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找上门来送钱的投资者,马云看到的不是一捆一捆的钞票,而是这些投资背后,能带给阿里巴巴什么样的前景。“私募资金可以让我们做战略的部署、人才的储备,不会因为上市的压力做长远布局。你可以看到现在三大门户网站只能考虑下一个季度怎么办,我们今天的资金可以让我们考虑3年以后怎么布局。你不上市,你面对的是5个投资人;你上市,就是要面对5000个投资人。不是怕,是时机没到。”
人们往往只看到马云以及那些有钱人所拥有的巨额财富,却忽略了他们对待金钱的方式和态度,这其中的深意耐人寻味。马云如果不是有着极大的理性和对金钱的正确态度,那阿里巴巴也就不会有今日的辉煌成就。
不把赚钱作为第一目标
马云:不解决安全支付的问题,就不会有真正的电子商务可言。
淘宝网在不断完善自己的同时,发现了一个网民在网上购物普遍担心的问题,那就是网络支付的安全性。如果能够解决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那就会在中国的电子交易市场大获成功。华尔街的投资者曾经预言:“谁在支付上掌握了主动权,谁也就掌握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
马云也认定,安全支付是个大问题。为了让消费者能够安心在淘宝网购物,他在淘宝网设立了多重安全防线:卖家要想在淘宝网上开店,就要先通过公安部门验证身份证信息;后来随着科技的进步,有了手机和信用卡的认证;淘宝网有信誉记录,如果有欺诈的行为,会被记录在案。
但马云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网络安全支付的问题将会是电子商务的一场持久战,马云决心将这场仗打下去。他的团队一直在秘密地进行研发,支付宝的横空出世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从购物网站和网民数量的不断增加可以看出,网络购物已成为一种现代人不可逆转的生活状态。到2004年的时候,成立不到两年的淘宝网就拥有了450万的注册用户,每月高达1亿多元的交易额,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成绩,但马云没有沉浸在商业成功赚到钱的喜悦中,而是更加注意到网络安全支付的重要性。
支付宝在2003年试探性推出后,取得了不错的反响,到2004年的时候,使用支付宝进行网络支付的人已经占了淘宝网用户一半的比例。之后,支付宝不断改进升级,在2005年的时候,推出支付平台alipay网站,将支付宝做成国内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的技术标准。
支付宝面对的顾客不再是阿里巴巴和淘宝网的用户,同时还会为其他电子商务公司的客户提供服务。不但如此,阿里巴巴还打出了“全面赔付”的口号,称对于使用支付宝而受骗遭受损失的用户,将全部赔偿其损失。
马云信誓旦旦:“不是赔个几百几千,如果真的受骗了,1个亿我们也会赔。”
全面赔付成为电子商务范围内的先例,之前从未有商家这样做过,因为冒的风险太大。但马云却认为风险会被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不会出现差错,而且退一万步来讲,就算是需要赔付,那几个亿还是赔得起的。总之,既要保障客户资金的安全,又要说话算话,履行承诺。
除了全面赔付,还免收了异地汇款的手续费。人们对马云又一次刮目相看:作为一个商人,却并不以赚钱为第一目的。正如淘宝网执行总经理孙彤宇说的那样:“支付宝是在2003年10月推出的,我们现在回想,如果没有支付宝这种安全交易媒介的话,那么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不会那么成熟。”
“马总想解决的是整个中国电子商务中的支付问题,而不是仅仅给淘宝网找一个支付的解决方案。”
●马云的人生哲学
人生有很多种选择,对于成功的看法也有很多种,有的人认为只有位高权重才是成功,有的人认为赚很多钱才算是成功,这就要看你自己是怎么看的。马云赚到了很多钱,有社会地位,在许多人眼里,他是成功的,马云也成了很多人奋斗的榜样。
但马云并不认为赚钱是他人生的目标,马云的人生理想是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创造价值和机会。其实,人生是可以有很多种追求的,有的人得到自由,便觉得成功;有的人得到认可,便觉得成功。这完全是见仁见智。
一个大学毕业生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但薪资微薄,所以在晚上下班后,他会去公司旁边一家咖啡馆打工。几天过后,他突然发现咖啡馆的老板居然是自己公司的一位高管。开始的时候,这个毕业生不以为意,他觉得高管有着高薪水,现在投资开店,也是为了多赚一点钱。
但他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后,发现高管开这家咖啡馆似乎并不是为了赚钱,这家咖啡馆请的店员,几乎都是他这样刚进入社会打拼,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在客人少的时候,高管还会为他们培训公司业务。
在咖啡馆打了几个月工,这位大学毕业生收获颇多,他在咖啡馆里学到的知识,很多都运用在了工作中,很快,他的能力得到了认可,升了职位,也涨了薪水。因为工作上的任务重了,也因为工资丰厚了,这位毕业生不需要再到咖啡馆打工了。
他打算向咖啡馆的老板辞职,在他写好辞职信去递送的时候,正巧看到咖啡馆的老板在打电话。他便站在一旁,想等老板打完电话再说辞职的事情。结果却听到老板在电话中和人谈咖啡馆财务的事情,老板说咖啡馆一直在亏钱,但自己并不打算把这家咖啡馆关掉,还打算继续经营下去。
老板看到这位毕业生站在一旁,便招手叫他过去。毕业生问老板为什么咖啡馆不赚钱也要继续经营下去。老板告诉他,自己现在并不缺钱,即便咖啡馆亏损,他还是能够负担得起的。之所以要开这家不赚钱的咖啡馆,是因为他想帮助更多的年轻人。这家咖啡馆所在的区域是一个很大的商业区,周围有很多写字楼,很多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在下班之后想要找一份兼职,而来他这里兼职,可以省去在路上奔波的时间。而且他会在有空的时候,对年轻人进行职业上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提高。与其说这是一个咖啡馆,不如说这里是一个年轻人的培训基地。
“可是,您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毕业生不理解。
老板笑着说:“我也是从你这个年纪过来的,那个时候,我就很希望能有一位有经验的人带带我。现在我做的事情,不过是实现我自己当年的心愿。”
人人都想拥有财富,但拥有财富之后,如何能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那就是回报社会。将自己的一部分财富拿出来馈赠社会,帮助他人,虽然财富少了,但得到的却多了。在接过毕业生的辞职信后,老板对他说:“刚才那个电话是以前在这里打工的一个年轻人打来的,他现在是一家投资公司的经理了。在离这个地方不远的一栋写字楼里,有一个价格比较低的店要转让,他已经盘下来了,要和我一起开咖啡馆,顺便培训年轻人。以后,如果你想喝咖啡,就去那里找我。”
能够赚钱,却不将赚钱作为目的,这是一种境界。钱财本就是身外之物,应该在赚钱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目标。一位名人说过:“世界上80%的喜剧跟钱没关系,但是80%的悲剧都跟钱有关系。一个人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计较的少。亿万富翁也有不快乐的时候,乞丐也有快乐的时候。”
生活幸福与钱多少无直接的关系,所以,不要把聚集财富当作人生的一个奋斗目标。
帮助别人赚钱,然后才使自己赚钱
马云:阿里巴巴发现了金矿,那我们绝对不会自己去挖,我们希望别人去挖,他挖了金子给我一块就可以了。很多人喜欢牢牢地守住金矿。我们去帮助别人发财,别人发财了,我们才能发财,因为我们所需的并不多。
“马云财散人聚的能力不比我老牛差,我是阿里巴巴薪酬委员会的主席,我发现马云大手笔分钱的能力非常强。这就是他的分享能力,所以财散就能人聚。”这是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满月酒会”上牛根生对马云所作出的评价。
2007年11月6日对马云来说是一个难以忘怀的日子,因为他的阿里巴巴公司终于在香港上市,这是自阿里巴巴在杭州成立以来的第8个年头,整整一个“八年抗战”。至此,阿里巴巴成为国内外媒体争相报道的“中国最赚钱的”互联网公司。
很多人都知道,马云是从50万元人民币开始起家的,直到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这一天,已经拥有200亿美元的市值。那么,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信念让马云坚持走到了今天呢?用他最朴实的原话来说就是:“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
阿里巴巴的B2B即是为中小企业实现电子商务交易而服务的模式,这种模式自一开始就受到权威人士的好评,并且与亚马逊B2C模式、雅虎门户网站模式和eBay的C2C模式并称为当今互联网的“四大模式”。其实这种B2B模式曾经在美国失败过,但马云在中国运用得很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里巴巴所开创的时代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此外,随着中国在2001年“入世”成功,马云推出了“中国供应商”服务以及“阿里巴巴推荐采购商”服务,并与通用电气、Sobond、沃尔玛以及Markant等合作,进行互联网跨国采购。
也是这一年,阿里巴巴推出了“诚信通”这种企业级互联网信用管理产品,领先于世界。美国学术界甚至为此掀起了一股研究阿里巴巴的热潮,阿里巴巴的管理模式也成了哈佛商学院的MBA案例之一。
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50%,并且成为了全球最大的B2B电子商务网站。其注册用户人数截至2007年上半年达到了2500万。
此外,阿里巴巴曾连续5年被《福布斯》评选为全球最佳B2B站点之一,并且荣获了国内外各项荣誉,被媒体赞为与eBay、Amazon、Yahoo和AOL同具实力的商务典范,是“真正的世界级品牌”。
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的当天,其市值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马云当日的收盘身家也达到了140亿港元。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阿里巴巴内部员工也普遍实现了“一夜暴富”,身家超过50万元的大有人在。
举个例子来说,有个叫卫哲的员工,他在阿里巴巴仅干了1年,在上市当日,他就拥有了14亿港元的身家,身家倍增。而卫哲的一夜暴富正是因为马云给了他1.06%的股份。这样的例子在阿里巴巴数不胜数,被大家称为中国互联网史上顶级的集体“造富”运动。
然而,这次由阿里巴巴上市引发的大规模致富运动却没能让阿里巴巴内部造出一名“首富”,这是因为马云手中的股份还不到5%。
对此,马云是这样认为的:“从第一天开始,我就没想过用控股的方式控制,也不想自己一个人去控制别人。这个公司需要把股权分散,这样,其他股东和员工才更有信心和干劲。”
●马云的人生哲学
俞敏洪在作演讲时,说到关于分享的一个话题:“比如说现在你有6个苹果,你有两个选择:第一,你一口把它们全部吃掉;第二,你可以自己吃1个,给别人分5个。表面上你丢了5个苹果,实际上你一点也没丢,因为你获得了5个人的友谊。当你有困难的时候,他们就很愿意来帮助你。我吃了你1个苹果,当我有橘子的时候,无论如何我要分你1个橘子。你用这种方式收集了另外的5种水果。”
这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很多企业家却看不到其重要性。在利润红利面前,很多人都想多拿多得,根本不想和别人分享。可独享的后果就是与伙伴斤斤计较,最后吵翻。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在经历了十几年的奋斗后,终于让自己的公司上市了。
但在股权如何分配的问题上,他和他的合伙人产生了分歧。这个企业家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是自己把公司一手做起来的,理应拿75%的股份,剩下25%的股份给余下的5位合伙人分。
那5位合伙人认为企业家所占股份太多,不公平,应当重新分配股权。
本来公司上市后,应当继续将公司做大做好,可几个股东纠缠在股权分配的问题上,无心管理公司,公司的经营开始出现问题,企业家将责任推到了那几个合伙人身上。
几个人之间的裂隙越来越大,最后,与企业家一起打拼的5个合伙人离开了公司,又去开了一家新公司,还带走了公司很多客户,公司的业务一下子减少了。企业家着急救火,他许诺谁能拉到大客户,谁就能分到公司的股票,但他之前与合伙人之间的股权之争已经在公司传开了,大家都不相信他能够分享股权。最后,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这就是独享财富、不肯分享的结果。企业家不肯分享成果,最终他自己也没有享受到好成果。马云不独享公司的财富,将其分享给公司的员工,他明白只有帮助别人赚到钱,别人才能更好地帮助自己赚钱。
摒弃自私贪心的行为,与别人一起享用自己拥有的,看似是付出,其实也是得到,分享的过程中,能够找到更多我们需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