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600000033

第33章 亲亲相隐(3)

《游叙弗伦篇》这个文本是比较复杂的,理解苏格拉底的本意,不是那么轻而易举,不是从语言文字的直线性、逻辑上的理解,就能得到的,因为苏格拉底善于巧妙地运用反讽、归谬、辩证法的技巧。

游叙弗伦的父亲把一个杀人的奴隶绑缚后扔在沟里,出去办事,结果忘了。等他回来,发现奴隶已经死了,虽然奴隶是个杀人犯,但游父依然失职了。

游叙弗伦知道后,准备告发自己的父亲,并认为自己的父亲对神不虔敬。在法庭之外,他遇到苏格拉底。这时,苏格拉底也遭到控告,罪名是藐视旧神。苏格拉底首先“恭维”游叙弗伦说:不是每个人都能这样做,只有拥有极高智慧的人,才会告发自己的父亲。苏格拉底装作不懂,说:游叙弗伦,你太高明了,你来开导开导我,让我变得更聪明吧。你有什么证据说明,诸神都认为你的奴仆之死是不公正的呢?你用什么来证明,儿子以杀人罪控告父亲,是正确的呢?

那你来帮我解除这些困惑吧。如果你能,我一定会对你的智慧赞不绝口。其实,他是给游叙弗伦设计了一个圈套,让他慢慢自动入套。果然,游叙弗伦上当了。最后,苏格拉底成功地奚落了他,使他落荒而逃。其实,苏格拉底的用意很明确,他不想把自身的意志强加给游叙弗伦,而希望对方自己用心体会出来,体会到子告父罪是有问题的。在讨论的过程中,苏格拉底问了游叙弗伦关于“虔敬”的问题,他假装表示,对“不虔敬”的概念一无所知。游叙弗伦说:凡令诸神喜悦的,就是虔敬的。凡不令诸神喜悦的,就是不虔敬的。苏格拉底说:好极了!这正是我想得到的。其实,这是反讽,不是苏格拉底的本意。苏格拉底指出,诸神的喜好并不一致。苏格拉底运用他的对话艺术,引诱游叙弗伦三次定义“虔敬”,一次跟一次不一样,慢慢地,苏格拉底把游叙弗伦引向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游叙弗伦最终绝望地走了,苏格拉底以巧妙的讽刺和对话的策略,让游叙弗伦放弃了最初的观念。在苏格拉底与游叙弗伦讨论的结尾,苏格拉底庄重地说:你不能起诉你年迈的父亲,除非你确切地知道何为虔敬,何为不虔敬。

我们应该承认,在容隐的问题上,西方思想史和中国思想史、西方法律史和中国法律史,拥有许多共通性。其实,不只在古希腊,近代西方也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比如,法国启蒙主义大师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商榷了两条法律条文。一条是:盗窃者的妻或者子,如果不揭发盗窃行为,便降为奴隶。孟德斯鸠评论道:这项法律违反人性。妻子怎么能告发自己的丈夫呢?

儿子怎么能告发自己的父亲呢?为了对盗窃这一罪恶的行为进行报复,法律竟规定了另一更加罪恶的行为。正如我在前面提到的,法理应该服从于人性、人情,这是从大的方面来说的。当然,法律一旦制定出来,一定程度上会遏制人情,但法理的根据从根本上而言应来自人情,法律要从更大的意义上维持和保护人权、隐私,维系社群。孟德斯鸠针对的另一条法律条文是:允许与人通奸的妻子的子女或者丈夫的子女来控告他们,并对家中的奴隶进行拷问。孟德斯鸠评论道:这真是一项罪恶的法律。它为了保存风纪而破坏了人性,而人性却是风纪的源泉。孟德斯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貌似公正的法的条文却是对法理精神和人性的践踏。可见,人类要维护最重要最根本的东西,亲情就在其中。

前面我已提到,如何对待“忠”和“孝”的两难选择。选择的基本立足点在哪里?我觉得还是人情、人性。西方哲人苏格拉底等,与东方哲人孔子孟子等,在容隐的问题上,具有很大相通性。可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东圣西圣,心同理同。亲亲相隐、容隐可以说是一个人类性的问题。由此可见,儒家在天理、国法、人情之间的辩证综合具有普遍的意义。

第四节 容隐制与人权

实际上,如果我们平情体察,孔孟有很多高于一般人的智慧,其涵盖的深意对中国历史文化、政治法律制度、民间社会有很多正面的深入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中的父子关系不只是生物性的血缘传承关系,更重要的是道德恩亲关系,故有人常常诋毁中国文化不过只是动物性、生物性的、传种接代的文化,是极为不通之论。

在《儒家伦理争鸣集》一书中,我收入了当代法学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范忠信教授的三篇文章,这些文章围绕容隐制和中西容隐制的比较来展开。

最近我也读到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后吴丹红先生的文章,他是特免权法方面的专家,在容隐制度史等方面有精到的研究。中山大学哲学系博士生陈壁生(导师是陈少明教授)的博士论文《亲亲相隐:从经典、故事到传统》也特别重视我国刑法史与社会史的材料。以上这些研究都有相当的水平。以下我综合范忠信、吴丹红、陈壁生等人的研究成果,谈一下历史上儒家“亲亲相隐”观念对我国法制史建设的影响、价值与意义。

孔子“父子相隐”的思想成为中国历代制定法律的根据。出土文物云梦睡虎地竹简中,有大量秦代的法律文书。云梦竹简的主人叫做“喜”,在他的墓穴中,其身体各个部位,按他生前理解的重要、次重要的关系,放置着秦代的各种法律条文。秦代虽说是暴政时期,但它的思想文化也很复杂,我们看到一些为政方面的资料仍然延续了孔孟思想。在亲亲互隐的问题上也是如此。秦代法律规定的不仅仅是罪犯的亲人可以回避,而且是,根本不允许亲人告发指证。

秦律说:“自告父母,臣妾告主,非公室,勿听。而行告,告者罪。”也就是说,子女告发父母、臣妾告发主人,公家不予受理,而且会判处行告者有罪。传统法律是不允许告发亲人的,告发亲人者违法。顺便说一句,我国也是一个法律大国,有大量文书档案、案例与法律条文。2006年下半年,湖北的考古专家又在云梦发掘出一批汉简,基本上是法律文书,与睡虎地秦简、张家山汉简的材料相呼应与补充。我国有深厚的法律文化传统,值得我们重视,希望哲学界与法学界联起手来研究,因为历史上的观念、制度与民间习俗实际上是相互联系的。

后世儒家不断纠正法家,解构法家。商韩之法的“公”,指国家权力、帝王权力,这与孔孟之公共事务的正义指向有原则的不同。法家有功利化、工具性的趋向,为富国强兵的霸王之政治目标,牺牲人的丰富的价值乃至戕害人性与人情。商韩之法以刑赏二柄驾驭、驱使百姓,而且意在泯灭百姓私人利益,化私为公(其公即是霸主的“国家利益”)。法家主张告奸,推行军事化的什伍连坐,明目张胆地以国家权力破坏家庭及邻里关系,完全无视私人领域或空间,尤其破坏了人间最宝贵的亲情。历朝历代,平民及其知识人都是举起孔子儒家的亲亲相隐的大旗来反抗皇权专制的什伍连坐的。

陈壁生正确地指出:董仲舒《春秋》

决狱,从公羊学中发掘父子相隐,并推广到养父子相隐。《盐铁论》中以贤良文学为代表的民间人士、儒生,强烈反抗、抗议皇权专制,与主张申商连坐之法的权贵桑弘羊之流展开了斗争,依据的即是孔孟之道与公羊《春秋》。汉代昭、宣时期是制度儒家化的重要时期。宣帝时汉政府彻底放弃“重首匿之科”的刑罚原则,承认隐匿。东汉章帝白虎观会议,把相隐范围扩大到兄弟、朋友、夫妇。

《白虎通》是儒家制度化的典范,自此容隐制进一步完备起来,成为传统社会保障私领域,防止公权力滥用的重要依据。在本土法律文化中,孔子“父子相隐”

思想制度化为汉、唐、清律的“同居相为容隐”、“亲属相为容隐”,这种个人权利与隐私权意识的生长制约了专制皇权。

汉代《汉律》所说的“亲亲得相首匿”,来自《公羊传》何休的注引。《汉书·宣帝本纪》云:

地节四年诏曰: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祸乱,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也就是说,子女隐藏犯法的父母,妻子隐藏犯法的丈夫,孙子隐藏犯法的祖父母,都不会被判刑。汉宣帝的这份诏书,不仅在道德上,而且在法理上,肯定了容隐制。“父子相隐”的思想到汉代已推扩至夫妇、祖孙的关系,此后为历代刑律所遵循。吴丹红指出:

同类推荐
  • 老子智慧讲座

    老子智慧讲座

    本书介绍了在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体系中,《道德经》占据了十分特殊的位置,老子提出许多重要的哲学思想,它是中国古典哲学这个体系的基础。
  • 读论语心得全集

    读论语心得全集

    本书将众多《论语》心得集结成集,以不拘泥于传统的导读方式,将中国传统经典《论语》所蕴涵的道德精神与人生智慧阐发出来。
  • 孟子的智慧

    孟子的智慧

    《孟子》是我国古代着名的儒家经典。《孟子》原文七篇并无上下之分,亦无章次之别。孟子继承、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怀着治国平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觉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弘扬仁义,宣传德治,同情民苦,抨击暴政,志在匡世救民,兼济天下,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朝气蓬勃、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孟子》一书的总体特色是感情充沛,气势奔放。他激荡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感,又言辞犀利,呈现出凌铄一切之势。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普林斯顿大学最受欢迎的思维课

    "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思维决定成败。思维控制着人的思想和行动,决定了人的视野和成就。正确的思维方式,让你事半功倍,青云直上;错误的思维方式,让你茫无头绪,劳而无功。然而正确的思维方式并非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提高。本书概括总结了12种思维方式、精选了54道思维名题,多角度、多层次地引导你如何正确地思考和选择,让你在一筹莫展中找到突破,在乱七八糟中理出头绪,在山穷水尽时峰回路转,从而增强你的思维能力,激发你的大脑潜能,在现代社会中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梵高(名人传记丛书)

    梵高(名人传记丛书)

    梵高自幼性格孤僻,年轻时做过画廊职员、教师、牧师、直到而立之年才决定踏上绘画之路。他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并深深影响了20世纪的艺术。本书讲述了荷兰画家梵高独特的生命历程,以及他为艺术不懈追求和探索的一生,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梵高及其作品的价值。
  • 时空之战——星际迷途

    时空之战——星际迷途

    位于宇宙深处的天马星,与地鼠星展开了一场千年之战,流星打入地鼠星内部,发现了一个惊天秘密,竟然让所有人都为之震惊……
  • 黑道女王难伺候

    黑道女王难伺候

    祁儇第一次见到这么能打的人,还是个女孩!虽然自己一心想要继承父业,但还是受她所影响。学起了打架,但每次都会被她打的里外不是人,啧!她是女人吗?那么能打,还那么心狠手辣…数年后,再次相遇,年少懵懂的喜欢,这才成为真正的深爱。
  • 再见,苍白少年

    再见,苍白少年

    我以为我把你藏的够深、够模糊我以为我不说你就会是个秘密却没想到最终你成为了我的悲伤——安左左
  • 唯识三十论

    唯识三十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岁月是最温柔的慈悲

    岁月是最温柔的慈悲

    那些旧的东西烙上了昨日的欢痕,每一次的回眸,都是我躲在梦与季节的深处,以为不见,就可以不想念。那些不愿意向任何人提起的牵绊和遗憾,在黑暗的角落里慢慢滋长。从天空明亮到夜幕昏暗,城市泛起迷雾的霓虹。我偏爱这一种光线,看不清彼此的憔悴和情绪。放佛是这个世俗的世界,保持着一丝疏离和隔阂。知世俗而不世俗,反而是最善良的成熟。时光,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表现的淋漓尽致,不偏袒,也不针对。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血凰花开:星渊殿下的凤皇妃

    血凰花开:星渊殿下的凤皇妃

    她,无心无情,雍容清贵。他,心智如妖,身份成谜。她穷尽一生,只为那抹染遍黑暗的血红。他算计一世,只为那双柔碎岁月的七彩水眸。那开往深渊之地的血凰花是谁的执念?又是谁的牵绊?“十年之后呢?”“离开。”“我想一起走。”“理由。”他微眯双眼,倾身一吻。“够吗?”“找死。”“深渊,我的名字。”她微怔,没了动作。深渊.......····················“你可以解脱的。”她木讷道“我可不想便宜别人。”他强笑,嘴角渗血。····················“真不愧是染呢。”他冷然道。最是无情人。“我护你”她转身拥住他。刹那间天降万剑,而他完好无缺。“染。”他颤声叫道。你这笨蛋。
  • 季寞,爱寂寞:46度拐角

    季寞,爱寂寞:46度拐角

    我们的爱情不倾城也不倾国,那只是46°拐角的颠沛流离。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我心里多了一个你,而你心里多了一个谁了?喜欢用45度仰望天空因为那是幸福的方向,我却喜欢在46度拐角,笑看那一段段似水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