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2300000006

第6章 上帝已死,我们再无托词

1982年,我和黄克剑来到了华中理工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是武汉大学哲学系的前系主任李其驹,书记是老华工的张平;我们来后,加上原先的柳延延、徐玲、王炯华、许苏民,接着数理逻辑学家康宏逵又从北大的第一届数理逻辑硕士研究生中调来了郭世铭、陈安捷,声势一下子就壮大了起来,大家也觉得似乎很可以干一些自己想干的事业了。

然而事与愿违,很快,分裂的苗头就显露了出来。原因自然很多,比如具体到每个人的结婚、分房、调家属、提职称,甚至,也包括这样一件事:8月27日,黄克剑要从校门入口处走出去,竟被三个守门人扭送保卫处,说他“走错了门”。当天,他就写了调离报告。

这件事之所以显得如此严重,当然与整个国家的大背景以及华工这个学校的小背景密不可分。

一方面,电视上播放了英国拍摄的电视连续剧《安娜·卡列尼娜》,于是引起一场关于“安娜与卡列宁谁才是好人”的辩论,背后的潜台词就是“我们应该歌颂谁?”在许多许多人的心目中,谁是电影、电视剧的主角,谁就一定得是一个合乎官方标准或主流意识形态的“好人”;甚至,能上了电视的人,也一定非得是“好人”不可;于是,如邓丽君的歌,如《第四十一个》以及国内一些引起关注的小说,就显然应该属于查禁之列;这样,在“暗中”,就已经开始了自上而下渐渐推进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扶正气、压邪风”的“准运动”。

6月18日,听华中工学院院长的报告,说现在的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已经极其严重,要求各班主任通过认真抓学生干部获取真实情况,把华工建成“精神文明的坚强堡垒”。于是有两个人成为“坏的典型”,一个是在暗室偷着冲洗裸体照片,另一个则强奸幼女。大家都觉得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似乎离开这种方式,各级领导,特别是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就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更不知道该怎么做;因为只有“运动”或“准运动”才能为诸如“查禁”这样的行为提供“合法性依据”。

仅就“礼崩乐坏,天下无道”这一现象而言,大家都感受到了,尽管一切还只是苗头,但归咎于外在的影响、污染、思想政治工作的松懈,还是从内在的机制,甚至从人性上寻找原因(“异化”就是一个有用的概念),则尖锐对立。

在此情况下的另一方面,就是“偏要这样,非拉你们下水,就是要让你们露出原形——你们如果真是好人,能被拉下水,能怕露出原形吗?”的声音也几乎成为了一种旷野中的呐喊,带给人一种很强烈的报复中的快感。我这里指的是遇罗锦的另一部小说《春天的童话》。

里面就有这样一些话:“何况我心中还有一个小小的隐秘——我这种出身的人能与老革命结合本身就是对血统论的挑战。……那亲吻是多么奇特,竟在我脸上留下了一个个淡红的牙痕!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想使自己觉得幸福,可是,读者,我实在应当向你们坦白,在他的亲吻中,我觉得,似乎很有些无可奈何的复仇成分!”

到底什么人才算“坏人”?也许,在许多人身上,酗酒、情感上朝三暮四,就如咬指甲一样,都只能算是一些坏习惯;只有残忍、整人、栽赃、陷害、不惜一切向上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坏”。这是另一本小说所表达出来的大意。

道德问题成为了辩论的焦点。就如英国人在海上打败了阿根廷人、以色列人在陆地上攻占了贝鲁特一样,我们心目中的“坏人”也正在“道德战线”上取得节节胜利。

但这种胜利仅仅是以通过行动的瓦解让社会更加腐败以及由此而招致的观念上的更加混乱为代价的。

在社会的巨大变革中,我们始终找不到如何在道德或更为广义的价值观念上进行“转变”的途径与取向,尽管“转变观念”早就成为了一个最响亮的口号。

文化,作为一个潜伏着的主题,其实正等待着人们的召唤。

那一年,我全力研读的是存在主义的着作与早年马克思的《手稿》;萨特、加缪、波伏娃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存在的勇气”、“自由的宿命”以及“人学”、“异化”都无形中成为了日常用语,而这一切,又与约翰·密尔的《论自由》有了某种呼应。从黑格尔退回到康德,从“百科全书派”退回到卢梭,再向现象学进军,有了胡塞尔与海德格尔的分手与着名的德法之争;至于英国哲学,我则把注意力更多转向洛克的《政府论》与“苏格兰学派”,直至以赛亚·伯林的《自由四论》,这大约就是我个人的一个大致上的学术经历。

而与这种学术经历相伴随的,自然是内心的惊恐与不安。

在5月17日的日记中,我引用了《存在主义哲学》一书中的一段话:“让我们抵抗着死去,如果留给我们的是虚无,那我们也不要使之成为正义。”

我的体会是:上帝已死,不是说我们什么都能干了,而是说我们再也无法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任何托词了。

“文化大革命”中的我们,由于无精神自由可言,所以也就无道德责任可言;我们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负责,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响应号召,听毛主席的话,那时的我们,不响应号召和不听话才是有罪;现在,当我们意识到我们其实是自由的时,我们想为自己负责了,但,这可能吗?这允许吗? 这是现实的吗?

邓丽君的歌是需要偷着听的,萨特的书并不需要偷着看,但,显然,事情正朝着逼迫你不得不偷着看书的方向发展。

这就是1982年留给我的总体印象。

那一年的9月到12月,我参加了一个英语口语的培训班,三位英国人当老师,天天与她们在一起交流,日记也开始学着用英文写,好处是英语听说能力大为提高,坏处是今天再看那几个月的日记,简直味同嚼蜡,都是一些最简单的记事,汉语表达的那种意味,那种抒发个人情感时的全身心投入是再也看不到了。

另一个收获就是觉得这三位英国老师真好,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这三个人名叫PaulineBarr, GailEllis, AlisonPiper;我与她们中的GailEllis在以后的日子里一直保持通信直到80年代末,期间还领她去了尚扬的家,看了尚扬的画,让她惊讶不已,深切感受到中国人在艺术领域里的许多成就和特性就如“地下工作”一样不为外人所知——当然,这里的“外人”指外国人也许更确切一些。

同类推荐
  •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做守纪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行为规范

    本书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特别是紧密联系党的建设的一系列重要理论和实践,以党章和党中央颁布的相关条例为依据,对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行为规范进行了解读。根据党员行为不同性质,本书分别设专章对政治行为规范、组织行为规范、经济行为规范、职业行为规范、道德行为规范、廉政行为规范等从不同的角度作了讲解,涵盖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本书可以帮助广大党员进一步加深对党员行为规范的了解,提高认识,规范行为,牢记并实践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问题研究

    党员主体地位与党内民主在实践中是互动互促与辩证统一的。政党民主持久健康发展,既需要制度保障,也需要动力支撑。党员主体地位在党内民主发展中,属于主体性动力,有内在性,广泛性,根本性的动力特点。本书内容的重点,是在厘清中国共产党党员主体地位理论来源与实践进程的基础上,从制度建设与动力合成有机统一的视角,立足党员主体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体现的重点、动力效能检验的关键,探寻推动党内民主制度改革完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 党的光荣历程

    党的光荣历程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1921年,它的产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
  •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博弈与合作:冷战后墨美双边与媒体关系

    从殖民地时期的依附,独立时期的民主抗争,直至目前的区域性合作,墨美双边外交政策不断发生着变化。冷战后,随着墨、美两国几届总统的更替,双边关系也因合作和发展的需要,不断得到改善。
  • 三十年间有与无

    三十年间有与无

    无论是事件还是事情,哪怕就发生在眼前,大家也不会有一个共同的认可,甚至就连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了”也会众说纷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记录过去?也许只能以散文的方式在记忆中描述自己的意识现象。这就是我更多的灵感主要来自于小说、电影、诗歌、绘画、音乐的一个内在原因;也许只有当时的某种情绪性的感受才最为真切,因为我相信我所记述的只是我个人的历史——最好是能折射出时代中某种普遍性的东西,这就需要某种对历史的理解与解释。
热门推荐
  • 诺亚星球

    诺亚星球

    光诀暗诀空诀时间空间光明黑暗这些集于一人之身,会怎么样?
  • 甜心玩火:误惹霸情阔少爷

    甜心玩火:误惹霸情阔少爷

    订婚宴当天,她竟然被绑架了!一场绑架,本以为能解除以商业共赢为前提的无爱联姻,她却不知自己招惹了更大号人物。他……那个绑架她的大BOSS,为什么看起来那么眼熟,不会是那晚不小心放纵的对象吧?男人逼近,令她无所遁逃,“强上我,这笔账你要怎么算?”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明月本无心

    明月本无心

    一个初中生穿越到射雕世界,与那些女人不得不说的故事。
  • 罗德彼得和狗

    罗德彼得和狗

    这是一个穿越时代,穿越地域的故事。两个穿着白袍子的希腊人在不同的时空,只为了遇见彼此。
  • 身手不凡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新科技

    身手不凡的机器人:无处不在的新科技

    当今世界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成就改变了人类和当今世界的面貌,它对人类与社会发展愈趋增强的辐射与全面渗透,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为辉煌的文化景观。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对人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无疑是决定性的。从原子弹的爆炸到核能的广泛利用,从人造卫星上天到阿波罗号月球之旅,从杂交水稻到克隆绵羊,从进入千家万户的数字电视到遍布全球的互联网……这些日新月异的变化告诉我们,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已经呈现出一种越来越强的加速作用。
  • 末世之幸福奋斗

    末世之幸福奋斗

    前世为了渣男,害死了最爱自己的朋友,更害死了那一直默默为自己付出的刘宇,到最后自己还惨死在渣男手下,如果有来世,绝不负家人朋友,更不会让渣男如此屡屡的欺辱自己。
  •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2

    培养了不起的女孩2

    本书采用了众多生动的事例,将女孩子在成长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了一一剖析,并分别从家庭、沟通、独立、学习、赏识、尊重、包容、人缘、品质、宠爱十个方面进行针对性的阐述,全面分析了女孩子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征,并针对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富有针对性的指导。
  • 私生女与钻石王老五的爱情

    私生女与钻石王老五的爱情

    私生女的身份,让她深感卑微;爱人的背叛,让她心如死灰;生活的压力,让她喘不过气。与魔鬼的交易,让她获得高贵的身份,为躲避魔鬼的纠缠利用,无奈,与他签订爱情契约。漫漫红尘,到处充满欲望,如染缸一样,她能如莲花般出淤泥而不染么?滚滚红尘,痴人万千,何处才是她最终的归宿,何人才是她的真命天子?
  • 裂缝爱恋

    裂缝爱恋

    假如能够换取你新生,错乱时空又何妨你的死去,带来的是某人对你的思念,你的重生,带来的是某人的欣喜。你的离世,有人愿意用时空的错乱为代价来换得你重生,这样的人,你值得爱恋和拥有,你应该真心待他。小说以男主人公刘彦宁的时空穿越为线索,讲述了刘科技彦宁与寇静甜的爱情故事。故事中,刘彦宁在一次偷盗过程中意外穿越到未来世界,且穿越后时光机器莫名损坏,接着他便遇到了寇静甜,不过寇静甜却在一次事故中意外死亡,而刘彦宁为救活寇静甜则使用当时的科技多次进行时空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