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400000006

第6章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2)

近代,伴随着英国的入侵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传入,西方先进的哲学、社会政治学、人道主义和自然科学也纷纷传入印度。由此出现了批判中世纪宗教神学的启蒙思潮。但印度教文化始终是印度文化不可逾越的传统,一些思想家如新吠檀多哲学即试图融合东西方文化观念,在自身文化传统基础上吸收西方思想与科学成就。而在西方现代文明日益暴露其缺陷的今天,印度教注重人自身精神超越的文化观念也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5.外族的入侵

印度是一个农业国家,物产丰富,加之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印度文化缺乏进取精神,因此,印度在历史上常遭受外族入侵。外族入侵给印度文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也形成了印度文化注重吸收不同文化的包容精神。

印度文化的最初源头主要有两个,一是达罗毗荼人创造的印度河文明,二是雅利安人创造的吠陀文化。大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谷地区就出现了以阿姆里遗址为典型的综合文化,后来经过一系列的进化与发展,形成了印度河文明。印度河文明主要是一种农业文明。印度河文明对印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是印度文化的重要源头之一。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开始侵入印度西北部,并最终征服当地居民成为印度河地区的主人,后来又逐渐扩张到恒河流域乃至整个北印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之前以游牧生活为主,其文明程度低于印度河文明,因此雅利安人很自然地接受了当地文化,并将自身文化与当地文化相融合,形成新的印度文化。印度文化的主流即是这两种文化合流的产物。雅利安人的入侵给印度文化带来了新的文化因子,他们创作的吠陀赞歌成为印度文化的重要形式,梵我一如、业报轮回、灵魂解脱观念是两种文化融合的产物,而种姓制度的最初形成也是随雅利安人入侵而来的种族区分。

继雅利安人之后,又有许多民族先后侵入印度。其中主要有波斯人、希腊人、大夏人、阿拉伯人、月氏人、匈奴人、既哒人等。这些外来民族侵入印度后大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建立过统治,自然也带来了各自的民族和宗教文化,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印度文化。不过,由于侵入印度的外族文化一般低于印度文化,因此,当他们进入印度以后便被印度文化所消化吸收,最终融入印度文化。但伊斯兰文化则不同,它在进入印度时并不比当时的印度文化低,而且在侵入印度以后,伊斯兰统治者用武力和各种政治手段大力推行伊斯兰教,伊斯兰教在印度不仅得到独立的发展,成为与印度教文化平行发展的文化形态,而且与印度教文化相互斗争,对印度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伊斯兰文化的侵入,迫使印度教对自身的宗教态度、文化形式、生活习俗等进行多方面的改革,使印度教中渗入了许多伊斯兰教的因素。同时,在这两大宗教的共同影响下还产生了对印度现代社会有很大影响的新兴宗教——锡克教。

从16世纪开始,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先后在印度建立殖民地。17世纪末,英国开始武装入侵印度,到19世纪中叶,完成了对整个印度的征服,建立了庞大的英印帝国。与此前的外族入侵不同,英国入侵印度的目的不是为了融入印度、成为印度大家庭的一员,而是为了对印度实行殖民掠夺,进行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为其工业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因此,英殖民者对印度的统治始终是以外来者的身份进行的。英国人统治印度期间,在政治、军事、经济、法律、教育等各方面采取的都是西方体系,英殖民者的统治对印度文化产生了巨大、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其影响所及不仅在社会上层和知识界,而且还影响到原本封闭、稳定、自给自足的乡村社会。同时,英国政府还派出大批传教士到印度传教,也给印度文化增添了基督教文化因子。受西方现代文明冲击,印度的一些先进思想家掀起了一场以改革印度教为先导的启蒙运动,他们以西方现代文化中的理性、平等、进取精神,破除封建陈规陋习,解放思想;批判变革种姓制度,促进社会平等。

外族的入侵给印度文化带来了不同的文化因子,是形成印度文化多元复杂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不同文化因素的输入及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冲突、融合也形成了印度文化的包容精神。不过,应该说明的是,尽管印度文化容纳了不同的文化内容,但它始终具有自身的文化特性,印度文化是以印度教文化为主导的文化综合体。

二、印度文化精神的几个主要表现

印度文化以其多元复杂性而着称,但这并不意味着印度文化是一种杂多文化的无规则的集合,我们认为,虽然印度文化包含有在不同地理环境下独立发展起来的多种文化,并在历史上容纳了多种外族文化,具有多元复杂性,但印度文化作为一种在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文化,其本身具有完整的文化形式,有自身不容替代的文化主题,是一种具有自身一贯性追求的文化范式。黑格尔、梁漱溟等思想家将印度文化看作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比肩的文化样式,也说明了这一点。

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的完整性。早在吠陀时代,印度文化就形成了自身完整的人生追求和文化样式。这一点可以从吠陀文化对人生追求、人生责任、人生不同阶段的表述中清楚地看出。婆罗门教将“利”、“欲”、“法”和“解脱”视作人生的四大目的。其中,“利”主要是指人的物质利益追求;“欲”指人的情感满足;“法”又称“达摩”,主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义务及行为规范;“解脱”则是指精神超越的追求。印度文化以精神解脱为人生最高目的,但它并不主张放弃人生的现实责任,而是将“利”、“欲”、“法”三方面的全面发展视作精神解脱的前提。可见,印度文化注重人自身物质生活、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具有自身特性的完整的文化样式。此外,吠陀文化关于人生来就欠有四种债务的观念也表达了同样的文化观念。所谓“四债”即人债、神债、仙债和祖宗债。实质上是从人生责任和义务的角度论证人生应有的目的和追求。与此相关,吠陀经典将人的一生分为四个阶段:从五至八岁开始到二十五岁,称为梵行期,主要是学习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和老师住在一起,由老师对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精神负责,学生过着简朴纯洁的生活,不接触任何享乐活动。从二十五岁到五十岁为家居期,即世俗生活期,回到家庭结婚、生子,以一定的职业养活家人,并履行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从五十岁到七十五岁为林栖期,完成了家庭和社会责任,则应离开家庭,住到深山老林中修行。七十五岁以后为遁世期,舍俗出家,将自身感官能力限制到最低程度,追求人生的最终解脱。由上不难看出,印度文化对人生目的、责任的理解是比较全面而完整的,同时它将精神的解脱看作人生的最高目的,则又具有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的一贯性。这具体表现在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特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主题。印度教是印度文化的核心,印度教对精神解脱的追求是印度人精神生活的主旨。印度教对梵天、毗湿奴、湿婆三大主神的崇拜,独具特色的种姓制度,由祭祀演化而来的祈祷的宗教活动,“业报”、“轮回”、“解脱”等观念,是几千年来纵贯印度文化发展的根本内容。各种不同的教派乃至被印度社会视为非正统哲学的佛教、耆那教尽管在不断创造着自己的宗教思想,然而始终没有离开传统印度教“业报”、“轮回”、“解脱”的宗教主题,印度教的这种一贯性使它可以在局部被更替,但不能在整体上被取代。不仅作为非正统思想的佛教不能取代,而且伊斯兰教的入侵、西方文化的冲击都不能从整体上取代印度文化自身特有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主题。

因此可以说,印度文化是一种以印度教为主导的文化综合体。

我们对印度文化精神的探讨是在肯定印度文化具有自身独立性、完整性、一贯性的基础上进行的。应该说明的是,“文化精神”是一个区别于“文化特征”的范畴。文化精神是最能够体现文化主体本质的范畴,它体现的是文化主体的价值追求、文化理想。这就好比我们要认识一个人,我们可以罗列他所具有的不同性格特征,但却不一定能够抓住其本性,只有当我们把握了其内在的人生追求、人生理想,处理自身内在矛盾以及与环境之关系的基本方式以后,我们才能说把握了这个人的内在精神特质。我们大体上可以这么区分,文化特征只是表层的现象描述,文化精神则是内在精神本质的探究。比如,就印度文化的特征而言,我们可以说印度文化具有多元复杂性,但多元复杂性只能反映印度文化的存在形态,并不能反映印度文化主体的精神本质,而与多元复杂性相关的文化包容精神,则能体现印度文化主体面对不同文化形态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宗教性是印度文化的显着特征,但宗教性反映的只是印度文化所采取的外在形式,而最能反映其文化精神的则是蕴含在宗教性当中的对精神解脱的追求,我们可以将其概括为一种出世精神。基于对文化精神的这一理解,我们将印度文化精神主要概括为和谐精神、出世精神和包容精神三个方面。

1.印度文化的和谐精神

文化的和谐精神主要是指文化主体在处理人与自身、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关系上体现的肯定和谐、维护和谐、追求和谐的精神。印度传统文化是一种农业文化,因此也具有农业文化的共同特质。农业文化受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上,体现出一种注重和谐的价值追求,和谐精神是农业文明的共同特质,印度文化也不例外。印度文化的和谐精神具体体现在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一体的观念中,体现在“达摩”对社会等级秩序的维护上。

印度文化作为一种农业文化,农业生产对自然环境要素的依赖,决定了它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人对自然的遵循和顺任;同时,由于古代生产力不发达,人对自然尚处于依附地位,这也决定了印度文化对自然和社会整体和谐的强调;另外,印度文化诞生于深山密林,这又决定了它对人与自然和谐的追求。印度最古老的文献《吠陀》、《奥义书》即是古代圣哲在森林里沉思修行、与自然交流、聆听万籁之音、探索宇宙奥秘的结晶。关第二讲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033于印度文化和谐精神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体现,这里主要从其对人与自然万物整体性的强调,以及对生命一体观念的体认这两方面来论述。

印度文化作为一种东方古代文明,它与西方现代文明在文化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区别在于,西方现代文明突出个人的需求和价值,而印度文化则突出自然或社会整体的价值,强调整体的和谐有序。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印度文化强调人从属于自然整体,要求维护人与自然原初的和谐状态,这突出地表现在印度教“梵我一如”的观念中。“梵”本质上是一个整体性范畴。从其思想来源而言,它是古代圣哲体验到的一种不可名状的、消融差别的精神状态;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而言,则是人与自然万物一体的整体存在状态。印度教将梵看作是一种超自然的力量,看作是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者,人、自然万物乃至众神无不是梵的显现,“万物来自于梵,最终又复归于梵”。这实质上是将人与万物看作同一存在的创造和显现,人与万物处于同一整体之中。印度教从“梵”的角度认识人的本质,认为人的本质是与梵一体的“阿特曼”,人从属于“梵”。在人与梵的关系上,突出梵的价值,否定个体存在的价值,主张人克服感官欲求,融入梵之中。就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而言,这实质上是要求人克服自身的物质欲求,维护自然整体原本的和谐状态。从这方面来说,印度文化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强调,是一种“以人合天”的和谐,是人的主体性尚未得到充分发展前提下的和谐。

印度教将自然万物看作是由梵创造的由低到高的生命系列,其本身即体现了生命一体的观念。除此之外,在印度文化中占核心地位的轮回观念也同样表达了生命一体的观念。奥义书的“三道四生说”和佛教的“六道轮回说”都是如此。所谓“三道”即“天道”(神)、“祖道”(人)、“兽道”(动物);“四生”即“胎生、卵生、湿生、种生”。《奥义书》认为,自然界一切生物,由低到高,都依自己的行为(业)而得到果报,由此产生灵魂转世的形态:做善事的动物可以转世为人;人若崇信《吠陀》,潜心修行,可以转世为神(天道);若造下恶业,就转世为动物。佛教所说的“六道”即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地狱、饿鬼。轮回观念从时间角度阐明了人、万物和众神的内在关联或一体性。也正是基于生命一体的观念,印度文化强调尊重生命,主张将爱心推广到自然界一切的动物及植物。也正由于此,在今天的印度,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印度人亲近自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

同类推荐
  • 零点星光

    零点星光

    本书内容包括夏季的川藏线、川藏茶马古道、草原明珠理塘、天地巴塘、巴塘弦子、英雄格萨尔等,展现了青藏线的旖旎风光,追溯了佛教源流,介绍了藏民的神秘习俗。
  • 降伏其心(下册)

    降伏其心(下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给大忙人读的禅书

    本书内容包括:“悟心悟性:找到认识自己的最佳途径”;“悟苦悟乐:做苦海中一个快乐的人”;“悟富悟贫:不要让自己做一个心理的穷人”;“悟生悟死:正确面对生死”等,通过一个个通俗易懂的禅宗故事,讲述大忙人应随时、随性、随遇、随缘、随喜的人生哲理。
热门推荐
  • 我的电车在日本

    我的电车在日本

    提到日本,提及电车,你会想到什么?不要坏笑,你猜的不对。巧的是,庄秋有一辆电车,而且,车还在日本东京!神奇的是,这辆车可以在三次元和二次元之间,来回穿梭!……“庄秋君,早上好!”“欧尼酱!”来自虚拟二次元的萌妹纸,来自现实三次元的妖怪们,都是电车乘客。“喂!这是我庄秋的车,谁也不准乱来!……狐狸姬小姐请你保持端庄,不要吓坏我的乘客!……别闹,现在不是谈情说爱的时候,还有一批被选中的孩子要送走……”
  • 圣昆阁

    圣昆阁

    圣昆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我不知道,他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自从命运之神在我身上埋下一颗种子之后,我就再也接触不到了世界的光明。我走到了这个世界的背面,去同他面对我无法理解的邪恶,去追寻一些别人遗留的东西,去试图改变死去的人的命运。原来,在这个世界上不但住着凡人,还有他们。当我站的更高了,我看见他们了!
  • 我给大明架管炮

    我给大明架管炮

    穿越就穿越,不给个皇帝,也来个太子做做吧。可穿过来就是一个捕快。就算是个捕快,咱们穿到好一点的时代行不行?可为什么梃击、红丸、移宫,明末三大案,都让我赶上了?内有一大群吃人不吐骨头的混蛋在死命的玩党争,把国家搞得分崩离析就要玩完,外有野猪皮在崛起,只等着做个幸运儿入主中原。把我丢到这个人吃人不吐骨头的时代,算了吧,我不想玩,让我回家。“宿主不接受任务,抹杀中……。”好吧,你是系统你说了算。“改变大明国运,拯救民族的重任就交给我吧。”朱学正气凛然的大叫。冷冰冰的系统:“宿主接受任务,抹杀取消。”“真理只在大炮射程之内。”朱学笑嘻嘻的说道。新书艰难,请顺手收藏推荐支持。一个和《明史》不一样的大明。
  • 异界聚魂师

    异界聚魂师

    传言,她虽拥有聚魂之力,却为人乖张,从不喜于救人。――事实上,她只是比较懒而已。传言,她貌美无双,引得江湖朝堂俊男无数。――事实上,不过表象而已……纷乱尘世之中,她是否又能保持本心?当一切真相揭开,她是否还能游戏人生?又是否能抱得俊男入怀?
  • 千里寻君之酥手遮天

    千里寻君之酥手遮天

    白天的冰洁雪樱,暗夜的曼珠沙华。黑与白,如同阴与阳,交错纵横,枝节相牵。前世的她,自由穿梭于黑白阴阳之间;重生一世,即使是废材也要傲人天下。混乱不清的人际关系,扑朔迷离的身世传承,她该如何接受面对?前世今生,恩恩怨怨环环相扣,她该如何力挽狂澜?还是,在万千生灵中寻觅属于她一人的千尘唯爱,隐居深林不论世俗?一个又一个生死抉择,她,又会如何选择?而他,默默在她的身后,为她高兴,为她难过,甚至付出千年的一切。却,没能换回她一个微笑。当她最终失去一切,曾经的爱到现在看来,呵呵,这简直是个笑话。回首,一尘黑衣随风,一抹微笑依旧。已过千年,泪珠滑落,再拾起那苍苍往事。我,不愿再错过你。樱花飘落,彼岸花开。
  • 重生女与小鲜肉

    重生女与小鲜肉

    刘诗雨:高中毕业生,因与男朋友YY怀孕离开了她。而因没做好防范措施死去……重生后的刘诗雨拥有了异能。“你有雷克萨斯LC500全新型跑车很难弄?一千六百万呢!那又怎样?本小姐让你看看更难弄得?出来吧!擎天柱。”’玫瑰、钻戒、别墅!’“呵呵!花仙子、钻石山、火星别墅本小姐给你,你让我玩吧?”凭什么只能男人玩女人?男人Y过度至少不会有生命危险,可我们女人呢?会是死的!就算不珍惜,但也至少应该把自己的身体当回事吧女的也不应XX过度,这是常识——即使身体的“制高点”已经残了,那至少,总该尽量保卫身体其他部位的和平与安定吧?重生后的刘诗雨以为这世界上不会有真爱直到再次遇见许玥晨……
  • 世间神魔

    世间神魔

    一块面具不常用,用必如魔嗜血。一颗恒心常存留,其中总有原则。在世界上,总有一些人因为命运而奔波,因奔波而不凡。
  • 我的吸血表妹

    我的吸血表妹

    月光之下,少女伏在钟鸣的肩膀上,轻轻的咬在他脖子上,鲜血顺着少女的嘴角流下。良久,他才抬起头,钟正南脖子上的伤口开始收缩,很快恢复如此。少女脸上的表情变得稍微柔和。“你应该知道,我们的命运已经紧紧的联系在一起,除非其中一人身死。”“我知道……”钟鸣幽幽得说道。(这不是吸血鬼小说,而是关于都市,关于武道的轻松小说)
  • 战神异界录

    战神异界录

    三国之时,英杰辈出,其中最强者唯有一人,战神吕布,可惜英年早逝,若吕布当时灵魂未死,而是被人以大神通送到了异界夺舍重生,吕布在那个世界又会掀起怎么的波澜,是泯然众人还是逆天战八荒。
  • 嗜爱成魔

    嗜爱成魔

    她,注定与这三个男人纠缠一生,献上血的誓约!待到嗜血之王的苏醒,炼狱血莲的绽放,万千雪花融进苍穹之时,魔咒方可破除。她,终将迎来自由,也许,会得到幸福。————本书将会为您展现出一段现世爱情虐恋,幸福与痛苦,死亡与血腥,诅咒与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