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100000014

第14章 两种古籍清代抄本流失俄罗斯纪略

一、罕见的抄本《石头记》在列宁格勒被发现

1964年俄国汉学家孟列夫、李福清以《〈红楼梦〉前所未闻的抄本》一文公布了在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所藏《石头记》清代抄本的信息,引起了国内外红学界的关注。

1984年12月,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派出冯其庸、周汝昌、李侃三位专家前往考察,决定影印这个抄本。该书终由中华书局于1986年出版,以《石头记》为书名印行,印数1万册,并附有署名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的一篇序文,其中提到说:

此《石头记》抄本共35册,线装,有包角。抄本用的纸张是清代常见的竹纸。纸色浅米黄,纸质似不够薄净光洁,比起“甲戌本”、“乙卯本”、“庚辰本”等乾隆抄本的纸质和黄脆程度来,似都显得“新”一点,纸质也较粗糙。

这个抄本的底本是属于脂砚斋评本,这是无可怀疑的。

序文认定:

此抄本抄定年代……最早似不能早于乾隆末年(乾隆50到60年,公元1785—1794年),最晚不能晚于道光初年(道光元年到道光10年,公元1821—1830年),或者在嘉庆年间最为可能(公元1796—1820年)。

大家知道,曹雪芹当年创作《石头记》,并不是按回目逐回撰写的,而是下笔一气写出好多文字,然后“纂成目录分成章回”,因而“序”文云:

此抄本所据底本既系脂本旧文,且其中部分还保存早期未分回之初状,抄本正文虽颇有脱漏,然亦甚多可与其他脂本对校,足以补其他脂本之抄误抄漏者,固已弥足珍贵矣。

“序”文盛赞新发现抄本的意义,曰:

《石头记》抄本,20年代始,即续有发现,至今屈指已得11种(靖藏本得而复失,故未计入)。此本于道光12年(1932年)传入俄京,迄今已越152年,乃复归来,实为红学界之盛事,亦中苏文化交流之佳话也!

(一)抄本传俄过程

在抄本发现者李福清、孟列夫的一篇长文《列宁格勒藏抄本〈石头记〉的发现及其意义》(见中华书局影印本第一册)中,可以得出几个要点。

其一,抄本传俄的动因在于当年的历史背景。俄方急需搜集大量中国文籍,每届来京宗教使团均受命购书,以供几家图书馆之需。在他们所得书籍中,《红楼梦》占有重要地位。从1820年购得两部书起,以后就陆续增加。据苏联时代统计,各图书馆所藏计有60多种刻本《红楼梦》及其续集和以《红楼梦》为题材的作品老版本。其中自然少不了稀有的本子。

其二,宗教使团成员出于个人的喜好,常以这些书籍作为学习汉语和了解中国社会人情的资料。1830年来京的第十一届宗教使团里的4位学员,有一位科万科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李、孟文中称:

А。И。科万科(生于1808年)是一名矿业工程师,他访华的目的是研究中国的地质,进行“地磁观测”。为了从事这项工作,首先必须掌握汉语。他在后来写道:“需要尽快学会口语,但又无法经常同中国人接触,为了学习汉语,我开始读《红楼梦》,这本书是用地道的口语写成,因此正合我意。”А。И。科万科的选择最正确不过了。《红楼梦》的语言的确优美生动。А。И。科万科还认为这部作品淋漓尽致地描写了那个时代的日常生活,称得起是一部中国人生活的百科全书。他在给矿业工程师总部主任的报告中写道:“我关心主要的课程(指矿业、农业和工业—引者),但对中国人的风俗习惯也颇感兴趣,为了更多了解这方面情况,我读了长篇小说《红楼梦》。中国人的家庭生活,喜庆节日,婚丧嫁娶,消遣娱乐,官吏官宦的舞弊,奴婢的机诈,中国人(按:指中国当时的贵族官僚—引者)的贪婪和淫佚,还有母亲迎接做了皇帝妃子的女儿的时候的那种排场,—这一切书中都有惟妙惟肖的描述。迎女儿的仪式实在滑稽。为了迎女儿回娘家过几个小时,竟然要筑起亭台楼阁,还要引来潺潺流水。总之,奢华之物,应有尽有。母亲要跪下迎接女儿,还要在一间专门屋子里给女儿叩头。女儿只有步入母亲的内室,才能像一般女孩子见了亲生母那样给母亲叩头。父亲要给女儿鞠躬行礼,但不能看女儿一眼,因为他只能在房间的帘外给女儿鞠躬。”

“如果把这本书译成俄文,那么,那些想了解中国人习俗或希望学习汉语的人将受益匪浅”。可惜,他的建议没有得到任何反响。尽管如此,А。И。科万科仍尽其所能向俄国读者介绍了小说的某些篇章。1836年,他从中国回国后,以德明为中文笔名,以“中国之行”为总题,连续写了十篇随笔,刊登在1841—1843年间俄国一家主要杂志《祖国纪事》上。文章得到了别林斯基的赞赏。第十篇随笔是介绍中国教育和科举情况的,科万科把他自译的《红楼梦》第一章头半部分附在了第九篇随笔之后。

其三,亲手带走抄本的是另一位学员库尔梁德采夫。

在1830年末来北京的第十一届俄国宗教使团里,对《红楼梦》感兴趣的非止一个科万科,他同来的伙伴中有个叫П。库尔梁德采夫的学员,也从中国带回一本八十回的《红楼梦》抄本。这本罕见的抄本目前收藏在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苏中两国学者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合作影印的,正是这部难得的抄本。

(二)抄本收藏和被发现的过程

李、孟对抄本作了多方面研究,根据抄本封面的背面两个笔迹笨拙的汉字“洪”字(显然系库尔梁德采夫的“中国姓”)确定,“此抄本显然是库尔梁德采夫于1830—1832年在北京获得,保存在驻北京宗教使团或为其个人所藏”,至于“抄本是如何从北京得到,后来又如何落入亚洲博物馆的,目前尚不清楚”。

但是,从抄本的编目和号码上看,它收藏在亚洲博物馆(后改名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列宁格勒分所,现又改为东方文献研究所)。收藏期间,它“经历了三次清点,至20世纪60年代初并未引起注意,直到1962年李福清调查小说俗文学各种不同藏本之时,才注意到了《石头记》这个抄本”。他与孟列夫(现行俄译本《红楼梦》中诗词部分的译者)不久(1964年)就公布了这一发现。

李、孟综合20年前国内外许多汉学家和他们本身的研究结果认定,这个“列藏本《石头记》是小说早期印刷前校阅过的最完整的一个本子”,“是准备去付印的”。

至于抄本当年的获得者库尔梁德采夫,李、孟曾介绍云:

有关П。库尔梁德采夫的情况,我们所知不多,仅知他1830年随第十一届宗教使团去北京,没过两年(1832年)就称病回国,估计是与宗教团长莫拉切维奇不和。

列宁格勒中央国立历史档案馆的文件披露,1829年6月6日亚洲司司长在给彼得堡学区督学的一封信中说,1830年前往北京的俄国宗教使团中拟包括五名学生,其使命是“认真学习汉、满、蒙语”。这位亚洲司司长告称,已有四位人选,请彼得堡学区督学再物色一位有竭诚献身精神,愿在太平盛世的中国京城从事十年科学研究以报效祖国的青年。彼得堡大学历史语言系二年级学生П。库尔梁德采夫得知这消息后,便呈请作为一名学生加入宗教使团。

П。库尔梁德采夫曾在彼得堡大学学习近东语言,他是语言专家Ф。Б。格列费(1780—1851)的学生,也是著名作家兼近东语言大师О。И。先科夫斯基(1800—1858)的学生。先科夫斯基告诉学区督学,“他发现这个学生(即库尔梁德采夫)的语言才能非同一般。他学习东方语不足三年,就在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方面取得了显赫的成绩,不久前,他开始攻读土耳其语。他还通晓拉丁文和法文。就历史语言系各门功课成就而言,他都是出类拔萃的”。

二、《姑妄言》抄本在莫斯科的收藏与发现

(一)抄本发现的过程

李福清院士继续从事他的古籍挖掘,上次是在列宁格勒,这次转移到新地方,开始调查莫斯科图书馆所藏汉文古籍。1964年的一天,在列宁图书馆(苏联最大的国家图书馆)抄本部,他又意外发现了康·安·斯卡奇科夫(1821—1883)收藏的《姑妄言》小说抄本。

斯卡奇科夫1844年由黑海边的敖德萨市黎赛留(Richelieu)学院的物理数学系毕业,1848年由俄罗斯派往北京,任务是在北京东正教馆设天文台。

斯卡奇科夫对书籍的兴趣广泛,从天文、地理、水利著作,直至文学、宗教、历史、经济、语言、哲学、民族学等各种书,他都购买,并特别注意历史地图,如宋代画的西夏图,或清代各种地图,如18世纪的湖北地图、嘉定府图、台湾图及较为详细的早期的台南图等。另外,他还购买了一些著名藏书家的书,如1848年去世的徐松藏的书及旧抄本(均有徐松的藏书章),也有姚文田的旧藏。

斯卡奇科夫的中国书籍大部分是1848至1859年在北京搜集的。回俄国后,外交部又派他到新疆当驻塔尔巴哈台的领事。到新疆时,他特别注意当地的历史资料,购买了不少旧书与抄本,他收藏有34种新疆历史抄本(其中多半从未刊行)和11种未刊行的新疆地图。

1863年,斯卡奇科夫回国,在中国一共搜集了1 500多种旧书与抄本。

1873年,西伯利亚伊尔库次克大商人阿·罗季昂诺夫表示,如果政府授予他一枚勋章,他就同意付钱购买斯卡奇科夫的收藏,赠给莫斯科鲁缅采夫博物馆—其图书馆即是列宁图书馆的前身,1990年代又改名为俄罗斯国家图书馆。

1873年,斯卡奇科夫的中文书正式入藏图书馆,之后的好多年里都没有人整编目录(只有斯卡奇科夫自己的一些卡片)。后来,日本汉学家羽田亨博士、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教授分别于1914年和1925年到莫斯科看过斯卡奇科夫的藏书,但似乎都不曾注意《姑妄言》这个抄本。他们都是历史学家,注意的都是斯卡奇科夫所藏的历史资料。比如,羽田亨教授对元代史的研究便利用了斯卡奇科夫收藏的从《永乐大典》抄录的资料,伯希和教授则在荷兰出版的汉学期刊《通报》(T’oung Pao)上发表一文(1932年29卷),专门介绍了斯卡奇科夫收藏的某些历史抄本。

1937年,列宁图书馆邀请列宁格勒冬宫博物馆的汉学家卡津(В。Н。Казин)来莫斯科整理斯卡奇科夫的藏书,并改正了不少斯卡奇科夫自己写的目录。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其整理工作中止了,而卡津则在列宁格勒围城时牺牲。二十多年之后,图书馆邀请老汉学家阿·伊·麦尔纳尔克斯尼斯(А。И。Мелналкнис)于业余之时到馆整理斯卡奇科夫收藏的旧抄本并编纂目录(麦氏在东方研究所任职多年,曾参编四卷本《华俄大辞典》)。

1964年,李福清到列宁图书馆抄本部检视中文抄本,麦氏知道李福清系中国文学研究者,便从抄本书库拿出几个文学作品抄本,并说他自己不是研究文学的,不懂得是什么作品。李福清打开一个较大的纸盒,里面放的正是24册的《姑妄言》小说抄本。

斯卡奇科夫大量搜集了各种文学作品,在小说方面,除了著名的四大奇书之外,还有一些较罕见的作品,有的版本甚至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大冢秀高《增补中国通俗小说书目》中都未著录,如三槐堂本《绣像飞龙全传》、孔耕书屋本《增订精忠演义》等。另外还有海外较少见的《三分梦全传》(道光十五年版)、《莲子瓶全传》(道光二十二年版)、《海公大红袍全传》(道光十三年版)、《娱乐醒目编》(咸丰二年刊)等等。斯卡奇科夫1848年来到北京的时候,买的大多是道光时期小说版本。他或许想较全面地搜集各种小说版本,所以,他得到《姑妄言》的抄本也不是偶然的(他收集的其他小说都是刻本)。

(二)《姑妄言》介绍

《姑妄言》是章回小说,作者为三韩曹去晶,有1730年(雍正八年)自序,林钝翁总评,分二十四卷。李福清当时查阅孙楷第的《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和其他书目,均未见著录。李福清也曾在与孙楷第通信时提到这本书,孙回答说从未见过,并疑为韩国人用中文写的作品。其实“三韩”是中国的一个县名,清代属热河省,《姑妄言》作者即是三韩县的汉族人。李福清自谓多年都查不到关于曹去晶和《姑妄言》的材料,十分可惜。

1966年,李福清于《亚非民族》发表一篇长文《中国文学各种目录补遗》,补充了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各种俗文学目录,第一次著录了在列宁图书馆发现的《姑妄言》手抄本。

过了八年,1974年,莫斯科东方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麦尔纳尔克斯尼斯编的《斯卡奇科夫所藏中国手抄本与地图书录》一书,详细记录了斯卡奇科夫所藏的抄本及手绘本地图、风俗画333种。其中第245条著录了《姑妄言》,并注意到抄本为数人所抄,因为其中有的字是楷书,有的是行书。其中记述说,第二卷、第二十一卷有中国收藏家的图章,其纸张来自“仁美和记”和“仁利和记”两个纸厂。其中每册都有多少页,有哪些缺页(如第八册缺第17~18页),甚至哪一页缺哪一块等等,都得到了记录。可惜的是,麦氏所编的目录很少有人注意,苏联人使用者已经很少,国外汉学家及中国学者则大概完全没有注意。

又过了10年,1984年大冢秀高教授编印《中国通俗小说改订稿》,记录《姑妄言》说,“?卷?回,周越然旧藏”。1987年增补时,著录的仍是周越然旧藏的“素纸精抄本,存第四十至四十二回”。这个残抄本不知去向,但1990年北京的吴晓铃教授、法国的陈庆浩教授都告诉李福清,上海优生学会有它的铅印本。陈庆浩教授则早已从李福清1966年发表的文章中得知他在莫斯科发现了《姑妄言》较完整的旧抄本。1990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通俗小说总目提要》据周越然《孤本小说十种》著录了上海优生学会铅印残本,但未见该书;1993年北京出版的《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才首度介绍该残本的内容及居士山人之序文的大意,而且怀疑它是明末清初作品,并说道:“清代禁书诸目及诸家藏书目均未著录,故无法确考其成书时代及作者。”他们也听说“前苏联藏此书之全帙,抄本二十四册”,但因未见1966年李福清的长文,《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的作者不知道莫斯科所藏抄本写有作者曹去晶的名字而且有1730年的作者自序—这证明它肯定不是明末清初之作,而是雍正时期的小说。

1989年至1991年间,李福清在北京与刘世德、在法国与陈庆浩讨论过《姑妄言》的影印。1992年,李福清到台湾任教,“清华大学”王秋桂教授也提到出版《姑妄言》的问题。1993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馆长菲律力波夫教授到台湾参加“中央图书馆”馆庆,王秋桂、李福清与馆长趁此谈定,在《思无邪汇宝》丛书中出版《姑妄言》的排印本。

于是,《姑妄言》小说抄本在中国得以刊行,而这也是台湾与俄罗斯第一次进行合作出版—此时,距俄国人斯卡奇科夫在北京大量搜购中国古书及旧抄本,大约已经过了150年。

《思无邪汇宝》丛书第45册《姑妄言》,台北,台湾大英百科股份有限公司,1997.

同类推荐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中华典故(中)

    中华典故(中)

    典故,就是古书中的经典故事。每一个典故大致由出处、故事、含义三部分组成。中华文化渊源流传,每一个典故的背后,都有一个激动人心引人思索的历史故事。
  • 中国食俗

    中国食俗

    食俗就是饮食的风俗,又称食风、食规,是指有关食物在筛选、组配、加工、销售与食用过程中所形成的风俗习惯。中国的食俗出现很早,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过年过节有食俗、访亲拜友有食俗,纪念历史人物也有食俗,而且,中国地域广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人们信奉各种宗教,自然就形成了宗教信仰食俗。《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食俗》介绍了除夕饺子、元宵节元宵、立春春饼、端午粽子、中秋月饼、腊八粥、少数民族食俗、地方风情食俗、宗教信仰食俗等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阐释并守护世界意义的人人文知识分子的起源与使命

    本书试图从人文哲学角度对知识分子的本质提供一种阐释。本书又不属于教科书式的“知识分子学”原理研究,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视作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潮录。
  •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世界文化未解之谜

    文化是人类历史的产物,是全世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无穷无尽又无处不在,它耐人寻味且令人陶醉。文化孕育了大千世界,并影响着人类的未来。在人类文化漫长而辉煌的进程中,至今还存在着众多悬而未决的未解之谜,它们所散发的神秘魅力,像磁石般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破译和解析这些文化谜题,不仅能启迪我们的智慧,传承和普及人类文化的精华及其有关的知识,而且还可以从中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锻炼思辩能力和培养探索精神。
热门推荐
  • 错别时光再遇你

    错别时光再遇你

    白夜说,你是我一见种情的人,不代表你可以肆意横行我的生活。叶凉答,不辞而别是我的错,请你相信我。当时光漫长,你是否还记得你曾许诺,会一直在我身边。
  • 金牌杀手:废柴大小姐

    金牌杀手:废柴大小姐

    二十一世纪金牌杀手萧雨涵,重伤之后遇害,意外穿越到一个充满神秘的满汉大陆......在这个高手如云的大陆,玄气、魔法、召唤师...各种职业层出不穷!各种种类都是炫酷吊炸天!
  • 掘仙迹

    掘仙迹

    陈龙从练武开始就注定了不平凡,看一个平凡人慢慢的通过一系列事件慢慢的发掘东方古老传说中神仙的真实面目,
  •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佣兵天下,倾世狠妃

    她是雇佣兵界的翘楚,却被心爱之人残害而死。一朝魂穿,涅磐重生。她是病太子的冲喜新娘,却树威里外。更过分的是竟然让她喝一只鸭子拜堂,立刻怒火中烧,把礼堂弄的鸡飞狗跳。养亲信,通经脉,升等级!二小姐阴险狡诈,她便更胜一筹七皇子欲意轻薄,便让他断子绝孙云国太子情牵,雨国太子意动,云国皇帝迷乱,雨国皇帝强求,看她如果且试天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鬼咒之死亡诗社

    鬼咒之死亡诗社

    小说采用电影镜头剪辑叙事方式结合“草蛇灰线”的小说写作特点,每一章都留下诺隐诺现的意脉,前后文章相互关联照应,为故事发展和人物命运预作铺垫,须前后推敲悬疑才能明白其意,并首次尝试每部小说以独立电影的情景模式呈现。
  • 心地上的菩提树

    心地上的菩提树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棵菩堤树。她是包容,宽恕的代名词
  • 阴阳先生之引路人

    阴阳先生之引路人

    我不是个强大的人,可我没办法,或是阴差阳错,或是命中注定如此,当我喊出:我辈之人除天下之恶鬼!渡世间之正魂!扶正道!悯苍生!这等誓言时,一切也就都发生着改变了,你那儿有恶鬼吗?告诉我怎么样,我来帮你解脱......
  • 那年樱落

    那年樱落

    她本是家中千金,却因为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沦落为普通人,她有一个爱她的哥哥,在今后的生活里,她还会迎来她的白马,但花落谁家,终究还是一个谜……
  • 绝色姊妹花之浅笑哥哥

    绝色姊妹花之浅笑哥哥

    茫茫天地间,位面纵横交错。这是一个魔法的世界,只有强者才能受人尊敬。自古红颜多薄命,却又有多少男人迷醉美人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