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行路,在佛教,便是行脚。
读书,在佛教,便是参学。
当然,行路不是行脚的唯一方法。
读书,也不是参学的唯一方式。
行脚、参学之于佛教的修持,不可或缺。佛教重视行脚、参学,犹如重视参禅、念佛。
善财童子行脚天下,五十三参,颇有所得,颇得称道。
河北赵州的从谂禅师,80岁了还行脚四方。“赵州八十犹行脚,只因心中未了然。”禅师后来高寿到120岁才圆寂。
玄奘行脚去印度取经,鉴真行脚到日本弘法,达摩从印度行脚来中国传教,空海从日本行脚来中国求法。
僧人被称为行脚僧。
为行脚僧,各丛林寺院设立云水堂给予接待,以使之方便歇脚。
有幸作为一个行脚僧,我也热衷于行脚。自1985年剃度出家以来,承蒙三宝加被,众缘和合,行脚了世界30多个有佛教的国家;中华大地的佛教四大名山;20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的著名佛教圣地;在福建,走访了9个地级市、19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2个县的重点寺院。
五十七、我的行脚人生行脚,让我对三大语系的佛教,有了直观的了解;行脚中的酸甜苦辣,使我对人生的苦空,有了直接的感受;行脚磨炼了我的意志,增强了我的勇气,让我更接近自然、社会和人,比较细致地体察到自然的规律、社会的形形色色和人的百态;行脚也开阔了我的心胸与视野,使我能够学圣人尝试着站在较高的境界上看待本质与现象;行脚也促进了我与外在、我与自身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使我求豁达、求乐观的心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行脚使我自身成为活动的道场,从而能够以微薄之愿力进行弘法利生,广结法缘与人缘,增长了道心,积累了资粮,在修学的圣道上迈出了本来较难迈出的一步又一步。
天行健,地球在转,数千年的佛法在流传,佛子求法的心火愿流,永不熄灭,永不枯竭,佛教徒的行脚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新的时代,也许有新的行脚方式。但行脚的意义、行脚僧的精神与感悟,我相信,不会变质。行脚,如同在古代于佛教修学发生重要作用一样,也将促使新一代的僧人,在修学佛道的路上,走得更健,走得更远。
我热爱行脚。
我敬重行脚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