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89400000003

第3章 读经

读经是真正的修行,是真供养。

阿弥陀佛无处不在。经就是佛,佛没有离开经。依经典的理论、方法做,就是皈依、亲近、学习阿弥陀佛。

读经也是念佛,读经是念自性佛,一切诸佛的本体就是自性佛。

读经念佛就是把自己的清净平等觉念出来。清净平等觉是本有,不是外来的,是真心本性。

修净土的方法、纲领。怎样安心?把心安在一部经上,安在一个佛名号上。净土五经你喜欢哪一部,专持这一部。五经都好,我都持,是好啊,心散乱了,力量不能集中。五经偶尔读一读可以。心安住在一部经、一个名号,永远不变了,永远不动了,心当然就定了。

有善根,才真的有福德。我们善根福德都不足,要培植,天天亲近佛菩萨,唯一的亲近方法是读经,明理,依教奉行。

菩萨读经绝对没想经里的意思。读经时一个念头不起,无知。起作用时,展现你无比的智慧,这叫无所不知。

读经是修定。读经有两种读法,两种目的。

第一种,求根本智,那种读法,恭恭敬敬,从“如是我闻”到“信受奉行”,念得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错,字字分明,不去求解,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怀疑,这种读法就是修定、修根本智。根本智就是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我们修无知。读经想想这句什么意思,那一段怎么解释,就坏了,读经的目的破坏掉了。读经是修定,读一小时,修一小时定,修定的方法很多,净宗是用读经、念佛,密宗持咒,都是修根本智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统统是修定。

第二种方法,随文人观,已经得到根本智、得到定,才有这种能力,把经里佛所讲的理论、境界跟自己的心融合成一体。那是高境界,心跟经融成一片,是真功夫。

信心不具足,还有怀疑,遇到境界还会动心,就要听经、读经。

读经的目的是在学道,应该怎样学?一部经,从一部经下手。如果没有得定,没开悟,绝对不看第二部经。自古以来祖祖相传,历代凡有成就的人,都是用这个方法。凡是失败的人都是自作聪明,不肯遵守老祖宗的旧规矩。

“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一门深入是修定,长时熏修是从定里开慧。

他喜欢的东西太多了,一样也放不下,他不是真修,真修的人不但世间一切放下,佛法也放下。选一部经,一门深入,从一部经成就戒定慧、成就清净心、成就根本智,根本智得到之后再求解,那个解是正解,不会曲解、错解。没有根本智,心不清净,看经不理解,听讲意思也错会了。关键是在用心。要如法地修学,要修真实的清净心,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

真用功,不是你一天读多少部经,如果你的思想、言行,跟经上讲的完全不相应,一天读两百遍也枉然。

读经真正的作用,是用它来修正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绝对不是念这个经佛菩萨喜欢,念给他听。今天造恶业,回去念几遍经,佛菩萨就原谅你、消你的罪业了,那是自欺欺人。

把你平常心里思想忆念的,统统换成西方极乐世界的,最具体、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读经,读经就是思想忆念依正庄严,读就是忆念,忆念就是读诵。不要一面念着经一面去想。我们用读诵持名的方法,把所有一切妄想、分别、执著通通打掉。初学的人,特别是知识分子,一定要从读诵下手,读诵不但能修定,同时能开慧。念久了,自自然然就明白了,不能打妄想,就一直读。你想,这个念头很粗,不易成就三昧,我读,读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去想它,这个觉观慢慢就细,容易成就念佛三昧。容易达到功夫成片。再往上提升,就是一心不乱。

西方世界依正庄严,逐渐逐渐感觉这个境界就在眼前。这时你对往生充满了信心,你的生活非常自在、快乐、法喜充满。能预知时至,不生病的往生。往生还有病苦,是你的妄想没断干净。

读经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读经是戒学,依规矩去念,规矩就是持戒;以真诚心、恭敬心读,一个妄念没有。跟念佛一样,不能夹杂妄想,就是修定;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个字没念错,一句没念颠倒,就是修慧。念经最忌讳的是夹杂,念了,想这一句什么意思,就完了,戒、定、慧三学全部破坏掉了,最怕的是打妄想,有念经文,意思自己出来了,不要理会,不管它,继续念下去。千万不要怕忘掉,赶快记下来。为什么?这一次有一点悟处,念第二、第三遍,遍遍有悟处,不用记它。念经声音大小、速度快慢,随自己欢喜就好,一定要念到心平气和、全身舒畅,就得受用。默念、出声都可以,最好出声,出声的功德比不出声大很多,念给别人、无形众生听。出声,要读得字字分明,音声悦耳。让人听了生欢喜心,听后会觉悟。默念,自己、鬼神得受用。我们身心微细的震动,一般人不能发现,鬼神行,默念他都能听见。读诵不能图快、图遍数多。有的同修读得很快,一部《无量寿经》半小时念完,读得模糊不清,这样读,只利己,不利他。读诵时要有利益众生的心。读时不能草率,一定要诚心诚意、恭恭敬敬、一心专注。

读经一定要做到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一部经要一次读完,分几段读效果就低,就差很多很多。读经时绝对不能有任何事情干扰。在家读经最好把电话拔掉,用清净心读才能收到效果。读经如果常常有干扰,常常间断,这种读经是帮助你熟悉,是练习阶段,没什么大作用。读经要求不夹杂、不间断,等于是跟打仗一样,这不是练习,一定要求得到真实的功德效果。

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闻法要离言说、文字、名字、心缘相。

法界就是一念心性,自性、真性、佛性、法性、法界都是一个意思。佛意叫我们不要执著。唯有离名字、言说、心缘相,才能体会大道。一落在名、言里,心里有念头在思维分别执著,事实真相永远跟你隔绝。

读经,读一遍有一遍的悟处,集小悟成大悟,集大悟成大彻大悟。心浮气躁,要赶时间赶功课,那没用处,心要恭敬,会有悟处。

佛四十九年没说一句话,佛要说法,他就有思想了,佛没有思想。所以佛经不可以用思想去研究,你用思想去研究,变成你的胡思乱想。佛的意思“愿解如来真实义”,离开思想,没有思想,你就能够体会到佛的意思。这是真实、圆满的智慧。读经绝对不能思维经中的意趣。用思考来学佛,永远不会成就。

研究用心意识,佛法讲参究,参究不用心意识,用的是真心,会开悟。

用心意识叫研究,用的是妄心,不会开悟。把佛法当做世间一门学问来研究,经典变成世法了,不是修道,修道是讲悟入境界。

每天读诵,听阿弥陀佛教诲,如同在阿弥陀佛身边,现前的一切时、一切处,绝对得阿弥陀佛护念。得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龙天善神保佑。

真弥陀弟子,天天要受阿弥陀佛灌顶,每天读经,念一遍,十方三世诸佛如来给你灌顶一次,念两遍受两次灌顶,一天念三遍,就得诸佛如来三次灌顶,你的福报还有谁能比得了?《无量寿经》太长,没关系,念《阿弥陀经》也一样,念一遍,诸佛如来给你灌一次顶,念十遍,每天佛给你灌十次顶,你还能不开悟吗?

为什么教先念经,不教先念佛?念经,收心。心里妄想太多,一句佛号不得力,读经目的在收心、断惑。经典读多了,慢慢开悟了,疑惑就断了。断疑生信,你信愿才会恳切,信愿才有力量,读经就是把妄念读掉,疑惑读掉,一切分别执著读掉,然后就紧紧抓住一句佛号,那就成功了。

用读经的方法先把染污洗掉。读经比念佛有效,因为念佛只有一句佛号,佛号念久了,念到滑口了,有口无心了,口里“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心里照打妄想,感到佛号没有力量,压不住妄想。读经,一打妄想经就念错了,不是漏了字,就是看错了行,所以你一定把精神集中在经本上,用这种方法离开妄想、分别,容易摄心。我劝大家一天至少将《无量寿经》念三遍,念满三年,古人入佛门不是从听讲解入门,从读诵,时间限制五年,五年读诵,纵然不能背诵,都很熟了,日常生活中用得上。现在人没耐心,所以我把五年减成三年。再减少一点不行了。念三年,满三千遍,念熟了,可以背诵。常背经文,在日常生活中,处事待人接物间,起心动念就会想到佛在经上是不是这样教的,起念、说话、做事,有没有违背佛的教诲,三千遍念下来,妄念少了,烦恼少了,功夫得力了。再用持名的方法,就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名号,不要再念经了,专念名号,他心定了,那个名号会有很大的作用。

重要的是要专要精,其他一切经论法门统统放下,这三年功力完全用在《无量寿经》上,不仅是口念,一定要把经里的教训时时刻刻记住,把它变成自己的思想行为,这才叫读诵。每天念,愈念得多,体会愈深、愈广,你才发现经的义理无有穷尽,用这个经来启蒙,来奠定三资粮的真实基础。

为什么要提倡《无量寿经》?过去提倡《阿弥陀经》,民国以前,人很老实,教他念佛,他就老老实实念佛,《弥陀经》足够了。现在人不老实,天天胡思乱想,《弥陀经》经意很深,他要不了解一点道理,怎么能接受?

《无量寿经》讲得圆满,事理、因果面面都说到了,分量不多,现代人容易接受,最契合现在众生的根机。

这部经不看注解,也能懂,依经典教训,你真做,能信、能愿、能行,你解得深浅都得利益。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无量寿经》是一切大乘经的总纲领、一切经典的精华,念这部经就是念一切大乘经,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没有不讲这部经的。念这部经,就是把一切诸佛所讲的经统统都念到了。

依《无量寿经》修学,“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与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自己几十年的修行,就是阿弥陀佛无量劫的修行,就转阿弥陀佛无量劫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

《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经”所在处,就是阿弥陀佛所在之处。

念一部《无量寿经》,没一个妄想,必定跟三世一切诸佛感应道交。读经一定要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去念就有感应了,一面念,一面打妄想,是不可能有感应的。

每天一定要念一部《无量寿经》。

佛光在哪里?《无量寿经》经本就是。这个经是星星之火,字字句句充满了无量无边的智慧。

《无量寿经》是经中之王,要死心塌地、一门深入。“一经通,一切经通”,学到通,通到自性。任何一部经都是释迦佛从自性般若里流出来的,所以每部经都通自性。坚持在一部经上成就戒定慧,才通一切法。

好比凿井,在一个地方一直打下去,打得愈深,水源就愈丰富。

每天念一部经,三五个月心得到清净,若同时看很多,三五年得不到清净心,没用处。秘诀就是“专精”。

学的经太多,纵然很如法,没有定力,定得不到,慧就不能现前。

《无量寿经》每天读诵,不定什么时候无量寿三昧现前,在这里成就戒定慧三学。得三昧后,肯定开智慧,经里的意思,正确地理解,不用研究。

大乘经灭罪功德非常之大,只念经题就能灭千劫极重恶业,何况读全部经文!

《无量寿经》上经题有阿弥陀佛名号在,这里头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这个经题念一遍,就念了两声阿弥陀佛。这个经,经首的题目,灭罪功德不可思议。现代人,现代社会,受持这部经的效果,非常快速,非常有效。

念这三年中,你听不听经没关系。这三年修学的目的是修清净心,把我们的身心污染,洗刷一番,恢复清净心。第二阶段,就认真听经,探讨经里的义理。

对极乐世界了解不透彻,唯一的办法多读经,多听讲,听一遍不行,到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可以不听了,专心念佛了。听经是帮助你了解事实真相,明白后对佛法世法再也不怀疑了。你心如止水,无论什么境界现前,一念不生,这时可以不听经了,完全回归到自性。

听经能提升善根福德。

听经开智慧,听经是礼赞诸佛如来,是广度众生,是真实供养三宝。

天天听经,增长信心,增长愿心。

每天听《无量寿经》这一部经,就是跟阿弥陀佛直接沟通,直接接触。

听经可不能想,不想用清净心听,一想就把悟门堵塞了。佛法修学要用直觉,绝对不能落在思维想象里头。一想就变成死东西了。听经如是,听懂了你就悟,悟就觉悟了,听不懂不要去想,愈想愈糟糕,愈想意思全都想错了。不断重复听可以,不断地接触,希望在长时间熏习。听经不写笔记,写笔记分心,又在搞妄想执著了。

心清净容易开悟,心不清净,听一辈子都不能开悟。一分清净有一分悟处,十分清净有十分悟处。所以学佛第一个阶段,一定要修清净心。第二阶段,求悟处。第三阶段,就是证果,得道了。那要真功夫,这功夫就是一句佛号,专持这一句佛号。前面读经、听经,都是做基础功夫,然后这句佛号才得力。我们今天念佛不得力,原因是基础没有奠定。

单靠念佛,靠修定,就好比需要十年才能明心见性。如果能听经、研教,可能三五年就开悟了。因为念佛,贪嗔痴慢用佛号压了,压得饱和点压不住就爆发了。听经闻法这个智慧,是什么?是你一面用定压,一面用智慧化解,把它化掉了,就没有了。

《了凡四训》好,我们也晓得好,为什么不得受用,不能像了凡先生那样把整个命运改过来,真正能一生中有求必应,他求财得财,求富贵得富贵,求功名得功名,他命里没儿子,求儿子得儿子,他寿命只有五十几岁,寿命也长了,他活到七十多岁,有求必应。为什么你念《了凡四训》还这样子这么辛苦,你念的遍数不够,如果你一天念三遍,继续不断地念上三百遍,你就晓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怎样修。修随心所欲、有求必应。你如理如法的求,没一样求不到的。如果想取巧,每天在佛前烧几支香、磕几个头。

供几个香蕉水果,一求就什么都求到了,这是骗人。你懂理论、懂方法,有求必应。

《了凡四训》一年中一天念一遍,灾消了,业障消了,福报现前,智慧增长。这是“功”。起心动念就知道吉凶祸福,那就是“德”。

有这一年的工夫,保证在你一生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落在善念上,一天念两遍更好,“无师自通”。熟透了跟心性起感应道交的作用。

同类推荐
  •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华国学经典)

    《金刚经》全称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密经》,是初期大乘佛教的代表性经典之一,也是般若类佛经的纲要书。在中国佛教界,《金刚经》流行得极为普遍,如三论、天台、贤首、唯识等宗派,都各有注疏。尤其是自唐宋以来盛极一时的禅宗,更与《金刚经》有深厚的渊源。宋代,出家人的考试,有《金刚经》一科,也让我们从中看出《金刚经》的弘通之盛!
  • 罗浮道教史略

    罗浮道教史略

    本书介绍了罗浮道教的历史发展,收录了罗浮道教诗词楹联,对罗浮道教两千年来的历史作了史料性的梳理,为中国道教史增添了一道风景。
  • 佛眼看人生

    佛眼看人生

    佛法,就是智慧。生活中处处皆是佛法,只要你用心,就会发现佛法的妙处:如果把“明心见性,本来清净”用在人生上,每个人都能享受天伦之乐;如果把“回归自然,返本还元”用在生活上,遇到挫折我们就能泰然自处……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妙用,使佛光普照在南赡部洲,让更多的人早日摆脱痛苦的煎熬,也为了继承大德们弘法利生的事业,我们编写了这本《佛眼看人生》。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借鉴了大量佛学大师的语录、开示、演讲录、文集等。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大愿说净土法门(上册)

    本书分为阿弥陀佛睡光明法的观修方法;迎请阿弥陀佛和圣眷属(六偈);念佛就是当下成就般若入不二门;以三生石公案来彰显净土法门的殊胜等内容。
热门推荐
  • 玄兵再临

    玄兵再临

    一位出身名门的年轻特种兵因为执行任务而重返校园,认识了一群同样来历不凡的同学,从此,冒险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主题。吸血鬼出没的欧洲古堡、遗忘千年的楼兰地下城、镇压十方恶灵的古老村落、埋葬无数宝藏的所罗门陵墓……面对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在亲情与友情的交织中,在玄术与科技的交融中,在文明与黑暗的斗争中,这些年轻的勇士们,从未放弃前进的步伐!
  • 废材四公主

    废材四公主

    沐缘天纵奇才十六岁便成为了历史文化科研教授,十九岁那年在研究国家文物局送来的古玉时研究所突然发现爆炸,沐缘以及在场两名研究生被宣布死亡……她从黑暗中醒来,眼帘里有一个绝美的女子眼神中充满了喜悦望怀中的孩子“叫她宣好吗?”男子没有回答只是淡看了她怀中女孩一眼……她是他们的信仰,她却为了他一手毁灭了所有……【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贱钟情:老公,别乱来

    一贱钟情:老公,别乱来

    热心务实的许多多为了救朋友于水火,拖三个月婚期,夜爬苏少家,将某正沐浴的男神壁咚。“娶我吧,我会洗衣做饭、种草养花、两万块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为了能搞定高冷禁欲的苏少,许多多甚至不惜苦肉计、反间计、美人计连番上阵。战战兢兢三个月,婚礼成功延期举行,许多多披着婚纱正要走为上计时,苏少携保镖款款而来。“夫人去哪?”那一刻她才恍然,什么叫反客为主,什么叫将计就计。当许多多后知后觉苏少并非你传言般清心寡欲,实际是个腹黑狐狸时,她开始感叹世事无常。所以说一报还一报,苍天饶过谁。
  • 天弑穹

    天弑穹

    荒芜大陆,浩瀚无垠。万族林立,争其顶峰。凶兽戾禽,散落四方。这边天地,动乱不断,谁能主宰?少年木枫,在这片天地,展开了一段热血传奇之路。
  • 一个在次元中行走的人

    一个在次元中行走的人

    作者是新手,有什么写的不好请原谅。一个在次元中行走的人,明白现实的残酷。我只想活的更好,我只想变得更强。子候后面的写的比前面的好一些,如果觉得本书不错的希望你能接着读下去,谢谢大家的支持。也希望大家给点票票。
  • 试婚,男人你压线了

    试婚,男人你压线了

    神秘集团的大总裁整天缠着她怎么办?还总说自己为了勾引他,用尽各种手段。特么的,自己连他这个人都不认识,勾引他卖钱啊?最后,说好的试婚呢?怎么可以越线?看着步步逼近的男人,念小安颤栗的说:“男人,你过了啊,这不是你可以做的事,这是老公……”可她的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男人霸道的堵住了嘴。吸吮着甜蜜水汁,男人恶劣的解释:“试用期已过,提前行使老公的权利。”
  • 影体

    影体

    这部作品就是灵魂的精神体,是在另一个空间发生的故事
  • 你是无可代替

    你是无可代替

    去学校都是清晨一段不长不短的路程。总会路过很多的早饭小摊,会路过很多紧锁的店门,会路过很多只跳着黄灯十字路口。这天第一节就是物理课,那个卷毛短发声音暗哑的女老师,拿着一把三角尺,一个人拎着长长的身影在黑板前晃,字丑得飞起,就像看医生开的病历一样,看不出一个清楚的公式。我停下记笔记的手,已经进入半昏迷状态,撑着头的一只手摇摇晃晃,眼睛眯得再也睁不开。突然门一下子被推开,伴随一声清脆的报告。我揉了揉眼,从桌子上爬了起来。进来的是名男生,我眯着眼迷迷糊糊的判断。等到他站在我旁边准备坐下的时候我才猛地精神起来,少年面容清秀,脸上贴着三个海贼王的OK绷,嘴角肿的老高可一点都不影响他本来的英俊。
  • 嫡女弃后

    嫡女弃后

    前世的她,倾尽家族之力,助夫君争夺天下,曾经的京城双姝,她以为自己赢了那个女人。却不料功成名就之时,自己的夫君却和那女人一起铲除她的家族,更将她绑上城楼,让她亲眼看到赶来救她的兄长被万箭穿心。更让她痛不欲生的是,愿倾自己的一切救她的人,却是那个身份尊贵却被她毁了婚,自此踏上劫难的男人。老天怜悯,让她再来一世,这一次,她一定会护住家族,另选明主,将她的痛苦十倍百倍地回报给前世利用她背弃她的人。而那个被她辜负的男人,她就算是耍赖用强,也要嫁他!
  • 天道当尽

    天道当尽

    “这是另一个体系的文明,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如果出现在这里,人类的秩序将会湮灭,将会迎来...一个...血腥黑暗的纪元。”......“组建太空远征军,用超级核弹去毁掉这个星辰,毁灭这个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