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400000048

第48章 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2)

关于中国佛学圆融精神的基本特征,我们试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中国佛学圆融精神形成的目的或初衷是为了会通不同思想学说或文化观念,使其成为互不矛盾、融通无碍的思想观念体系。从佛教自身经典、学说的融通来说,中国化佛学倾向于将不同佛教经论都当作佛说进行推崇,所以对于不同经典中存在的矛盾,它不是从其产生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中肯定这种矛盾存在的合理性,而是试图根据说法对象的不同从理论上进行会通,肯定其内在的一致性和统一性;从对儒道思想的会通来说,中国化佛学出于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倾向于论证三教一致、三教融和。

(2)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融摄精神中的“一致”、“同归”的思想取向,一方面肯定佛教的不同经典、学说在引导众生开悟解脱、体证涅盘宗旨上的一致性,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关注现世现生的文化价值取向,将有益治道、有益王化作为适应中土社会文化环境,论证自身与儒道文化一致性的主要内容。

(3)中国佛学圆融精神在对不同佛教经典、学说的会通融合的过程中,注重“相破相成”,即批判和会通的统一。批判就是肯定不同佛教经典、学说的差异或矛盾,肯定不同学说小大、终始、顿渐、偏圆的差别,批判不同师说的局限,在批判的过程中建立自身的立场和观点。会通则是站在自身的理论视点上,肯定不同经典学说的相对真理性,将不同经典、学说纳入到统一的思想体系中,看作是佛陀教说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4)中国佛学圆融精神在会通不同学说差异时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虽然各家不同,但大体而言不外乎同一路数:一是将差异视作因应不同机缘、众生不同根基的方便权变;二是将不同时期不同经典的教法看作是一个由浅入深引导众生的合规律的次第过程;三是肯定不同教说的根本目的都是引导众生认识佛性,体证涅盘境界。

(5)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主要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融摄精神,其对不同思想和学说的圆融,不是单纯地承认不同思想学说的价值和合理性的包容,而是立足自身,以我为主,站在自身理论视点上评判各家思想学说,在批判其理论局限的同时,肯定其相对的真理性。

(6)中国佛学的圆融精神在理论形态上突出整体性。所谓“圆”,有圆满自足的含意,强调整体的自足、自洽。这一方面表现在中国佛学始终将所有佛教经典和学说看作是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评判、会通;另一方面,其所建构的理论体系是既有自身理论宗旨,又包容涵摄不同经典学说的完整体系。中国佛学圆融精神的整体性不仅表现在整体模态上的圆满自足,同时还表现在内在不同学说之间的“相即相入”、交相涵容。所谓“融”,实际上就是指其理论体系的不同方面,佛教的不同经典学说互不矛盾,融通无碍。

第二节 中国佛教的三教融合思想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始终与中国固有的以儒道为代表的思想文化处在相互冲突和相互融合的复杂关系之中,儒佛道三教在冲突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这构成了汉代以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受印度佛学本身的包容精神及传统文化的融摄精神的影响,儒佛道三教关系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三教融合。在历史上,儒佛道三家均形成了自身的三教融合思想。从佛教方面看,佛教的中国化过程本身即是一个立足自身吸收融合儒道思想文化的过程。中国佛教的三教融合思想突出不同思想文化之间的协调和融合,是中国佛学圆融精神的重要方面。

一、三教融合思想的历史发展

产生于印度的佛教,由于文化传统和社会背景的不同,它在许多方面都与中国固有的思想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佛家传入中土后,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从一开始即非常注重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协调,在思想理论上即主要体现为对传统儒家和道家思想的适应和融合。在这里,我们对中国佛教三教融合思想的发展线索再作一简要的梳理。

早期佛教传播的主要形式是佛经翻译。为了迎合中土的需要,早期佛经翻译就非常注重吸收融合传统的儒道思想。例如广泛使用道家的“元气”、“无为”等概念,并迎合以儒家名教为代表的传统伦理观念等;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接受、理解佛教观念,汉魏间,佛教还采取“格义”的方法,引用中国固有的思想或概念来比附、诠释佛教义理;两晋时,随着魏晋玄学的盛行,佛教般若学也依附于玄学而得以大兴,并在玄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佛教般若学派“六家七宗”,玄佛合流蔚为时代思潮。由于玄学本身是儒、道的兼综,因而两晋的玄佛合流实际上也就有了三教融合的意义。东晋名僧慧远、僧肇的佛学思想也为融会佛道儒三教,推进佛教的中国化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外来佛教传入中国后,一方面十分注意依附、迎合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另一方面也在努力调和与儒、道思想矛盾的同时,不断地援儒、道入佛,并极力论证佛教与儒、道在根本上的一致性,积极倡导三教一致论。就现有资料看,最早提出三教一致论的是成书于汉末或三国时的牟子《理惑论》。牟子针对当时社会上大多数人对外来佛教所表示的怀疑与反对,站在佛教的立场上广泛引证老子、孔子等人的话来为佛教辩护,论证佛教与传统儒、道并无二致。牟子《理惑论》的佛、道、儒一致论,主要在于说明三家学说的社会作用相同,都有助于王道教化,以求得统治者和民众的容受及支持,以便更好地在中土扎根、传播和发展。

南北朝时期是佛教与儒道关系全面展开、也是佛教在三教关系中进一步发展的时期。随着佛教的日趋兴盛,儒佛道三教之争,特别是佛道之争也在这个时期突出了起来,“三武一宗”灭佛事件有两次出现在这个时期,而这两次灭佛事件都与佛道之争有密切的关系。这一时期,儒佛道三教之间始终存在这样一种基本格局:儒家在吸取佛教思想的同时常以佛教不合传统礼教等为由,激烈地排斥佛教,而佛教对儒家却总是以妥协调和为主;佛道之间虽然互相吸收利用,但佛道之间的斗争却一直很激烈。在佛教与儒、道冲突和争论的同时,三教一致的观点在三教关系论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两晋南北朝时期,有不少名士、佛徒和道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三教一致、三教融合的思想。

佛教方面,由于儒家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思想支柱,因此,佛教对儒佛关系尤为关注,特别强调“儒佛一家”之说。孙绰、慧远等均肯定儒佛的差别只是思想出发点及具体路径的不同,目标则是一致的。调和儒佛关系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途径。

佛教在隋唐时进入创宗立派的新时期。

这一时期,佛教的发展及其与儒、道的关系,都与统治者的三教政策密切相关。隋唐统一王朝建立以后,为了加强思想文化上的统治,对儒、佛、道三教采取了分别利用的态度。它一方面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另一方面又以佛、道为官方意识形态的重要补充,推行三教并用的宗教政策。因此,在意识形态领域,儒、佛、道逐渐形成了三教鼎立的局面。三教之间政治、经济和理论上的矛盾争论虽然一直不断,但三教融合的总趋势却始终未变。隋唐时期,三教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也都深切地感受到了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必要性,因而都表现出了强烈的融合他人理论精华的主观意向。

儒佛道三教中许多重要的思想家都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以及迎合大一统政治的需要,提倡三教归一、三教合一,主张在理论上相互包容。就佛教而言,隋唐时期出现的中国化的佛教各个宗派,都是在调和融合中国传统儒、道思想的基础上创立的,不少佛教思想家如神清、宗密在吸收融合传统思想的同时都提出了三教融合、三教一致的观点。

入宋以后,佛教虽然趋于衰微,但仍然有所发展,特别是它传播的范围和在中国民众中的影响,都达到了相当的程度,对社会生活和文化领域的渗透,也日益加深,儒佛道三教关系表现出了不同于过去的一些新特点,在三教合一逐渐成为整个思想文化基调的背景下,对内禅净教趋于合一,对外佛道儒进一步融合,成为中国佛教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最重要的特点。儒佛道三教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日益加深,使唐宋之际形成的三教合一思潮逐渐成为中国学术思想发展的主流,以儒家学说为基础的三教合一构成了近千年间中国思想发展的总画面。从佛教与儒、道的关系来看,由于宋以后佛教的一些基本观点和方法为儒家所吸收,其自身的发展则日趋式微,因而在理论上更强调与儒、道的融合,宣扬三教一致论,特别是加强与儒家思想的融合。宋以后,佛教与道教的融合也日趋紧密,佛道二教的民间信仰也日益融合,甚至发展到后来,佛寺道观同立关帝与观音像。明清时期,佛教仍继续着唐宋以来内外融合的趋势,“三教合一”成为名僧禅师的共同主张。这一时期的高僧一般强调三教在义理上的一致性,注重对宋明理学的吸收和融合,体现了宋明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以后,佛教对宋明理学的主动迎合,体现了在强大的新儒学的面前,佛教进一步内外融合的发展趋势。

宋代以后佛教三教合一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一致思想的回复,不过,与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同的是,宋代以后佛教三教一致、三教合一的观念是建立在儒佛道三教思想充分融合的基础上的,这一时期的佛教已不再是原本意义上的外来佛教,而是在长期中国化过程中已经充分吸收融合了儒家价值观、道家思想观念的佛教。而佛教在论证三教一致、三教合一的同时,也肯定三教各有侧重点,它是立足于佛教自身的立场来肯定儒道的合理内容的。至此,中国佛教的三教融合思想从早期强调“三教一致”(都有助于社会教化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到唐代的“三教鼎立”、“三教融合”(立足于佛教而对儒道两家加以融合吸收),进而发展为入宋以后思想上的“三教合一”,体现了中国佛教三教融合思想发展的基本轨迹以及中国佛学圆融精神形成的基本过程。

二、三教融合思想的一般内涵

对于中国佛教三教融合思想的基本内容以及其中所体现的圆融精神,我们具体从三个方面来概括和分析:第一,中国佛教在论证自身与儒道思想融合的可能性时,一是突出三教的一致性,二是论证三教的互补。第二,中国佛教对儒道思想的吸收融合是立足于佛教自身而进行的。第三,中国佛教在与儒道的关系上是有区别的,相对而言,更注重对儒家思想观念的吸收融合。下面简要分述之。

(1)中国佛教三教一致论主要是从儒佛道三教的社会教化作用的一致与根本理致的相同两方面论证的。早期佛教对三教一致性的论证,目的是为了在佛教传入中土后能够在新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传播和发展。这一时期,佛教主要是从三教社会作用的相同来论证三教的一致。例如《牟子理惑论》针对有人指责佛教与道家虚无恍惚之道和孔子圣人之教相悖时,不惜曲解佛教的出世之道和老子的自然之道,将它们都统一到儒家修齐治平这一套理论上来。在牟子看来,佛道与老子自然之道及儒家的五常之道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最终所起的社会作用都是相同的,因而佛教与儒、道一样,其存在和发展也是合理的、必要的。东晋名僧慧远在《沙门不敬王者论》中也反复论证“道法之与名教,如来之与尧孔,发致虽殊,潜相影响,出处诚异,终期则同”,肯定儒佛的差别只是思想出发点及具体路径的不同,目标则是一致的。在隋唐宗派佛学对传统儒道思想的充分吸收融合的基础上,明清时期的名僧禅师亦大力强调三教的一致性。例如明代高僧袾宏曾大力强调三教“理无二致”、“三教一家”,紫柏真可也反复论证三教一致,三教同源。明末清初的禅师元贤则吸收宋明理学思想,提出了“三教一理”、“理实唯一”的主张。相对于早期佛教对三教社会作用一致性的强调而言,这一时期的三教一致论,主要是在对儒佛道三教思想的充分认识和融合基础上,着重强调三教在根本理致上的一致。这种不同也从一个侧面反现了中国佛教三教融合思想发展的基本过程和内在规律。

同类推荐
  •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全集之书信(02)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家经典智慧故事全集

    道教是地地道道的汉民族的心灵救治良方.是漂泊无依的灵魂的精神家园。本书通过选取道家最为经典的故事.呈现丰富的道家智慧,揭示人生的种种奥秘,引领读者在最短时问里更新为人处事观念.助你走上成功道路.开创全新人生。
  •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当代北京云居寺史话

    力求既体现“史”的宗旨,即以真实的史料为依据,注重完整性、科学性、知识性,纵向脉络清晰,横向展现充分;又具有“话”的特点,即注重叙述的通俗生动和议论的简洁明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使广大百姓愿意读,喜欢读。本书是已出版的《当代北京社会生活史话丛书》的延续和拓展。
  • 中国道家之精神

    中国道家之精神

    道家精神是道家自身在孕育、形成、发展、流变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思想精粹,道家所崇尚的尊道贵德、自然无为、虚静守柔、大公无私、不争谦下、法天贵真等品格,不仅影响了古代帝王的施政理念和贤臣良将安民保国的行政方式,而且深深渗透于中国社会,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种潜在的价值取向。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宫殇之毒素迷绕

    宫殇之毒素迷绕

    一场爱的毒素漫延到皇宫,毒已非毒,情已非情......曾经的挚友,许诺过的誓言,却抵不过后宫中一步步杀人的暗箭。往日的缱绻,身世的牵绊,离开世外竹溪,咽下皇家的尊贵和悲哀。不知从何时起,她开始眷恋那一份深情,哪怕有万千人阻碍,哪怕是在波诡云谲的深宫,哪怕身不由己。过往的种种期许在此时早已鲜衣怒马地离他们,越来越远,直到遥不可及......
  • 南有佳楠

    南有佳楠

    他,魅惑众生,冷漠孤傲,拒人于千里之外。直到有一天,一个女人闯进了他的生命,吸引了他的视线。他处心积虑,步步为营,为的就是将她套进他的生命中,他为她遮风挡雨,护她万全,为她披荆斩棘,许诺她一世安稳。她一步步的沦陷,心,也在不知不觉中丢了……【1v1绝宠,女主非小白非圣母,男女主身心皆净!】
  • 冰封湖

    冰封湖

    百年难遇的冰封湖传说,此刻苏醒!终将再次掀起的江湖热潮.....天之神灵降世,十六岁的初次接触外界,一切都是这么的新鲜,这么的危险。冰封湖下的秘密更是无人知晓的神奇,浩瀚一般的密室藏匿着武林绝学。“哪怕我死,也要杀了他!”
  • 一场爱的旅途

    一场爱的旅途

    三十年的岁月在忙碌中度过,本以为一切就这样了,可生活就会无意间给你些惊喜,出现的人和发生的事,尽管你不想面对但逃避不了,红颜的突然离去,一场大山的生死经历,一场对于他的阴谋算计,最后的他能剩下什么呢?
  • 林世界

    林世界

    远古洪荒,万千世界皆由创世树发展而来,千万种族相互征战,一个生活在安宁村落的孤儿陆辰因为一次偶遇踏上强者之路??????
  • 朽战

    朽战

    既然无路可退,那么就比一比吧,看看是你们毁灭我们,还是我们顽强的活下去。
  • 魔训之破晓

    魔训之破晓

    她本是冷氏千金,却因投错爱河,弄得家破人亡,重生永夜却因一个莫名其妙的预言而被亲生父亲火烧,好不容易被人救了,却被告知有一个强大的敌人虎视眈眈,于是,她决定,发奋图强......--------------------------------------------------------------------千年等待只为最后的坦白,若是相爱,所谓的阴谋也不过是破晓前的独白。“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惜你不是天我亦不愿做地。”“我用一个轮回来等待你的归来。”“你的选择,我尊重,我的心意,我亦不会放弃。”公平不过是一个自以为不公的人,说着不公平的话。######都是帅哥美女哦######
  • 一笑就想你

    一笑就想你

    “网瘾”校花江灿妮沉浸在游戏的世界里,从来就没试过一瞬间就成了别人的“贤妻”.从此生活变得不再“网瘾”,一笑就“想你”。
  • 良辰爱悠雪

    良辰爱悠雪

    楔子在某军队,一名身穿白衣、白裤的女人正在接受训练。这时,一名军人从门口走入,十分尊敬地给了她一份秘密文件,那女人看后,笑了笑说:“看来我……又要靠自己的表演来完成这个任务了咯。”那军人回复她说:“雪神,上面说你到了那个地方后,那里的一切都由你指挥。”“那个大美男我得带走,你去和上头说一说。”原来,那女人在“雪神”。“是,上头一定会派给你的,你放心。”“嗯,我先去那里,他们到那后再联系我。”“是。”雪神来到某市后,了解了情况后,十分淡定地完成此任务。
  • 来过一个客

    来过一个客

    《来过一个客》精选何葆国近年来创作发表的土楼题材的中短篇小说22篇,以生动、细腻的笔墨展示了一幅土楼人的生活画卷,在他的笔下,土楼和土楼人都是重要的角色,二者之间形成一种相互依存的密切关系,人物的命运因为土楼的背景而显得丰富,土楼的内涵因为有人物的演绎而更加深厚,本书故事生动,文笔流畅,充满浓郁的土楼风情,读者可以通过土楼人的故事更加感性地审视土楼,从中获得充分的审美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