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8700000013

第13章 半村·后沟(1)

端午节的这天,一大早五点动身,直奔阳城的杨柏。路过一片桑树林,采摘了一些桑葚,于中午时分来到镇上,在杨柏小饭店用过了酸菜河捞,进农家旅馆小憩片刻后,继续向杨柏大峡谷出发。

炎夏的正午,最是熏热难当的时分。走过秋川河,见一条乡村公路向山上延伸而去,我突发奇想,提议沿着这条路随意走走。

于是,车子顺着这条乡村公路向大山深处驶去。一路杳无人迹,山中安静得有些瘆人,只有喜鹊倏忽在眼前飞掠而过。眼前景象越来越诡异,高耸的群峰黑压压地扑面而来,酝酿出一种令人不安的神秘气氛。路两边的峭壁上,长满了密匝匝的森森灌木和不知名的乔木,山风掠过,翻卷起树上的叶片,露出了浅色的叶背,现出一片片白花花的颜色,在正午的阳光下,十分晃眼。约莫走了五六公里,远远看见了一个村落,有点紧张的心情才放松下来,心想终于看到人家了,却不知从哪里跑出来两条大狗,一黄一黑,站在道边对着我们凶悍地狂吠起来,令人毛骨怵然。

路边的村子,不知叫什么名字,清一色的石板房,全部没有了屋顶,沦为一座座的废墟,只有一个院子里放着一辆三轮车,说明这家还有人居住。两只大狗很凶,我没敢下车,继续向上驶去。走到山沟的尽头,眼前出现了另一个玲珑小巧的村落。一位中年农民正在路边做活。我问他:“老乡,上面还有路吗?”农民回答说:“没有了,到头了。”他告诉我们到上面可以调头。

半村路的尽头,车在村边一块平整的水泥地面上停了下来,抬眼看着这座山村,一片超乎想象的颓败让我惊诧起来。

这座小村依山而建,所有的房子全部用了赭红色的石板垒砌而成,一家家随山势层层迢递着向上延伸,高下相间,参差错落,疏密有致,铺排出一种浑然天成的唯美格局。然而,和下面看到的那个村子一样,已然成为一堆废墟,这堆废墟静静地伫立在崚嶒的山峰下,和夏日郁郁葱葱的山色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一只小花狗站在石板路上,身子淹没在了荒草中,露出个猴样的脑袋友善地看着我们,意味着村子里还有人住。

沿石板路拾阶而上,但见一个挨一个的废墟间布满了荆棘荒草。挨门挨户走访一个个破落的院子,有的人家门上还上着锁,说明了主人的不舍。其中一户房子看上去比较完好,木质结构的上下两层,四合院,门口倒卧着两个不大的门当,表明主人曾经很富有。隔窗向里看去,除了地上扔着些散乱的编织袋,四壁空空,什么都没有了。自来水滴落在水缸里发出隐约的叮咚声。

有一个小小院落还比较规整,地面用高低不平的石板铺出,房门框上贴有鲜红的对联,墙头垛着些整齐的劈柴,丈夫说,这个院子可能还有人住。我站在院子里一边拍照片,一边等待着主人的出现。须臾,屋子后面闪出一位荷锄的老人,老人穿着一件化纤质地的蓝秋衣,披着一件的确良的军绿色外套,腰间吊着一根红布裤带,头上戴着一顶白色的遮阳帽,身材瘦削矮小,黝黑的脸上布满了皱褶,深深塌陷的脸颊,一口稀疏的牙齿,看见我们,坐下来下开始拉呱。

老人今年七十三岁了,名叫田德生,无妻无子,一个人生活。田德生除了有些耳聋,身体还十分硬朗,也恨健谈,说,这个村子原先有二百多口人。如今只剩下四口了,还都是些五保户,单身汉,残疾人,其余的都搬走了。

我问他一个老问题,说:“这么好的居住环境,人们为什么要搬走?”

老人说:“娃家要念书,没学校了,人要看病,没卫生所了,什么都没了,撤并了,不走不行啊,不走,小孩家没书念,要当文盲。”

这个问题我问过许多村庄的许多人,回答基本相同。根据老人的叙说,得知这个村子叫半村,建成于光绪年间,祖上从洪洞逃荒过来,他听爷爷辈的人说,那时遭了大年馑,饿死许多人,到处人吃人,当年的杨柏乡就是一个吃人的地方,经常抓住过往的行人杀了吃。为了活命,全家迁到这里来,他家和一家姓郭的最早过来的,除了田姓和郭姓,还有姓曹的,姓魏的,他家是弟兄仨一起过来的。老人指一指不远处的废墟说:“那是老大家的房子,我这房子的背后是老二家的。和我们一起来的有一家郭姓,就住在上面那座小四合院里,后来又陆续来了姓曹的,姓魏的,都在这里住了十几辈子了,可到了现在不能住了,都走了,说个不能住就不能住了……不遭光景、不动刀兵是没有人肯来这地方住了。”

老人说到这里深深叹了一口气,神情有些怆然,眼神游离,声音也低沉了下去。老人说的“遭光景”是指颗粒无收的灾荒年。有一首陕北民歌叫《卖娃娃》,唱的就是民国灾荒年里老百姓被迫卖掉自家孩子的不得已:“民国那十九年整,遭了一个大的年成。高粱面刷糊糊,三天就喝两顿。可怜实可怜,可怜我没有钱,买了二斗秕荞面,没推下二斤面。逃荒也不行,守家更不成,想前想后无法办,骨肉分离下决心。大的七八岁,二的五六岁,撂下那个怀抱抱,谁要就卖给谁。”这个民族对于历史上饿殍遍野、赤地千里的记忆尚未完全失去。五六十岁的人大都还记得野菜、树皮、观音土。

我问他:“人们都走了,那你为什么不搬走?”

老人说:“人家走就走哇,我不走,人家说不能住,可我觉得这里能住着哩,这里好,种什么长什么。我自己种着四亩地,打下的粮食足够吃了。山里有的是药材,什么药材也有,每年卖点药材也够我零花了。我老了,老骨头就埋在这里吧。”

我问:“搬走就搬走吧,为什么要把房子拆了呢?”

老人说:“搬走的人到新地方要盖房子,要用檩条用大梁,就拆了。”

我又问:“他们都搬到哪里去了?”

老人说:“去哪里的都有,有去下芹的,有去八甲口的,都四分五散了。”

说着话,刚才路边见到的那位中年农民上来了。我们的到来给这个沉寂的小村带来了一丝热闹,中年农民姓郭,蓬头垢面,脚上着一双破旧的布鞋,端着一只裂了璺的大碗,碗的外面印有红色的囍字,碗里是黄橙橙的玉米圪糁稠饭,饭上面码着些萝卜菜,边走边吃。

中年农民姓郭,忘记问他叫什么名字了,看上去四十岁左右,不知何故没娶媳妇,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进了田德生家的院子,倚着墙根蹲了下来,接过话题说:“唉!都走了,留下的不是孤寡老人,就是五保户,还有残废的。”

从他们口中得知,这个村的村长是最后一个搬走的,所有的党员都走了,剩下四口人都是普通村民。

老人说起了当年的便工队、土改,说起了抗日战争,说起当年分田地,斗地主,划出三六九等的成分,地主、富农、中农、下中农、贫农、雇农,田德生家是贫农,上面姓郭的那家是富农。这些事他记得清清楚楚。

半村原来有小学,有老师,有卫生所,后来都撤了,为了孩子不失学,只好都走了。田德生说:“其实人们都不想走,没人想走,可是不走没办法,娃家要念书。”

提起小时候的事情,老人的情绪有点亢奋起来,说:“抗战时我记得,日本人来了,大人把我藏到山上,安顿我说:‘悄悄嗯,不敢说话。’这些事我都记得哩。日本人走了没几年,开始‘土改’了,喊的口号是打倒地主老财恶霸。那个时候,党员身份不公开,暗号标记是胳膊上挽着条毛巾,积极分子们头上裹着毛巾,脑袋后面挽个疙瘩。杨柏村有个国民党地主恶霸,让他站在板凳上交代,人家站在上面说:‘父老乡亲兄弟姊妹们’,一句话没说完,让积极分子抬起腿来一脚就把凳子蹬倒了,说:‘甚时候了你还和我们套近乎,谁是你的兄弟姐妹?’说罢用三棱木头几下就把他尦(niao)翻了,最后把他拽到镰杀地(玉米茬子地)里,脚上拴了条绳子,拽起来就拉。狗日的有钱,吃得胖。一木头下去,膘肉翻开,白嫩嫩的,一拨人打罢,又换一拨,最后让人们给活活打死了。”老人提起往事,越说越激动,一边说一边用手比画着。也许是憋闷得久了,话匣子打开合不上,从抗日到土改再到人民公社,想到哪里说到哪里,滔滔不绝。

说着话,那位郭农民的妈妈也上来了,老妈妈比田德生大一岁,今年七十四了,看上去身子骨很硬朗,身材高大,梳着齐耳的剪发头,白发苍苍,人有些微胖,却十分精神,看得出年轻时一定是个俊俏的女人。老妈妈一叠声地问我们:“吃饭了没有,要不要再吃点?”

老妈妈告诉我们说,他们居住的这条沟叫木木沟,原来这里的木头好,一道沟里都是一抱粗的大树,杨树、槭树都有。“后来砍光了,一棵都没有了,现在成了没木沟了。”

田德生的院子下面,有个神龛,神龛里供奉着“红猴仙”,原先有一尊泥塑,“文革”时期被红卫兵给砸了,如今的石雕像是后来新塑的。为什么供奉红猴仙,有什么掌故,老人们已说不上来了,只知道这个神龛从民国14年就有了。

我说:“政府这些年搞三通,村村通公路、通水、通电,可是这水电都通了,路也修好好了,人却都走光了。”

老人说:“不通路人们还走不了呢,路一通,走起来才方便了。说个走,来辆车,东西一拉,哗地都走了。前后分了三批,第一批是在1995年,第二批在2004年,最后一批前两年走的,到现在走光了。”

这几句话说得我大笑起来。

同类推荐
  • 爱恨如歌(诗歌)

    爱恨如歌(诗歌)

    诗人用平易的语言叙述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将等待自己的爱人的那种渴望与爱人即将到来时的兴奋心情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出来。诗人之所以那么激动,因为爱人不是骑马或搭车来的,她“绕过天狼星的山峰”,为了驱走“紧随我左右的黑暗”,她是真爱自己的。对于即将来临的真爱,又有谁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又有谁不雀跃欢喜,这种心情不同于见到初恋情人的心跳,这更是一种经过审视,经历考验的爱情感觉体验,是强烈的感情沉淀过来的一种深沉的情绪。
  •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

    我们当然可以爱一个人爱到不要命,但是绝不能爱一个人爱到不要脸。五十七篇文章,来自我们身边的故事,我们的亲人、同事、室友、同学、恋人等等,有爱恨情仇、柴米油盐、现实和梦想,充满人间烟火,是普通、平凡、真实的,同时又是独一无二、色彩斑斓的。我们谈论或者不屑他们,我们羡慕或者嘲笑他们,同时,我们都是他们。暖小团的文章,简单粗暴、一阵见血、犀利、颠覆、有趣、精准、透彻、真诚。书中的数篇文章在韩寒监制的「一个」APP获得无数点赞,《致未来丈夫的一封信》、《致前任男友的一封信》等文章发表时都曾经刷新「一个」app文章点赞数量,成为当时的历史点赞第一名。
  • 青鸟(世纪之光丛书)

    青鸟(世纪之光丛书)

    这是一本现代诗和古诗词相结合的诗集,收入作者在全国各地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
  •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章衣萍作品集(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丛书实质是中国现代文学肇基和发展阶段的创作总集,收录了几乎当时所有知名作家,知名作品的全部。
  •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世界文学百科丛书)

    《俄苏现代著名作品》从作品的时代背景、内容介绍、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包括《钦差大臣》、《狼与羊》、《上尉的女儿》、《父与子》、《母亲》等在内的苏俄现代著名作品进行了剖析。是我们学习和了解苏俄现代文学概貌的良好读物,也是广大图书馆珍藏的良好读本。
热门推荐
  • 横行武林之一代剑神

    横行武林之一代剑神

    他的传说一直在武林之中流传,他的事迹也在茶馆酒肆被人津津乐道。他,一代剑神的传说。他,至高无上的存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鹿笑书的世界吧!
  • 暗黑之死灵王

    暗黑之死灵王

    宅男穿越到暗黑2的世界中,做最强的男人!!!死灵法师,召唤无敌
  • 习蛮小妾闯天涯

    习蛮小妾闯天涯

    虽然我南宫雪坏事做尽,但也不必如此吧!不过是背着师傅下山去玩!先是偷看美男洗澡被发现论落为小妾,再是被亲生爹爹满世界追杀差点没命。虽然处处险镜,但也总是化险为夷。。。。
  • 烟落醉红尘

    烟落醉红尘

    江湖上消失匿迹的梨花宫突然再现江湖,将会掀起怎样的惊天破浪?而她再度归来,已是人人得以诛之的妖女,也因为她的出现将会揭开十年前的真相,她是为了复仇,还是为了……他背负父母的仇恨也悄然出现在江湖里,在寻找仇人的途中将会遇见什么?当她和他遇见又会引起什么样的纷争?
  • 鬼刀劫之沉沦

    鬼刀劫之沉沦

    他拥有非凡的身手,待人友好。但是,在玄门的袭击中他开始改变自己的观念。突如袭来的灭门事件让他失去了亲人,能力,记忆……"我要变待更强!无论交換什么作为代价!无论是谁!哪怕是恶魔,怪物……"于是在那场战争中,“恶魔”诞生了……PS:由于笔者跨入高三党了,所以近来更新将延迟。还请读者大大们养肥了再看,另外本书绝对不会TJ。
  • 妖怪岛

    妖怪岛

    他,遥望前路却不知归处。她,情真意切却不知所踪。是坚守对过去的承诺?还是抛开过去大步向前?风雨如晦,妖怪岛早已是一场幻梦,在毁灭的欢喜中,是否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
  • 小心淋雨

    小心淋雨

    别担心,时光总会让你遇到最适合的人,不经意间就会遇见
  • 捣蛋宝宝:制服总裁爹地

    捣蛋宝宝:制服总裁爹地

    一次无厘头的偷盗,成功之余却阴差阳错的让她无端受辱,以至五年后她为了给两个小鬼存钱从而重操旧业。又一个阴谋意外,药后他疯狂成功,让她被迫怀种带球,致使数月后,监狱的产床上她再次申吟哀叫……两次的激情缠绵,几年后换来的却是一连串的捣蛋作弄……“起床,起床,都站好,现在点名!钱串,钱袋,钱包,钱罐!”这是每天早上,他这个堂堂的大总裁必做的功课!“到!到!到!到!”“裴黎昕!”四个小鬼一起喊道。“到!小鬼们,你们就不能不直呼姓名了,要喊我爹地呀?”“不!才不要呢!除非妈咪肯要你!”
  • 妃倾天下:邪帝的专属恋人

    妃倾天下:邪帝的专属恋人

    她,一世轻狂,最后命丧黄泉。异世重生,穿越为废材三小姐,鞭打恶毒庶姐,斗小三,制度神兽闯天下,竟找到自己的身世之谜。他,身份尊贵,却甘愿为她放弃所有。当千年时的真相重现时,他和她又该何去何从。“娘子,你还歉我一个孩子呢!”某人委屈的说。某女咬牙切齿地说:“君邪寂,你还要脸不要脸的?”
  • 我们的恶魔宝贝们

    我们的恶魔宝贝们

    当一群腹黑男遇到一群极品腹黑女会上演怎样一场好戏:喜欢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痛苦上的吴悠悠,泼辣外向的许艾曦,大大咧咧好打抱不平的李贝贝,集冷酷与阳光与一身的林哲凡,什么球都会一点阳光乐观的夏天,冷酷的季学锋季翔锋、、女主们:女人说话的时候男人不要插嘴男主们:是,我们的女巫大人们吴悠悠:李贝贝,你再鬼吼鬼叫,我就把你右眼也打青,两面对称变国宝李贝贝:你凶什么凶林哲凡:翔锋V301,贝贝V302(众人在医院里,给伤残人士季翔锋和李贝贝安排病房——单间)季翔锋:兄弟,你太了解我了李贝贝:谢谢啊林哲凡:不用客气,我这是为了其他病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着想,哈李贝贝腹诽果然腹黑众人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