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100000017

第17章 操斧伐柯:论翻译如何改变文学的面貌

陆机(261—303)曾在《文赋》序言中说:“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若夫随手之变,良难以辞逮。”其表达的思想便是,新作必会使原作的意义发生变化。事实也是如此,陆机这句话中引用了《诗经·豳风·伐柯》中“伐柯伐柯,其则不远”这句诗,而在其引用的同时也背离了诗的原意,即,欲觅贤妻,必循礼法(时至今日,“伐柯”一词仍有“做媒”之意),这显然与陆机所赋予该诗句的意思相去甚远。其实,陆机《文赋》中一个一以贯之的思想就是:文学作品为了表现出自己的生命力,需要不断出新。

所有翻译,尤其是文学作品的翻译,可以说都是一种“采用旧文、转为新篇”。文学翻译总是游走于一个变幻之地,在“新篇”与“旧文”之间总会有冲突,从而需要在“信”与“达”(特别在涉及不同文化之时)之间进行协调。与此同时,我们始终不应忘记,我们处理的是“文学”—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独特表达形式。为阐明这一观点,以下将以笔者的《金瓶梅》(16世纪)西班牙语译本中的若干个案为例,来探讨文学性观念与文学翻译之间的联系,前者包括文学作品的陌生化与偏离效果,或曰独特语言方式(idiolect)。借此,我将重新思考“逐字对译”这种有时候可以增进文学性但同时也为许多译者所不屑的翻译技巧,以及翻译与东方主义理论的一些相关问题。对于处理文学原作与其不同语言译作之间的关系而言,这些理论都会有所帮助。

下面,我将简要谈及20世纪的一些文学理论,尤其是“文学性”概念,并考察这一概念如何对跨文化翻译发生影响;就后者而言,我还会讨论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并会特别讨论隐喻的构成问题。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俄国文学理论家维克多·什克洛夫斯基(Viktor Shklovsky,1893—1984)为界定何为艺术而确立的一个标准:

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构成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

随后,他对所谓“语言的陌生化”(otstranenie)技巧给出了定义。就文学而言,它的意思是在语言上采用出人意料的表达方式,“使之变得陌生”,以获得文学品质。后来,罗曼·雅克布逊(Roman Jakobson,1896—1982)将之称为“文学性”(literaturnost)。根据上述看法,文学必须要采用一些出人意料的要素,也必须能够传达出某些信息,但其构成方式必定会迫使读者去关注语言自身。

但是,陌生化也存在着某种风险:对异国情调的探求会把我们引向萨义德所说的“东方主义”。对于他来说,这是一种“处理东方事宜的共同惯例—通过做出与东方有关的陈述,对有关东方的观点进行权威裁断,对东方进行描述、教授、殖民、统治等方式来处理东方的一种机制:简言之,将东方学视为西方用以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

谈到对异国情调的探求,一个典型的但同时也是悖论性的例子就是对虚构性作品中人物名字的翻译。的确,当一位并不懂中文的读者面对Jinlian(金莲)、Ximen(西门)、Bojue(伯爵)、Yulou(玉楼)、Yueniang(月娘)这样一堆音节符号时,文化传统的不同会使之茫然不知所指,仿佛面对一个无法理解的迷阵。为此,很多译者试图去将这些人名本土化,意译为Pan Golden Lotus、Meng Jade Tower、Wu Lady of the Moon等。这是让读者更容易地记住人物角色的一种方法,但我担心的是其效果—这些不同寻常的名字制造了一个异邦的、飘渺的、遥远的世界。因此,我个人倾向于让这些名字保持原样,只有当它们涉及某种隐语(riddle)时,才对它们的原意加以解释。

让我们回到“陌生化”这个话题,也即如何保持“文学性”的问题。在此,让我们用如何述说“眼睛”作为例子。我们当然可以直接说“眼睛”,但假如一个文本不用“眼睛”一词,而是运用其他的语词、隐喻、迂回等种种能够提高文学愉悦感的手法,该文本就可能获得“文学品质”(文学性)。奥克塔维奥·帕斯(Octavio Paz)的诗作便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他将眼睛写成“光与泪之屿”、“言说的沉默”、“无风的飔厉”、“无浪之海”、“落网之鸟”、“困倦的金兽”、“如真理般惊人的黄玉之炫彩”等。这些隐喻迫使我们重新思考眼睛这一视觉器官—它真真确确地变成了一个情感世界的形象。

在汉语中,特别是在《金瓶梅》成书时代的汉语中,对眼睛有一常见的比喻:秋波(西班牙语译文:olas de oto?o)。对16世纪的中国读者来说,“秋波”很有可能已是陈词滥调,因为早在几百年前,它就已出现在了李煜(937—978)和苏东坡(1037—1101)的笔下。但是,鉴于它的出现与词曲紧密相关,我们仍能体会到这个词语的美感。只是,经过反复使用,其所带来的出人意料的效果就变得常规化了,从而失去了作为文学性因素的功能,人们也就需要去寻找能够带来新奇效果的新用法。“秋波”这个词曲用语在中国发生的变化正说明了这一点—它在小品演员赵本山的口中变成了“秋天的菠菜”,进而取得了与李煜、苏东坡、以及《金瓶梅》佚名作者的传统用法迥异的喜剧效果。不过,对于西班牙读者来说,以“秋波”喻“眼睛”仍然是一个新鲜、出人意料和优美的隐喻。

在此,我还想提一下乔治·莱考夫(George Lakkoff)的“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依据这一理论,隐喻是某个既定文化语境所特有的一种表达。在汉语中,由于汉字在词性、词义方面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加之文人喜用典故,故而隐喻的使用更为频繁。对这些隐喻进行翻译似乎是一个更复杂的任务,因为译者必须要对它们所产生的文化语境有所了解并设法加以转达。然而,如果我们将陌生化因素视作所有文学作品的内在品质,就可能有意外的收获。让我以《金瓶梅》第二十五回中出现的一首诗为例说明这一情况。这首诗是这样写的:

宋氏偷情专主房,来旺乘醉詈婆娘。

雪娥暗泄蜂媒事,致使干戈肘腋傍。

西班牙语译文为:

La del clan Song se mete en silencio en la alcoba del amo,

Laiwang llevado del vino le arroja a la cara el agravio。

Xue'e desliza los nombres de las que el asunto apa?an,

y entre la axila y el codo se enarbolan ya las armas。

(一位姓宋的妇人溜进主人卧室偷情,酩酊大醉的来旺向(西门庆)直面辱骂。雪娥泄露出卷入这场风波者的名字,在腋部与肘部之间便出现了武器。)

在最后一句中,有两个词在中国文学语言中已有约定俗成的隐喻意:“肘腋”意指亲信,“干戈”象征一般的“武器”,意指“争端”。作为一首诗的翻译,韵律、每一行的音步数量和整体的音乐性都是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但除了这些,当然也要保持诗的原意。

考虑到音步和押韵的变化,最后一行诗有如下几种译法:

一、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出现了武器。(Entre parientes cercanos se enarbolan ya las armas。)

二、在腋部与肘部间,出现了矛枪与盾牌。(Entre la axila y el codo se blanden escudo y lanza。)

三、在腋部与肘部间,出现了武器。(Entre la axila y el codo se enarbolan ya las armas。)

第一种译法的文意完全迁就目标语言(西班牙语),第二种则“揭示出”词组的原意,但硬性地置入了西班牙语中的相应意义。我选择的是第三种译法,因为在西班牙语中,虽然没有将“肘腋”与“亲属”相关联的迂回说法,但理解起来非常容易;所以,中文中的这个隐喻无疑可以直接“套用”到西班牙语的语境中,并能产生一种陌生化效果。同时,读者也完全能在对该诗整体意思的把握中理解它。

另外,在不同语言中都有一些现成的说法,即为所谓的“成语”,翻译它们有时实在困难。因此,只要有可能,我都尽力翻译得接近原意,即使这会给译文的读者带来理解的困难。“七手八脚”这个成语就是一个可以直译的例子,其字面意思“用七只手和八只脚”(con siete manos y ocho pies)。显然,人们甚至无需注释就能轻松理解其含义:一个人忙乱起来时,好像有七八只手脚在动,就像连环画中的人物形象那样。

再有,在谚语的翻译上,我尽量不用意思相近的西班牙谚语去替代,因为谚语往往是在特定文化语境中逐渐演变而形成的,且常有典籍出处。为此,我更愿意去对谚语进行“硬译”,以图让西班牙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时停下来一会儿,去思考中文与西班牙文的不同。

比如,在《金瓶梅》的第三十三回,我们读到了这句谚语:“各人自扫檐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其实,西班牙语中有两句谚语的含义与之如出一辙:一是“煎锅对长柄勺说:‘别往我身上涂油’”(“No me manches”dijo la sartén al cazo)。二是“看见别人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Ver la paja en el ojo ajeno y no la viga en el propio)。然而,我最后还是将其直译为“清扫你屋檐下的雪,别管外面屋顶上的霜”(Barre la nieve bajo tu alero y olvida la escarcha en techo ajeno)。道理何在呢?这是因为,这个西班牙文表述的含义依然清晰,能在无损原意的情况下保持一种画面感,而且译文的韵律也达到了一般习语的效果。

《金瓶梅》第四十九回的一句习语也能说明问题。这句习语是“人事如此如此,天理未然未然”,其与西班牙语习语“人类规划、上帝定裁”明显相似。但是我认为,在翻译这个中文习语时还是不用现成的西班牙习语为好,因为后者基于对唯一上帝存在的信仰之上,而前者却不是。因此,我是这样翻译的:

Los hombres proponen así o asá,

y el Cielo dispone acá o acullá

(人类这样那样地规划,老天则在这儿那儿发令)。

如此翻译,意义明晰,西班牙读者也熟悉这种表达形式,但仍然会对两种表述之间的差异有所意识。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注意,每一部作品都创造了自己的世界;用语言学术语来说,都具有自己的独特语言方式,它使读者愿意悬搁日常使用的语言方式。一个优秀的译者应该把读者引向这样的方向,去发现那些明白易懂甚至逻辑贯通的表达,但它们只有在这一独特语境中才会如此。科幻小说的读者与此类似,由于他们原本就倾向于相信智能机器人与星际遨游的存在,便接受了科幻小说独有的语言。在他们看来,这种语言才是科学的语言,甚至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工作者们使用的语言更科学,即使在其他人眼中并非如此。与之类似,如果一位读者远离自己的天地而浸淫在某一作品的世界中,就会接受和理解其语言方式。比如《金瓶梅》的读者,如果能够进入潘金莲和西门庆的世界,就会读解出弥漫于他们对话中的淫乱之意,体会到体现于李桂姐和应伯爵对话之中的、属于娼寮妓馆的猥俗气氛。在我的翻译中,“眠花宿柳”、“飘风戏月”、“招花惹草”等短语被直译为“睡在花中,卧在柳间”(Dormir entre flores,yacer entre sauces)、“同风飞翔,与月嬉戏”(volar con el viento y jugar con la luna)、“寻觅花,爱抚草”(buscar flores,acariciar la hierba),而从不译为“招妓”(ir the putas),原因就在于“意译”会使这些表述的文学性丧失殆尽。何况,不断出现在小说中的风月、花柳和类似说法明显都是意指“娼妓世界”的委婉语,读者应该很容易了解作者是在说什么。这里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金瓶梅》中的很多表述后来成为成语,但在成书之时并非如此。例如,“眠花宿柳”、“招花惹草”成为“逛青楼”的同义词是在《金瓶梅》出现之后的事情。当时的中国读者应该可以理解它们的含义,但肯定会有“出人意料”的新奇感。

最后,我还要简单谈一下文学翻译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我们需要重新制造原作的修辞效果。让我以李桂姐、爱香和应伯爵间的一场对话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在第三十二回的这个场景中,三人处于西门庆宅中,针对伯爵,桂姐和爱香之间有这样的对话:

李桂姐道:“香姐,你替我骂这花子两句!”

郑爱香儿道:“不要理这望江南、巴山虎、汗东山、斜纹布。”

望江南、巴山虎、汗东山和斜纹布都是曲名,但放在一起就有了特殊含义,需要加以说明:这四个曲名的其首字连起来看就是骂人话“王八汗邪”。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我们需要努力在目标语言中实现类似的修辞技巧。我们不能只是重现其中的侮辱之意,而要避免失掉文学品质;努力实现该修辞技巧至关重要。在这个案例中,我将这些曲名翻译如下:

Cerca observa el sur del río,

donde el tigre se ha subido,

casi al este de aquel risco;

bronce al bies entretejido。

(细看江南岸,有只老虎爬上来,差不多在崖的东边,像一片青铜色织布。)

在译文中,每一行的第一个音节连起来就构成了西班牙语中的骂人话“混蛋猪”(cerdo cabrón)。在这里,我尽可能在译文的简洁性、音乐性和与原曲名隐含义的对应之间进行了协调。

我坚信,对文本的任何解读—我将翻译理解为对文学作品的一种解读方式—都使之化为新章;我赞同艾略特(T。S。Eliot)在谈及传统时发表的见解,即要把过去所有的作品都视作当代作品;由此,我们才会把已有的全部作品都纳入我们当下的文化行囊。就此而言,我还是觉得古典文学翻译和当代文学翻译有所不同,因为后者是全球化的反映,而且终究出自一个同质化的世界。古典文学翻译则与之不同,因为其能够对新文学观念的出现产生重要影响,并挑战当下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发展方向,而且无疑会改变语言、创造出新的表达或隐喻,丰富语言和扩展和对文学的接受。贺拉斯(Horace,前65—前8)在《诗艺》(Epistula ad Pisones)中说,“每当岁晚,林中的树叶发生变化,最老的树叶落到地上;文字也如此,老一辈的消逝了,新生的字就像青年一样将会开化、茂盛。”在这个意义上,古典文学翻译成了滋育新时代之新文学的完美手段。

(魏琳译,耿幼壮校)

同类推荐
  •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名人(大运之城精品丛书)

    运城位于中华民族母亲河——黄河金三角古河东地域,这里钟灵毓秀,地灵人杰,养育了无数的华夏才俊豪杰。早在开辟鸿蒙、刀耕火种的远古时期,就演绎了女娲抟土造人的优美传说和黄帝与蚩尤征战盐池的喧嚣;尧王访贤,舜耕历山,后稷嫁穑,禹凿龙门,嫘祖养蚕,也都发生在这里,中华文化从这里一路摇曳走来。
  •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闽都文化与开放型经济

    开放性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需。企业文化需在新的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中将予以越来越多新的内涵。企业文化的建立和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不断前进的过程。
  •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

    《非洲常识》为一本介绍非洲各方面基本知识的百科全书,全书共分为11个章节,从文化、交通、经济、生活、旅游、教育、政治、历史、地理、人口与科技11个方面,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非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勾勒出非洲的不同侧面,让读者对非洲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本书还为读者提供了非洲旅游、生活、社交等基本的常识和实用知识等,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真正的非洲面貌。除此之外,《非洲常识》还是一部真正解读非洲之秘、全方位认识非洲的百科全书,这里有奇特的艺术之作,有惊奇的文化内涵,有刺激的时空之旅。
  •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拜水问道:都江堰与青城山

    关于都江堰与青城山有一种说法叫做“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不仅仅是因为都江堰是世界保留下来的最为古老宏大的水利工程,或者青城山是有“第五洞天”之城的道教名山。也因为都江堰两千年来对巴蜀大地农耕的重要作用,或者青城山对宣扬道教文化及青城武功的巨大贡献。
  •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无华企盼 福禄寿喜(文化之美)

    它是吉祥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结着中国人的伦理情感、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与宗教情怀;他源远流长,博大情深……
热门推荐
  • EXO之女主大逆袭

    EXO之女主大逆袭

    这是什么情况?女配竟然抢走了男主!作为逆袭的女主能否把男主抢回来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 枭明

    枭明

    崇祯九年,大厦将倾!汉家儿郎,热血洒尽!杀不尽的仇人头,数不尽的血和泪!英雄血,枭雄志!三千虎贲在手中,敢上九天揽明月!
  • 重生逆流

    重生逆流

    一个胆小懦弱的人,在这个现实冷酷的社会中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中迎来了生命中重新再来的机会,一步步打造出上辈子从来没有的自信心,逆流而上,一步步走到了他从来没有达到过的境界!
  • 浮华错:君逆天下

    浮华错:君逆天下

    浮华万丈归前尘,千世轮回君不识。天华青云舞绫罗,琴瑟和谐莫问君。数万年前,她是君家少尊,女扮男装俯瞰天下,蔑视众生,却在神帝之争中悄然隐退,从此不再出现。数万年后,已是千世,华夏大陆苍穹变色,风起云涌,一人踏着黄泉路逆天重生,所到之处苍蓝霜遍。君家少尊无双人,芙蓉城主颠凡尘,红尘游客离繁华,紫月华弦长清歌。
  • 意外宠婚:高冷女王驾到

    意外宠婚:高冷女王驾到

    为了任务,她把自己打扮成男生保护那个冰山一样的未婚夫。屡屡让他吃瘪,却以此为乐。直到某天发现,逗着逗着竟然将心遗落在他身上……小剧场:某‘男’慢悠悠的经过顾瑾身边低声道:“别这样,别人会以为她们帅气的瑾王子是个gay”“叶梓墨!你在给我说一遍!”顾瑾黑着脸松开手“滚!”
  • 玄黄战神

    玄黄战神

    一个起于微末的少年,追逐梦想,与对手搏斗,与敌人厮杀。对手很弱?不,是我更强!!!
  • 禅仙

    禅仙

    上古时期,称心为意识,意识为禅。故,心便是禅。相传,心以载道,可成大道。…………数万年后,星空异象,有黑色禅棍落至人间,从中走出一个光头少年。少年乃沙弥,来此寻心保命,自佛门还俗,踏上无情仙途。终有一日,他会身怀菩提树心,炼化往世因果,修成不死禅仙。
  • 女王重生幻世天下

    女王重生幻世天下

    当前世女神重生归来,慕染曦果断改走女王路线!女神?!那玩意姐八百年前玩腻了的东西,除了收人追捧还能顶啥用!还不如自己当女王打出一片大好河山!于是,幻世里多了一位走位风骚,操作逆天,毒舌无节的盗贼女王于是,现实里多了一位坑友无压力,揍人更无压力的嚣张女...霸王!慕染曦表示:重活一世,姐誓要掉节掉到底!不过,当某位腹黑男出现后,慕染曦悲催的发现,她生活的乐趣少了一半,原因是,她揍人骂人之前,某腹黑男已经提前做完了一切!某男无辜眨眼:我这是在为女王大人分担压力!某女望天:你先把放在姐胸前的手放下来会更有说服力。
  • 绝世武神之斗圣传奇

    绝世武神之斗圣传奇

    九霄大陆,一个神奇的大陆。继林枫之后,九霄大陆又出一绝世天才。有众多的城镇坐落在这个神奇的大陆——九霄大陆,金华城便是其中之一,而金华城的吴家便是那天才的出生之地。斩天霄,破五地,傲群雄,藐千世,称三界,流千古!!无论谁与否,惹我必死!!
  •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自然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妙的事情就是神秘,它是我们人类的主要情感,是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起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科学就是对自然界不断探索、不断解密的过程。而我们人类社会就是在不断探索和破解未知世界的过程中前进的。随着科技发展到现在,我们的认知也越来越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