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500000054

第54章 异化:社会治理的不道德原则(5)

像唐明皇在杨贵妃面前,虽已经是六十几岁的人了,却飞马弯身捡东西。那是为了给杨贵妃看,看他多矫健!所以,人生就是一台戏,都在演戏呢!都在给别人看呢!所以,只要是别人在看你、注视你,就足以使你屈从别人的意志而异化了!

不仅他人的客观的存在就是你异化的根源,而且主观上他人也无不想使你按着他的意志来做,从而使你发生异化。这是真的。就拿我二哥来说,在某种意义上,他并没有比我有成就,却总想让我按照他的意志来做。三番五次地给我写信,叫我这么做那么做。我的被大舅母赶回姥姥家的驼背的大舅,可以说是人类最可怜的人了。但是,他也总要教导我这个、那个的,如果我不屈从他的教导,他就会不理我了。因此,无论是客观的存在还是主观的愿望,他人都是自己异化的源泉。所以,萨特说,地狱是什么?地狱不是硫磺大火,不是油锅酷刑,不是妖魔鬼怪!地狱就是他人。你的地狱就是王海明,我王海明的地狱就是你。他人和社会就是自我的地狱!

总之,在存在主义看来,社会和他人乃是自我发生社会异化的根源。那么,我要消除社会异化,也就只有逃离社会和他人了。不过,尼采比较激进,认为要消除社会异化须作一个出世的隐居者:“隐居起来罢!那样你才能够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这样一来,尼采就与主张“出世而隐居”的庄子和杨朱等道家走到一起了。反之,海德格尔与萨特则比较温和,主张做一个入世的孤独者。萨特用来显示自己生活结构的《厌恶》主角洛根丁,就不是个远离世俗的隐士,而是生活在世俗之中的孤独者:“我孤零零地在这一片快乐和正常的人声中。”这种“入世而孤独”的精神,早在1500年前,就已体现于陶渊明的《饮酒》诗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就是存在主义的异化论:既非经济异化论,亦非政治异化论,而是社会异化论。存在主义首次描述社会异化现象、揭示社会异化根源、确立社会异化消除原则,在异化思想史上无疑具有划时代的、原创性的重大意义。但是,原创性的东西往往都流于极端,过于片面。一切伟大的思想家差不多都是这样的,他们过于强调自己的伟大发现,被这些发现所陶醉所迷惑,因而总是夸大。

存在主义思想家们也不例外。他们断定社会异化是社会生活的本性,社会是社会异化的根源,确系以偏概全。社会异化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社会,而是某种社会,是非法治、不民主、无人权的社会。

因为,一个社会,如果是法制的、民主的,那么,这就意味着,它的一切强制,无论是长官的强制还是众人的强制抑或是规范的强制,都必须符合法律和道德;而法律和道德都必然是每个人意志的体现,也就是公共意志的体现。因此,你生活在法治的、民主的社会,你对这些强制的服从,同时都是在服从自己的意志,因为它也是你自己意志的体现。你既然是服从自己的意志,你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那么你就是自由的,你就没有发生异化。因为自由就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你只有在非法治、不民主的社会——特别是在专制的社会——这个社会的强制才不是你的意志的体现,而是专制者意志的体现。这样,你对这些强制的服从,就仅仅服从了专制者的意志,而不是服从自己的意志,因此你就是不自由的,那么,你就是违己而屈从了专制者的意志,你就发生异化了。所以,人们之所以发生社会异化,并非如存在主义所说,是因为他们创造了社会、生活于社会中,而是因为他们创造了非法治不民主社会、生活于非法治不民主社会:非法治、不民主的社会管理是社会异化的起因、根源。于是,消除社会异化的方法,也就并非如存在主义所主张,必须逃离社会——既不须做一个出世隐居者,亦不须做一个入世孤独者——而是实现法治和民主的社会。

那么,我们能不能这样说,如果我们生活在一个法治的民主的社会,我们就不会发生社会异化了呢?还不能。要想不发生社会异化,还得拥有人权。

为什么呢?因为只有拥有人权的社会,才能够是“不服从者亦得食”的社会。

一个社会,如果拥有人权,就意味着“不服从者亦得食”,那么,人们就敢于不服从而争得自由,就能够不发生社会异化。为什么?因为人权就是一个人作为缔结社会的一员、一个股东、一分子所应当享有的最低的、基本的、必要的权利。所以人权之为人权,不是靠你做过什么具体的贡献,或者从事什么具体的劳动而得到的;而是你只要是生活在这个社会中,你只要是这个社会的一员,你只要是缔结社会的一个人、一个股东,你就能够享有人权,就能够享有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基本的权利,就能够有饭吃、吃饱饭。因此,在人权社会中,一个人可以不劳动,可以什么都不干,也能够吃饱饭。这样一来,他不服从当然更可以吃饱饭:不服从者亦得食。这就是拥有人权的社会。

有人一定会说,这叫什么社会?怎么不劳动还能够吃饭?是的。因为权利享有的根据是贡献而未必是劳动。人权享有的根据是缔结社会。每个人之所以应该平等享有人权,只是因为每个人都是缔结社会的一个人、一个股东。

所以,一个人只要生活于社会中,参加了社会的缔结,那么,他不必进行任何劳动,就应该享有人权,就应该有饭吃。如果他不仅参加了社会的缔结,而且还能够从事某种劳动,那么他就不仅享有人权,还享有非人权的、比较高级的权利。他就不但能够吃饱,而且能够吃好。所以,在一个拥有人权的社会,劳动者吃得好,不劳动者亦得食。一个人生活于人权社会,不劳动者亦得食,不服从者更得食,那么,他就敢于不服从了,他就敢于实现自己的意志而违背众人的意志、抗拒长官的意志。这样,他就不会发生社会异化了。

相反,如果你在一个不拥有人权的社会,不服从你就不得食,那么你就极难不服从而势必出卖自由从而发生社会异化。为什么呢?因为,马斯洛说得非常对,人的最根本的需要是最优先的需要。人的最根本的需要并不是自由和自我实现,而是生理需要,是面包的需要;自由的需要没有面包的需要更重要、更根本。这样一来,当一个人你要自由就没有面包和生理需要的满足的时候,他势必会放弃自由而选择面包,从而发生社会异化。你想想,你要是饿着肚子,整天在生存线上挣扎,你要自由有什么用啊?拉斯基说得好:人要是没有面包,要是吃不饱肚子,自由就是一种奢侈品。因此,如果你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在这种社会中“不服从者不得食”,不服从就没有工作,就没有饭吃,那么,无论你多热爱自由,你也得把自由让出去,用自由来换面包。你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我们这么多年来,怎么这么轻易地就把自由给让出去了呢?我们难道都没有狗那么热爱自由了?并不是。而是因为要自由就没有面包,二者不能两全。我们现在为什么热爱自由了呢?因为我们现在不服从也可以有饭吃,这个时候我们才敢于不服从。

因此,社会异化的真正原因并不是社会,而是某种社会,是非法治、不民主、无人权的社会。那么,是否可以说,一个人只要生活于法治、民主、人权的社会,他就不会发生社会异化?否。实现法治、民主、人权,只是消除社会异化的客观条件;一个人要避免社会异化,还须有主观条件:他必须追求自我实现因而热爱自由。因为在法治、民主、人权的社会,不服从固然亦可得食,但比起服从来说,无疑仍会损失许多利益。这样,一个人如果没有自我实现的热烈追求,他为什么不顺从领导、群众从而得到更大的好处呢?显然,他只有追求自我实现因而十分热爱自由,才可能忍受因走自己的路而不从上从众所带来的损失和苦难,才可能不发生社会异化。所以,一个人自我实现的热烈追求乃是他避免社会异化的必要条件。

这个条件在消除社会异化中的重要作用从一事实可以看出,这个事实就是,一个人如果具有对自由和自我实现的强烈的渴求,那么,他在任何社会,都不会发生社会异化,无论这个社会多么专制,无论它的专制是多么的严酷,兴起多少文字狱!即使在这种极其专制的社会,也必定总有一些人能够抗拒专制者和他人的意志,走自己的路,而不发生社会异化。只不过,在这种不民主、无人权、非法治的社会,你要追求自我实现和自由,不发生社会异化,所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

因此,在不民主、无人权、非法治的社会,那种走自己的路不发生社会异化的人,必定是极少数人。这种极少数人,就是怀有对自由和自我实现强烈追求的人,就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所讴歌的那种“超人”,就是海德格尔和萨特所称颂的入世的孤独者,就是马克思所彰显的“走自己的路,让人们去说去吧”的特立独行者。反之,在民主的、法治的、人权的社会,绝大多数的人才能够不发生社会异化。因为在民主的、在法治的、人权的社会,他们追求自由和自我实现不必作出什么牺牲。

可见,社会异化的起因则既是社会的、客观的,又是个人的、主观的。社会异化,客观地说,源于社会的非法治、不民主、无人权;主观地看,则源于个人缺乏自我实现的热烈追求。因此,社会异化的消除原则也是双重的:创造法治、民主、人权的社会,是消除社会异化的客观条件、客观原则;培养热烈追求自我实现的个人,则是消除社会异化的主观条件、主观原则。

五、谁能说明白:仁慈的上帝为何会有如此恶毒的咒诅?

在50年的读书生涯中,最令我震惊的是《圣经·申命记》中的一段话:“你若不听从耶和华你神的话,不谨守遵行他的一切诫命律例,就是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这以下的咒诅都必追随你,临到你身上:你在城里必受咒诅,在田间也必受咒诅;你的筐子和你的抟面盆都必受咒诅;你身所生的、地所产的,以及牛犊、羊羔都必受咒诅。你出也受咒诅,入也受咒诅。耶和华因你行恶离弃他,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使咒诅、扰乱、责罚临到你,直到你被毁灭,迅速地灭亡。耶和华必使瘟疫贴在你身上,直到他将你从所进去得为业的地上灭绝。耶和华要用痨病、热病、火症、疟疾、刀剑、旱风、霉烂攻击你,这都要追赶你,直到你灭亡。”

我到现在还记得,初读此段话,我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天啊,仁慈的上帝对不服从他的意志的芸芸众生,怎么竟然有如此恶毒的咒诅和惩罚!我请教过好多基督徒,也请教过神父、牧师和宗教学者,各个都滔滔不绝地说了一大通,但我想他们自己也没有弄明白。谁能说明白啊?后来研究宗教异化,我才逐渐明白,上帝如此恶毒的咒诅和惩罚,实在是上帝和宗教最内在最深刻的本性的真流露,它清楚显示了宗教和宗教异化的本质,显示了信徒遵从神灵意志的被强迫和不自由之异化本质。那么,究竟何谓宗教和宗教异化?

宗教,从词源上来看,“宗”就是祖宗,“教”就是教化:宗教就是用祖宗来进行教化。祖宗已经死了。所以,用祖宗进行教化,就是用祖宗的灵魂或神灵来进行教化,这种教化就叫作宗教。从西文来看也是如此,宗教“religion”一词,源自拉丁文“religare”或“religio”前者意为“联系”,指人与神的联系;后者意为“敬重”,指人对神的敬重。宗教就是指神和人的一种联系,是对神的一种尊重和一种关系。所以宗教,从它的词源来看,就可以得到这样的一个关于宗教的界定,这个界定,我想也是宗教概念的定义,它的词源和它的定义是一样的:宗教是信仰神灵的活动。

那么,什么叫做神灵?神灵就是神、鬼、魔、精灵和灵魂的总称,这些东西的根本特点是一样的,都是一种精神性实体。实体是什么?大家都知道,从亚里士多德以来,我们把一切事物分成两大类。一类叫实体,一类叫属性。实体就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事物,属性就是不能够独立存在的事物,就是依附于实体的那种事物。比如说,我王海明就是实体,因为王海明是能够独立存在的。但是王海明是长得白还是黑、美还是丑,这些东西是不能独立存在的,是依附于王海明而存在的,所以是王海明的属性。精神这种东西,显然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谁能够看到一个没有形体的精神在那里独立存在呢?不依附于形体,不依附于大脑的精神,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精神是一种属性,不可能存在什么精神性实体。

然而,神灵是能够支配、进入和离开一切形体而独立生存的具有知、情、意的精神性实体。从神灵具有知、情、意这一点来看,它是人格化的。因为它与人一样,能够认知,有认识功能;它有感情,有喜怒哀乐;它有意志,它能够干什么东西,是整你一家伙还是给你好处,是给你祸还是给你福。所以神灵是人的本质的一种异化。费尔巴哈说,“上帝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是一种神灵,它为什么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因为它与人一样,有知、情、意。但是,从神灵能够独立存在——能够自由地进入和离开形体——来看,它是超自然的,它是一种虚幻的、不真实的东西,不可能的东西,所以它又是一种超自然的存在。因此,说到底,神灵就是一种人格化的超自然的存在。这就是神灵的两大定义:

同类推荐
  •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全书(第六卷)

    《鬼谷子》作为一部谋略学的巨著,一直为中国古代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读,在今天,它的思想精髓仍被广泛应用于内政、外交、军事、商务及公关等领域,为当代政界、商界等领域人士所追捧的智慧法宝。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一个复杂、曲折的漫长过程,在强调作为革命思想武器的实践性的同时,必须辅之科学性的保障,二者有机结合起来,用中国的民族语言表述,才能做出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创造。而科学性的要求,在这一“中国化”过程中,又是一个薄弱的方面。
  • 墨家的智慧

    墨家的智慧

    本书以墨家思想对生活和生命的认知,提出了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和人与自我关系的一系列方案。
  • 孝道

    孝道

    考虑到孝道文化在青少年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编者从《孝经》、《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续神童诗》等古代蒙学经典读物里撷取了有关孝的精华内容,并辅以古代和现代关于孝的一些典故、文学作品等,对孝进行了梳理和解读,希望能让广大青少年对孝有一个新的认识,使孝道精华的思想得以发扬光大。
  • 官道曾国藩

    官道曾国藩

    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誉之者称其为实现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完人”、“千古圣相”;毁之考’称其为“汉奸”、“刽子手”……曾国藩是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官道亦为人道,人道成就官道,为官之道,学曾国藩。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热门推荐
  • 学院偶像大作战

    学院偶像大作战

    写着学院之风和明星与学生的故事。从打打闹闹。
  • 玄炎记

    玄炎记

    混沌形成之际,天地间衍生出三十六天罡焰,七十二地煞焰,共为一百单八焰。异炎大陆的婴儿出生时,则伴生一百单八焰其中一焰,融入婴儿体内,与婴儿共生。十六岁的孤儿陈玄炎,无法引出自身伴生焰,被从小订婚的对象强迫退婚。但他没有颓废,在师父的指点下,走出大山,踏上了一条废材崛起的逆天之路。这是一个讲述火焰的故事,以自身火焰为媒介,修习无上功法。《玄炎记》交流群:434256302
  • 紫渊帝王

    紫渊帝王

    他本是一名普通星际特种兵,却在执行任务时被堕落之心所污染。从此人族无他立足之地,也不为异星种族所接受。队友毫不犹豫的朝他开了枪,从此他成为游走于星际间的孤狼!
  • 南极姑娘

    南极姑娘

    一个北极熊和一个南极企鹅在北极相遇了,《南极姑娘》的故事由此娓娓展开。善良乐观的女文青企鹅米娜,跨越地球来到北极旅行,偶遇了对过往无法释怀而独居的北极熊大熊。大熊和米娜从吵吵闹闹的欢喜冤家,到逐渐接受彼此成为好友。一次暴风雪过后,他们意外捡到一只走失的小海豹,两人决定南行把小海豹送回族群栖息地。
  • 再爱你一万年好不好

    再爱你一万年好不好

    四个好姐妹终于回到了祖国,为了让自己的天生丽质不引人注目特意乔装打扮进了学院,无奈气质非凡的她们最后还是成功吸引了校园里四大校草们的关注的目光~原本希望生活平淡一点的梦想被残忍破灭,遇上命中注定的真命天子,恐怕四位童鞋再也逃不掉了吧~~
  • 天悬剑

    天悬剑

    从一出生就被忽视的存在,受尽欺辱,被亲人杀害,侥幸死里逃生,立誓要变强,看小主怎么一步一剑,一剑一人,执剑走天涯,天下任我闯。
  • 河山无罪

    河山无罪

    三年前被他一剑贯心,三年后卷土归来。她执着于找寻真相,而他传令麾下,见到顾泠格杀勿论。她机关算尽,却只为靠他更近,而他却恨她入骨,百般刁难。追爱本就艰难,还总有人横插一脚——“你不珍惜她,那就交给朕来宠。”“丫头,你要自己跟本座走,还是让本座把你敲晕了带走?”“顾泠,为师要你在这坟前立誓,永世不再踏入大越一步!”九万里锦绣河山,看她排空御气寻爱回归。
  • 大盘灭国

    大盘灭国

    《大盘灭国》其实就是拓跋氏的争锋时代,也是拓跋的隔离式,即是拓与跋之间的较量。拓的开创,魏还没有开始,跋的结局,而魏早已结束。正如魏之前就有拓,魏之后还有跋一样,拓跋的演变过程就是如此奇妙。毕竟魏的开始和结束,都是围绕在拓与跋之间的演变过程中诞生和灭亡的。这就是说,魏的崛起和覆灭,一直都是在拓与跋的开始和结束之间,万变不离其宗。小说最后告诉我们,作为一段历史,它所留给我们的故事已经讲完了,但是作为一个民族,它留下来的生命还远远没有结束。
  • 扰宋

    扰宋

    穿越到大宋朝,周泽普的愿望是做一个有钱有闲的文人,牵狗架鹰泡妹子。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骨感,上升的通道总是那么狭窄,周泽普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和宋人斗勇斗智。
  • 名流天后:十年等待,予你星光

    名流天后:十年等待,予你星光

    十年,对你们来说有多长?莫可以不知道,或许很长,或许很短。她耗费十年只为了一个真相,一份荣耀。她的一生有多辉煌,就有多少悲苦埋藏在背后。她从来没有想过去做主角,却因为莫时寒的一念让她做了他人生中的主角“莫可以,只要你愿意,我愿意倾尽所有。”“莫时寒,或许......我从来都没有对你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