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意穿着一件略嫌简单的素白色的长锦衣,用深棕色的丝线在衣料上绣出了奇巧遒劲的枝干,桃红色的丝线绣出了一朵朵怒放的梅花。坐在妆台前望着窗外,手中乱揪的衣衫代表了她的欢喜与紧张。真的要成亲呵……
她已经有些时日没有见到他了,因为老人说成亲前几天见面是不吉利的。她和牧哥哥分住东西正房,饭要错开时间自己做,出门也要保证不是同时。
这是她和他的约定。尽管很痛苦,但两人还是照常执行,因为她和他都想试试思念的味道。
可一试,才发现,自己太轻敌了。
原来这种滋味,染上即瘾,无药可解。
2
九月九日,占了一年的九,寓意着幸福和美,宜娶、宜嫁。
此刻,如意已穿好了喜袍,青丝如瀑布般一直流泻到腰间,背后站着的老妇人正为她挽发。
那是小镇里最多子多孙的好命婆,哪一家子有喜事,都会顾好命婆来伺候新娘梳妆。那妇人执起牛角梳,轻柔的梳理如意的头发,口中还念念有词:“一梳梳到尾,二梳举案齐眉,三梳儿孙满堂……”
如意缓缓的放松每一块肌肤,任那妇人摆布。那老妇虽已两鬓斑白,但仍眼疾手快,很快帮如意梳好螺髻,戴上了凤冠。又用剩下的头发挽上翡翠流苏的步摇、点金玛瑙的凤钗,胸前别上了九珍玫瑰的珠花,项上戴着猫眼錾银的璎珞,光洁的额头上贴了吹花红宝钿,原本疏离清丽的脸蛋上因着这些首饰的装束,而褪怯了那稚嫩的青涩,显现出了丝丝妩媚,勾魂慑魄。
喜娘执了喜帕,轻轻蒙盖在如意的头上,又牵起如意的手,带着她一步步向外走去。而外面,则站着同样身着大红喜袍,早已等候多时的李牧,以及看热闹的村民。村民们已多年未经红白喜事,如今有一家新搬来的就成亲,还广而告之的告诉了全村的人(这都是李牧的功劳),自然要来凑凑热闹,顺便一探究竟。
时间一分一秒的流逝,守在门外的村民们也越来越目不转睛的盯着门口,直到他们隐隐约约地看见一丝红影被喜娘搀扶着,柔柔地飘出时,顿时人声鼎沸。
一大群男人争相围住如意,仔仔细细地的打量,啧啧啧,虽然脸被遮住了,但那被大红喜袍包裹的袅娜身躯却是引起了无数遐想,这要是自己娘子该多好啊。
同样的,一大群婶子姑娘们也争相围住了李牧。年轻英俊,高大魁梧,一看就不是江南一带盛产的小白脸。瞧他把新娘子带的,一步一回头,生怕自己娘子摔着。这样的郎君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了,要是他娶的是自己该多好啊。于是,芳心碎了一地。
李牧和如意都是一脸黑线。
3
到了高堂,两人拜过镇长后,李牧牵着如意的手,向村民们娓娓道来。
“本人姓牧,单名一个黎(倒过来就是李牧),家中排行老二,父母早亡,被大哥赶出家门,在外经商却事业不顺,穷困潦倒时幸得一赵姓女子救济(如意原名武瞾,在这个他们编的故事里叫赵芜,倒过来也还是武瞾),”李牧说到这,特意向如意看了一眼,这下,乡亲们都知道她就是那“赵姓女子”了,“准备先到此地居住一段时间,待日后富裕之时,再回原籍。”
李牧一口气说完,又像是想起了什么,继续说:
“我来此地,第一件做的事便是迎娶她,我要用我这辈子去保护她,以后的日子,就请乡亲们多多关照了。”说完,李牧带着如意,深深地向村民们鞠了一躬。
顿时,一片感叹同情之声便在堂内扩散开来。多亏了司仪及时高喊送入洞房,否则他们还真不知道该如何收场了。
4
等待的时间很漫长,如意揉了揉早已饿的咕咕叫的肚子,一眼瞄到放在小几上的一些桂圆花生,急不可耐的抓了一把赶紧啃起来。
说实话,她没想到自己这个故事带来的效果这么好,不过好了更好,以后的日子还能好过一点。
如意这么想着,隐隐约约听到了要闹洞房的声音,吓得赶紧把桂圆放回远处,整理好衣服,若无其事的坐在床边。
洞房……
接着,就听见开门的声音,喧闹声越来越远,脚步声却越来越近。
直到,她看见一双黑色朝天靴在眼前落定。
是他!是牧哥哥!她甚至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声音。
脚步没有再向前靠近,倒是一杆喜秤,将她头上的喜帕缓缓挑起。瞬间,两个人,都看到了令自己朝思暮想、相思成灾的容颜。
他们就这样对视了好久好久。偶尔能听见两个人的絮语,直到,他们的身心,紧紧的依偎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