、恃才傲物为个性特征。他们愤世嫉俗,为人耿介朴厚,有高人之风,但宽容不足,机巧圆润不足,因此为人行事自成一格,既不为他人理解,也不肯屈尊去迁就他人。但他们能沉心于个人兴趣之中,终于有过人的成绩。历史上诸如郑板桥等人物,皆属此类。

由于过分狂傲,不肯屈就,往往会给自己添麻烦,甚至引来杀身之祸。三国时的杨修,恃才傲物、不事收敛,又不遵从军纪、随意乱说军秘,结果惹恼曹操,掉了脑袋。祢衡,年纪轻轻,不仅不服人,还公然擂鼓大骂曹操,曹操也是文武全才的一代雄主,一气之下,借刀杀了祢衡。杨修与祢衡的死,曹操当然要负责任,而二人的狂傲个性,则是惨剧的诱因。

狂傲,多半以充足的信心为基础,常以为天下人皆不如己,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也有利于将个人才智淋漓尽致地发挥;但失于分寸,忘记自律,不分场合,皆以己意行事,则会坏人坏己之大事,而难得善果。另有用狂傲态度来掩饰真心的情况,不可不细察。

不宜区别的是真假狂态。狂,一种是因为身怀绝技,有傲物之资;另一种狂,则是志大才疏、自命不凡、眼高手低。“骄傲”二字本是分开来用的,没有内容而自以为了不起是骄,有内容而看不起人是傲,后来连用为骄傲,其实骄与傲是狂的两种状态。

清代嘉庆年间有个怪人叫龚定庵,以狂闻名。康有为、梁启超所倡导的思想深受他的影响。这个人才气高,文章也非常好,而且那个时候他就开始注重国防建设。蒙古、满洲边疆,他都去过。他认为中国的隐患问题,都是边疆问题。边疆有漏洞,西北有俄罗斯,东有日本,将来一定会被侵扰。他也狂,做了一篇文章,讲“才难”,说天下将要大乱,因为缺乏人才。文章骂得很厉害,说“朝无才臣,巷无才偷,泽无才盗”,连有才的偷盗都没有了。因此他感叹这是一个人才的没落时代,过不了多少年,天下就要大乱。果然不出半个世纪,内忧外患接连而来。

孙休:先柔后刚诛权臣

三国时期的吴国,在孙权去世后,就陷入了权臣相争的内部倾轧中。继孙峻诛诸葛恪之后,吴国朝政又为孙峻所把持。孙峻素无名望,且骄矜残暴,招致朝臣与百姓的极大怨愤,不断有人试图谋杀他,都被他发觉处死。他在擅权三年之后,于吴太平元年(256年)九月病卒,临死将大权交给其从弟孙休。

孙休与孙峻同祖,受命之时只有24岁,又无战功,所以当时在外征讨魏国的吕据等大将很不服气,曾与诸葛恪辅政孙权的滕胤更不甘心受孙休节制。吴太平元年(256年)九月和十月,吕据和滕胤先后举兵讨孙休,孙休派从兄孙虑迎击吕据和滕胤,后因吕、滕二人配合不好,兵败,被夷三族。

铲除了朝中政治敌手,孙休遂无所顾忌,把谁都不放在眼里。他自任大将军,封永宁侯,总揽政纲。孙虑曾为孙峻诛除诸葛恪出谋划策,孙峻对他礼遇备至;孙休征讨吕据、滕胤,他又挂任主帅。但孙休对他却很轻视无礼,于是孙休又受到了来自宗族内部的威胁。吴太平元年(256年)十一月,孙虑联合将军王敦,密谋杀死孙休。事泄,孙休杀死王敦,孙虑被迫饮药而死,孙休又一次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在吴国权奸肆虐时,曹魏政权内部也矛盾重重,李丰、夏侯玄、毋丘俭等人先后举兵反对司马师被诛族,大将诸葛诞自感危机,遂于吴太平二年(257年)五月叛归吴国。魏国以20万大兵将诸葛诞围困在寿春(今安徽寿县)。孙休急欲收降诸葛诞扩充势力,先后派出三批军队共11万人去为诸葛诞解围,均告失败,孙休怒而斩杀了大将朱异。这场战争劳民伤财,没有救出诸葛诞,孙休还自戮名将,引起了吴国上下一片怨声。

孙休自知招怨甚大,遂称疾不上朝,并让弟弟孙据掌管宿卫,另外三个弟弟孙恩、孙干、孙阎分掌诸营之兵,拥兵自固。他这样总揽兵权,不仅是为了防备诸臣叛伐,而且要防备吴主孙亮对他动杀机。

孙亮这时已年满16岁,于诸葛诞叛魏前即已亲政。他对孙休擅权的不满日益显露出来,对孙休所奏表章,常常不客气地质问不休;他还精选15至18岁的士卒子弟3000人,令大将子弟为将帅,在皇家林苑中终日操练。当孙休救诸葛诞未成,大失民心之时,孙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遂与公主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共谋诛除孙休。

孙亮之妃是孙休的外甥女,她听到孙亮等人的密谋,就派人告诉孙休。孙休先发制人,于吴太平三年(258年)九月,派兵夜袭全尚之宅,将他拘捕;又遣弟孙恩杀死刘承。孙休亲率士卒将孙亮的宫殿团团围住,孙亮闻讯,执弓上马,对宫内大臣们说:“我是大皇帝(孙权)的嗣子,即位已经五年了,谁敢不跟从我去拼杀!”众人上前劝他不要去送死。不多时,孙休就冲了进来。他宣布废孙亮之帝位,降之为会稽王。尔后,孙亮被送往会稽(今浙江绍兴县),全尚被杀于流放的途中。

孙休在废黜孙亮后,很想自己即位称帝,左思右想,唯恐诸臣不服,只得派人将孙权的第六子孙休从会稽接来,拥之为帝。孙休知孙休势力强大,为稳住他,不惜对他及其宗族封官晋爵。不仅孙休本人被任为丞相、荆州牧,增加五县封邑,他的四个弟弟都分别被任为将军,封为县候;亭侯。《三国志·孙休传》说:“林一门五侯,据皆典禁兵,权倾入主,自吴国朝臣未尝有也。”

其实,孙休对孙休家族权势过盛早已心存不满,他也不愿做傀儡皇帝,只是不敢贸然行事,以免重蹈孙亮的覆辙。然而矛盾渐渐激化,就迫使孙休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了。一次孙休向孙休进献牛和酒,孙休拒绝了,孙休大为恼怒,乘酒酣之时,故意对孙休的近臣张布说:“初废少主时,多劝吾自为之者。吾以陛下贤明,故迎之。帝非我不立,今上礼见拒,是与凡臣无异,当复改图耳。”这是对孙休的公然威胁恫吓。孙休听了张布的汇报,一面对孙休屡加赏赐,以稳住其心;一面将孙思加侍中之职,与孙休分掌其原来独揽的职权。当时有人告孙休欲谋反,孙休不加审讯,就将其交给孙休处理,弄得孙休很尴尬。

孙休感到孙休不像孙亮那么好对付,就想到地方发展自己的势力。吴太平三年(258年)中历十一月,孙休正式提出到武昌屯兵,孙休满口答应。他又请求将他以前统领的中营精兵万余人带往武昌,并要求取走武库中的兵器,孙休也一一应允。当时,朝中大臣看到孙休对孙休如此不加防备,暗暗为之担忧。事实上,在麻痹孙休的同时,孙休已与近臣张布、左将军丁奉密议诛除孙休之策。当年十二月戊辰日(259年1月18日),朝中按例举行腊会,孙休似已感到将起变故,称病不赴会。孙休连续派了十几个人去请他,孙休不愧为诡计多端之人,他整装准备赴会,又暗嘱家人说:“速将应付事变的兵卒集合好,待我一入宫,你们就在府中放火,我可以借口回府灭火,尽快离开皇宫。”

果然,孙休入宫不久,就传来其府内起火的消息。孙休请求回府,孙休说:“外面兵卒那么多,何劳丞相亲自操劳此事?”孙休还是要强行离去,丁奉和张布忙向左右亲信使眼色,大家一齐上前,将孙休牢牢地捆绑起来。孙休失去往日的威风,跪地叩头说:“我愿流放到交州!”孙休说:“你怎么当初不将吕据、滕胤流放到交州呢?”孙休又说:“我愿投入官家为奴!”孙休说:“你当初为什么不以吕据、滕胤为奴呢?”孙休是在指责他逼死吕据、族灭滕胤,孙休对此无以辩白,只好引首就戮。此后,孙休令将孙休夷灭三族。其弟孙阎闻讯欲乘船逃奔曹魏,途中被追杀。其从兄孙峻虽早已死去,也被掘出棺材,将其所佩印绶取走,豪华的棺材被砍得七零八落,才重新埋葬。

孙峻和孙休这一对专权欺主的兄弟,最后落了个夷族灭门的下常

唐伯虎:诈疯远祸

明朝文学家、书画家唐寅,字伯虎,与祝允明、徐祯卿、文檄明齐名,称“吴中四才子”。关于他一生的风流韵事多有传说,但这位江南才子,不仅能书善画,最难得的是他能够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运用计谋保全自己。

明太祖分封谱王时,第十七子宁王封在大宁。当时太祖诸子之中,以燕王最为善谋,而以宁王最为善战。燕王靖难起兵之时,用计将宁王迁到北平,把大宁给了朵颜三卫;后来又迁宁王到江西。到了明孝宗弘治年间,朱宸濠嗣宁王位。武宗时,宁王见皇帝整日沉于游乐,不理朝政,就认为有机可乘,想要图谋不轨,他通过向宦官刘瑾行贿,恢复了原来已被夺去的护卫职务。但是刘瑾倒台以后,职务又被取消。于是他又勾结皇帝身边的亲信钱宁,终于又恢复了护卫职务。当时术士李自然、李日芳等人,胡说他有奇异的相貌,当为天子,又说南昌城东南有天子气。宁王本是个有野心的人,这就更使他的野心迅速膨胀起来。他特地在城东南建立了一座阳春书院,并且用重金到处招聘人才,打算发展自己的势力,为起兵夺取皇位做准备。这时,宁王久闻唐伯虎的才名,特地派人带了重金去苏州礼聘他。唐寅以为这位宁王是爱才之人,是礼谦下士的贤王,所以就欣然前往了。到了南昌以后,宁王以别馆居之,待为上宾。但是唐寅在南昌住了半年以后,渐渐感到气氛不对。宁王经常强夺民间田宅女子,豢养一群强盗,在江湖上打家劫舍,当地地方官员无人敢管,任他胡作非为。唐寅见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不法之事,所以料定他日后必会阴谋反叛。于是他感到宁王府是个火坑,必须想办法脱身。但怎么能够脱身呢?

唐伯虎采用了—个锦囊妙计——佯装癫狂。从此,他饮食起居一反常态。宁王朱宸濠派人给他送东西,他假装发狂,借着酒醉,当面脱去衣服,赤身裸体,使人无法接近。并无端哭闹,捡吃脏物。又装着发狂的样子,见到妇女就追。宁王得知后,说:“谁说唐寅是个贤才子?他不过是个癫狂之人而已。”就把他撵出了王府。这样,唐寅平平安安地回他的老家苏州去了。

后来,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六月,宁王果然发动叛乱。他以庆贺生日为名,设宴诱骗地方官员进府,随后将不服从他反叛的官员全都杀掉,并亲率舟师前去攻打安庆。当时明朝巡抚都御史王守仁与吉安知府伍文定急忙派兵会剿。王守仁先将他的老巢南昌攻下,不久捉住了朱宸濠,平定了叛乱。宁王事发后,那些他礼聘为上宾的所谓名士们,都被列为逆党,无一幸免。只有唐寅,因为早有察觉,及早地佯狂脱了身,所以没有受到诛连。他在苏州桃花坞筑室而居,终老于故乡。

唐寅用计,平安脱身,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名声,显示了他既有远见又有计谋,而愚蠢的宁王,还真以为他只不过是个癫狂的书生。唐寅运用此计将想要达到的目的完全实现了,这正是他运用此计的妙处。

唐寅是一位极为聪慧而有才能的人,他的一生,表面上狂放洒脱、放荡不羁、不受礼俗的羁绊,实际上政治上的不得志与怀才不遇的苦闷,一直郁积在他的心底。年轻的时候,他和同乡不拘小节的书生张灵纵酒放荡,不事科举。经祝允明劝说,考中了乡试第一,即解元。后因科场案牵连下狱,从此断送了一生的政治前程。在宁王重礼聘请下,他初以为自己怀才不遇、抱恨终生的日子可以结束,能够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政治才华了。但他毕竟是个精明过人的人,在南昌目睹了宁王的所作所为以后,很快判断出宁王将有异志。而经历过科场案的他,决不愿再卷入一场叛乱之中。于是他只得以计脱身,保全自己。当他佯装疯狂之时,必定要做出常人所不能做出的举动来,这样才能使宁王府上下都相信他是真的疯癫,而不会对他起疑心。他知道如果当时他要辞职回乡的话,宁王决不会答应,而且弄不好反会使宁王对自己生起疑心,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所以他采用计谋,以计脱身,这在当时不仅完全达到了目的,而且在宁王叛乱被平息下去以后,也保全了自己不被诛连。

相貌仪容尽显个性——容貌鉴

观人形貌,相貌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命运。人体为各个部位,如果相互照应、匹配,彼此对称、协调,那么就会为人带来福分;如果相互背离或彼此拥挤,使相貌显得乱七八糟、支离破碎,其命运就不值一提了。

同类推荐
  •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

    塔木德:犹太人的做人与经商圣经

    《塔木德》汇总了《密西拿》、《革马拉》、《米德拉西》三部分内容。它凝聚了10个世纪中2000多位犹太学者对自己民族历史、文化、智慧的发掘、思考和提炼,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是支撑着这个苦难民族的精神支柱。 犹太人看重各类书籍,尤其珍爱凝聚着先人和贤人心血的犹太商法类书籍,其中最为神圣的,就是用三千三百年写就的《塔木德》。
  • 美德的种子

    美德的种子

    本书内容包括善行填满贫瘠的心灵、诚信是永恒的人性之美、勇气来自坚强的心灵等。
  • 时间是管理出来的

    时间是管理出来的

    本书内容包括时问是你最宝贵的财富 、快点燃你的火箭追赶时效、管理时间有原则、做个会利用时间的“巧媳妇”、别让自己忙得像陀螺、借它山之石攻己山之玉。
  • 如此简单

    如此简单

    此书已出两册,由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让你读后不愿放下。让你放下之后陷入沉思。让你沉思之后豁然开悟。《如此简单》一书,奉献的不是人生的灵丹妙药,也不是生活的机关窍门。而是面对难题应当把持的态度,解决难题应当拥有的思维方式。 难题千千万,破解难题的方式万万千.化繁为简,破解难题真的如此简单.如果一定要给<如此简单>归类,就权且说它是一本智慧书吧.一本关于人生的、生命的、生活的,方式与方法的智慧书。我们将从一个又一个浓缩的小故事中,品尝人生中的丰富、厚重、辛涩、甜蜜,也将从一则再一则的经典点拨和感悟里,感受生命的博大、睿智、精湛、深刻,甚至于幽默中的轻松和举重若轻式的调侃。难题是沉重的,解决难题的方法却如此简单。注:此书来源于我的博克:北漂写手庞永华的边缘地带http://blog.sina.com.cn/m/pangyonghua
  •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让学生孝敬父母的故事(让学生受益一生的故事)

    “百善孝为先”,西周国学的内容为“一日孝行,以亲父母;二日友行,以尊贤良;三日顺行,以事师长”。《论语》中也记载着孔子教育学生要把孝放在首位的事。《开宗明义》云:“君子之视亲孝,故忠可移于君。”孝亲,不但可以忠君,而且可以延伸到一切道德领域。孝,成了修身、事君、交友、为官、临战中一切道德的根本,是“至德要道”。几千年来,孝敬父母这一美德,熏陶着中华民族的子子孙孙,陶冶了千万个杰出人物。本书节选了部分典型的孝敬父母的故事,目的是教育广大青少年读者认识到孝敬父母的必要性,强调从根本上、从思想情感上去施行孝道,继而提升中华传统美德。
热门推荐
  • 神迹战神

    神迹战神

    “万物皆由源起,强者以元为尊!”这是神迹大陆永远不变的准则。
  • 瑟魔家族七加一

    瑟魔家族七加一

    一个流落在人间经常迷路的半魔公主,原本喜欢校园王子辰烁枫的她,在两次偶然的迷路中,遇上了来自魔界瑟魔国的大王子,两次不同的相遇使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感情,并展开了一段唯美的爱情故事,同时,七个帅气迷人的瑟魔王子偏偏降落人间,幽默搞笑的生活从此拉开了帷幕……
  • 女教师秘蜜

    女教师秘蜜

    她,美丽性感,她是教师.在爱情不能结果的日子,她像首歌谣,动听婉转而又让人痴迷.她从遥远的城市走来,带着她的伤痕,和她的梦想,在这个迷人的城市里,再次邂逅,又将发生什么?那些未知的,永远是美好的...她有过几个情人,但是她的情人中不曾有我...
  • 末世重生之召唤师

    末世重生之召唤师

    末世生活了十年的觉醒者罗天重生能否降临巅峰
  • 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飞碟未解之谜(世界未解之谜精编)

    本书是《世界未解之谜精编》系列之一,该系列精心收集了众多千奇百怪、扑朔迷离的世界未解之谜,内容涉及宇宙、生物、地理、飞碟、人体、恐龙、宝藏、百慕大、历史、金字塔、文化等多个领域,书中令人耳目一新和不可思议的未解之谜,给予了人类新的思索。人类究竟创造了多少奇迹,又留下了多少谜团,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我们深信,通过不断的努力,未知一定会变为已知。让无数探寻声化做利刃,刺破一桩桩人类千年未解之谜。
  • 云烟诀

    云烟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绵延数里的军队在黄土砌成的谷中穿行,士兵有力的步伐扬起漫天黄沙,烈日当空照下,直射得将士们的铁甲泛起寒光湛湛,从远处看,军队犹如一条闪着银光的巨龙,嘶吼着前进。正当将士们缓步而行时,中军中传来一阵吟诗之声,若说是吟诗却不如说是喊诗,这首唐代大诗人王昌龄的《出塞》由此人喊出,当真是豪气干云,听得中军的兵士们无不慷慨激昂,有几人闻此声如钟如磬,心下敬佩,但一时间又不知是哪位将军所发,便回头向后瞥去。
  • 重生之梦回千禧

    重生之梦回千禧

    作者很懒,暂时还没留下什么,等以后想好了再加上去
  • 箐痕

    箐痕

    凌洲城七夕,三对男女在七夕爱恨转折与命运般的相遇,看起来波澜不惊,却牵涉出波及朝廷的隐藏阴谋,平凡的爱情由此变得充满坎坷,纠葛与仇恨。
  • 律抄

    律抄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异宝在手,天下我有

    异宝在手,天下我有

    世界上有五个属性,金木水火土。穿越异世的林锐是个水火同体的人,在异世,林锐得到异宝,在异宝的帮助下,林锐的身世渐渐被揭穿,林锐的实力,渐渐再提高,林锐发誓,总有一天,他会站在世界的顶端,俯瞰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