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400000011

第11章 中国佛学精神的印度文化之源(7)

原始佛教比较注重对人生现象的分析,通过对“五蕴”、“十二因缘”等的分析来说明人生无常、一切皆苦,以强调解脱的必要性。对于那些有关世界的本体等哲学问题,一般都采取了回避的态度。部派佛教的理论则逐渐由侧重人生哲学而扩大到了整个宇宙观。一般说来,上座部的各派比较侧重于说“有”,即肯定心法与色法(精神现象和物质现象)都是实在的,例如说一切有部主张“三世实有”,认为一切法不仅现在实有,而且过去、未来也是实有的。不过,说一切有部主张的是“法有我无”,即认为万法皆因缘而有,没有常恒的主宰(我)。犊子部则进一步主张“我法俱有”,即认为万法及其主宰(我)都是实有的。这些观点与原始佛教的无常说和无我说都是相对立的。而大众部的各派一般都比较偏重于说“空”,对现实世界持否定的态度。例如一说部主张“诸法俱名论”,认为世间法、出世间法全是假名,一切法都无有实体,都是不真实的。

部派佛教争论的问题及其提出的观点,对大乘佛教的兴起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哲学理论上看,大众部的理论对大乘空宗的影响较大,而上座部的理论则更多地为大乘有宗所继承。

2.大乘佛教及其学说

大乘佛教的正式形成一般认为是在1世纪左右。这个时期正是次大陆历史上的所谓“南北朝时期”,即贵霜王朝和案达罗王朝分立的时代。印度的奴隶制逐渐向封建制过渡,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发展,随着阶级关系的重新组合,新的阶级矛盾开始出现并日益尖锐化。大乘佛教就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般认为,大乘佛教的发展经历了以龙树、提婆所创立的中观学派为代表的初期大乘(1-5世纪)和以无着、世亲所创立的瑜伽行派为代表的中期大乘(5-6世纪)以及密教流行的后期大乘(7-12世纪)三个阶段。

“乘”,梵文Ya-na的意译,音译为“衍那”,原意为“乘载”或“车辆”,也有“道路”的意思。大乘佛教兴起后,自称能运载无量众生从生死轮回之此岸到达涅盘解脱之彼岸,故称大乘,而把原始佛教和部派佛教贬为小乘,认为那是佛陀为小根器的人所说的教法。原有的佛教则并不承认自己是什么小乘,他们不但认为自己是佛教的正统,而是指责大乘非佛说,认为大乘佛教教义是杜撰的。

大小乘佛教在宗教信仰、宗教理论和宗教实践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例如在佛陀观上,小乘佛教将佛陀视为人间的尊者,大乘佛教则将佛陀描绘为神通广大、全智全能的神。在修行目标上,小乘佛教偏重于个人的解脱,大乘佛教则致力于普度众生。在修持内容上,小乘佛教一般主张修“三学”、“八正道”,大乘佛教则提倡兼修“六度”。在理论学说方面,小乘佛教一般比较拘泥于佛说,大乘佛教则比较注重依据社会和人生的需要而对佛说加以自由的解释和发挥,并因此而发展起了更为系统而完整的大乘学说,形成了更多的经典佛书。

大乘佛教的出现,是印度佛教史上的一件大事,是继部派佛教之后佛教内部的又一次大分化,也是印度佛教最大的一次分裂。在大乘佛教正式形成之前,就已有大乘思想存在。一般认为,大乘佛教是伴随着大乘经典的出现而产生的。大乘经典卷帙浩繁,种类也很多。最早出现的是宣说万法性空道理的《般若》类经典,接着又有依据般若而采用中道正观的方法发挥“诸法实相”思想的《法华》、《维摩》等经以及宣扬净土、论述禅法的经典。初期大乘经典出现并流行了一个时期以后,就有学者出来对众多的经典加以整理和研究,并据以建立思想体系,于是便有了大乘佛教基本派别之一的中观学派。

中观学派是由龙树(约150-250年)及其弟子提婆(约170-270年)创立的,因其在理论上坚持不着有、无二边的“中道”而得名。由于该学派的基本思想是“一切皆空”,因而又被称为“大乘空宗”。

中观学派主要阐发般若类经典的思想,以《大品般若经》与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以及提婆的《百论》等经论为其基本的理论经典,提出了“三是偈”、“八不说”和“实相涅盘”等说法,在理论上把性空与方便统一起来,在认识上和方法上把名言与实相、俗谛与真谛统一起来,在宗教实践上把世间与出世间、烦恼与涅盘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假有性空”、不着有无的“中道”立场。

“空”是中观学派的一个基本范畴,概括了他们的基本思想。中观学派所说的“空”并不是空无所有,万法不存在,而是指万法无自性,不是真实的存在。

他们认为,万法皆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或独立自存的自性或实体,因而都是虚幻不实的。然而,虚幻不实并非“虚无”不存在,若否定因缘和合的假有,那就是“恶取空”。《中论·观四谛品》中有这样一个偈颂:“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这就是有名的“三是偈”,被认为是中观学派对中道空观的经典性概括。意思是说,对于缘起法,既要看到它无自性(空),又要看到它作为假名有(假有、假施设)还是存在的,如此观空,才符合中道义。以空、假、中三谛来谈空,对后来的大乘佛学,乃至中国佛学,影响都很大。

为了进一步说明万法性空的道理,中观学派还提出了“八不缘起”说。《中论·观因缘品》中说:“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出(去)。能说是因缘,善灭诸戏论。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他们认为,生灭、常断、一异、来去这四对范畴是概括一切存在的基本范畴,也是我们认识之所以成立的根据。在这些范畴前冠之以“不”字加以否定,那就能“总破一切法”,即否定我们主观上的一切认识和客观上的一切存在,从而显示万法无自性、一切皆空的真理。在他们看来,真正的缘起说应该是对生灭、常断、一异、来去等八个方面都无所执着。例如万法由因缘聚散而有生灭,实则无生无灭,不能误解为有实在的生灭,只有通过否定生灭才能显示出缘起说的真正本意。由否定生灭,进而否定常断、一异和来去,即克服八种偏见,离开八个极端,就是八不缘起,亦称八不中道。应该承认,“八不说”从正反两个方面的双否定(遮)来达到肯定(表)的方法,亦即所谓“破邪显正”的方法,包含了一定的辩证法思想,它肯定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对的、刹那变化的,并从普遍的相对性中看到了否定的作用。但“八不说”把相对与绝对两者对立起来,并且只讲否定,不讲肯定,反对用概念来说明世界的真实性,这些都反映了中观学派宣扬一切皆空的基本立场。

中观学派“万法皆空”、“八不缘起”等理论与人们的常识观念显然是相悖的,为了给这种理论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依据,他们又提出了“二谛说”。

“二谛”就是两种真实或实在的道理,包括俗谛和真谛。俗谛指一般常人所理解的道理,又称世谛或世俗谛;真谛指佛教所谓的真理,又称“胜义谛”或“第一义谛”。真谛本来是无法用名言概念来表达的,因为凡由世俗的名言概念所获得的认识,都属俗谛。然“言虽不能言”而“非言无以传”(僧肇《般若无知论》中语),为了使人把握真谛,就必须“依俗谛而说真谛”或者“为真谛而说俗谛”,佛就是依此二谛来为众生说法的:“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一以世俗谛,二第一义谛。”众生也应该以俗谛为阶梯,由俗入真,去证得真谛。因此,真俗二谛既是根本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所谓“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例如,从俗谛来说万法是有,从真谛来看,万法是空。但世俗有即是毕竟空,毕竟空即存在于世俗有之中。只有既看到假有,又看到性空,有无相即,真俗不二,这才是中道。由此所观察到的诸法实相与佛教的所谓“涅盘”是不一不异的,这就是“实相涅盘”。《中论·观涅盘品》中说:分别推求诸法、有亦无,无亦无,有无亦无,非有非无亦无,是明诸法实相,亦名如法性实际涅盘。

同类推荐
  •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觉悟:济群法师谈人生佛教与智慧人生

    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具有成佛的力量;佛是觉悟者,法是认识宇宙人生,走向觉醒的方法; 认识人生,改善人生,觉悟人生!《觉悟》是济群法师历年弘法的理念和核心思想,特别是他在太虚大师人间佛教思想基础上提出了人生佛教,用佛法的智慧来指导人生。本书分三篇:“有所思”,讲述人生佛教的提出和思考过程;“有所行”,讲述佛教教育、弘法的具体实践;“修学之旅”则是济群法师本人的修学经历和体会。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 听李叔同讲禅

    听李叔同讲禅

    本书系弘一法师李叔同站在红尘之外,反观世俗,多角度认真探讨现实世界人性、心灵、生存、处世、成功等诸多难题的精华之作,作者精心挑选出一个个耐心寻味、发人深思的精彩故事——每个故事都充满智慧与禅机,蕴涵灵气,是抚平、慰籍生活在喧嚣尘世中人们心录的一剂良药。
  •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身心富足的智慧:佛家教会你幸福的人生哲学

    内心的丰盈富足会成为一种能量,给人带来源源不断的幸福。本书以佛门智慧为指引,引领人们从做人、做事、行善、经营财富和名利、经营情感等方面平衡身心,迎接富足,并在富足的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财富观和爱情观的引导下,用智慧处理生活,让内心达到健康、充实的状态,让幸福不请自来。
  •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给人欢喜(人间佛教语录)

    本书是大师依据佛陀的言说及其弘法多年的教化经验。主要包括生活观、伦理观、修持观、处世观、仪礼观、教育观等内容。
热门推荐
  •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佛说父母恩难报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都传之不败归来

    天都传之不败归来

    山脚下一个村子里有一座草堂,草堂是一座私塾,里面有一名老学究和一名永远长不大的小女孩,村子里小孩读书识字全靠老学究,只是村子里寒来暑往几代人唯有老学究和小女孩没有改变。玄域历三千二百三十年、四月望日,一道红光划过天空,上古仙宗的老祖苏醒、不灭古国内逝去的帝皇从陵墓中踏出、曾经不败的天都,唯一剩下的二代弟子凝望天空,草堂里的老学究打开积满灰尘的盒子,小女孩一夜长大,末世来了。
  • 高冷公主别跑:全能的生活

    高冷公主别跑:全能的生活

    全能女神登场,什么都会。不看就没结局,蝶儿等你,此文不弃
  • 说好的,我们会一起老去

    说好的,我们会一起老去

    萧然转校遇见未婚夫冷亦泽,初次见面就给对方留下不好印象,互相恶搞对方,却没想到,对方就是从网络上认识的,恋爱一年多、私定过终生的爱人……
  •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老夫子诠解三国演义

    要说中国四大名著影响最为深远的,首推《三国演义》。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它的许多人物和故事,在中华大地广为流传。
  • 王爷独宠傲娇王妃

    王爷独宠傲娇王妃

    她们四个本是闺密加同学,一个古董店中的盒子居然让她们四个一同穿越,她,后宫唯一的最宠公主,他丞相唯一的嫡女,他太师唯一的嫡女,她太傅唯一的嫡女,她们的身体的主人本是琉月国的四大美女,她们之间又会继续发生什么样的奇葩故事呢?遇上四大美男表白又该如何抉择?【片段一】“兮儿许我用一生时光卖你一世爱情”“呃……”【片段二】“静儿,嫁给本王你就乖一点吧,我会好好对你的”“额……”【片段三】冷英杰轻抚梅静伊的唇道“这里是本王的”“……”【片段四】“霜儿慕容澈为什么不来找我玩?”门外响起一道声音“本王几日未来,小丫头你就想本王了?”
  • tfboys之我们不孤单

    tfboys之我们不孤单

    美丽的薰衣草又开了,散发出淡淡的清香。你说过我们要永远在一起。我们的幸福我们自己来铸造,你还记得我们的誓言吗?生生世世,永不分离,可是我们真的会生生世世在一起吗?也许来生我们会变成陌生人。就让我们这一世轰轰烈烈的爱吧……
  • 孽倾城:逆天四小姐

    孽倾城:逆天四小姐

    你是否还记得当初.....她,是人打人骂的废物、草包,没有灵脉,受人耻笑。当她变成她,一念之间,废材变强者。他,是一个强大而又神秘的男人,唯独对她宠溺不断。当她遇上他,是否会擦出那一抹隐于内心的火花,解除内心的千年冰川。
  • 炫血祭天

    炫血祭天

    一个青年月天在濒临死亡的时刻一个异次元裂缝碎裂让他掉进了异世界,这个世界有四个种族血魔人魔物精灵而月天拥有着血气和灵气,一开始什么东西都不明白的他无奈的适应着这里的环境开始过上和现实世界一样的在那平凡的生活,但是就在某天血魔攻击村庄把整个村的人全部杀死女朋友也死了,他第一次爆发了血气但是也未能打赢血魔,随后被一个剑神救下,被带回去后认识了很多朋友,心中的创伤也开始愈合,在续异世界四国之战
  • 恶魔宝宝嚣张妈咪

    恶魔宝宝嚣张妈咪

    被同辈尊为传奇的谷燕真在一次下墓的时候失了手,遇到一个全裸的帅帅千年男尸,在古墓里被这个千年帅哥这样又那样,推倒吃光光,而且还在肚子里留下一枚发芽的小种子。六年后,机缘巧合,她不得不带着自己五岁的宝宝一起重新进入墓地。他嚣张地道:“是男人就要有担当!我总不至于把你搞大了肚子就撒手不管吧?”她愤怒地道:“呀啊喂,新鲜!你算是男人吗,你连人都不算吧!别和我提担当,我恶心这个词。”宝宝摸摸粉嫩小下巴,道:“大叔,想要我妈咪,至少要过我这一关吧,麻烦你先去排队领号,等轮到你再说。”“上下三界,谁敢让我领号?!”“我!”小女人瞪着他,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