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的魅力——刘建超印象
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百花园杂志社主编杨晓敏
近几年来,小小说作家刘建超可谓脱颖而出,声名鹊起:《将军》、《中锋》、《滑一刀》连获1997~1998年度、1999~2000年度、2005~2006年度全国小小说优秀作品奖;2004年,《海边,有一位老人》等10篇作品,摘取第二届中国小小说金麻雀奖;2005年,《朋友,你在哪里》入选中国小说学会评选的2005年度小小说排行榜,2008年被评为金牌小小说作家。刘建超一路走来,把自己的写作步伐,迈得坚实而稳重。
一位小小说作家,写出一篇好作品不难,难的是摇曳生花妙笔,在各个时期都留下“雪泥鸿爪”。刘建超数度获奖,除了天赋之外,更多的是勤奋。细究起来,获奖在情理之中。刘氏笔下的主人公,大都具有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为社会、家庭和责任勇于担当,即使是市井人物,也多是疾恶如仇、有侠肝义胆的角色。这种挟带着人性、尊严、道义的永恒题材,所营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本身就笼罩着读者的阅读期待。
试看作者的成名作《将军》中“哥”的形象塑造:
“15年后,我会成为一名将军。哥查着字典读完一本泛黄的《孙子兵法》后……一脸庄严。哥那时12岁。”因当兵政审不合格,进工厂又逢企业破产,这位心怀憧憬的少年,15年后却当上了爸爸。“哥给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上将。”
然而造化弄人,命运不相信眼泪。女儿因车祸丧生,妻子坠楼残疾。当厄运接踵而来,饱受磨难的“哥”,对生活愤而不怨,处之泰然,坚持以积极的心态,主宰着自己的人生。最精彩的是小说的结尾:
“闲暇时,哥推着嫂子出去‘散步’,嫂子怀中抱着折叠的小马扎,一副象棋。哥放稳轮椅,打开马扎,铺开棋盘,接受男女老少的挑战。无论棋艺高低,哥从不敷衍。每次把对手逼入绝境,一声‘将’之后,哥便从衣兜里摸出一包烟来,抽一支叼在嘴上,嫂子会及时划一根火柴,将烟点燃,对哥粲然一笑。哥深吸一口烟,再将烟雾从鼻孔唇缝缓缓吐出,那份踌躇满志的神态,俨然一位将军。”
雄心未泯,豪气如昨,真乃是三军可夺其帅,匹夫不可夺其志的典型写照。如此沉郁、硬朗的文风,时运多舛而血性内敛的人物,岂不令人荡气回肠。读这样的文字,所受到的心灵熏陶,会让有关空泛抒情的励志格言相形见绌。常有人问我,当代小小说的传世经典篇什有哪些,我想,无论如何,《将军》是应该名列前十的吧。评论家丁临一先生在品读“小小说金麻雀奖”入选作品时,对刘建超的评介是:“是对崇高信念和理想人格的推崇,站在平民立场上,痛切地针对当代社会的某些精神缺失有感而发,代表了中国当代小小说创作的主攻方向之一。无论从朴素的大众审美需求角度,还是从理性的文学价值角度看,这类作品的意义和作用,都是不可低估的。”我深以为然。
当过兵的刘建超,有着浓郁的军人情结,每每在笔下,流露出对于军营生活的深切眷恋。《老兵》、《海边,有一位老人》、《被子》、《将军树》、《将军印》等,主人公身上都激荡着凛然的忠勇献身精神。通过感人肺腑的故事,鲜活的细节,剔尽一切矫揉造作之态,彰显着中华民族精英团队的浩然正气。由于长期在金融系统担任基层官员,作者对推诿扯皮的机关作风,对社会各层面相互纠葛的人际关系,有着切肤的体验。《马路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仪式》、《实词》、《叹词》、《我被时髦撞了一下腰》等,能够敏锐地捕捉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用犀利的笔锋,直逼人性的丑恶,在不动声色中,刺激、呼唤着读者的神经和良知。
然而,性格粗犷奔放的刘建超,笔下也不乏柔情。一篇《遭遇男子汉》,写城市年轻女子与山里青壮汉子的无端邂逅,文字传神,铺排得缠绵悱恻,尤显儿女情长。通过男主人公原始野性的自然张扬,让长期在生理上有压抑感的现代少妇,无时无刻不感到情绪上的难以名状。其细节刻画和心理描写准确到位,人物烘托得惟妙惟肖,呼之欲出,通篇弥漫着一股淡淡的侠骨香。该篇在网上网下引起一片热评,为刘建超带来了绝佳人气。上榜作品《朋友,你在哪里》,同样赢得评论家们的一致好评。评委汪政先生的评语是:一波三折的巧妙构思,生动细腻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变化,深刻反映出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也表达了作者呼唤诚信与人间真情的美好意愿。
日常生活中,人们习惯于把那些临危不惧,挺身而出,勇于担当的举动叫“骑士风度”。把温文尔雅,善施援手,尊重妇女,体恤老幼的举动谓之“绅士风度”。曾闻一群女大学生抱怨说,现实生活中的好男人太少了。比如一起过马路吧,同行的男生要么目不斜视,独自昂首阔步,绝尘而去,全然不顾身旁还有需要关照的“弱势群体”;要么是小心眼儿试探着,突然间生硬地抓住你的手扯过马路,尔后那只手却多情的迟迟不愿轻易松开。有位艺术家说过,生活中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此话用在女作家红酒在网上发的帖子,便知此言非缪。红酒说,当一群爱美的女作家一块儿合影留念时,竟心照不宣,齐刷刷地卸掉身上盔甲般的大小包包,一股脑地套在旁边的一位男士身上。倾刻间,这位先生像个临时的衣帽架,像个瞬间披挂待命的特种兵,红酒的比喻是:“高温下,直把自己站成一棵树。”善于恶作剧的红酒,用五张串缀起来的照片,真实地记录了这位男士由惊愕、惊奇、惊喜、开心、淡定的表情变化的全过程。毫无疑问,在小小说领域极具女人缘的刘建超,女性作者喜欢叫“超哥”的,又扮演了一个有着成熟男性魅力的绅士角色,为在场的人和网友,诠释了什么叫“遭遇男子汉”的命题。在炎热笼罩的小小说节里,只因为一种信任,刘建超这棵给人清凉的梧桐树,后来被一群美丽的凤凰簇拥起来,让别人艳羡给自己欣慰的留下一张永恒的合影。好男人,走到哪里,都会构建出一道亮丽风景。许多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念间,做与不做,是一种品质,而做起来是否得体,则属于一种养成。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在通过平日里的言谈举止和内心反映,把自己镌刻在流逝的时光里,留做生命的存照,成为别人俯拾的碎片和某种传说。
刘建超的写作,似乎能不断带给我们一些惊喜。《老街三题》,又让我们领略了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新锐作者非花非雾在网上评说:“《老街三题》是悬垂于眼前的一幅中国画。悠长的经过斜风细雨浸淋过的古城老街,梦一样静卧在阳光下。伴着木板院门的伊呀,便有老字号马家羊汤的鲜香流淌,便有杂货店俏寡妇的惊艳笑靥,便有神刻张冷峻的刀上绝技。霓虹闪烁的现代歌榭楼馆,永远无法和老街的古朴风韵媲美。”在这条从历史深处潺缓走来的街肆,青石板铺就的地面泛着清光,班驳的钟楼横亘街头。街两厢是特色小吃、古玩店、字画室等,游人如织,现代和古老和谐互动,鲜活而安详。《老街三题》是为这一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打上的一记烙印,吟唱的一曲挽歌。很多时候,我们最爱讲的是创新和扬弃,当然这没什么不好,不过,有时也应该强调固守二字。老街汤王重新匀给两兄弟的,除了那积淀罐底的浓郁汤汁外,更有对诚信品质和经营理念的文化传承。用集束式作品来多侧面、立体化串缀、演绎生活,有效地为小小说增容,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
《山村人物》给人一种叙述上的新鲜感。这“新鲜”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这三题迥异于同期的更多的城市题材的篇什,它用山野清风一下又吹走了我们对城市的审美疲劳。钢筋水泥弥散出来的气息淹没了我们,我们迫切需要那穿过森林、穿过大地的骀荡山风的拯救,这时候,我们会感觉到自己对乡野风情的迷恋与向往。二是这三篇作品有别于作者之前的大部分作品。建超的小小说创作,大多写得文风硬朗和个性张扬,也比较注意诸如伏笔、照应、留白等小小说的写作技巧。这三题抛弃了这些很具象的写法,它用质朴的素材让人心动而沉醉,它用白描使语言趋于流畅,它用纯客观的叙述与描写让你咀嚼与体味,而作者的主观意向在这些篇什中被深深地藏了起来,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境界。另外一点也需要我们注意,就是这些作品的指向。因为作者不动声色的描述基本上是很生活化的,作者并不表达自己的主观好恶,你甚至不知道作者要“表达什么”,因而这些作品便滋生着趣味性。
刘建超倚仗《朋友,你在哪儿》,荣登2005年度中国小说学会的排行榜,这次意犹未尽,又写出《谁让我们是朋友啊》,成为续篇。叙说着朋友不可靠不行,朋友太实在也不行的人生阅历。凡事不宜走两个极端,要明白过犹不及。《滑一刀》也值得一读。当生活的谎言都能成为"真实"时,该有多么的可怕。迷信鬼神,毕竟还算空穴来风,可对身边的所谓"权威"无条件的顶礼膜拜,该不是我们的脑袋进水了。刘建超的《南笙之痛苦和快乐的生活》是幽默的辩证;刘建超的《孤傲》突显英雄迟墓的性格基因;《俊嫂》赞美了普通女性的高贵品质;《总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设置了一个温柔的陷阱;《谁说了算》依然以塑造个性人物为主。有人群的地方就会产生话语权,谁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于保护众人的利益,谁就有威望,谁就说了算;刘建超的成名作《将军》是现实生活中的励志故事,主人公以脚踏实地的生存姿态,永远都把握着达观向上的方向。《神话》有异曲同工之妙,让身残志坚的主人公,放飞憧憬的翅膀,成为自己生活的主宰。唯有理想,才能使人生有滋有味。这种写作上的“虚构能力”是一种能耐,可以把一个平淡的故事,通过剪裁、嫁接和重新组装后,溢出新意来。
我以为,开掘深层次的生活内涵,聚集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个性,凸现其人格魅力,是刘建超作品的一大亮点。小小说在有限的篇幅里,极难写得大气磅礴,头角峥嵘。尤其塑造时代人物,不易把握的,其实也是一个“度”数。稍一过,便概念化了。然而支撑小小说文体,却非得有此文字筋骨才行。如果小小说只能写生活浪花、人物素描和幽默讽刺之类的小品,无形中就缺乏了文学作品应携带的厚重感和使命感,那么,小小说文体和专事小小说写作的作家们,还能从真正意义上“立”起来吗?所以,刘建超的小小说创作,虽是“半路出家”,却秉承现实主义的传统写作道路,在直面人生的同时,有着苦心孤诣的艺术追求。在成千上万的小小说写作者中,精心构建出属于自己的文学世界。其作品构思缜密,多有神来之笔,体现着难能可贵的开拓精神。
生活中的刘建超属于阳光男人,幽默诙谐,真诚大气,同样历练着自身的品质。人文俱佳的刘建超,逐渐成为小小说领域的重量级作家,也不是偶然的了。
想象力与好读好看
百花园杂志副主编评论家冯辉
小说的读者是包含各层次、各群体的。大部分读者的性质是艺术消费者,这是小说家工作的真正对象,小说家只为这个真正对象服务就可以了,甚至可以说一个小说家工作的真正意义只体现在令这部分读者满意上。刘建超有篇创作谈,题目叫《摆平心态》,在这篇创作谈里,刘建超谈了他的“小小说观”。他的小说理想大体是两个方面,一是强调小小说的娱乐性,他认为读者“读小小说就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一种轻松”,在创作实践上,他特别推崇欧·亨利式的结尾,精彩的是,他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小小说艺术就是“临门一脚的艺术”。这个观点用通俗的话说就是“好读好看”。
但另一方面,刘建超又意识到读者从小小说里能够“有所益自然更好”,意识到一篇好的小小说在精彩的“临门一脚”的同时,“带给你的是惊喜、是狂欢、是陶醉、是惊愕、是失望、是失落、是伤心、是痛苦、是愤怒、是无可奈何,是一刹那过后的反思、回味”。作为一个业余创作的小说家,他对小说,特别是小小说有这样的理解,对于人们长期以来对小说那种“文以载道”式的观念是一个小小的修正,他并没有把小说创作提高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那样的高度。小小说的读者是平民(相对于精英),因而小小说文体的性质就是平民性。这样的理解在今天算是真正地摆平了心态,是颠扑不破的。
可小说还有为数很少的读者,即像笔者这样的职业读者。这部分读者的职业要求有其特殊性,特殊在于,我们要研究一篇小说是如何达到既具有娱乐性又对人有所益处的要求。如果说一篇小说写得好,那么它好在什么地方?作家如何能写得好?此作家的好与彼作家的好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