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5000000071

第71章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寄予厚望——袁宝华答《中国化工》杂志记者问

1994年1月初,我们如约来到国家计委袁宝华办公室。

这位在国家经济部门从事国民经济的组织与领导工作40多年的资深长者,历任东北工业部秘书长和计划处处长、重工业部钢铁局副局长和基本建设局局长、冶金工业部副部长、国家经委副主任、国家物资总局局长、物资管理部部长、国家计委副主任、国家经委主任、全国职工教育管理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现任中国企业管理协会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

由于长期在工业经济部门工作,袁宝华同志对工业企业的过去、现在和发展方向都了然于胸,看问题也非常深入透彻。在交谈中我们还发现,袁宝华同志对化工部和我国的化学工业怀有很深的感情,他提到了彭涛、高扬、张珍、伊文、康世恩、孙敬文、梁膺庸、徐今强、吴亮平、贾庆礼、秦仲达、顾秀莲等历届化工部领导的名字,对化工部抓学吉化给予了充分肯定。那种关切化学工业发展的殷殷之情溢于言表。

化工企业要有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

记者:首先,请您谈谈对化学工业的印象。

袁宝华:我跟化工部门的接触比较多。与其他关心我国化学工业的同志一样,我也一直关注着化学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化学工业只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旧中国时代,民族工业家含辛茹苦、艰苦创业,使我国的化学工业有了一个基础,但这是一个十分薄弱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化学工业的发展比较快,特别是“一五”时期,我国对化学工业做了总体的规划和布局,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现在,有许多化工基地是在“一五”时期打下的基础上建成的。这些化工基地,包括改革开放以来新发展起来的化工基地,多数我都去参观过。

记者:化工行业有一面旗帜,是吉林化学工业公司。

袁宝华:吉化公司在初建时期,我在重工业部担任基本建设局局长,因此对吉化还是比较熟悉的。当时和后来我都去过。

与我国经济发展情形一样,化学工业真正发展快的时期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制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党的十二大又总结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在这方面,化工部抓了学吉化,做的是对的。

我认为,真正像样的化工企业是那些国有企业,这跟轻工行业不同。化工企业非常讲究经济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效益。我们的化工基地,几乎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大都是国有企业。那么,对国有企业来说,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就有一个如何增强活力的问题。化工企业也是如此。

企业改革的过程,也是逐渐接近问题实质的过程

记者: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是一个老问题,说了10多年了,可为什么收效不大?

袁宝华: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改革开放15年来,我国为增强大中型企业的活力做过多种探索,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我们对问题的认识也在一步步地深化。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提出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问题。

1979年4月,根据李先念副总理的指示,国家经委提出了“扩权十条”,并于当年7月由国务院发布实施。当时的企业改革以放权让利为主,四川省在这方面起了带头作用。随后,这种做法很快为广大企业所接受。

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活力。与此同时,在工业企业中进行政企分开和厂长负责制的试点。

1988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并规定是年8月1日正式实施。但是8月30日,国务院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治理整顿,加强了调控手段和调控力度。这原本是为了抑制经济过热,集中一部分下放给地方政府的权力,结果有不少部门和地方却收了企业的权。所以说,《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生不逢时啊。加上1989年春夏之交发生了政治风波,不少人一度对实行厂长负责制产生了怀疑。

1990年初,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召开年会,江泽民、李鹏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告诉广大企业界要放心,中央的政策不变,企业自主权不收,给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

1991年,中央工作会议再次提出搞活大中型企业的问题。1992年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重点落实企业的14项自主权,这是企业改革的一个大的举措,比以前的改革措施更加深入一步。但是一年多以来,《条例》贯彻得不很理想。“公司热”、“翻牌公司”以及“拉郎配”式地组建企业集团等,对企业改革造成了一定冲击。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目标后,中央曾组织调查组就有关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其中有一个调查组专门调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关问题,调查组通过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个调查报告。在此基础上,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15年来的实践证明,仅靠放权让利、改变国家和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是搞活不了企业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们对改革的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也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趋势。为在本世纪末初步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有许多工作要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其中根本的环节。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企业改革的方向

记者: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搞活大中型企业为什么这样难?

袁宝华:多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一直没有摆脱政府附属物的地位,存在着“责任大,权利小,婆婆多,负担重”等等诸多问题。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骨干,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起重要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搞不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成为一句空话。目前,国有企业亏损面还在扩大。这里有企业内部的问题,但是,配套改革措施没有跟上也是重要原因。

我过去曾讲过,大中型企业的负担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历史包袱。许多五六十年代建设起来的老企业,设备老化了,国有资产净值已所剩无几。二是社会包袱。特别是“企业办社会”,还有离退休职工的生老病死,职工的医药费开支等等,压得企业喘不过气来。三是债务包袱。企业的生产发展了,可是流动资金多少年都没有增加。基本建设“拨改贷”后,要付给银行利息,新建企业还不了贷款。还有乱摊派,乱集资等。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是背着包袱去赛跑,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

记者:请问,搞活大中型企业究竟有没有一种比较好的办法?

袁宝华:企业由政府的附属物转变为企业法人,在税收政策等方面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处于平等地位,这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以前的改革,由于没有触及产权制度,企业改革很难再深入下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产权制度改革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企业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所以,提出了公司化的问题,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法人组织。企业只有拥有法人财产权,才算有了法人地位,才能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记者:请您谈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景如何。

袁宝华: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国有大中型企业在改革方向的选择上,如果是单一投资主体的,可改组为独资公司;多个投资主体的,可组织成有限责任公司;有条件的可以搞股份有限公司。总的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通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可能会使我们10多年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愿望得以实现。当然,实际工作中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前景是美好的。我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寄予厚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一哄而起

记者: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袁宝华:一是要落实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和即将出台的《国有资产监管条例》,这两个《条例》和以前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二是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特别是三项制度改革,把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引入到企业中来,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企业内部要落实好三句话: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实行厂长负责制和充分依靠工人阶级。对“核心”和“中心”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慎重处理,不能搞乱了企业。四是做好清产核资工作,搞清家底。不论是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股份有限公司,都要按规范化公司的要求,对资产实行保值和增值。五是配套改革要跟上,这是很重要的一条。不能让企业改革孤军深入,陷入困境。配套改革重在解决企业的外部环境,诸如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外贸体制,还有计划体制,等等,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国家对国民经济运行的监督。

记者: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来说,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从何处入手?怎样做好起步工作?

袁宝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能一哄而起,不能刮风。不是争到“帽子”、换块“牌子”,企业就能“活”起来。

第一,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有关篇章,深刻领会,弄懂弄通。有句话说得好:“不懂得赛场规则就不要上场”,否则,有可能把自己都给赔进去。

第二,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全国搞股份制的公司已有3000个,需要很好地总结它们的经验,用以指导其他企业的工作。不能熊瞎子掰苞米,抓一个,丢一个。对好的经验,比如吉化公司以人为本抓管理的经验要总结推广。对不规范化的公司,特别是“翻牌公司”、“拉郎配集团”要予以整顿,使其限期达到整顿目标。

第三,认真选点,做好试点工作。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选点时不能都选择条件好的,要选择能代表不同情况和特点的企业。试点企业选定后,要建立责任制,不能放任不管,不搞形式主义,要真正去抓它,一定抓出实实在在的名堂。

第四,积累经验,创造条件,逐步推广。通过试点,不断改进工作,同时在理论的概括上提高一步,为进一步推广创造条件。

第五,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还必须提高企业职工的整体素质。《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加强职工队伍建设,造就企业家队伍。从长远看,没有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企业就搞不好,现代企业制度也难以真正确立。

同类推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张鸣杂文集。从历史与现实的细节着笔,观察、分析中国政治体制与官僚制度,评论当前官场风气与时事风气,拆解出其中的文化因素,继续批判国民性。
  •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冲突与调适——农村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文化路向
  • 教师礼仪修养

    教师礼仪修养

    本书主要包括礼仪基础知识、教师仪容礼仪、教师仪态礼仪、教师服饰礼仪、教师的语言礼仪、教师教学教育礼仪、人际交往礼仪等内容。
  •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好学生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如何“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怎样“成为一名真正的初中生”?什么是“初二现象”?“面对压力,家长该走出哪些误区”? …… 张凤兰与其教育团队将通过八中初中部十余年的教育探索为您自己作答。本书不仅体现了北京八中初中部的办学特色,更体现了现今初等教育的发展。本书可以视作学生初中三年学习与生活的指南性读物,对于广大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都有很好的指导与借鉴价值。
  • 语言理论与实践

    语言理论与实践

    这个集子收录的是个人零散的思维碎片,如果其中存在一种教学思想的话,这种思想可以说属于“工具论”。这种“工具论”是叶圣陶先生语文教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现在绝大多数国家认识高度统一后推行的语文教学思想与方式(形式训练)高度一致。
热门推荐
  • 【帝师】丑女凰后倾天下

    【帝师】丑女凰后倾天下

    他天赋异禀,却痼疾缠身——正所谓碧落天涯,黄泉咫尺。原以为人生在世,不过一场苦难,百年后,他纵是无一知己相陪,也要千万人殉葬。她,相貌寻常,却博学广闻。一个是冷峻腹黑的少年,一个是清冷薄情的女子。他遇见她,越是相处,越是惊心,这世间唯汝知吾,足教吾生死相依,可为何汝偏偏如此无情。
  • 危险纯爱:我的初恋属于你

    危险纯爱:我的初恋属于你

    高中时,我爱上了班主任、数学老师余亮。但我默默把这份爱藏在心底,直到考上大学前夕,我终于勇敢表白,与此同时,余亮与大学女友分手,遭遇重大感情挫折,接受我的爱。爱情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一直真实的情感记录。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本书通过丰富的事例,教你怎样成为一个气质高贵,魅力迷人的男人!
  • 天生影后:腹黑总裁么么哒

    天生影后:腹黑总裁么么哒

    一纸契约,她成为他工作室下的唯一艺人。她坚强努力乐观,他宠她爱她护她。”总裁,有个投资商邀请夫人加盟他们的影片,似乎对夫人有着不良企图!“”呵呵,那个投资商不知道,他的公司已经被我承包了吗?“
  • 花泪情

    花泪情

    她,花中精灵,情,为他而生,泪,却不知因谁而落。冥冥注定的相遇,又是谁先打开了谁的心门。花期一过,留下的,只是无尽的感伤。传闻,我为你砍掉翅膀,你为我带上花冠。
  • 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中华兵法宝典丛书——李卫公问对

    本书又称《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简称《唐李问对》、《问对》,主要论述各种阵式的教战之法,指挥作战的原则等。
  • 红楼之黛玉重生记

    红楼之黛玉重生记

    林黛玉重生了。林弟弟穿越的。四爷至今未娶为哪般?林黛玉还是那个林黛玉,没穿越没夺舍,没愤世嫉俗没脑残。前尘已逝,只停留现在,守护家人,拒绝二表哥。只愿一生静好。
  • 苦尽甘来后细水长流

    苦尽甘来后细水长流

    女主是一个性格直爽,热爱篮球的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还是留守儿童。然而在感情的世界里总是孤单一个人。在某一次篮球比赛中出现意外却奇迹般穿越到唐朝。然而就是经历过一番苦尽甘来之后,终于觅得生命中的绝配,从此两人细水长流……
  • 凤临天下:一曲离歌舞倾城

    凤临天下:一曲离歌舞倾城

    一个是妖域九公主幻玲珑,一个是妖域世子苏清尘一次意外,让他们相遇。日久生情,却又无奈分离。一念之差,却从此相隔天涯。“我从未对不起你,又何来欠你之说?”
  • 不孕不育(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不孕不育(百病治疗预防与调护)

    尽管我们深怀对中外博大精深的医药、饮食文化崇尚,尽管我们带有责任感与使命感对这些文化予以关注和研究,尽管我们在不停地挑战顽疾并从患者的角度去引领人们走健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