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65500000005

第5章 人类性文明的艰难探索(4)

性社区是一个新兴概念,指建立在性行为模式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无穷无尽的关联和责任,其概念包括四个主要成分,即身份关注的社区、气质和价值库的社区、社会资本的社区和政治的社区。在集体行动和集体自助思想的引导下,人们认为在当代这个对价值深感不安的世界里,只能通过促进集体身份,个人身份才能得以确认,个人自治才有可能出现,性社区因此应运而生。同时,近年来的性解放运动也激励了性社区意识的觉醒,如女同性恋和男同性恋社区的出现。性社区提供了一组“价值词汇”,个人用这组词汇构筑他们对社会的理解,构筑他们的身份和归属的意义。作为一个想象的社区,性社区为人们说出自己的性身份,表达性价值的词汇提供了一种语境。人们通过这些行为可以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它还为试图争取性权利与性身份的社会运动和政治运动的出现提供了一种语境。①①[英]杰佛瑞·威克斯著:《20世纪的性理论和性观念》,第239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两性分析的基本理论

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类社会的性呈现出一派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景象。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每一时代、每一学科都曾经对性进行过这样或那样的探索,都留下了关于性的形形色色的探讨、思想和学说,其内容丰富、学说繁多,不可尽数,以下解释的几种理论仅是冰山一角。

一、两性分析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生物学奠定了对两性分析的生物学基础。它认为,从生物学角度来看,人由猿进化而来,人类性行为与动物生殖行为有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或者演变性,因而了解动物“性”行为与人类性行为的差异有助于准确认识人类性行为。社会生物学赞同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理论,认为人类性行为是在进化中自然选择的产物,是受遗传所制约的。比如,在性选择方面,体魄具有吸引力这一标准成为生物进化和自然选择的产物,动物选择有吸引力的健壮配偶繁衍后代;而人类两性的约会,建立稳定的恋爱关系,订婚乃至于最后结婚的过程都与其他动物的求偶过程极为相似。在人类求爱“仪式”中,男性通过与人争强好胜或运动展现能力和体力,这些行为都会被女性理解为择偶的信息而做出评估。①在性行为的发生机制方面,社会生物学提出低等动物的性行为主要是内源性控制,高等动物的性行为主要是外源性控制。这说明环境感受对人类的性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即人类的性行为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比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更重要。对于性价值的双重标准,即社会比较容忍男性的性关系混乱,而对女性则不宽容,社会生物学则认为,这受制于精子易得而卵子难求的生物规律。男性体①彭晓辉:《性科学概论》,第85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内每天产生上亿个精子,而卵子在女性体内1个月才成熟一枚,且一旦受孕得经历10个月才能进入下一轮排卵周期。所以,社会要求女性必须小心地挑选性伴侣并限制性伴侣的数目。①此外,社会生物学还对性行为的动机、过程、发生机制以及所导致的社会效果展开了独具视野的解释和评价。

二、两性分析的心理学基础性心理学研究两性差别,人在发育、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这种心理变化对性生理和性行为的影响。在心理学领域里,弗洛伊德(SigmundFreud)的精神分析理论和性需要层次理论是两性分析的两大经典理论。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是最具代表性、最具影响力的性心理学理论。在1905年出版的《性学三论》中,弗洛伊德用“性动力”、“性原欲”、“性本能”和“埃洛斯”等词汇表达了性作为一种内在冲动,是每个人和人类种族借以生存和发展的心理方面的根源和原动力。第一篇论及性错乱行为,他认为这是不完整或者扭曲成长的后果。第二篇论及婴儿性欲,基本论点是儿童具有性感觉,而且这种感觉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自恋的)。所有的人生都具有倒错的潜能,在健康的成长中这种倒错欲是否受到控制十分重要。第三篇论及青春期性欲和因解剖学差别而形成的男性人格与女性人格的差异。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精神活动的能量来源于本能,本能是推动个体行为的内在动力。人类最基本的本能有两类:一类是生的本能,另一类是死亡本能或攻击本能。生的本能包括性欲本能与个体生存本能,其目的是维持种族的繁衍与个体的生存。弗洛伊德还认为性欲不仅是性行为的驱动力,而且许多明显的非性的行为也是这种性本能经过升华而产生的,由此再回到性本能指向更高的目的,①彭晓辉:《性科学概论》,第85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如此循环往复地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对于性变态,弗洛伊德指出生的本能与死亡或攻击本能既是对立的,也可相互转化(如爱转化为恨),甚至可以结合在一起。当性欲本能与攻击本能结合后,如指向外界的性对象时则形成性虐待,如转而指向自身时则形成性受虐心理变态。弗洛伊德这种开天辟地的思想为各个领域的科学家们更深入地研究“性”的问题提供了开启他们“灵感”的钥匙。

性需要层次理论是性心理学的一个新兴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人类的性行为是建立在性需要基础之上的人性化的社会行为。根据马斯洛(AbrahamHaroldMaslow)需要层次结构理论,邓明昱和王效道建立了性需要的结构框架:生理的需要---繁衍后代、单纯满足性欲;安全的需要---性活动情景无干扰;社交和爱的需要---性活动中的爱与被爱;尊重的需要---性对象间相互尊重与美化;求知、探索的需要---性对象间深入了解;美的需要---性爱及情爱过程中的美感;自我实现的需要---性追求的实现与性爱的升华。①这种性需要的七层次结构模式阐明了性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基本规律。繁衍后代、单纯满足性欲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也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低层次的性需要,也是激发人们性行为的强大动力。性追求的实现与性爱的升华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性需要,人们能以最有效和最完美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性潜力,凭此使人得到性的高峰体验。人都潜藏着这七种不同层次的性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性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在高层次的性需要充分出现之前,低层次的性需要必须得到适当的满足。任何一种性需要并不会因为下一个高层次性需要的发展而告消失,各层次的性需要相互依赖与重叠。高层次的性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性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性行为影响的比重减轻而已,而且高层次的性需要比低层次的性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

①转引自彭晓辉《性科学概论》,第94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性的需要层次理论同时阐明了人类的性需要是逐渐摆脱了动物本能的影响而进入到人性化的精神世界的。从自然属性方面考察,性需要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生理需要或本能,也是人类为了繁衍后代的基本需要,这与动物无本质的差别;从心理和社会属性方面考虑,性需要是爱与被爱的精神渴求,这是动物不具有的。分析一下性需要的七个层次结构可以发现,从第二层次开始,人类的性行为就已经达到了心理层面和社会层面。①性的需要层次理论以人为本,从需要角度为两性分析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即通过了解人类性需要的本质来理解人类性行为的动机。

三、两性分析的社会学基础性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以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分析人类性的各种现象或性存在中所反映的社会因素和性现象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作用和运行机制,是人类文明对性本质的认识升华。

在性社会学中,恩格斯(FrederichEngels)关于“两种生产”的理论举足轻重。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第一版序言”中指出:“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蕃衍。”其要点在于社会生产可分为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即“两种生产”。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为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创造物质财富而进行的生产活动,而人类自身的生产是人类为养育自身和延续后代而进行的另一种生产活动。这两种生产都要受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和社会发展的支配。两种生产相互作用、相互协调,生活资料的生产①彭晓辉:《性科学概论》,第94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页,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作用于人类自身的生产并对其起决定性的作用,人类自身的生产反作用于生活资料的生产并对其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恩格斯对家庭起源的研究,就是研究人类的两性社会是怎样从非规范化走向规范化的,就是研究人类怎样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群婚杂交一步步地使性交受到限制的。①因此,“两种生产”理论不仅指明了人类的性行为对历史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而且指明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考察人类性行为的重要性。

性角色人格理论的崛起开辟了性社会学又一新的研究领域。弗洛伊德是性角色领域研究的先驱。他的“角色自居说”强调情感和模仿的作用,认为儿童性别角色的形成是由于他们无意识地模仿和自己同性别的成年人,尤其是父母行为的结果。班杜拉(AlbertBandura)认为直接强化、模仿和观察性学习这三种机制是性别定型作用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的“性别定型说”。柯尔伯格(LKohlberg)则将皮亚杰(JeanPiaget)的发生认识扩展到性别角色领域,形成了“自我归类说”。这种理论强调性别角色形成过程中的认识因素,认为性别角色的学习是儿童自我动机高度作用的结果。以上各种“生物决定论”的观点遭到了以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西蒙·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ior)为代表的猛烈抨击。前者通过跨文化研究证实,性别角色及其差异,是特定文化的产物;后者则从女权主义的立场出发,申明“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她们的观点都力图说明,性别角色是社会塑造的。

真正从纯社会学角度做出杰出贡献的是帕森斯(TalcottParsons),性别角色的获得过程是他阐述的主要内容。帕森斯认为社会化是指一个通过社会的相互作用,根据经验形成角色整合的过①参见刘达临《性社会学》,第18页,山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法]西蒙·德·波伏娃著:《第二性》,第26页,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程。作为获得性别角色的社会化也可以认为是进行相互作用的对方(社会性客体)的内化,而所谓获得性别角色可以说是在构成个性角色时内化重要的角色。①帕森斯提出,性别角色社会化按以下过程进行:第一阶段,新生儿在确立对母亲的依赖和爱恋过程中,在母亲的照料中被动完成性别角色内化过程。第二阶段,儿童在把母亲角色内化的同时也把通过母亲看到的自身形象内化了。第三阶段,孩子一面识别、内化父亲和母亲的各种作用,一面内化性别角色。率先涉足性人格领域研究的也是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组成的。本我是人格结构的基础,它包括性欲在内的各种欲望和冲动,是人格结构中能量的供应源。本我追求最大限度的快乐,满足其欲望,受快乐原则支配。自我是出生以后由社会逐渐塑造出来的人格雏形,它不断地通过社会活动得到发展和协调,受现实原则支配。自我的基本任务是协调本我的非理性需要与现实之间关系。超我是人格中从自我发展起来的理想部分,它是社会教化的结果,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得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这些知识经验和行为规范就内化为个体的超我,其目的在于约束本我的冲动和劝导自我去争取比现实更有道德的目标。弗洛伊德提出本我、自我和超我这三个人格要素旨在解释人类性行为的实现动机。在此基础上,弗洛伊德根据人格发展的顺序,对儿童的性心理及成熟过程进行了解释。

20世纪70年代以后,学术界又出现了两种性社会学理论:一种是性能量理论,它出现于70年代“性革命”之后,其基本观点①转引自李鹰《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山东师大学报》(社科版)1995年第1期,第63~65页。

转引自[日]福富护著《性发展心理学》,第67~68页,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同类推荐
  • 玩味

    玩味

    娄义华:现任职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兼党委书记,《香江》文学杂志执行总编。从事新闻工作十余载,先后在《当代诗坛》杂志任编辑;《湖南人口报》记者、新闻摄影记者、编辑;长沙电视台女性频道任编导;新华社湖南分社记者;长沙晚报报业集团《东方新报》社任编辑、首席记者、主编等职。
  •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论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发展

    本书以新闻学学科建设为主线,集中反映了作者关于新闻学学科地位及学科发展问题的一些理论思考,表达了作者“保卫新闻学”和“发展新闻学”的学术见解与理念诉求。本书集中展现了作者在新闻学学术研究方面的志趣及成果,同时从一个侧面折射出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新闻学研究的发展轨迹,并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我国新闻学理论传承与创新的研究方向。本书可作为新闻与传播院校师生、新闻实务工作者研修新闻理论的参考书,也可作为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生进行上述方向专题研究的辅助教材,同时对撰写新闻学术论文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社会组织治理的公共政策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组织迅速发展,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得到高度重视。本书采用制度主义的方法,专门对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考察我国的社会组织的具体状况,从而为社会组织的治理提供参考。本书首先讲述了社会组织总体的发展与现状,而后对正式社会组织、草根社会组织、网络社会组织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了梳理。
  •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此岸@彼岸:一个校长创办新学校的心路历程

    本书是作者筹备东湖小学开始,以学校建设为主线,记录关于学校管理、教师成长、家校联系等各方面的内容。本书内容为前两年的记录。
  • 传媒殖民政治

    传媒殖民政治

    我们正在成为政治上发生的哥白尼式转折的证人政党民主为媒体民主所取代。谁掌握了媒体,谁就掌握了政治。本书提出并试图回答这一问题:长远来看,媒体民主是否会沦为事件管理和表现效果之表层逻辑的独裁者?或者,是否有可能发展出对于政治交流的更可靠的认识?
热门推荐
  • 一世九歌

    一世九歌

    传说,九歌一曲动天地。而今,九歌现世千音门,门内人的背叛,屹立了数百年的千音门一日之间,竟然是消失的无影无踪。他本应该身死魂灭,却不想被人强行转入世间。重活在数十年之后,面对退隐的千音门他又该何去何从…
  • 为爱停留在唐朝

    为爱停留在唐朝

    这是一部穿越小说,女主是一个普通的女高中生,莫名穿越到清朝,并爱上一位不在一个时空的男生(在这里作者会做一个一个关乎女主命运的投票)
  • 宅男的星际世界

    宅男的星际世界

    这是一本宅男拯救世界的小说。好吧,其实没那么严肃,这就是一本欢乐的宅男泡妞史。当你的背后站着星际争霸游戏三大种族的时候,你会怎么做?泡泡妞,耍耍帅,顺便做个大魔王。周云飞如是说……
  • 仙魔幻域

    仙魔幻域

    当现代都市中的李水生,爱情失意,工作无路,决定投江了却一生,却意外的穿越到东周末年,成了一个黄毛小孩,在人心思乱的时代里,妖魔横行,看一个人如何穿越时光逆袭成长,成就了一代开宗立道的仙缘,缘尽重回现代,借助散落世间的长生火,除魔卫道,铲除都市鬼魅,还世界一方净土。
  • 迷失的圣杯

    迷失的圣杯

    一次偶然的机会进入冰火圣杯的领域,意外拥有了毁灭之神的灵魂守护,从此,他背负着一个神秘的使命……
  • 生命的命运

    生命的命运

    她是孤儿,本不该贪恋温暖,可他偏偏让她感到了温暖,而且还越来越靠近她,有点危险了她。他们几个的相遇,会不会是命中注定?连逃避都做不到,怎会不是命中注定呢?反正她逃不掉了,该怎么做呢?是遵循心中的声音,还是坚决逃离?
  • K

    K

    同样的丧尸危机,不同的精彩故事。林牧,普通大学生,被僵尸攻击之后变身成为丧尸,寄宿在他的左臂里一个寄生虫,到底会带给他什么样的人生。
  • 绝品高手

    绝品高手

    星陨大陆,万千世界中一个科技发达的大陆,而在大陆外漂浮着五个小世界,称之为起源之地,五方汇聚,拱卫着星陨。这里的人能使用现代化武器,也能修炼自己,用自己的能力来战斗,而除了这两种战斗,还有一种,召唤从者来辅助战斗。在穿梭之旅当中,肖宁遇到了时空风暴,寻到一丝坐标,到达星陨大陆,却意外发现自己与人达成了契约,一切就此开始……
  • 悟空当年

    悟空当年

    一直在寻找那只猴子,却没想到那只猴子居然就是我自己。爱人、兄弟和朋友,为了唤回我失去的记忆,却都被我当成生死大敌,让他们纷纷踏上一条不归路。既然如此,那就让诸般劫难降临我身,哪怕我将这天捅破,哪怕我将这地戳穿,哪怕我将这天地毁灭,我也要改变命运,寻找自我,寻找我曾爱过的人。感谢起点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感谢竹子的精心制作,万分感谢!
  • 突降赌妃:凤乱天下

    突降赌妃:凤乱天下

    什么?赌神穿越成公主,一夜之间超爱财?乖巧男孩变暴君,这之间究竟是有什么隐情?皇帝爱上亲姐姐,宫主的女人又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