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500000063

第63章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实现之途径(1)

本讲提要

良心的主要问题是其来源:一个人怎样才能有良心或良心较强。每个人的良心的强弱,固然与他自己的道德修养等偶然因素有关;但就其必然性因素来看,则直接说来,取决于他希望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的多少,根本说来,则取决于他因自己品德好坏而得到的赏罚利害之多少:他因品德好而得到的赏誉越多,他因品德坏而遭到的惩罚和损失越多,他做好人而不做坏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强,他的良心便越强。名誉的问题主要是其价值。名誉具有巨大价值:

它一方面使人遵守道德从而保障社会存在、发展;另一方面则推动人们奋发有为、取得成就。但是,名誉同时又具有相当大的负价值,它往往使人陷于邪恶:假仁假义和自我异化。这种负作用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依靠良心来消解:一个人不应该昧着良心追求虚荣,而应该凭着良心追求光荣;不应该以自我异化、屈己从众的方式追求光荣,而应该以自我实现、实现自己创造性潜能的方式追求光荣。

一、他为何向妓女求婚?

20世纪60至70年代,我陶醉于俄罗斯文学。然而,令我多年困惑不解的是,托尔斯泰的小说《复活》里的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为何非要抛弃锦绣前程而向一个妓女求婚呢?其时,他是陪审员,当他看清楚坐在被告席上的妓女杀人犯竟然是玛斯洛娃时,他震惊之余,痛苦异常。因为几年前,玛斯洛娃是他家的女仆,他诱奸了她之后,就扬长而去,将她忘得一干二净。现在他知道,就是他的过错,使得玛斯洛娃沦为妓女和杀人犯。休庭之后,他内疚不已,嘴里喃喃自语,不停地骂自己是个流氓、坏蛋。于是,他四处奔走,想方设法解救玛斯洛娃。然而,难以理解的是,最后他竟然决定放弃他的辉煌前途,追随玛斯洛娃到她的充军地,向这个妓女杀人犯求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谁都会说,这是聂赫留朵夫的“良心发现”。但是,良心怎么会有这样的魔力?良心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良心原本是个十分复杂难解的概念。在西方语言中,良心是conscience(英语)、consciencemorale(法语)、Gewissen(德语)、conscientia(拉丁语)。它们的前缀con、Ge都是“共同”、“一起”的意思;而后半部分的词干science、wissen、scientia都是“知”、“知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共识”、“共同知晓”之意;进而引申为一种特殊的共识:道德价值意识或道德评价。那么,能否说这就是良心概念的定义?否。因为良心固然都是个人道德价值意识或个人道德评价,但个人道德价值意识或个人道德评价却不都是良心。例如,一个人知道偷盗是恶,并且谴责、痛恨某人偷盗。这是一种个人道德评价、道德价值意识。

但是,我们却不能说这是他的良心发现,说他有良心;只有当他知道他自己的偷盗是恶并且谴责自己、痛恨自己时,我们才能说这是他的良心发现,说他有良心。因此,良心是一种个人的、特殊的、具体的道德评价,它的种差、它区别于其他道德评价的根本特征乃是自我评价、自我意识:良心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价,是自我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反应。这就是良心的定义。

因此,就词义来说,汉语的“良心”比西文的conscience更接近良心的定义。因为在汉语中,“良”就是“好”,“良心”就是好心。西方良心这个名词就没有这么明确,没有“好”的意思,而只是一种“道德价值意识”。中国的“良心”一词很妙,可以顾名思义,“良心”就是好心。“心”就是心理,就是意识,是由知、情、意构成的。一切心理或意识都是由知、情、意构成的。比如说,我这个人喜欢花,我看见了一朵玫瑰花,觉得这个花很美。“认为”它很美,“觉得”很美,这是一种认识、认知。我对这朵花顿生爱意,一下子就喜欢它了,这就叫做“情”、“感情”。既然我动了情,喜欢它,那么我就想把它摘下来,拿回家里,把它插到瓶子里。这个“摘”的动作,不叫做意志,而叫做行为。但是,我作出这个决定,我心里要把它摘下来,我想摘它,这个就叫做“意志”。

“知、情、意”合起来,就叫做“心”、“心理”或“意识”。那么,再给它加上一个“好”字来进行限定,“好心”,“好的知、情、意”,就叫做良心。但是,并非任何好心都是良心;良心是一种特殊的好心。那就是,一个人如果做了好事,他就有愉快和自豪的心理;如果做了坏事,他就有痛苦和自责心理。那么,这个人的这种心理显然是好的,是一种好的心理、好心。做坏事的心理固然不是好心,但做了坏事就内疚的心理却无疑是好的,是一种好心。并且,这种好心,就是所谓的良心。做了好事就快乐、做了坏事就痛苦的心理,就是一种良心:做好事感到快乐叫做良心满足;做坏事感到痛苦叫做良心谴责。

因此,良心就是每个人的自我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反应。所以,干坏事的人,不一定就没有良心。

如果你干了坏事,但你知道这是坏事,并且深感痛苦,那么,你还是有良心的。

反之,干好事的人,不一定就有良心。如果你干了好事,但你不知道这是好事,并且不感到快乐和自豪,那么,你虽然有好心因而能干好事,却是没有良心的。

良心,要言之,就是做了好事就快乐、做了坏事就痛苦的心理。

在2007年过年前后的一次会议上,有位学者津津乐道于自己当知青的时候怎么去偷人家的鸡,说得兴高采烈。我觉得,这位学者没有良心。他的良心被狗吃了,因为他不知道偷鸡摸狗可耻,一点没有悔过和羞耻,反而觉得非常好玩。殊不知,老百姓养只鸡有那么容易吗?相反的,我们说,聂赫留朵夫有良心,他为救玛斯洛娃四处奔走,还放弃锦绣前程而向这个妓女、杀人犯求婚,说明聂赫留朵夫是有良心的:认为自己诱奸玛斯洛娃是错误的、罪恶的,这是他的良心的“知”、“认知”的部分;为此非常痛苦,是他的良心的“情”、“感情”的因素;决定放弃前程而与玛斯洛娃结婚,是他的良心的“意”、“意志”的部分。

所以,良心由知、情、意三因素构成:良心是自己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反应,说到底,也就是自己对自己行为道德价值的认知反应、情感反应和意志反应,亦即认知良心、情感良心和意志良心。这些良心如果是对自己行为所具有的正道德价值的肯定性反应,便是正面的良心,叫做“良心满足”;如果是对自己行为所具有的负道德价值的否定性反应,便是负面的良心,叫做“良心谴责”。然而,我们现在很多人,很多的学者,他们不说良心,却用“良知”来代替“良心”。良知,中国大哲学家王阳明讲的良知,说起来多文雅啊!但是,这种替代是不科学的。因为“良知”只是“良心”的一部分,是良心的认知因素,亦即认知良心。并且,良心的主要的成分,正像穆勒所说的那样,并不是认知,不是良知;而是良心的感情因素,是情感良心。

良心是每个人的自我道德评价,而在社会生活中,一个人怎么样评价自己,反过来也会怎样评价他人。他怎样评价他人,反过来也会怎样评价自己。

所以,有一句老话说:“谁在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没人说。”人们往往是当面说好话,背后就变了。甚至孔子,当樊迟向他质疑孝道时,孔子虽然很生气,但当面也没说什么。等樊迟一走,孔子就说了。他说,樊迟啊,这个人不怎么样啊!

不仁啊!这就是名誉,名誉就是人们相互的道德评价,亦即自己对他人和他人对自己的道德评价。

但是,更确切些说,名誉就是舆论评价,就是众人评价。名誉的英文是fame或reputation,意思是其他人或公众的评价、估价、报道、意见、判断,说到底,也就是舆论评价。汉语的名誉也是此意。“名”的基本词义是名称或说出。

《说文解字》曰:“名,自命也,从口从夕。”“誉”的基本词义是称扬、赞美、声名。

《说文解字》曰:“誉,称也,从言与声。”因此,“名”与“誉”合为一个词“名誉”,也是其他人或公众的评价之意,说到底,也就是舆论评价。那么,名誉是否可以定义为其他人或公众的评价?是否可以定义为舆论评价?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不言而喻,一个人或寥寥几个人的评价,算不上名誉;只有众人的评价才是名誉。试想,如果只是一个人或几个人说我坏话,岂不是不能说我名誉不好?

岂不只有众人都说我坏话,才能说我名誉不好?所以,名誉的本质就是舆论:

名誉就是舆论评价,就是众人评价,说到底,就是社会评价:名誉与社会评价是同一概念。

因此,一方面,名誉与良心便是对立的,是划分具体道德评价的两种相反类型:名誉是外在呼声,是人们相互的、外部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他人和他人对自己的行为的道德评价;反之,良心是内在心声,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的道德评价。另一方面,良心与名誉又是同一的,每一方都潜在着对方,每一方潜在地就是对方。因为当自己像自己评价他人那样——或者像他人评价自己那样——来评价自己时,名誉便变成了良心:

良心是名誉的内化;当自己像评价自己那样来评价他人时,良心便变成了名誉:名誉是良心的外化。

这样一来,名誉也就与良心一样,分为认知名誉、情感名誉和意志名誉以及肯定性的名誉(荣誉或光荣)与否定性的名誉(耻辱):荣誉就是社会、众人或领导人所进行的肯定性的道德评价;耻辱就是社会、众人或领导人所进行的否定性的道德评价。我们不妨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对穷人和弱者有一种深切的同情,常常救济、帮助他们。别人都说我做得对(认知名誉、认知荣誉);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情感名誉、情感荣誉);皆有与我结交之意(意志名誉、意志荣誉)。反之,我嫉妒张三,造谣以中伤。同行们都说我心术不正(认知名誉、认知耻辱),人人义愤填膺(情感名誉、情感耻辱),个个有让我公开道歉之意(意志名誉、意志耻辱)。

二、即使是浮名虚誉,我为什么总是看不开放不下啊?

整整22个寒暑,我几乎谢绝一切社会交际和亲朋往来而只做三件事:撰写《新伦理学》、讲课和锻炼身体。吾师杨焕章先生早有警告:人是社会动物,如此心无旁骛独往独来岂不注定前途坎坷多难!诚哉斯言!但我惜时如金,无论如何也要将一切时间尽可能用到《新伦理学》的写作上来。每当不公正的谴责、谣言和阴霾袭来,我总是这样想:《新伦理学》就是我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比我自己的性命还重要:前途的磨难和名誉扫地又算得了什么?在亲朋面前,谈及世人对我的毁誉,我更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是,我的内心深处,却总是看不开放不下这身外浮名虚誉,痛苦异常。甚至一点点闲言碎语,一个脸色也令我心惊肉跳,夜不能寐。那么,为什么像我这样特立独行的铁汉也竟然如此在乎名誉?名誉这个鬼东西怎么会有如此魔力?它究竟有何来历?

名誉的产生过程相当复杂,有内部的根源和外部的根源之分。名誉的内在根源是追求名誉的根源,是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名誉的根源,是每个人自己的名誉心、求名心、好名心的根源,说到底,也就是每个人追求荣誉、光荣而避免耻辱或舆论谴责的根源。反之,名誉的外在根源则是给予名誉的根源,是自己给予他人和他人给予自己名誉的根源,说到底,也就是人们相互给予名誉——荣誉或耻辱——的根源。

名誉的外在根源,原本在于每个人都具有希望他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特别是社会、众人和领导人具有希望每个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因为每个人——特别是社会、众人和领导人——的道德需要都是双重的:他不仅有自己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而且还有希望他人遵守道德规范、做一个合乎道德的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你想想看,有谁不希望他周围的人是好人?有谁愿意他周围的人是坏人?

那么,一个人究竟怎样才能满足他希望别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呢?

他满足自己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的唯一途径,无疑是自己遵守道德做好事。

同理,他满足自己希望别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的唯一途径,当然是看到别人遵守道德做好事。这样一来,每个人希望别人做好人的道德需要,便会推动他对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进行名誉评价。别人的行为如果符合道德,他希望别人做好人的道德需要就得到了满足,他就会高兴,就会赞扬这些人,给他们以荣誉;别人的行为如果不符合道德,他希望别人做好人的道德需要就得不到满足了,他就会产生一种义愤,他就会给这些人以耻辱与舆论谴责。

可是,每个人为什么会有希望别人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呢?名誉最终的外部源头是什么?说到底,这是一种利己的动机。因为,如果你的邻人是坏人,那么,你就会受到他们的损害;要是别人都是好人,那么,你就能得利啊!

同类推荐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译林人文精选)

    《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论人类不平的起源和基础》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语录

    纵横家是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中最为入世,而且也是对当时的国家政治生活影响最大的一家。他们既是卓越的说客和谋士,又是国家关系的润滑剂。“合众弱以攻一强,事一强以攻众弱”的“纵横之术”,即使以平民寒士之身,仍能跻身于庙堂之中影响众多国家的治国方略。这种能清洗掉诸侯列国国家机器的斑斑锈迹,让其越转越强力的现实是诸子中极为少见的。纵横家又是时代的推进器,他们将“春秋无义战”的无序纳入或“纵”或“横”有序的轨道,同其他诸子学派一起完成了中国大一统的宏图伟业。虽然,纵横家远离我们两千多年,他们活动的舞台后世已不存在。但是他们的思想、策略和游说技巧却总是被后人从不同的方面发掘效仿,并引起国外学者浓厚关注。
  •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存在·真理·语言(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研究)

    现代思想大师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震撼力,一直浸透在作者研究与写作的始终,不得不令人折服。这不仅改变了作者自己的许多观点,也动摇了作者原先对海德格尔研究的一些盲目自信,更使作者开始怀疑国内美学与哲学研究中许多“鸿篇巨制”的价值和意义。在通往海德格尔的小路上,时常会发现许多激动人心的东西,但“海德格尔的著作是作者们还没有能力攀登的高山”。登不上高山,不能说高山的存在没有意义,也不能说攀登者的努力没有价值。愿本博士论文成为一个攀登者的一次努力,尽管山顶还遥不可测、难以企及。
  •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马克思关于社会形态与人的发展理论释读

    本书分为“读懂”马克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学说与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马克思社会与人的发展理论研究两篇,内容包括:所谓“五种”“社会形态”说有违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史观“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论述;马克思原著中新唯物主义史观内涵与“社会形态”、“经济的社会形态”的本义等。
热门推荐
  • 西河旧事

    西河旧事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赛尔号之守护圣冰

    赛尔号之守护圣冰

    在遥远的宇宙边际,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而这股力量来自于五行之中,即将苏醒的是“水”,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玩转古代:公主要出嫁

    玩转古代:公主要出嫁

    婧儿因为祖传的芙蓉玉坠,穿越成为已经出嫁的公主,她经历过皇位之争,争夺夫君之心。她有自己的主见,在古代活的自在有智慧,在玩转古代的同时,给古代加入了现代的元素,让古代的天空也感受下了现代的潮流!
  • 活阴差

    活阴差

    每个三月三的午时我都会倒霉,原因要从十二岁生日说起。十二岁那年的生日,父亲一早起来去镇里购物,那之后再也没有回来。整个村子找遍大山也没有发现关于父亲丝毫线索。同年三月三,村里的张胖子午时横死。村里请来道先生超度……
  • 公主驾到:妖孽很倾城

    公主驾到:妖孽很倾城

    神秘家族公主异世纵横,杀得了渣男斗得了脑残,一大波一大波的兽兽前扑后拥的唱征服求包养,当然还有冰山美男当靠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与小伙伴们结伴闯天下。
  • 闲狱

    闲狱

    闲狱,传说是不受宠的王爷,儿时被送去死人堆里训练,而三年后训练结束之时,他变了……qq:1727944551微博:鬼阡亡群:375957187
  • 驰骋苍穹

    驰骋苍穹

    男儿生于天地之间,当有顶天立地之气魄,天要压我,我誓破天,地要阻我,踏破九渊,驰骋苍穹,傲视九霄,浩瀚天空,神邸万千,一介凡人,宫九,不甘平凡,用他大无畏的意志,要与众神一较高低,人神之争,一触及发……
  • tfboys之女配重生

    tfboys之女配重生

    我!夏雨馨重生了。不是爱抢我的哥哥们吗?不是爱装柔弱吗?你不是白莲吗?呵,tfboys,林雅菲,你们上一世欠我的,我这一世一定会百倍奉还的!!!
  • 寻仙之诸神回避

    寻仙之诸神回避

    两年前,因为一个游戏,几百人离奇死亡。今日重现,同一个游戏再一次让我身陷泥潭,无法自拔。死神也如影而至,我不敢停下逃生的脚步,却只能让恐怖的谜团一步一步把我拖进黑暗的深渊!我不知道故事的终点是生是死,又或者…是永生不死!但我相信真相只有一个,最终会浮出水面。
  • 末日联盟之有只猴子不西游

    末日联盟之有只猴子不西游

    阴谋诡计算什么?只要阿狸在我身边,只要棍子在手里,什么都不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