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300000036

第36章 道家的治国方略(1)

正如李约瑟所说的,道家有着与儒家、法家不同的社会治理理念。后者强调权威,前者则讲究平等;前者欣赏无为,后者注重有为。尽管道家在发展过程中对儒法两家都有所借鉴,但依然是统摄于“无为而治”的根本方略中。道家早已意识到治理国家有着一整套原则和方法,老子称之为“稽式”。道家认为治国的根本原则是清静无为,而“智”往往是有为的渊薮,有为则会扰民。《淮南子·主术训》说得明白:“人主之术,处无为之事,而行不言之教。清静而不动,一度而不摇,因循而任下,责成而不劳。”

一、道家的理想社会

李约瑟称赞道家对理想社会的构想,认为道家理想社会具有“合作集产”的特点,是对“阳性的侵略性的态度”的反向思考,指出这将是未来社会的合理形态。他是这么说的:

道家在自然观察中愿意展示的那阴性的承受性,是和他们认为必须在人类社会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阴性的柔顺性分不开的。他们必然是和封建社会相对立的,因为他们所相信的那种柔顺性是和这种社会不相容的;它适合于一种合作的集体主义的社会,同时在真正意义上也是这种社会的诗意的表现,这种社会在青铜时代原始封建社会的贵族、祭司、武士还没有完全分化之前的原始集体村社内,曾经一度存在过;在道家兴起之前的几个世纪之内,在中国文化的边沿地区仍然可能有这种社会存在;而且这种社会还要再度出现(尽管道家不能知道,人类在重新回到他们的理想以前,必须经历几千年之久)。道家的洞察力是如何之深邃,可见之于美国昆虫学家惠勒(William Morton Wheeler)和伯格曼(ErnstBergmann)的精彩论文,其中极力主张,清算男性的进取性乃是促使合作集体主义社会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道家进行了两千年坚持社会主义立场的活动……老子最早对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形态提出了合乎自己道德学说的奇妙构想。他以统治者与百姓的关系来划分社会形态,将社会的治理层次归纳为四种类型:“太上,不知有之。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老子》第十七章)在这四种形态中,统治者与百姓关系最理想的状态是百姓只知道有人在为他们服务,却没有感到任何不自在;其次是亲近而赞誉圣人的功绩,亦即依托于好人政府;又次是畏惧统治者,因为他们执行严刑峻法;最后是百姓不堪忍受统治阶级的压迫揭竿而起,推翻现有政权。老子歌颂“太上”之治,这是因为在这种社会的统治者能够“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老子》第六十六章);并且因为圣人(理想统治者)奉行“功遂身退”,“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的治世原则,所以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自豪地宣称“这是我自然而然做到的”。

也就是说,百姓在圣人无为的情况下,自正,自化,自富,自朴,没有感到有外力作用于他们身上,故而太平盛世在他们看来就是自然而然的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可以说一切对立都能自然消解,人们自然不会像身处乱世的人们渴望有贤君能臣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之将倾,而安定社会下的治理似乎让人没有感觉到有人刻意在作为,一切都自然而然,这就是老子心中“无为而治”的理想社会。他还勾勒出其未来社会的大致情景:“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第八十章)也就是说百姓不多、国土狭小的国家,在这种国家里,人们不用利器,不用远徙,不用乘舟车,也用不着兵器,只要结绳记事即可。但是这样的生活并不是穷困潦倒,毫无情趣,而是吃好,穿好,住好,娱乐好。国与国之间鸡犬叫声都能听见,却少有往来。所谓往来者,乃是熙熙攘攘皆是为利;而在这种社会里,人们无利害之心,纯朴天真,物质产品也很丰富,所以不用往来。因此人们可以充分地享受自由快乐,无忧无虑。可见,老子“否定不平等制度,主张自给自足的社会,具有进步意义”。

不过,与老子四种社会形态等而下之的思想不同,鹖冠子提出了五种虽有差异却是平等的社会治理形式——“五正”“神化者于未有,官治者道于本,教治者修诸己,因治者不变俗,事治者矫之于末。”(《鹖冠子·度万》)神化之治如同造化运行,“万物无害,万类成全”;官府之治顺应天道阴阳之变,“地宁天澄,众美归焉”;教化之治修己应时,“事功顺道”;因势之治,招致贤圣,引导心术,“敬事生和”;任事之治在于分置官职,制订章法,可“非行私而使人合同”。《淮南子·主术训》在此基础上,更明确地归纳出三种形式的治国方略:“太上神化,其次使不得为非,其次赏贤而罚暴。”这里的“神化”是指神妙的教化,具体说来是,君主保持纯朴的本性,怀仁诚之心,践崇高之德,从精神上教化和感化百姓的治理方式。所以,《淮南子·主术训》说:“块然保真,抱德推诚,天下从之,如响之应声,景之像形,其所修者本也。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唯神化为贵。”所谓“使不得为非”和“赏贤而罚暴”,则不是依靠道德人格的感召力,而是依赖刑法来威慑,依靠赏罚来规劝。

《庄子·马蹄》则认为在“至德之世”的理想社会中,人和鸟兽同居,和万物并聚,人与人之间也不分君子与小人。大家都不以智巧相斗,本性纯真;大家都不贪欲,自然朴实。而且,人与人之间不会争强好胜,各当其位;统治者如同树木之梢,无心其高;百姓则如同自由自在奔跑的野鹿,心中不存仁义忠信,却能彼此帮助,且心中不认为这是对他人的恩赐,因此没有什么好事坏事相传。

《庄子·天地》就是这样设想的:“至德之世,不尚贤,不使能,上如标枝,民如野鹿。端正而不知以为义,相爱而不知以为仁,实而不知以为忠,当而不知以为信,蠢动而相使不以为赐。是故行而无迹,事而无传。”庄子学派不仅把“至德之世”看成是百姓的理想国,也是君王无忧患的去处。《庄子·山木》篇借鲁侯之口阐述了遵循儒家有为治国法式必然会陷自己于忧患困境的思想,鲁侯说:“吾学先王之道,修先君之业;吾敬鬼尊贤,亲而行之,无须臾离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忧。”那么何以无忧呢?市南宜僚建议他“虚己以游世”,就是要抛弃国位,洗心去欲,和道相辅而行,这样,他治下的国家就会如同“建德之国”那样:“其民愚而朴,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与而不求其报;不知义之所适,不知礼之所将。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乐,其死可葬。”如此,则无治国之忧以害身。

慎子是位由道入法的黄老道家学者,他充分发挥“道”作为人们立身处世法则的价值,强调了“法”对社会治道的维护作用。因此,他的理想社会既具有道家清静无为的纯朴思想,又具有法家依法而行的社会秩序意识。他设想的理想社会是:“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欺,心无结怨,口无烦言,故车马不弊于远路,旌旗不乱于大泽,万民不失命于寇戎,豪杰不着名于图书,不录功于盘盂,记年之牒空虚,故曰:利莫长于简,福莫久于安。”在他看来,理想社会并不是不要法术,而是法术在“道”的轨道上进行,对国家来说,重在不乱人心,对个人而言,重在把握自己。法像早晨的露水,清楚无私,也可以说法的制定与实行者都公而忘私,一切照常规进行,所以民心也纯朴,没有长途舟车劳顿,没有战乱之祸,没有功名利禄之心,这样才能长治久安。在这种社会里,君王是个“全大体者”(《慎子·逸文》),他“望天地,观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时所行,云布风动;不以智累心,不以私累已(己);寄治乱于法术,托是非于赏罚,属轻重于权衡;不逆天理,不伤情性;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不引绳之外,不推绳之内;不急法之外,不缓法之内;守成理,因自然;祸福生乎道法,而不出乎爱恶;荣辱之责在乎已(己),而不在乎人”(同上)。就是坚守道法,不以自己的好恶来影响法的实施。虽然慎子的理想社会是继承老子的,但是他却能立足当时的社会背景,以法的方式来实践无为,试图达到法而不法的治国境界,从而肯定未来社会的上上下下都是社会秩序的自觉维护者。

道家治理国家的终极目标在于实现“道化天下”的社会理想。这种社会理想经历了许多形态。最早老子提出的“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观,一定程度上是对氏族部落的自治思想的回归。而庄子提出“至德之世”、“赫胥氏之时”的理想社会,将老子的社会理想进一步发挥,但依然具有乌托邦色彩。黄老道家则由理想转向现实,汲收儒法思想,提出了具有可行性的社会治理模式——德刑并举,这种模式在汉初得到了全面实践,并将“太平”视为理想社会的应然状态。黄老道家的社会理想,既有老庄的道治思想,也有黄老道家的德治和法治并举的思想,从而在社会治理方面相对形成贯通形上形下的一整套社会治理模式。《淮南子》就曾系统总结了西汉初年以黄老道家治国的经验,并对理想社会进行大胆的设想:昔者黄帝治天下,而力牧、太山稽辅之,以治日月之行律,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别男女,异雌雄,明上下,等贵贱,使强不掩弱,众不暴寡,人民保命而不夭,岁时孰而不凶,百官正而无私,上下调而无尤,法令明而不暗,辅佐公而不阿,田者不侵畔,渔者不争隈。道不拾遗,市不豫贾,城郭不关,邑无盗贼,鄙旅之人相让以财,狗彘吐菽粟于路,而无仇争之心。于是日月精明,星辰不失其行,风雨时节,五谷登孰,虎狼不妄噬,鸷鸟不妄搏,凤皇翔于庭,麒麟游于郊,青龙进驾,飞黄伏皁,诸北、儋耳之国,莫不献其贡职,然犹未及宓戏氏之道也。(《淮南子·览冥训》)这种理想社会一方面继承了老庄以政治昌明、民风淳朴、天人和谐为基本特征的社会诉求,另一方面也吸收了儒家男女有别、上下尊卑、贵贱有等的礼仪规范和法家法令分明的法治规范,借以实现国强民富、万物有序、天下归附的太平盛世。

由此可见,道家理想社会构建的根本原则是法天象地,亦即效法天地自然,以期实现社会如天长地久般永固。具体说来,讲究制度建设和治理方式顺应自然之道和百姓天性,从而百姓自然生发出至仁、至义、至忠、至信的道德自觉,而不是依赖教化和惩戒来约束百姓行为。“根据道家思想所建立起来的社会及政治秩序却似乎或多或少地与根据自由主义建立起来的秩序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道家思想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自然、无为及自化等,也似乎与自由主义的一些观念有相通的地方,虽然它们的哲学理论有着很大的差异”。因为在道家看来,越是自然就越是自由。这点确实与西方自由竞争时代“管事最少,政府最好”的理念相通。

二、无为而治:道治天下的施政原则

无为是道家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时所采用的态度与方式。它是道家处事的指导思想,既是过程、当下,又是未来、永恒,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为“无为”要求一切行动要遵循客观规律(道),即老子所言的“唯道是从”和“唯施是畏”。进而要求包括治国在内的一切行为,不伤害人性,不危害环境,实现天地人三者的全面和谐,这就是“无为无不为”的深刻意蕴。道家的“无为”有两层含义:一是方法意义的工具价值,即把“无为”作为达到治身、治国和治天的工具和手段;二是目的意义上的目标价值,即把“无为”作为人生存的最理想状态,社会治理最理想的效果,人与自然的关系最和谐的表征,因此,“无为”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是道家的最高价值理想。

总的说来,“为”是目的也是过程,“无为”是手段,即以“无为”的方式“为”,换句话说,不违背大道的“为”即是“无为”,而这种“无为”的效果在社会治理上会达到“无不治”的效果。因此,只有“为”这种“无为”才能“无不为”,也是最大之为,绝对之为。如此说来,把“无为”思想运用于治世就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因为在道家的视野中,无为应当无处不在。并且,无为的过程恰恰是人们无不为的前提条件。“出为无为,则为出于无为”(《庄子·庚桑楚》),是说在无为的情况下作为,那么作为是出于无为;无为是一种为,只不过,是无为之为。

同类推荐
  •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宽容:大气的人生不计较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宽容》讲述的就是“宽容”,以佛学与国学中涉及的饶恕、包容、谦让、忍耐为基础,告诉读者一个获得淡定、幸福人生最简单的诀窍: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知交遍天下,朋友之间不必事事计较;因为宽容,我们才能步步登高,胸怀的宽广决定了人生舞台的大小;因为宽容,我们才能家和万事兴,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可被私欲沾染;因为宽容,我们才能优雅行事,息事宁人总好过无事生非;因为宽容,我们才能笑口常开,放下执念,收获的是一整片蓝天!
  • 禅的智慧

    禅的智慧

    本书以参透世理人情的智慧语言,深入浅出地阐释了禅的入世智慧,具体包括:认识自己,禅在心中心中有禅,处处即禅心不妄动,超脱化外原本无物,何染尘埃等六部分内容。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净空法师妙语菁华

    当代博古通今的大德净空法师于世界各地弘经演教四十多年,提出“佛教”乃“佛教教育”的正名之说,即他所认为的佛教也是孔教(孔子教育)。本书为净空法师几十年来弘经演教、启迪人类智慧的基础性的妙语菁华要录,包括佛教常识、修行、养生、礼佛仪式等内容。
  •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每天学一点禅理智慧

    “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基础,以佛家禅理感悟人生的高超智慧为核心,融合了儒家、道家思想的精华,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己,把握为人处世的分寸,掌握生活智慧,端正工作态度,享受真正的自由与快乐。书中精选了一系列生动活泼、意义深刻的禅理故事,通过心性、德行、处事等八个方面,以灵动的感悟,把禅的智慧切人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展示了禅理智慧的精华和风釆。这些文字直指人心,充满了哲学旨趣。在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时,如压力、情感、财富、生死等,运用禅理智慧,犹如一把开启智慧的钥匙,让读者的心灵在云水随缘、了无牵挂中营建睿智的精神家园。”
热门推荐
  • 小子们上课请勿11

    小子们上课请勿11

    米老师抚脸嗔笑:“一群臭小子、小基佬……TM高考了给老娘认真点!表辜负老娘对你们的一片关心啊擦!不管乃们是嘛兄弟11、嘛竹马情深、嘛师生难绝、嘛跨国爱恋……丫的要亲热给老娘回家亲热!毕业了随你们亲热!BUT小子们,上课就给我老实点,表动不动就11了OK?”
  • 高考失恋的我只能去调戏NPC了

    高考失恋的我只能去调戏NPC了

    高考结束的时候我就知道完蛋了,什么211/985都烟消云散了,全年级第一居然只能上二本找谁说理去。屋漏偏逢连夜雨,没等来录取通知书,却先收到了失恋通知书。“我恐怕不能和你在一起了,抱歉”人生真是寂寞如雪,我的眼前,只有一片灰暗。百无聊赖中,我回到了老家祖宅打算思(当)考(家)人(里)生(蹲),却偶然打碎了一个有些年头的瓷器,里面居然有一枚金色的戒指。这是要蹦出来个老爷爷教我炼丹的节奏?我正想着,却看到面前出现了一个萝莉。“欢迎来到《亚尔兰斯》游戏世界,从今天起,你就是我的主人了!”
  • 鬼医圣手:邪帝,滚远点

    鬼医圣手:邪帝,滚远点

    华夏鬼医陌染悠有个不为人知的爱好――盗墓。然而,这爱好却让她魂穿异世。墨家五小姐墨染悠,天生废灵体,被三小姐栽赃陷害而死。源于异世之魂与墨家废物之躯相融,天下风云皆为之变色!欠她的,迟早都会归还!什么?她是废物?!不好意思,神尊强者都被她分分钟秒杀!什么?地阶丹药千金难求?!不好意思,超神阶丹药她都当糖吃!神兽很稀有吗?她空间里一大堆超神阶兽兽~但是,邪帝为什么老缠着她?!好吧,她承认,邪帝是有那么一点点的美色。可是这不是理由吧!糟了!他又追上来了!快溜啊!
  • 聪明鬼就是牛(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聪明鬼就是牛(淘气小子好事坏事一火车)

    本套书是一套校园幽默小说,包括《疯狂鬼变淑女》、《胆小鬼也疯狂》、《滑头鬼栽了》、《聪明鬼就是牛》四本书。作家在这四部作品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成功地刻画出周大齐、侯洋、李晓果、巴奇这四个小主人公的形象: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有爱心,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想助人为乐做好事,却常常把事办砸;他们好心却办了错事,闹出一个个笑话……孩子们读着这样的小说,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常常能够从文字中读出自己或同伴成长的影子,产生共鸣。
  • 花夏

    花夏

    一直的一直都不肯承认自己的悲伤,就像不肯承认自己至始都是一个人一样,那段一个人的独角戏,我浅唱的花季,你没看见,滴滴落落的泪水,在那个微凉的初夏,是纯美的想念,握在手心里的梦,在天亮的那一刻散落······——《花夏》题记十五岁,在那个花季的年龄,我遇到了你;十五岁,在那个雨季的夏天,我邂逅了你。是是非非,恩恩怨怨,世间有太多的不得已,无处诉说···因为爱你,我宁愿选择离开你;因为爱你,我宁愿看着你投入别人怀抱。你不知道,这一切都不是我的初衷。我唯一的愿望,就是哪怕我粉身碎骨,我也要你幸福···此文不是《花季雨季》、《花夏:花事未了》的改编,不喜请绕道。本文纯属原创,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神秘的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神秘的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

    上帝接的电话,飞行梦游,与灵魂对话,死亡之后追人奇石古堡疑案,杀手之谜,“神医”之谜,古怪的精灵,奇特的梦游,离魂病,一百多年前的救命信,海上悬案,生发长须的僧尸,从“地狱”来的人,水平方向喷射的火山,飞鸟不栖之地,能使普通水稻变香稻的神奇水田……所有你知道的,你不知道的,和你想知道的一切有关世界上的谜题,《神秘的世界(探索宇宙奥秘系列丛书)》将为你解开答案。
  • 天道情伤

    天道情伤

    一个注定要改写一个时代的人,一个在命运之外的人,却又命中注定的人,在天地异变,飞仙不再的时代里,他要怎样以一人之力打破天地禁锢,让飞仙再现,究竟到最后是会开启一个新的时代,重获新生,还是连同末日一起消亡,永坠炼狱。以他为起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神奇动物之谜(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

    《破译奥秘大世界丛书:破译神奇动物之谜》讲述的是揭秘世界动物身上的神奇之谜。
  • 超级商业系统

    超级商业系统

    简介够长才会火!随便睡个觉,也能够被二货神秘人送上一个NB的商业系统。从此叶飞就开始攒钱花钱的苦逼之路,想要变得流弊就得赚钱,想要变得更流弊就得花钱。不赚钱,对不起商业系统提供的商业信息。不花钱,对不起商业系统列出的一大排好东西。只要有钱,就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的。生命保险,价格500W,保险期限一个月,也就是说一个月内受到任何致命伤害都能原地满状态复活。【从此信飞哥,得永生】空间传送卷轴,价格1亿,该卷轴可以让使用者前往任意空间位面一次,返回原位面则需要再花费1亿购买传送卷轴。【什么?结婚去国外旅游?!老婆,咱结婚了俺带你去异界旅游】新书《异界之儿歌三百首》还望大家支持……这回事认真的了。
  • 十年一同走过

    十年一同走过

    一次偶然的相遇,让三个少女遇到了tfboys,源源,小凯,千玺,几个少年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逐渐成长,一路风雨,一路欢乐。甚至经历了早恋风暴……可到最终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