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400000035

第35章 “第一代”中国学人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的关系(1)

这里“三代”学人的划分甚为含糊,划分的依据主要是自从史密斯《中国人气质》

诞生之后,不同时代语境中这些学人对该书的反应和评价。

大致说来,“第一代”学人指活跃于20世纪上半期的学人,代表性人物有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仅从与《中国人气质》一书的关系而言,本章涉及的有鲁迅、许寿裳、潘光旦等。

“第二代”学人指活跃于20世纪下半期的一代,主要是研究鲁迅的学人。他们从鲁迅那里接过国民性命题,进行了新的语境中的发展和发挥。本章所选定的代表性人物有张梦阳等。

“第三代”学人指活跃于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的一代,他们或者是研究鲁迅的专家,或者是从其他文化学术领域伸过嘴来对国民性问题发言。这一代学人中,肯定国民性问题,依然对国民性批判问题怀有激情的人仍旧占绝大多数,他们与鲁迅、张梦阳那两代学人保持了血脉相承的连续性,本章略而不谈。本章关注的是对“国民性批判”问题在新的语境中是否具有现实合法性和学术合法性进行质疑和反思的学术动向,体现这种学术动向的有冯骥才、周宁、刘禾等。

中国国民性问题,实际上肇始于清末。中国在一连串的失败之后,痛定思痛,不得不反观自身社会、文化和精神方面的缺陷。梁启超、严复、孙中山等人,都曾认真讨论过中国国民性问题。

到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国民性批判问题蔚为大观。不光是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激进派对中国国民性满怀批判的热情,其他相对保守的学人也对国民性问题展开了研究与批判,比如杜亚泉、梁漱溟等人。其中思考最为集中、批判最为痛切的,并且将此一主题持守终生的,当然是鲁迅。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后,国共两党领导人都先后将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开启的现代文化思潮认作正统,所以,他们对于国民性问题的严厉批判也像许多其他思想一样,被后世学人所继承。

尤其是毛泽东,他将鲁迅树立为文化旗帜,鲁迅在思想文化上由此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文革”期间,几乎所有典籍都被宣布为反动的、有毒的,只有四个外国人、两个中国人的着作是可以合法地阅读和传播的。那四个外国人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那两个中国人是毛泽东、鲁迅。鲁迅的作品不但在品种极少的书店里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大量进入基础教育的教材。这种历史机遇让鲁迅的着作和思想观点得到了最为广泛的普及。20世纪下半期,国民性批判思想为什么如此深入人心,跟鲁迅这种登峰造极的个人影响密切相关。

鲁迅的着作中多次提到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1936年11月8日,也就是鲁迅逝世十九天之后,许寿裳在《怀亡友鲁迅》一文中,就介绍了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深切关注。许寿裳说:“鲁迅在弘文时,课余喜欢看哲学文学的书。他对我常谈到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

三,它的病根何在?这可见当时他的思想已经超出于常人。”鲁迅之所以总是跟许寿裳讨论国民性问题,就因为在这个问题上他们谈得来。

许寿裳在纪念鲁迅的许多文章中,也像鲁迅那样反反复复地提到国民性问题,说明他也跟鲁迅一样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对国民性问题的关注,是那一代许多精英人物的共同思想路径。

茅盾与《中国人气质》

许寿裳列出鲁迅经常思考的三个问题,引起了同时代另一位作家的强烈共鸣。1941年,茅盾先生在着文纪念鲁迅先生逝世五周年时,对鲁迅的国民性研究予以高度评价。

许季弗先生说:“鲁迅在弘文学院时(一九○一——九○三年),常常谈到三个相联的问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见《鲁迅先生纪念集》第一辑许着《怀亡友鲁迅》)试悬此相联的三问题于座前,而读鲁迅着作,我们将得怎样的答案呢?请一述我自己的感想:我看到了古往今来若干伟大的Humanist中间的一个,——鲁迅!

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化战士,一定也是伟大的Humanist;换言之,即是“最理想的人性”的追求者、陶冶者、颂扬者。伏尔泰是这样的,罗曼·罗兰是这样的,高尔基是这样的,其他各时代各民族的站在思潮前头的战士莫不是这样的,鲁迅也是这样的。……

一切伟大的Humanist的事业,一句话可以概括:拔出“人性”中的萧艾,培养“人性”中的芝兰。然而不是每个从事于这样事业的人都能明白认出那些“萧艾”是在什么条件之下被扶植而滋长,又在什么条件之下,那些“芝兰”方能含葩挺秀。中国古来的哲人,最缺乏者,就是此种明白的认识。

“人性”或“最理想的人性”,原无时空的限制,然而在一定的时间条件之下,会形成“人性”的同中之异,此即所谓国民性或民族性。中华民族在二千多年的长时间中,在秀丽肥沃的大陆上,而且是在周围近邻的异民族的文化水准都远不及我的优越感的陶醉中,它的国民性将有如何的特点,而此等特点对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其为祸为福又如何?这些都不能不是每一热爱自己的民族与文化的人士必须严肃追问的。然而我们古来的哲人又给了什么解答呢?最近八十年来,我们一点一点知道除我们这民族以外,世界上还有不少同样优秀而且现今驾乎我们之上的民族了,这些民族的民族性也渐渐从书本上(可怜,还只是从书本上)被知道了一点。然而我们自己的呢?“最缺乏是什么”?“病根何在”?似乎最多的还是空洞抽象,从什么精神,什么本性,甚而至于从人为的畸形的礼俗,去找解答。

鲁迅先生三十年工夫的努力,在我看来,除了其他重大的意义外,尚有一同样或许更重大的贡献,就是给这三个相联的问题开创了光辉的道路。

或许我们觉得他的答案还没达到结论的阶段,然而每一个无偏见成见而爱真理的人,一定能承认他的毕生努力已经给这三个相联的问题以无限宝贵的启示,而且他是第一个“从旧垒中来”,看得格外分明,又能依据进步的科学观点,从物质基础上对这相联的三个问题下解答的。

茅盾的论述虽然跟《中国人气质》并无直接关联,可是他对于中国国民性弱点的重视,对于国民性批判的认同,也算是与《中国人气质》的呼应,故特引述于此。

马君武与《中国人气质》

中国最早关注史密斯《中国人气质》,并将其引作进行国民性批判之文化资源的中国人,却不是鲁迅,很可能是马君武。马君武是广西桂林人,跟鲁迅同庚,即生于1881年,卒于1940年。他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革命家和宣传家。他比鲁迅早一年去日本留学,即于1901年来到日本。他那时就精通英文、法文,虽然他也可能是在日本较早读到涩江保的译本《支那人气质》,但也可能他是直接阅读英文版的。如果所读是英文版原着,则未必是到日本之后才读到。

1902年梁启超访美期间,马君武在《新民丛报》代理过一阵编辑工作。他也是《新民丛报》最重要的随笔作家,在这里发表过很多传播西学、鼓动革新的文章。

1903年3月12日,马君武在《新民丛报》发表《茶余随笔》,介绍史密斯(他译作十弥时)的《中国人气质》(他译作《中国人之性质》)。文章说:“美国人十弥时者,居中国传耶稣教二十二年,最留心观察中国国民性之性质,着一书曰《中国人之性质》,共二十七章。其书在美国重印至千五百余次。欧美人之欲观察中国人性质者,多借其书为证断焉。”

也是在1903年3月12日的《新民丛报》,马君武还发表了一篇《论赋税》,其中也论及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文曰:“美国人十弥时曰:支那人性质之最可异者,即其政府贸贸然征赋税于人民,以之肥私囊,而不以之办公事。其人民亦贸贸然纳赋税于政府,任其肥私囊,而不责其办公事是也。支那人民既纳赋税于政府之后,则以为天职已尽,大事既毕,一任政府之如何开销之,如对岸观火,不关痛痒,天下最可惊可愕可嗟可怪之事,莫此若矣。(见所着《支那人性质论》)呜呼!我国人不可不深思十弥时之言哉!我国人之无权利思想也,亦甚矣!富于权利思想之国民,虽一介不妄以与人,谁是心也,则必爱其国土,如爱性命;爱其国权,如爱妻子;虽有千万耽耽逐逐之异族敌国,相逼而来,夫谁得而攘之窃之!哀哉!中国之人民也,不知国家之为何物,不知政府之为何物,则其贸贸然纳赋税于政府,而不问其归结,而决无权利思想,亦何足怪。今敢大声疾呼以一言普告我同胞曰:赋税者,乃各国民之所分配输纳,以办其群中之公事之费用也。”一个月后,1903年4月26日,马君武在《政法学报》上发表《论公德》,引述史密斯关于旅店卫生等方面的言论,借以批评中国公共观念之缺乏,并肯定欧美公民之公德,立为中国人的榜样。文曰:“旅店及饮食店者,公共聚集之所地,尤可显示公德焉。欧美之旅店,华丽雅洁,匹于王宫。入其中者,居有定所,寂静无哗。饮食店亦然。美国人十弥时(A.Smith)常论中国旅店之喧嚣黑暗,且谓中国之旅客,常有与犬豕杂居而不嫌其臭秽者,吾固无词以释此恶评也。……美国人十弥时曰:中国人不知所谓路权(Rightofway)也。路也者,人民最贵重之公产也。宇内文明之国,莫不以修路一事为行政上之一大问题。虽糜巨金而不惜,务使行人便利而无雨水泥泞之患焉。中国不然,任通行道路之污坏,无一人过问经理之者。偶遇雨潦,即不可行。且道路之旁,常有敷席以售品物,设架以沽饮食者,占去道路之大半,行人逼塞不堪。不宁惟是,道路两侧,常盈便溺,臭气熏蒸,发为疫疠,虽谓中国为制造病人之天然大工场无不可也。”

研究者很关注梁启超是不是读到过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梁启超是当时主张改造国民性的领袖人物,又是宣传革新的着名活动家,他对文化界的动向肯定非常关注,所以,他在日本关注到涩江保日译本《中国人气质》的可能性极大。加上他与马君武的特殊关系,马君武如此重视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他跟梁启超交往时不向他介绍是很难说得通的。梁启超无论是作为启蒙领袖,还是作为报纸主编,还是作为朋友,都应该从马君武的文章中读到所引用的史密斯着作,以梁启超的敏感,他不进一步追问史密斯着作的来由及其详情,也是很难说通的。何况,梁启超在留日精英圈中交游甚广,除了马君武,还有若干别的渠道有可能向他介绍史密斯《中国人气质》。所以,我们有理由猜测,梁启超是知道并且很可能读过史密斯的《中国人气质》。当然,正如当代学者黄兴涛所言,猜测只是猜测,“限于资料,目前还难以论定”。

潘光旦与《中国人气质》

与鲁迅大致同时代的学者潘光旦先生,在1937年(鲁迅逝世一年之后)出版了《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其中一部分文字系着作,另一部分系译作。在译作中,主要是亨丁顿氏《自然淘汰与中华民族性》和明恩溥氏的《中国人的素质》。潘光旦从《中国人的素质》二十七章中选译了十五章。潘光旦先生主要从生物学角度致力于中国民族性的研究和人种改造,是一位自觉地为民族担当大任的优秀学者。他向国人译介《中国人的素质》,跟鲁迅的出发点完全一致。

在《民族特性与民族卫生》的自序中,潘光旦先生这样阐释《中国人的素质》对于中国人的意义。

不过明恩溥氏(ArthurHendersonSmith)这本《中国人的素质》也自有它的价值。有好几层理由可说。……明氏和中国的关系,既如是其长久而亲切,观察所及,当不至于过于浮泛。这是第一层。

明氏是一个老教士,目前基督教教会的前辈和他接触过的还不少;他们都众口一词地说他脑筋敏捷、眼光锐利、辩才无碍。诚静恰牧师曾经亲口对我讲过他个人对于明氏的良好印象。这样一个人的见闻观感,我们当然也不便搁过一边,认为是无足重轻。这是第二层。

前平民教育促进会定县实验区调查主任今清华大学教授李景汉先生也和明氏相熟,对明氏也有同样的印象,同时认为《中国人的素质》一书,大体上很可以说是一幅逼真的写照。明氏以传教士的地位随意观察中国农民,李先生以社会学家的资格研究中国农民,而所见吻合如此,可见明氏这本作品,也决不能和一班走马看花、捕风捉影的西人着述等量齐观了(说详于上文李先生的序文中)。这是第三层。

同类推荐
  •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敦煌古代体育文化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敦煌古代体育文化只不过是一条小溪。但是,月印百川,这溪流 照样映射着中华文明之光。千余年来,它以灿 烂的形式,被认为是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文化 品种之一。
  •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医疗保健与传统节日

    本书介绍了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春节的饮食与保健;元宵节的活动与饮食;清明节的习俗与疾病;端午节的医疗保健;中秋节饮食重时令等。
  • 西洋文化简史

    西洋文化简史

    本书在对西方文化进行探询时,着重对它的起源、形成、发展、面貌特征进行了有特色的概述。是从古希腊文化讲起,涉及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中世纪的宗教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理性文化,现代社会的多元文化等,以最简洁的方式概述了西方文化的来龙去脉。
  •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坚如磐石:明清城墙(文化之美)

    明清城墙是明朝初年在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的思想指导下建成的。城墙完全围绕“防御” 战略体系建造,包括护城河、吊桥、闸楼、箭楼、正楼、角楼、敌楼、女儿墙、垛口等一系列军事设施,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墙顶可以跑车、操练,非常坚固。该书详述了关于明清城墙的历史过往,特点及价值,可谓是洋洋大观,精彩纷呈。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热门推荐
  • 我不能没有你,

    我不能没有你,

    她,贵为公主,却沦落到街头乞讨,当公主身份揭晓,她,何去何从?他,冷漠无情,两人相遇,是缘分还是命运?
  • 贤媛

    贤媛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白玉阴阳梦师

    白玉阴阳梦师

    她,千紫缘,是一名的梦师。梦师一脉单传,一个世界只会有一位梦师,用一白玉面罩掩面,行走在阴阳之间,以男子的身份解决因为各种原因产生的梦境,无论是噩梦,或者是迷失在梦中。梦,很神奇,会产生很多的能量,而梦师则利用为人类解决梦境困难的时候汲取梦的能量,用于修炼。梦师的修炼只能用人类的梦境产生的能量修炼。
  • 青春不忧伤之毕业季

    青春不忧伤之毕业季

    一群大学生从学校迈进社会的大门,他们只有学历,没有背景,也没有经验,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他们将以什么样的方式在社会上立足?是求包养、傍大款,是怨天尤人、报复社会,还是发愤图强,白手起家?那么他们的爱情呢?是一毕业就分手,还是再也找不到真爱?小说将以幽默诙谐的方式给你完美诠释,如果这部小说从始至终都不曾逗笑你,那是我的错。
  • 城的那一边

    城的那一边

    “鹿麋,你是不是虎啊,我喜欢了你七年你都不知道。”“易傻子,你比我更虎,我喜欢了你十年你都不知道。”
  • 黑语者

    黑语者

    年仅十五岁的初三学生余明从出世之时就被这个世界针对着——失去父母,失去挚爱之人,失去他所想守护的一切。当他想孤独地度过这生时,却意外受到了贵族大小姐的邀请,接着被带入了一个所谓神的世界中去……
  • 凤倾天下之鬼王公主

    凤倾天下之鬼王公主

    产房里,皇后在床上痛叫着,产婆在往里推,婴儿在往外挤,一声惊雷,女主战胜了产婆,来到了异世。太后宫中,五岁女主两国求娶,太后狠毒,父皇软弱,女主道:“我是唯一皇嗣,只娶不嫁,两位皇子谁要嫁我?”酒楼中,惊现玉郎风姿,一见倾心,女主道:“姐就是看上他了你能如何。”穿越成弱国公主又怎样,女主照样威武霸气,一路宅斗、宫斗,各种斗,斗得如意郎君,斗得威名远扬,斗得盛世太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EXO之医心

    EXO之医心

    张艺兴用三年孤寂换他三年欢喜,他却看不到自己的心。桃花盛开,吴亦凡问:“艺兴会医心吗?”他垂着头,“陛下,臣,不会。”三年后,他起死回生,却已嫁给他人,“艺兴,让朕替你医心。”他有力地抱住他的身子,霸道地贪婪地吮吸着他的唇,这一生,朕再也不会负你。此文有点虐,各位行星饭多多捧场啊!
  • 快穿之女配来袭请接招

    快穿之女配来袭请接招

    欧阳柔在星际无聊透顶的时候,每天都把星际搅得天翻地覆。一次在自己哥哥实验室里捣乱的时候,被哥哥骗去做实验的小白鼠。自从和系统1071绑定,就每天在对着不同的人演戏,经历女配的人生,和白莲花,心机婊,渣男斗智斗勇。星际的人们都说欧阳锋做了一件大好事,拯救了星际。
  • 末世之我陪你

    末世之我陪你

    我很喜欢末世小说可是为什么基本都是女主很悲惨啊,被背叛,所以我想要写一本有空间,有爱情,有温暖,有修仙的女主小说,希望有和我一样爱好的大家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