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06

第6章 道家的思想渊源(4)

不过,老子对“六经”等各类典籍是采取继承与批判相结合的理性态度,可谓“出乎史,入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云:老子“见周之衰,乃遂去”,这暗示着老子从周朝衰败的历史洞彻到以仁、义为核心的礼制的弊端。在此基础上,他批判总结了历史经验教训后,深刻指出:周衰的根本原因是“大道废,有仁义”(《老子》第十八章)。“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老子》第三十八章)进而开出救世之方:“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学无忧。”(《老子》第十九章)道家并没有抛弃仁义礼智之学,而是要让世人明白:礼学根植于道学。庄子学派明确指出:“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古之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虚。”

(《庄子·天运》)仁义之学好比“迹”,而道学好比“所以迹”,正所谓:“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可见,在道家看来,仁义之学并不是完全不可取,只是应当避免见礼而忘道。坚持以道统率仁、义、礼、智、信,其核心理念是坚持“朴治主义”,实行“非以明民,将以愚之”的“不以智治国”的治理模式(“稽式”)(《老子》第六十五章)。这里的“愚”指“质朴”而非“愚蠢”,它是人类纯真道性(玄德)的体现。而以智(机巧)治国必然会走向霸权主义,将百姓拖入苦难的深渊,所以该章说:“以智治国,国之贼。”因此,我们可以认为,道家之学又是一种超越史官文化局限而追求至仁、至礼、至义、玄德的朴治主义文化。换句话说,道家思想乃是对史官文化“参万岁而一成纯”(《庄子·齐物论》)的结晶。

道家除了继承史官之学外,也继承了史官之术。例如,《老子》书中有四处提到“式”。据有关学者考证,“式”即“栻”,是一种通过天时来判断吉凶的工具,有时也称“天时”。《周礼》曰:“太史抱天时,与太师同车。”郑玄注云,“大出师,则太史主抱式以知天时,主吉凶……”《汉书·王莽传》曰:“天文朗案栻于前。”《史记·日者列传》亦言:“今夫卜者,必法天地,象四时……分策定卦,旋式正棋,然后言天地之利害,事之成败。”《索隐》云:“按式即栻也,旋,转也。栻之形,上圆象天,下方法地,用之则转天纲,加地之辰,故云旋式。”任继愈认为《老子》中第二十八章的“为天下式”说的是:甘当太史用的“式”,才可以“常德不离”。而《老子》二十二章中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是说如果有了“道”作为标准(“抱一”,一即道),就可以像史官抱式“定日月,分衡度”那样明确地处理世界上许多复杂纷乱的现象而不致迷失方向。这种“抱式”到“抱道”的转变,体现了道家对史官文化的自觉扬弃。

此外,《老子》第五章中所说“多闻数穷,不如守中”之“中”字,高亨在《老子正诂》中认为“中,薄书也”。他说,《周礼》“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郑注:“治中为其治职薄书之要。”《国语·楚语》谓:“余左执殇宫,右执鬼中。”韦注:“谓把其禄籍。”王博分析后认为“中”可能是指计算天道的工具或者记录天道内容的图籍。老子用之,可以引申为“标准”之义。

三、“天人合一”的巫术传承

闻一多在《道教的精神》一文中曾指出:“我常疑心这哲学或玄学的道家思想必有一个前身,而这个前身很可能是某种富有神秘思想的原始宗教,或更具体点讲,一个巫教。这种宗教在基本性质上恐怕与后来的道教无大差别,虽则形式上尽可截然不同。这个不知名的古代宗教,我们可暂称为古道教。”现在学术界基本上认同巫文化也是道家学说的思想渊源之一。

南方楚国历来被视为道家思想的发源地,而在北方史官文化盛行的时候,南方的巫觋传统却大行其道。史官文化的稳重理性孕育着“六经”之学,巫觋文化的空灵浪漫酝酿着《庄子》与《楚辞》。两者的交融使得道家之学兼具南北的思想特质。刘师培分析说:“东周以降,学术日昌,然南北学者立术各殊,以江河为界划而学术所被,复以山国泽国为区分,山国之地,地土墝瘠,阻于交通。

故民之生其间者,崇尚实际,修身为行,有坚忍不拔之风。泽国之地,土壤膏腴,便我于交通,故民生其间者,崇尚虚无,活泼进取,有遗世特立之风。故学术互异,悉由民习之不同。”如此说来,“楚国之壤,北有江汉,南有潇湘,地为泽国。故老子之学,起于其间。从其说者,大抵遗弃尘世,渺视宇宙,以自然为主,以谦逊为宗。接舆、沮溺之避世,许行之并耕,宋玉、屈平之厌世,溯其起源,悉为老聃之支派,此南方之学所同发源于泽国之地也。”老子固然生于楚国,但他却因任职于周都而得以浸染北方史官文化,因此可以兼取南北学术之所长。

其实,早期的巫与史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周易·巽》卦有言:“用史巫纷若”;《国语·楚语》亦曰:“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江瑔指出:“古代之官,惟巫与史。记人事曰史,事鬼神曰巫。古人重祭祀敬鬼神,故史巫二职,并重于时。迄于后世,智识日增,知鬼神之事,眇漠无凭,不如人事之为重,于是史盛而巫衰,一切官职均以史为之。”在殷代一切政教几乎全掌于巫觋之手。巫觋职能十分丰富,首要的当然是祭祀。《礼记·表记》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其次,明天文。《史记·天官书》说:“昔之传天数者高辛之前重黎,于唐虞义和,夏有昆吾,殷商巫咸。”可见,殷巫兼明天文历法。再者,施卜筮。《周礼》认为祭祀前要先卜。《世本·作篇》说:“巫咸作卜筮,未闻其人也。”最后,明医药。孔子说:“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说文解字》说:“医,治疾工也。古者巫彭初作医。”王充《论衡》说:“巫咸能以祝延人之疾。”

《淮南子·说山训》高诱注:“医师在女曰巫,在男曰觋,针石糈藉,皆所以疗病求福祚。故曰救钧。”《周书·大武解》:“武王既胜殷,乡立巫医,具百药以备疾灾。”这些都表明殷商以降巫兼通医术。正因巫师具有如此众多的职能,他们自然需要记载已经发生的事,或可能要发生的事,以备查验。于是慢慢地就演变为“史官”。据考证,西周时的史官职责大概有掌祭祀、掌典仪、掌册诰、掌记事等。不过,巫也有地域差异。朱哲认为南方之巫重在追求神人之间的直接沟通,人人享有直接面对神灵的权利,这样的神灵观慰藉着人们的精神,故而易于生发哲学与神话。而北方之巫强调神人之分,巫师垄断了神人的沟通,并对人实施教化,因此易于转向政治与伦理。春秋时期,北方史官文化取代了巫文化,而南方巫文化却得到新的提升。比如,道家的“无”便与巫有着深刻关联。在甲骨文中,“无”字是一个舞蹈者形象,甚至可以说“无”与“舞”是一个字。因为,巫“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这在原始人看来,巫师事神的“舞”与“舞”所事的“无”是混沌一体的。庞朴进而认为巫“心目中的无,不仅不是虚空或没有,而是主宰万物、支配一切的……神圣的有。这样的无,正是后来道家思想的源头”。

不仅如此,道家的治国理念在相当程度上也源于对巫文化的提升。《吕氏春秋·顺民》曰: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其手,以身为牺牲,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我们从汤王祷桑故事可以看出,上古君王把自身当作“牺牲”来为民祈福,正是巫文化在政治生活中的表现。《左传》从理论上对这种情况作出初步说明:“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左传·宣公十五年》)老子则从柔弱胜刚强的高度上,肯定圣人“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老子》第七十八章)。在老子看来,国君只有以百姓之心意为自己的心意,才会受到百姓的拥戴。

此外,我们还能从《老子》书中看到巫术之遗存——祭祀之礼。老子曰:“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老子》第三十一章)。因为古之大事乃是祭祀与军事,所以吉事当指祭祀,而凶事当指丧事与戎事。《逸周书·武顺篇》曰:“吉礼左还,顺地立本。武礼右还,顺天以立兵。”《诗经·裳裳者华》也说:“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毛传》曰:“左阳道,朝祀之事。右阴道,丧戎之事。”如此可知,老子继承了上古祭祀活动居于政治活动重要地位的文化传统,倡导罢兵息武,追求天人和谐。

进一步阅读的文献:

1.张启成:《老子思想渊源探微》,《贵州文史丛刊》1999年第1期。

2.王萍:《道家思想与汉代史学》,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年版。

3.牟钟鉴、胡孚琛、王葆玹:《道教通论——兼论道家学说》,齐鲁书社1991年版。

4.胡孚琛、吕锡琛:《道学通论——道家·道教·仙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5.陆玉林、彭永捷、本振纲:《中国道家》,宗教文化出版社1996年版。

6.张吉良:《中国古典道学与名学》,齐鲁书社2004年版。

7.赵有声、刘明华、张立伟:《生死·享乐·自由——道家和道教的关系及人生理想》,国际文化出版社1988年版。

8.萧兵、叶舒宪:《老子的文化解读——性与神话学之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9.张立文、张绪通、刘大椿主编:《玄境——道学与中国文化》,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同类推荐
  •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静心·舍得·放下之静心

    弘一法师经历了的两世人生集于一身,由风流倜傥的浊世才子,到重振南山律宗的一代宗师,一个转身,演绎了一个旷世传奇。红尘世俗中,世人追捧他的才情;佛门禅院里,世人景仰他的风范。读他的文,风骨、才骨、傲骨,尽显其中;品他的人,真挚、认真、脱俗,做到极致。
  •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如何淡定(禅·心灵·灵性)

    本书通过佛教史上一些僧人学佛求法的故事,和作者对佛教经典的感悟,结合当代人面对的世风日下的种种社会问题,进行了分析、批判。比如“小悦悦”问题折射出的社会失德问题。感召人们向善,淡泊名利,宠辱不惊。
  •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淡定·从容·心安之淡定

    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和虚云法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系列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集结,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值得细细品味的经典之作。
  •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佛经故事

    佛教作为一种外来的宗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已传入中国,并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其信徒的数量早就超过了许多中国本土的宗教流派,与道教、儒学并驾齐驱。这足以说明,佛教在中国有适合它生存的土壤和发展的空间,而佛教文化也成为中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黎民百姓,都深受佛教的影响。所以说,佛教早已深入我们的生活,佛经、佛理并不是想象中那样高深莫测。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本书是加措活佛首部作品,也是他首度公开分享生命沉淀的轨迹与感悟。本书完成之后,受到《西藏生死书》作者索甲仁波切和北京大学哲学系楼宇烈教授的大力赞赏,并被谢娜等人列为必读书。全书共分九个章节,以人生、情感、信念、生活、爱、快乐、幸福、智慧、情绪为主题。教我们如何对待生命中的困惑与迷茫,增强面对世事无常的内在力量。
热门推荐
  • 若无天命

    若无天命

    半生遵天命,半生逆天命!我若逆,不能成,必当来世再逆!
  • 高冷太子追妻计

    高冷太子追妻计

    “这一世,我绝不会,再伤害你一分一毫!”前世,他为报仇,杀她父母,与她决斗相继跳崖身亡。今生,他誓要宠她,纵她,陪她闯荡,伴她生死。
  • 龙殇剑帝

    龙殇剑帝

    他不卑不亢,他出生卑劣,他一生道路崎岖,唐肖一个传奇人物,但是,却为了自己的师父放弃修炼,变成了千年的等待!(本书以完结,新书将于2019年新年第一天开更)注:此书讲解的是唐肖来到大陆前世的事情,而后,新书则是新的传奇,新的开始!
  • 枪神纪之荣耀之星

    枪神纪之荣耀之星

    2215年为了击退丧尸九位特工与丧尸战斗以此书纪念我玩枪神记的日子也希望有跟多的人玩枪神纪
  • 重返高一

    重返高一

    前世,悲催被撞,重生回到16岁,刚上高一。夏目:诶,这不是我家啊?难道穿越了吗?凌皓宸:狂汗,小篱,这就是你家。。。陌生的环境,各种牛逼继承者轮番轰炸,拜托,我真不认识你们好吗?直到16岁生日那天,一切历史重演,带着记忆回来的夏目,斗贱人、当学霸、娶竹马,重生生活爽歪歪。。。
  • 伪天使的恋爱禁曲

    伪天使的恋爱禁曲

    当伪天使的她遇上撒旦的他;当沉默寡言的她遇上属性为暖阳他;当身为吃货的她遇上会做饭且超好吃的他;那么,伪天使的复仇计划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新文,有什么建议戳作者大大唯一棺材2672227526。
  • 重生之昨日梦

    重生之昨日梦

    你愿意回到过去吗?大概很多人都会愿意吧。程诺回到了过去,那是四月中旬,空中飘荡着花香。那里有他曾经最喜欢的人,有他曾经最在乎的人,有曾经最爱他的人,有他曾对不起的人。最重要的是,他不知道,这是昨日梦,还是今日现实………更重要的是,一个个身负异能的人,从他重生后的第三年开始不断出现,而他也在十八岁生日那天,突然觉醒了属于自己前世的异能--时空掌控,以及这一世的异能,才发现,在自己记忆的断层中,所掩藏的那些曾经的秘密............
  • 冤家不打不相识

    冤家不打不相识

    转学学第一天,他们两个就结下了梁子,从此势不两立。恰巧他们两个在同一个班,还是前后位。慢慢的,冷漠的安烁也对欧阳倩倩毒蛇起来。从此,他们一天一吵架,三天一打架。
  • 宠妃难为

    宠妃难为

    十七岁,仟夕瑶进宫两年,无宠,想的不过是怎么逃离这后宫,结果那许多嫔肚子里没有消息,她却一下子蹦出个皇长子来。二十一岁,仟夕瑶进宫六年,依然无宠,想的不过是怎么让自己和儿子深藏功与名,以后儿子封王自己当个太妃就自由了,结果有天,三岁的儿子竟然一目十行的把千字经给背完了。仟夕瑶忽然觉得头疼了。这特么是逼着老娘在后宫杀出一条血路,踏上后位节奏嘛。皇帝却对迁夕瑶勾了勾手指,别挣扎了,坑都给你挖好了,快掉下来吧。
  • 极致黑洞

    极致黑洞

    一个年轻的散打明星,万人景仰;一次次比赛中,他轻松搞定对手。一次必然的穿越之旅,让他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从此坐拥宇宙中最强大的黑洞力量,肆虐的黑洞在他手中变得温柔无比,他就是天生的黑洞之主,魔域之王,天生的黑洞操控者林子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