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8700000013

第13章 半村·后沟(1)

端午节的这天,一大早五点动身,直奔阳城的杨柏。路过一片桑树林,采摘了一些桑葚,于中午时分来到镇上,在杨柏小饭店用过了酸菜河捞,进农家旅馆小憩片刻后,继续向杨柏大峡谷出发。

炎夏的正午,最是熏热难当的时分。走过秋川河,见一条乡村公路向山上延伸而去,我突发奇想,提议沿着这条路随意走走。

于是,车子顺着这条乡村公路向大山深处驶去。一路杳无人迹,山中安静得有些瘆人,只有喜鹊倏忽在眼前飞掠而过。眼前景象越来越诡异,高耸的群峰黑压压地扑面而来,酝酿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神秘气氛。路两边的峭壁上,长满了密匝匝的森森灌木和不知名的乔木,山风掠过,翻卷起树上的叶片,露出了浅色的叶背,现出一片片白花花的颜色,在正午的阳光下,十分晃眼。约莫走了五六公里,远远看见了一个村落,有点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心想终于看到人家了,却不知从哪里跑出来两条大狗,一黄一黑,站在道边对着我们凶悍地狂吠起来,令人毛骨怵然。

路边的村子,不知叫什么名字,清一色的石板房,全部没有了屋顶,沦为一座座的废墟,只有一个院子里放着一辆三轮车,说明这家还有人居住。两只大狗很凶,我没敢下车,继续向上驶去。走到山沟的尽头,眼前出现了另一个玲珑小巧的村落。一位中年农民正在路边做活。我问他:“老乡,上面还有路吗?”农民回答说:“没有了,到头了。”他告诉我们到上面可以调头。

半村路的尽头,车在村边一块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停了下来,抬眼看着这座山村,一片超乎想象的颓败让我惊诧起来。

这座小村依山而建,所有的房子全部用了赭红色的石板垒砌而成,一家家随山势层层迢递着向上延伸,高下相间,参差错落,疏密有致,铺排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唯美格局。然而,和下面看到的那个村子一样,已然成为一堆废墟,这堆废墟静静地伫立在崚嶒的山峰下,和夏日郁郁葱葱的山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只小花狗站在石板路上,身子淹没在了荒草中,露出个猴样的脑袋友善地看着我们,意味着村子里还有人住。

沿石板路拾阶而上,但见一个挨一个的废墟间布满了荆棘荒草。挨门挨户走访一个个破落的院子,有的人家门上还上着锁,说明了主人的不舍。其中一户房子看上去比较完好,木质结构的上下两层,四合院,门口倒卧着两个不大的门当,表明主人曾经很富有。隔窗向里看去,除了地上扔着些散乱的编织袋,四壁空空,什么都没有了。自来水滴落在水缸里发出隐约的叮咚声。

有一个小小院落还比较规整,地面用高低不平的石板铺出,房门框上贴有鲜红的对联,墙头垛着些整齐的劈柴,丈夫说,这个院子可能还有人住。我站在院子里一边拍照片,一边等待着主人的出现。须臾,屋子后面闪出一位荷锄的老人,老人穿着一件化纤质地的蓝秋衣,披着一件的确良的军绿色外套,腰间吊着一根红布裤带,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遮阳帽,身材瘦削矮小,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褶,深深塌陷的脸颊,一口稀疏的牙齿,看见我们,坐下来下开始拉呱。

老人今年七十三岁了,名叫田德生,无妻无子,一个人生活。田德生除了有些耳聋,身体还十分硬朗,也恨健谈,说,这个村子原先有二百多口人。如今只剩下四口了,还都是些五保户,单身汉,残疾人,其余的都搬走了。

我问他一个老问题,说:“这么好的居住环境,人们为什么要搬走?”

老人说:“娃家要念书,没学校了,人要看病,没卫生所了,什么都没了,撤并了,不走不行啊,不走,小孩家没书念,要当文盲。”

这个问题我问过许多村庄的许多人,回答基本相同。根据老人的叙说,得知这个村子叫半村,建成于光绪年间,祖上从洪洞逃荒过来,他听爷爷辈的人说,那时遭了大年馑,饿死许多人,到处人吃人,当年的杨柏乡就是一个吃人的地方,经常抓住过往的行人杀了吃。为了活命,全家迁到这里来,他家和一家姓郭的最早过来的,除了田姓和郭姓,还有姓曹的,姓魏的,他家是弟兄仨一起过来的。老人指一指不远处的废墟说:“那是老大家的房子,我这房子的背后是老二家的。和我们一起来的有一家郭姓,就住在上面那座小四合院里,后来又陆续来了姓曹的,姓魏的,都在这里住了十几辈子了,可到了现在不能住了,都走了,说个不能住就不能住了……不遭光景、不动刀兵是没有人肯来这地方住了。”

老人说到这里深深叹了一口气,神情有些怆然,眼神游离,声音也低沉了下去。老人说的“遭光景”是指颗粒无收的灾荒年。有一首陕北民歌叫《卖娃娃》,唱的就是民国灾荒年里老百姓被迫卖掉自家孩子的不得已:“民国那十九年整,遭了一个大的年成。高粱面刷糊糊,三天就喝两顿。可怜实可怜,可怜我没有钱,买了二斗秕荞面,没推下二斤面。逃荒也不行,守家更不成,想前想后无法办,骨肉分离下决心。大的七八岁,二的五六岁,撂下那个怀抱抱,谁要就卖给谁。”这个民族对于历史上饿殍遍野、赤地千里的记忆尚未完全失去。五六十岁的人大都还记得野菜、树皮、观音土。

我问他:“人们都走了,那你为什么不搬走?”

老人说:“人家走就走哇,我不走,人家说不能住,可我觉得这里能住着哩,这里好,种什么长什么。我自己种着四亩地,打下的粮食足够吃了。山里有的是药材,什么药材也有,每年卖点药材也够我零花了。我老了,老骨头就埋在这里吧。”

我问:“搬走就搬走吧,为什么要把房子拆了呢?”

老人说:“搬走的人到新地方要盖房子,要用檩条用大梁,就拆了。”

我又问:“他们都搬到哪里去了?”

老人说:“去哪里的都有,有去下芹的,有去八甲口的,都四分五散了。”

说着话,刚才路边见到的那位中年农民上来了。我们的到来给这个沉寂的小村带来了一丝热闹,中年农民姓郭,蓬头垢面,脚上着一双破旧的布鞋,端着一只裂了璺的大碗,碗的外面印有红色的囍字,碗里是黄橙橙的玉米圪糁稠饭,饭上面码着些萝卜菜,边走边吃。

中年农民姓郭,忘记问他叫什么名字了,看上去四十岁左右,不知何故没娶媳妇,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进了田德生家的院子,倚着墙根蹲了下来,接过话题说:“唉!都走了,留下的不是孤寡老人,就是五保户,还有残废的。”

从他们口中得知,这个村的村长是最后一个搬走的,所有的党员都走了,剩下四口人都是普通村民。

老人说起了当年的便工队、土改,说起了抗日战争,说起当年分田地,斗地主,划出三六九等的成分,地主、富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田德生家是贫农,上面姓郭的那家是富农。这些事他记得清清楚楚。

半村原来有小学,有老师,有卫生所,后来都撤了,为了孩子不失学,只好都走了。田德生说:“其实人们都不想走,没人想走,可是不走没办法,娃家要念书。”

提起小时候的事情,老人的情绪有点亢奋起来,说:“抗战时我记得,日本人来了,大人把我藏到山上,安顿我说:‘悄悄嗯,不敢说话。’这些事我都记得哩。日本人走了没几年,开始‘土改’了,喊的口号是打倒地主老财恶霸。那个时候,党员身份不公开,暗号标记是胳膊上挽着条毛巾,积极分子们头上裹着毛巾,脑袋后面挽个疙瘩。杨柏村有个国民党地主恶霸,让他站在板凳上交代,人家站在上面说:‘父老乡亲兄弟姊妹们’,一句话没说完,让积极分子抬起腿来一脚就把凳子蹬倒了,说:‘甚时候了你还和我们套近乎,谁是你的兄弟姐妹?’说罢用三棱木头几下就把他尦(niao)翻了,最后把他拽到镰杀地(玉米茬子地)里,脚上拴了条绳子,拽起来就拉。狗日的有钱,吃得胖。一木头下去,膘肉翻开,白嫩嫩的,一拨人打罢,又换一拨,最后让人们给活活打死了。”老人提起往事,越说越激动,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也许是憋闷得久了,话匣子打开合不上,从抗日到土改再到人民公社,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滔滔不绝。

说着话,那位郭农民的妈妈也上来了,老妈妈比田德生大一岁,今年七十四了,看上去身子骨很硬朗,身材高大,梳着齐耳的剪发头,白发苍苍,人有些微胖,却十分精神,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俊俏的女人。老妈妈一叠声地问我们:“吃饭了没有,要不要再吃点?”

老妈妈告诉我们说,他们居住的这条沟叫木木沟,原来这里的木头好,一道沟里都是一抱粗的大树,杨树、槭树都有。“后来砍光了,一棵都没有了,现在成了没木沟了。”

田德生的院子下面,有个神龛,神龛里供奉着“红猴仙”,原先有一尊泥塑,“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给砸了,如今的石雕像是后来新塑的。为什么供奉红猴仙,有什么掌故,老人们已说不上来了,只知道这个神龛从民国14年就有了。

我说:“政府这些年搞三通,村村通公路、通水、通电,可是这水电都通了,路也修好好了,人却都走光了。”

老人说:“不通路人们还走不了呢,路一通,走起来才方便了。说个走,来辆车,东西一拉,哗地都走了。前后分了三批,第一批是在1995年,第二批在2004年,最后一批前两年走的,到现在走光了。”

这几句话说得我大笑起来。

同类推荐
  •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

    本书收集古今打油诗趣事趣话400篇,分为谐趣幽然、讽喻戏谑、智巧滑稽、哲理智慧4篇。其中有儒雅名士的风流之作,讽世之笔;有文人雅士穷酸秀才的文字戏谑;有达官贵人的吟怀言志;有平民百姓的讥俏牢骚。文字灰谐幽默,内容雅俗共赏。颇具娱乐性、趣味性、可读性。
  • 你不必完美

    你不必完美

    活着是为了追求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怎样的一生才不后悔?几乎每个人都不止一次在心底叩问过自己这些问题。回答这些问题,既要了解社会,更需认识自我。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标准答案永远只存于自己心中。涉江而过,芙蓉千朵。生命厚重漫长,却又似浮光掠影。在缤纷迷离的光影交错中,你望见自己的倒影了吗?打开《新语文课外读本:你不必完美》,看看那些名家们是如何看待时间与生命、思索自我与人生吧。
  • 要什么完美

    要什么完美

    这是一本让年轻女孩找准人生定位的优雅书。追求完美是人之共性,但只有抛弃对完美的执念,才能在这残酷世界撒欢玩一场。人生有起有伏,走到何种境地都没关系,何种姿态才最要紧。与其妄想得到每个人的夸奖,不如挺起胸膛自己鼓掌。如此,人生便足够了!从此后,不苛求做一个完美的人,不企图寻找一个完美伴侣,更不假设一段完美人生。信任瑕疵与遗憾,它们是命运的真相,也是人生的必需。以你想要的方式,过你独特的一生。愿我们都变成优雅而有态度的女人,大气又从容,成熟并天真,不偏执、不依赖,任谁都无法取代。
  •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乡愁旧事(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以笔为枪:重读抗战诗篇

    70年前,抗战诗人以笔为枪,为祖国而歌。血里生长的抗战诗篇,再现了中华民族共同抗战的伟大历程。那些披着征尘的诗句,其实就是四万万中华同胞“还我山河”的呐喊,沿着诗词中国浩瀚文脉流淌而来的吟唱,都化作了力透纸背的滚烫血液。
热门推荐
  • 再见微光

    再见微光

    那一年,田子唱离开了简小感。那一年,简小感爱上了叶凛。那一年,米芯和简小感的友情破裂。可不管再怎样落魄,再怎么样狼狈,再怎样破败不堪不得回收。都是你无法忘却的那一年。那是属于他们抹不去的那些年。是这些年就算回到那个空间也回不去的那些时间。年少的我们就像顽皮的兔子。在时光的旋窝里一直转啊转不肯停下...
  • 血与魔

    血与魔

    小小打手无意间抢劫灵气武者,进而掀开世界一角与众多巅峰强者争夺灵武,稀有灵刃身怀驴蛋蛋,闯入精彩纷呈的大世界秘骨钥匙,帝国阴谋,混乱之域,邪恶国度,狩猎之地,万豪金门,王者天堂,它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女人们的布局沾染他身为了活下去抢夺一切能壮大他的东西,女人,灵源,势力,金钱,他是个贪婪的家伙,对所有有利他的事物流口水走上一条万众瞩目的道路欢迎进入血与魔的世界
  • 缘起缘灭:君心遥

    缘起缘灭:君心遥

    六界生灵万千,冷情如神,薄情如魔,皆逃不开一个情字。卿绾看过人间百态,叹过世间情事,却从未想过自己有一日也会为情所困。当生来坚持的信仰与措手不及的情意两相对立,她究竟该如何抉择。“若这情意皆是你布予我的一场局,我甘愿陪你做这局中人。”
  • 异界武逆

    异界武逆

    他两世为人,体会过亲情,有过爱情,但一场火焰将他的一切全部摧毁,他几近疯狂,但爱人的死让他觉醒,他开始复仇,一步一步,直到他将敌人全部葬送,他将建立新的秩序,但兄弟背叛,虚空一战他落入凡尘,他再遇转世的她,但她却不入武界,他看着她一步步被岁月消亡,他无能为力,他开始明白,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下一刻他成就神位
  • 神奇俱乐部

    神奇俱乐部

    不知何时世界上出现了一个神秘的超自然组织,其名为“神秘俱乐部”正如其名,秘密、谜、神秘、推理、神秘的事物,这就是它的代名词。它无所不在。它就是“神秘俱乐部”……SCP基金会世界观
  • 呆萌小绵羊:腹黑竹马接招吧

    呆萌小绵羊:腹黑竹马接招吧

    ——大概最爱的事情就是陪在你的身边。——大概最爱的事情就是你在我的身边。那一年她还在襁褓里牙牙学语,他已经两岁。好奇心满满的他跟着母亲来到朋友家见到了她,从此,他的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就是她。那一年她十三岁,他十四岁,外面传闻有人喜欢她,他吃醋了,他唯一一次感受到危机的存在。——“你喜欢谁。”“站在我身边永远不离开的人。”——大概最美好的时光,就是你在我身旁而我也在你身旁,就这样一直到老。
  • 第一千滴眼泪

    第一千滴眼泪

    眼泪,是用眼睛表达情绪的唯一方式;孤单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建立了梦想开始;当你回忆青春岁月的匆忙之时,也许你已经成长。“青春如昙花一现的幻影般短暂来不及触摸与留恋便于彼岸凋零,化作春泥去守护来生的绽放”我所能做的只有用我那懒散的文字去记录农村的95后那一段美好的时光,以及我的一些小故事,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正能量的东西来驱散你那颗烦躁的心。
  • 忍界

    忍界

    喜历史者不可不读此书,往日尘嚣,栩栩如生,揭开不载之秘。喜诗文者不可不读此书,一书典故,满纸墨香,尽显唐文风骨。喜悬疑者不可不读此书,旧迷未解,新迷又生,挑战脑力极限。喜玄幻者不可不读此书,奇能异术,惊世骇俗,神奇绝非荒唐。喜言情者不可不读此书,情深似海,心密如丝,道尽人间风月。喜国学者不可不读此书,琴棋书画,儒释岐黄,普涉大国之学。不喜书者不可不读此书,燥热心起,解于清凉,书中自有润海。喜读书者不可不读此书,书以载文,文以言志,乃发无邪之思。
  • 异变危情

    异变危情

    缺钱的医学实习生陪死党参加医药试验,一切都让人难以接受,当世界开始变化时候,他是否准备好?能否带着他的女神逃离险境?
  • 行在阳秋

    行在阳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