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200000001

第1章 自序:在我思想中把握自己的时代(1)

我这人有一个习惯:凡刚刚变成了铅字的自己的东西一概不看,主要是不满意,觉得那一页已经揭了过去,脑子里全是刚刚涌现的新念头;想不到当要编出一本书时,又把过去发表了的文章挑来挑去,觉得哪一篇都舍不得割弃,恐怕主要是因为它又重新唤醒了某种久远的记忆。这种“唤醒”也许与文章中的文字无关,有关的反倒是一些很次要的因素,比如当时写作的环境、动因,甚至编辑们约稿时的语气,等等。总之,看来越久远的东西就越使人怀念,或者说,只有拉开了相当的距离,无论是时间的还是空间的,人才意识到一些原本并不在意的东西所具有的价值。

别人是不是也这样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作品是不是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呢?不知道。

过去了的四十多年,我一直过的就是读书写字的营生;前十年在所工作的监狱里编写各种教材、讲稿,整理各种文件,包括奖惩材料、敌情汇报等等,也间或写过一些剧本、小说之类的东西,想通过写字来改变命运。

写字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恐怕是一项专属于人类社会,而且是以语言、文字为交往媒介的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当然,它背后就已设定了权力的存在)。

有的人因文字而飞黄腾达,鸡犬升天;有的人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

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哪一代人会如我们这代人这样对文字充满敬畏与恐惧的了;因为文字的威力与对命运的改变已经不再专属于那些会咬文嚼字的文化人,而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哪怕你完全不识字。符号化了的权力系统与意识形态对生活各个方面的渗透与支配都是前所未有的。这种情况几乎就这样一直延续了下来,直到这种对文字的敬畏与恐惧被一个自天而降的网络世界彻底搅乱为止。

这种搅乱主要是以一种“不与你正经谈问题”或搞笑的方式展开的,它与主流媒体保持格调上的一致,就是不争论、不讨论,娱乐无极限,理论有禁区。

所以这是一个看起来欢天喜地,人人每天都生活在参与各种晚会活动之中的时代。

我们这些文化人也就有了一个从无可奈何到心安理得的过程。

从骨子里说,我们既想维护这种对文字的敬畏(当然与其连带的也就免不了要有的恐惧),又打心眼里为这种恐惧(当然与其连带的也就免不了要有的敬畏)的被颠覆而庆幸——尽管一切都还远远谈不上消除。

在一味的低俗与搞笑中,有时会感到仅仅是为了回避严肃问题的讨论,就需要花费与时代同归于尽的代价。

由此想到应该认识我们这个独特的时代。我甚至认为,既然我们只能通过文字去认识一个过去了的时代,那么在这一意义上,文字的命运也就是时代的命运,文字的下场也就是时代的下场,我们也只能通过文字表达的特征去判断一个时代的特征。一百年后,当那时的人看到我们今天的“主流媒体”上全是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到底会怎么想?会真以为我们整日生活在幸福美满之中吗?会真以为我们对一些最关紧要的概念获得了某种与幸福,与对个人的丰富、发展有着切身关联的理解吗?我们今天之所以说“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不好”,恐怕主要不是因为当时举国上下都没有认真搞建设,经济不发达,人民生活多么贫穷,而是因为在那个“大鸣大放”的时代里,在天天都会翻新花样的政治运动中,有多少人仅仅因为说了一句什么话,写了一篇什么文章就断送了性命或被发配到遥远的边疆劳动改造一辈子。在我所工作的那个监狱里,所谓的“政治犯”,几乎全都与他们说了什么话、写了什么文章有关。

这样,我对文字也就被训练得具有了一种特有的敏感——尽管也常常在心中想着如何颠覆这种敏感,至少也要走出对它的恐惧。但始终成效甚微。应该承认,这一切都是“有意而为之”的。我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想讨论一下“有意而为之”中的“意”与“为”的关系(参见《话语的真相》),现在这本书里没有选取这篇文章,并不等于说这个问题就不重要或已经解决了。对人生而言,没有什么问题可以说是不重要或已经解决了的,特别是“有意而为之”中的“意”与“为”,即“把X在C中当作Y”,如塞尔所说,这里的“当作”,就可以理解为“集体的当作”,一种“集体无意识”或“集体意向性”的体现;而“为”,看起来是个人的行为方式,其实背后也有着集体的“规训与惩戒”(这里借用的是福柯的一本书名)。所以我才特别关注伦理与政治问题。

如何认识我们这个时代?仅仅这样说还不行,我想强调的是怎样才能在思想上把握我们这个时代。

把握,强调的是概念的具体化,一种哲学意义上的理解。

我们不得不承认,20世纪前半叶,中国的文化事业,特别是对中国命运的理论思考曾有过相当的繁荣;自那以后,在权力的操控下,哲学如何理解自身就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如何从鲁迅先生曾信仰后来又不信了的进化论、个性主义和尼采哲学中走出,如何对历史目的论、进步观,对个人与社会、道德反思与政治正确的关系有一个理论上的把握就始终悬置在那里并成为时代绕不过去的话题。

于是这里就有了两种不同的角度:把自己的“时代”当作“结果”和把它当作“存在”。这两种角度的不同也就是方法论上的不同,即实证的方法与哲学的方法的不同。以实证的方法认识我们的时代,就是回答时代在时间中的起源。比如,我们这个时代显然与古代中国、近代中国,特别是与1949年后的中国,与“文化大革命”,与改革开放,甚至与整个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密不可分。这是一种发生学上的探究,以回答这样一个时代是如何发生,如何成为现在这个样子的。

把时代认作存在,存在是一个整体性的概念,这才谈得到概念上的把握,因为思想的把握也就是概念的把握,而概念永远是整体性的,比如“人”、“自然”都指的是作为整体的(或理想的)“人”(人类)或作为整体的(或理想的)“自然”。这是一种哲学的观念。把时代认作结果,突出的是这一时代某种具体的情况,如政治、经济、文化上的现状,它相应地也就要求用某种具体的情况说明它是如何发生的,这就是实证的或经验的方法与哲学方法在观念上的不同。整体性,生命的整体、时代的整体,这是哲学的永恒特征;相对于这种整体,任何“结果”都是以“碎片”的形态呈现出来的“方面”。

“如何发生的”与“何以可能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提问方式,前者是实证的、因果的,突出的是时间上的先后;后者是哲学的、直观的,强调的是某种先决或先验条件的具备(其实是理解或康德所说的构成知识的先验条件);前者的知识是构成性的,后者是规范性的;前者构成了“原因”这一概念,后者则必须回答“应该”的问题,因为当你追问“何以可能”时,就先已假定了自己心中已有个什么东西。

正是这个东西促使你追问“何以可能”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这里面就有着价值上的判断。

所谓“应该”,就是指要用“存在”(“是”的规定性)来判定它,看它是不是合乎其概念:这个国家算不算一个国家,这个人是不是一个人,等等。所以从本质上说,哲学是用来批判的,怀疑的,表达不满的,因为它是整体性、合乎理想性的观念。当这种哲学的观念体现为一种政治上的“设想”时,它就具有某种乌托邦的性质,而且具有某种强制性,即所谓的Ideology(意识形态,台湾人译为“意的牢结”)对人的意识的支配。

这其实应该理解为一种理性的认知态度,所以黑格尔才说存在的也就是合乎理性的,因为他相信“国家”是在其意识形态中慢慢实现了它的本质(概念)的,“人”和“人类”一样,也会逐步实现自己(的概念),即《共产党宣言》中所说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就涉及一种历史观。按照洛维特的说法,如果不谈救赎,不谈目的,历史也就谈不上意义。这当然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涉及历史哲学中是不是应该设定超验的一维,这本书里专门有一篇文章谈到了这个问题。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说就与此不同,所以当代中国的崛起,如果说在文化上对全球都具有某种意义的话,那就是我们以自己的实践给出了另一种时间观、历史观,一种不同于西方发展、进步模式的成就观。当然,按以往的历史,它一定是循环的、轮回的,就如尼采也曾设想过的那样;换成中国的老话,就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五百年必有王者兴。

相对于这种时间观、历史观而言,那种想通过在历史中寻求“原因”来说明“结果”的思路就显得很无力,因为就循环、轮回来说,“原因”本身也就是循环的、轮回的。

所以,翻检中国史书,两千年下来,你会发现那种固定了的因果关系总是似曾相识。当然,你也可以把这种永恒轮回着的东西理解为某种法则、规范或观念。

当然,作为一种构成性的知识,回答“原因”的问题也极其重要。二战后兴起的“历史社会学”就专门研究这一问题,探讨社会是如何运作与变迁的,试图说明是什么东西推动或阻碍了人们自己的价值观的实现。只要想想我们中国百多年来的经历,想想文化、文化中的伦理意识与政治环境的变迁,就会意识到单纯的哲学研究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或者,我们几乎可以说它从来就不是一个单纯的哲学问题。

但哲学这种追问方式(连同相应的前提设定、证明过程、论述逻辑)在我们这个古老国度里所显现出的贫乏与不足,又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

总之,实证的、经验的,就是寻求现成的东西的原因,用原因来说明结果,把现成的东西看成是被造成的结果(任何社会事实或制度性事实就更是人类意向性的构建,参见塞尔的《社会实在的构建》)。

其实任何现成的东西也可以就看成是存在的;我们不问它的来由,而是问“它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吗?”“能不能或有没有更好的、最好的?”

就是对我们今天的社会现实来说,我们恐怕永远也回避不了这样一种追问:它是必然会成为这样的吗?会不会是另外的样子?我们凭什么说这样的样子就好或不好,凭什么想象另外的样子就好或不好的?如此等等。

所以从根本上说,哲学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寻求规范的、追问“应该怎样”、“能不能怎样”、“有没有更好、最好”的思维方式。

同类推荐
  •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第四卷)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以写诗歌和散文为主的八位文学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合称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八人。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理直话自爽(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土塄上的孩子(高平作家丛书)

    夯者脸上开心的笑容,幽默风趣的夯歌,瞎子富才与高平鼓书,心地善良的父亲母亲……作者用朴实的文笔,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温馨画面。使我们在感受人间真情的同时,也仿佛看到了,作者那颗善良、朴实的心灵。城市化的今天,乡村正远离我们而去。“我确信乡村会永远存在,而且会以一种稳定的姿态坚守着脚下的土地”。多么善良朴实的百灵啊!我深深地为她这份对土地对乡村的执着而感动着。
  •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年月诗集 独步天涯

    故乡山水,如诗如画,住净水器、触景生情,咏物明志。讽刺为了清明,离骚怒其不争。时光链环套住年月,火花飞溅,汇集成歌,一唱百年。
  • 抒情时代

    抒情时代

    灯红酒缘、光怪陆离,这个时代是如此陌生,周洁茹将光代的生活刻画得纤毫毕现,将一些现象展现得如些直接,直接到令你吃惊。这不是我们认识的那个世界吗?当然是!这就是当今的这个抒情时代!
热门推荐
  • 堕落天使的神秘爱恋

    堕落天使的神秘爱恋

    她原本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却因一次偶然遇见了他,并且许诺了十年之约,十年之后在次相逢,却因令一个她失去了家人,而引起了身世之谜,因为他的不信任令她悲痛欲绝,从此开始蜕变之旅,三年之后,她完美回归,再次遇见他,又会引起怎样的情愁呢
  • 末日之人烟飘渺

    末日之人烟飘渺

    这是一个没有异能,没有神奇道具的世界,末日之后的人,所想要做,所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情,活下去,为自己,为曾经的信念。而当全世界变成一个人吃人,丧尸吃人的世界时,道德的秩序在崩坏,一切的曾经变成泡沫,文明回归到最初。人又当怎么做!
  • 明四家传(上下册)

    明四家传(上下册)

    本书以翔实的史料和生动的故事全方位地介绍了明代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生活的时代背景、社会风情、彼此间的交往以及各自的生平和创作。
  • 阴人勿扰

    阴人勿扰

    傻子娶得新媳妇儿真好看,死了之后,为了看个明白,我们不惜挖坟掘墓。
  • 冥物语

    冥物语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神灵吗?你相信这个世界上鬼魂存在吗?这个世界除魔的只有阴阳师才能做到吗?不……除了阴阳师以外,平凡的人同样也能做到,于是这个世界上便出现了一个专门对付鬼魂的组织。没有阴阳眼,却可以看得见鬼魂,没有符纸跟桃木剑,却能致鬼魂于死地,这就是这个神秘组织的魅力所在,专门培养出一批对付鬼魂的精英!
  • 超神学院之诸神之战

    超神学院之诸神之战

    接着《超神学院之为爱而战》这本小说,可以说是第二部吧
  • B+推理:生死一线

    B+推理:生死一线

    知名女主持人裸死在家,是自杀还是他杀?一个连环杀人案犯在二审前忽然引颈自戕,是畏罪还是冤情?接连出现在C市街道上的人体残骸,有明显的咬痕与刀印,是怎样的变态情形?一波三折的故事,环环相扣的去情节,不到最后一秒,难以揭开的迷局案底!且看一位业余选手如何以精妙的推理,解开这些难题,还事实一个本来面目。
  • 天纵狂狮

    天纵狂狮

    这是一片古老的大陆,没有人知道这片大陆最早的名字是什么,经过几千年的演变,大陆上的各种生物得以繁衍发展,大陆的各个地方的人类因为地域的差异也创造了不同的文明。北方的高科技帝国,西方的魔法文明,东方存在了几千年的神龙帝国,和南方人类与矮人,异种生物共同和平生活的世界。这里讲述的是在大陆战争之时起到重大作用的卡修帝国的王者,被世人称为黄金狮子的卡修.扎克的故事青年时期的卡修扎克为了赚钱而励志成为这片区域最强的铸魔师!
  • 莲惑

    莲惑

    她原本有个幸福的家庭,一个深爱她的丈夫,一个可爱的女儿。可是由于阎王的失误一夕之间,与家人天人永隔。重生后的她胸含血莲而生,一出生就被视为杨家天命之女的传人,更是南齐国严太宰唯一的孙女。而这位严太宰就是前世她深爱的丈夫。爷爷对她疼爱有加。取名严慕雪。当雪儿成为天女宫宫主时,才知道原来南齐皇族君家世代身重至命绝情蛊,中了该蛊不仅自己深受蛊毒痛苦,寿命不超过45岁,而且还遗传给其儿子。而天命之女因为天生至阴之血,只有她与君家子孙所生的孩子的脐血才是的绝情蛊的唯一解药,而她的使命就是替君家解毒。一个从小与她青梅竹马在11岁时就以其母妃的传家之宝梅花镯送她做为定情物的瑞王爷君子墨,另一个是帅气睿智深受陛下宠爱的明王爷君子轩。她并不知道自己面临命运的选择。无意中命运把她推上了太子妃的宝座。而明王爷在与她定婚当天被皇上命为皇太子。本十分不愿嫁入皇家的她,知道了子轩对她的情深意重,尤其是婚后子轩为她放弃了整个后宫后,也渐渐地爱上了君子轩。并告诉了他自己是杨家天命之女传人的身份。当雪儿怀上子轩的孩子后,一次未遂的下毒事件才使她知道梅花镯原来是子墨送给他王妃的定情物,而且只有在怀上子墨的孩子后才能拿下来。与其同时,子轩与其大哥欣亲王的夺位之争也处于白日化的状态。在严太宰与子轩的运筹帷幄下,子轩最后赢得了胜利。但皇上却因此而重病不起。临终之前,皇上密见雪儿并求她一定要救救瑞亲王君子墨。然后皇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宣布皇太子君子轩继位。亲封雪儿为皇后。最后皇上给了瑞亲王君子墨一根御杖,称该杖上可打昏君下可打佞臣。子轩即位后,雪儿产下一子,顺利解了子轩体内的毒。同时雪儿也以健康为代价解救了墨。此时邻国狄夷国趁南齐新君继位,国事未稳,发动战争。子墨殿前请樱带兵前去御敌。一年后前方传来南齐军在合州被围的消息,而子墨身重毒箭命在旦夕。 雪儿带领其表兄神医之后、天女宫成员与国丈一起去解合州之围。在雪儿的指挥下,合州之围被解。狄夷国灭亡。雪儿衣不解带的照顾子墨,二人因此而产生了感情。可雪儿想到子轩的情深意重,克制了这份还处在朦胧中的感情。
  • 都市之点金手

    都市之点金手

    一个乡村少年无意中获得了一位古代修士的传承,于是开起了一段纵横都市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