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下颌咬合面
1)下颌4颗切牙呈整齐弧形。
2)尖牙向唇侧突出,与侧切牙交界处形成外展弯(offset)。
3)第一磨牙颊面较突出,故在其与第二前磨牙中间形成外展弯(offset)。
Angle医师命名这个具有最理想咬合关系的头颅骨为“古老头颅”(OldGlory),现今仍存放在美国正崎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of Orthodontics,AAO)的图书馆中。
以此“理想的咬合”为标准,Angle医师认为,一个正常、协调的咬合关系应当具有以下特征。
(1)牙弓内的每一颗牙齿都应与邻牙保持理想的邻接关系。
(2)每一颗上颌牙齿都与下颌牙齿保持理想的咬合关系。
(3)必须保存全口32颗恒牙。
三、Angle错颌分类法
不同类型的错颌畸形由于病因和形成机制各异,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为了便于对各类错颌畸形进行诊断描述、交流探讨和深入研究,学者们提出了众多的错脸畸形分类法。
Angle错颌分类法是由现代口腔正畸学的创始人EdwardH.Angle医师提出的。虽然已历经了一个多世纪,但该分类方法仍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应用的一种错颌畸形分类方法。
Angle错脸畸形分类法的提出是口腔正畸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它不仅是针对错颌畸形的一种分类方法,同时,也是对自然牙列的第一次清晰而简要的阐明。Angle认为,上颌第一恒磨牙位于上颌骨的颧突根之下,而上颌骨又固定于颅骨上,其位置相对恒定且不易错位,因此,Angle称上颌第一恒磨牙是颌的关键,而各类错颌畸形均是由于颌、下牙弓在近远中向的错位所引起。Angle以上颌第一恒磨牙为基准,将错颌畸形分为中性错颌、远中错脸与近中错颌三类。
(一)第一类错颌中性错颌(classI,neutr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为中性关系,即在正中颌位时,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沟内。此时,若口腔内全部牙齿排列整齐而无错位,即称之为正常颌;若磨牙为中性关系但牙列中存在错位牙,则称为中性错颌或第一类错颌。
第一类错颌可表现为牙列拥挤,上牙弓前突,双牙弓前突,前牙反颌,前牙深覆颌,后牙颠、舌向错位等。
(二)第二类错颌远中错颌(classII,dist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远中位置,磨牙为远中关系;如果下颌后退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下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远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远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远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恒磨牙与下颌第二前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远中错脸关系。
第二类,第一分类(classH,divisionI):磨牙为远中错颌关系,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亚类(classII,division1,subdivision):一侧磨牙为远中错颌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颌关系,且上颌前牙唇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classII,division2):磨牙为远中错颌关系,上领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二分类,亚类(classII,division2,subdivision):一侧磨牙为远中错颌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脸关系,且上颌前牙舌向倾斜。
第二类第一分类可表现为上颌前牙前突、前牙深覆盖、深覆颌、开唇露齿等。第二类第二分类的临床症状可能有内倾型深覆颌、面下部过短、颏唇沟较深等。
(三)第三类错颌近中错颌(classIE,mesioclusion)
上下颌骨及牙弓的近、远中关系不调,下颌及下牙弓处于近中位置,磨牙为近中关系;如果下颌前移1/4个磨牙或半个前磨牙的距离,即上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与下第一恒磨牙的远中颊尖相对时,称为轻度近中错颌关系或开始近中错颌。若下颌或下牙弓处于更加近中的位置,以至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颊尖咬合于下颌第一与第二恒磨牙之间,则称为完全近中错颌关系。
第三类,亚类(classDI,subdivisioin):一侧磨牙为近中错颌关系,而另一侧为中性关系。
第三类错颌可表现为前牙对颌、反颌或开颌、上颌后缩或下颌前突等。
Angle错腊畸形分类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基础,对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因其简明、方便、易记,而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错颌畸形分类方法,但是,该方法也存在着以下不足之处。
(1)Angle错颌分类法是在“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恒定不变”这一前提下定义错颌类别的。而实践研究表明,上颌第一恒磨牙的位置并非绝对稳定,它也会随着牙弓内、外因素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如上颌第二乳磨牙早失就会引起上颌第一恒磨牙的近中移动。因此,对于某些远中颌或近中错颌,很可能是由于上颌第一恒磨牙或上牙弓整体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而非下牙弓或下颌骨位置异常所引起。
(2)该分类法没有考虑到牙、颌、面结构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形成错脸畸形的综合机制。任何错颌畸形的形成,不仅包括牙、牙弓、颌骨与颅部结构在矢状方向上的异常,也常常伴有垂直向及横向关系的异常,因此,错颌畸形的分类也应从长、宽、高三方面来考虑。
(3)对于现代人类来说,牙量与骨量的不调是错颌畸形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但Angle分类法未将此因素反映出来,忽略了牙量、骨量不调导致错颌畸形的重要机制。
四、毛變均错颌分类法
毛燮均教授通过多年对人类咀嚼器官进化过程的研究,结合人体咀嚼器官为立体结构的观点,以错颌畸形的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为基础,提出了毛燮均错颌分类法,其后又进一步加以完善。
(一) 第1类——牙量骨量不调
1、第1分类(I)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大于骨量。
主要症状:牙齿拥挤错位。
矫治原则:扩大牙弓,推磨牙向后,减径或减数。
2、第2分类(I2)
主要机制:牙量相对小于骨量。
主要症状:有牙间隙。
矫治原则:缩小牙弓或结合修复治疗。
(二)第II类——长度不调
1.第1分类(II1)——近中错颌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后牙为近中错颌,前牙为对颌或反颌。颏部可前突。
矫治原则:矫治颌间关系。推下牙弓向后,或牵上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2、第2分类(II2)——远中错颌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长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后牙为远中错颌,前牙深覆盖。颏部可后缩。
矫治原则:矫治颌间关系。推上牙弓向后,或牵下牙弓向前,或两者并用。
3、第3分类(II3)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后牙中性颌,前牙反颌。
矫治原则:矫治前牙反颌。
4、第4分类(II4)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前部长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前部长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要症状:后牙中性颌,前牙深覆盖。
矫治原则:矫治前牙深覆盖。
5、第5分类(II5)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长度过大。
主要症状:双颌或双牙弓前突。
矫治原则:减径或减数,以减少上下牙弓突度,或推上下牙弓向后。
(三) 第III类——宽度不调第
1、第1分类(III1)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大,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小,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上牙弓宽于下牙弓,后牙深覆盖或正锁颌。
矫治原则:缩小上牙弓宽度,或扩大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2、 第2分类(III2)
主要机制:上颌或上牙弓宽度较小,或下颌或下牙弓宽度较大,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上牙弓窄于下牙弓,后牙对颌、反颌或反锁颌。
矫治原则:扩大上牙弓宽度,或缩小下牙弓宽度,或两者并用。
3、第3分类(III3)
主要机制:上下颌或上下牙弓的宽度过小。
主要症状:上下牙弓狭窄。
矫治原则:扩大上下牙弓,或用肌功能训练矫治法,并加强营养及咀嚼功能,以促进颌骨及牙弓的发育。
(四)第IV类——高度不调
1、第1分类(IV1)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高,或后牙牙槽过低,或两者兼有。
主要症状:前牙深覆颌,可能表现面下1/3过低。
矫治原则:压低前牙,或升高后牙,或两者并用。
2、第2分类(IV2)
主要机制:前牙牙槽过低,或后牙牙槽过高,或为复合机制。
主要症状:前牙开颌,可能表现面部下1/3过高。
矫治原则:升高前牙,或压低后牙,或两者并用,或需矫治颌骨畸形。
(五)第V类——个别牙错位
主要机制:由局部变化所造成的个别牙齿错位,不代表、颌、面的发育情况,也没有牙量和骨量的不调。
主要症状:一般错位表现有舌向、唇(颊)向、近中、远中、高位、低位、转位、异位、斜轴等情况。有时几种情况同时出现,例如:唇向、低位、转位等。
矫治原则:按具体情况矫治处理。
(六)第VI类——特殊类型
凡不能归入前五类的错颌畸形统属此类。其矫治可按情况处理。
在临床应用毛燮均错颌分类法时,毛燮均教授做了以下补充说明:
(1)临床记录时,错颌畸形类别可用符号书写,如I1、12、II2、II3……
(2)复合错颌类型可用加号表示,如I1 +III1、II5+III.3。
(3)诊断复合错颌类型时,应按畸形类型的轻、重、缓、急依次罗列,其中以首要畸形、首要机制作为分类代表,次要者不必罗列。凡严重而必须矫治者为首要,轻微而非必须矫治者为次要。应把畸形程度重,危害性大,且治疗迫切性强的放在首位,其余的放在要。
例如,患者的II2畸形程度较重,是矫治的重点,则将它排列在诊断的首要位置"其上下颌切牙虽然有I1的表现,但程度轻,而且随着II2的矫治,上颌切牙的轻度拥挤也能获得矫治;随着下颌乳磨牙的替换,下颌切牙亦能得到调整。因此,I1的诊断位置自然应放在II2之后,最后诊断为II2+I1。
(4)个别牙错位且间隙不足时,应算为I1类;个别牙错位但无拥挤存在时,则应该算作V类。
(5)II类及III类错颌有时是单侧的,可用符号表示,如符号表示右侧,符号表示左侧:例如,到表示右侧是近中错颌,表示左侧是近中错颌。表示上下牙弓右侧宽度不调,右侧后牙出现深覆盖或正锁颌,反之,则表明上述问题出现在左侧后牙。
(6)关于究竟多少牙齿错位算为个别变化,多少牙齿错位才能有更大的代表性的问题,可做如下划分:将1个牙弓分为3段,即前牙段及两侧的后牙段,若一段牙弓内只有1~2个牙错位,则算为个别问题;3个以上的牙齿错位则可以代表牙弓的异常。因为3个牙,就前牙来错位,则算为个别问题;3个以上的牙齿错位则可以代表牙弓的异常。因为3个牙,就前牙来说是半数,就后牙而言是过半数。如1~2个前牙的反颌,若无牙量骨量的不调,应归于V类;若表现骨量不足,则可归于I类。3个以上的前牙反瀾则为II类。同理,1~2个后牙的对颌、反颌或锁颌,归为V类或I类,3个以上的后牙对颌、反颌或锁颌则列为III2类,依此类推。
对毛燮均分类法的评价:近百年来,为了诊断和矫治的需要,国内外学者提出的错颌畸形分类法有几十种之多,目前国际上普遍应用的是Angle错颌畸形分类法。毛燮均错特畸形分类法则在我国应用广泛,实践证明此分类法具有以下特点。
(1)此分类法基于对人类咀嚼器官进化的研究结果,反映了两个科学依据,即咀嚼器官的立体结构和咀嚼器官的形态变化。
(2)此分类法将机制、症状、矫治三者结合,不仅从形态上分类,还较全面地阐述并划分了形成机制,同时,又提示出大致的矫治方法或原则,对临床、教学和科研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3)此分类法着重强调了现代人类错颌畸形的基本机制,即牙量、骨量不调的原则,并从长、宽、高三方面对错始畸形进行综合分析和归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