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舌侧矫治技术的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伴随着直丝弓矫治器的应用,在西方国家中要求正畸的人数不断增多,其中成年人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由于职业、美观等原因,部分成人不希望所戴用的矫治器被他人察觉。美国正畸专家Dr.Craven Kurz获得舌侧矫治器(lingual orthodontic appliance)专利,Ormco公司正式生产出舌侧托槽。与此同时,日本正畸专家KinyaFujita也发明了舌侧矫治器,并在美国正畸杂志发表相关文章,提出了蘑燕形舌侧弓丝(mushroomarchwire(。由于社会公众的关注和正畸医师们的热捧,舌侧正畸在欧美、日本等地风靡一时。
早期上前牙区舌侧托槽常因咬合力作用而脱落,后来对前牙区舌侧托槽改进并增加了导板(anterior inclined plane),这一改进不仅大大减小了上前牙舌侧托槽所受的剪切力,而且还起到压低下切牙、打开咬合的作用。Dr.Kurz先后推出了七代舌侧托槽和专用器械。
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由于医师缺乏舌侧矫治技术的系统培训,且无配套的技工室间接粘接技术和预成舌侧弓丝,大量病例矫治效果不理想,出现了支抗丧失、后牙开颌、牙齿排列不理想等问题。同时随着唇侧陶瓷托槽的出现,使舌侧正畸暂时跌入低谷。随着舌侧托槽间接粘接技术、预成舌侧弓丝及生物力学机制研究等的突破和临床经验的积累,舌侧正畸重新繁荣。进入21世纪,意大利正畸医师Dr.Giuseppe Scuzzo和日本正畸医师Dr.Kyoto Takemoto合作开发出更小巧的舌侧直丝弓托槽STb(Scuzzo/Takemoto bracket)。
德国正畸医师Dirk Wiechmann率先将CAD/CAM应用于舌侧矫治器制作,并使用机械手弯制弓丝,这就是最早的个体化矫治器,名为“incognito bracket”。该托槽底板大而薄、托槽体小,粘接牢固,患者感觉舒适,而且增加了托槽间距。个性化的弓丝弯制使得矫治的精确性大大提高。但该系统加工成本较昂贵。
(二)舌侧矫治器和矫治技术
1.舌侧矫治器的主要组成部分舌侧矫治器主要由舌侧托槽、磨牙舌侧管、弓丝等组成。
(1)托槽:舌侧矫治器托槽的种类有以下几种。
水平槽沟型:以Kurz舌侧托槽为代表。槽沟为水平方向,弓丝水平放入槽沟!易于控制前牙的转矩和倾斜度,但对扭转牙的矫治较困难。
垂直槽沟型:以Fujita、Uniter、Forestadent托槽为代表。槽沟呈垂直向,弓丝口从颌向入槽,临床操作简单,易于扭转牙的矫治,但不易控制前牙转矩和倾斜度。
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舌侧矫治器为Kurz第七代托槽和STb托槽。两种托槽类似唇侧直丝弓托槽,但未包含第一序列弯曲,需要通过间接粘接定位。
(2)磨牙舌侧管:舌侧管近中翼附球形钩。
上前牙托槽导板使后牙分开,患者在矫治最初2个月咀嚼困难,可以在下磨牙脸面粘接复合树脂建立咬合,治疗过程中逐步磨除树脂。
(3)弓丝。
1)弓丝的材质:常用铜-镍钛合金丝和镍钼合金丝(TMA),铜-镍钛合金丝弹性好,而镍钼合金丝上可以弯制曲。也应用镍钛丝和不镑钢丝。
2)弓丝的形态特点:弓丝呈蘑菇状,尖牙和前磨牙间、前磨牙和磨牙间应弯制第一序列弯曲;对于临床牙冠较短的患者,尖牙和前磨牙间应弯制第二序列弯曲或向下的弯曲。
2、舌侧矫治器的生物力学作用特点 舌侧矫治器力作用点位于牙冠舌侧,生物力学上与唇侧矫治器存在较大差异。从矢状平面上看,舌侧托槽距阻力中心的距离远小于唇侧托槽到阻力中心的距离,因此,单纯的牙齿压入移动更接近整体移动。在垂直平面上,舌侧托槽距阻力中心的距离大于唇侧托槽距阻力中心的距离,因而在施以相同矫治力内收前牙的情况下,舌侧矫治器可获得更大的力矩,加大了前牙内收的过程中控制前牙转矩的难度。间接粘接时,可适度增加托槽冠唇向转矩以对抗前牙舌倾。多根牙阻力中心在根分叉附近往根尖方向12mm处,上颌磨牙的阻力中心偏腭侧,舌侧矫治器较唇侧矫治器更加接近阻力中心,压低上磨牙时产生有利的冠舌倾,而唇侧矫治器则正好相反;下颌磨牙的阻力中心基本位于牙颊舌侧中心,颊舌侧托槽对磨牙转矩作用相同。
在使用同样大小的内收力和压低力时,唇侧矫治器合力正好通过阻力中心产生整体内收,而在舌侧矫治器合力位于阻力中心舌侧,导致上前牙顺时针旋转,过度舌倾,改变上牙弓弓形。因此在应用舌侧矫治器内收上前牙时,应当减小内收力,相应增大转矩和压入力,改变合力角度,使之通过牙的阻力中心。
在内收前牙、关闭拔牙间隙阶段,由于舌侧矫治器作用于前牙的力通过牙齿旋转中心的舌侧,对前牙产生冠舌向转矩的同时始终对后牙产生远中直立的力量,从而增强了后牙的支抗。
(三)舌侧矫治器的临床操作和矫治程序
准确的托槽定位是取得良好矫治效果的关键。与唇侧矫治不同,正畸医师很难通过目测将舌侧托槽直接黏着在正确的位置。因此,舌侧托槽必须采用间接粘接法(indirect bonding)。
1、制取模型 制取模型及上颌架用藻酸盐或其他印模材料为患者取1~2副高质量的印模,灌硬石膏模型,模型要求精确、完整(图10-13)。将模型和设计单交给技工室,并列出矫治计划。
将硬石膏模型打磨,维持由基底到龈缘约8mm高度,然后将上下颌模型分别灌制到新的底座上。将模型通过面弓转移上脸架。
2.技工室排牙 根据Andrews方法,在每个牙齿的颊面上标出牙长轴,长轴线延伸到基底。该记录有利于在排牙时观察牙位的变化。
将下牙弓一侧第二前磨牙到对侧第二前磨牙从模型基底锯下。尽可能自然地将牙齿分开,以避免破坏接触点。
排牙首先要确定下切牙的位置,然后是下尖牙、前磨牙,最后锯下磨牙修整,完成下牙弓的排牙。下牙弓排牙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正确的下切牙和下颌平面夹角,维持尖牙间、磨牙间宽度,整平Spe曲线。上颌牙齿排列在与下颌牙齿相对应的理想位置上,并根据头影测量分析确定的矫治计划分别确定上前牙、上后牙位置。
将上下颌模型装入完全可调式颌架。只有当所有后牙在最大尖窝咬合位时没有早接触,下颌进行各种功能运动时没有颌干扰,下颌能够咬在理想的正中颌位时,才算完成了排牙。排牙后将舌侧牙面清理干净,涂分离剂。
3、技工室托槽定位和间接粘接在完成模型排牙后,由技师制作与所有托槽匹配的理想弓丝,使之尽可能贴近牙齿舌面。一旦确定所有的托槽定位正确,则制作每个牙齿的个体化托盘,该托盘与托槽贴近的内层为软树脂,外层为硬树脂。
(1)托槽放置:将结扎有托槽的弓丝放在排牙模型上,检查每个托槽是否位于相应牙齿的中央并保证托槽网底与牙齿舌面间尽量紧贴,最后将弓丝用蜡粘接在模型上。
(2)制作个体化的硬托盘:在排牙模型上涂一层分离剂。先用压膜片或硅橡胶材料制作的软托盘!修整软托盘使之仅覆盖于托槽表面,然后采用化学固化树脂制作个体化硬托盘。仔细地将弓丝和带着个体化硬托盘的托槽作为一个整体从排牙模型上取下。
(3)个体化托槽基底:由于牙齿舌面的形态特点,托槽基底和牙面之间存在小间隙。将少量复合树脂放在托槽的网底背板上充填间隙。这样每个托槽基底都是根据牙齿的解剖形态个体化制作的,因此能够准确地与牙面贴合。
4、临床粘接 常规清洁、隔湿、酸蚀、冲洗吹干后,在牙舌面及托槽底面上涂一薄层光固化处理液,在托槽底板涂少量光固化树脂。然后,将每个托盘仔细地放到相应的牙面上(核对托盘上的标号),去除多余的粘接剂,光照至少20秒。重复同样的步骤,直到全部托槽粘接完成,最后去除树脂托盘。
5、临床治疗程序 以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为例,矫治程序与唇侧直丝弓矫治技术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