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0100000025

第25章 一九九九(2)

当家书和日记来读,感到神清气爽、心心相印。我把他当兄长,写下一些回应的话,抒发自己的思绪,这些文字使我的心灵恬静而澄澈。

时至今日,我仍与哲学为伴,我想从中得到的不是名声,而是智慧和宁静。

现代与传统

研究西方哲学使我从1986年到1988年在牛津大学生活了两年。任何一个到过牛津的人,都感叹这里是最适宜读书和思考的地方,不论是高耸入云的教堂尖塔,还是举世闻名的波德林图书馆的穹形圆顶屋,都散发着精神文化韵味。赖尔、奥斯汀、斯特劳森的精深思想使得“牛津学派”在20世纪的哲学史上成为精彩的一章,而艾耶尔、达梅特的独创性见解使牛津以分析哲学的重镇闻名。我就是冲着达梅特来牛津的,那两年我在他的指导下辛勤工作,并有幸在斯特劳森退休前听完了他最后一次上“哲学导论:分析和形而上学”。

在学术上大开眼界和获得丰收,这在我的预料之中。而出乎意料的是,牛津生活使我有一种新的文化体悟:我对“传统”和“现代”产生了与以前迥然不同的切身感受。

在牛津,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对传统的重视、为历史而骄傲。在这座容纳了三十来个学院的小镇上漫步,不时会有一块镶嵌在旧墙上的石碑映入眼帘,上面镌刻的文字是:“女王陛下××××年×月×日为××学院奠基。”当我在不同的学院凝视着那方形的、菱形的、圆形的、椭圆形的如茵如画,整洁如地毯般的草地时,深知校史的英国友人会自豪地告诉我,这块草地有二百年、三百年或五百年的来历。我曾在享有盛名的国王学院拜会一位着名哲学家并共进晚餐,参观校园时他向我指点,哪个地方是本科生的停车场,哪个地方是研究生的停车场,哪个地方是教师的停车场。就餐时,他递给我一套黑袍,长条形大餐桌旁边,每个教师都身着黑袍,正襟危坐,桌上和墙上的蜡烛肃穆地燃着。餐厅另一端,是供学生用餐的低桌(lowtable),我遥望着一个坐在那里的熟人,他是牛津中国学生会主席。

我因为是被教师邀请而在高桌(hightable)就座,牛津的传统,即身份观念,把我们隔开了,我们两人只好相视苦笑。

一次去最有贵族气派的基督堂学院拜会友人,受到老年门卫的询问和指引,此公表情之谦恭、语音之纯正,周到的举止中蕴含的大家风度,几乎令人手足无措。在学院的大厅,朋友指着十几幅油画中的一幅说:“那是约翰·洛克,他在本学院任职前后三十多年。”啊,这位大哲学家,近代思想的奠基人,就是在这里思考和写作的!他还告诉我,艾耶尔毕业于该学院,他因学术上贡献巨大,被女王授予爵位。获此殊荣的牛津哲学家还有斯特劳森,朋友告诉我在称呼上的规矩:“当面说话时,别叫艾耶尔教授,叫弗里德里克爵士,别叫斯特劳森教授,叫彼得爵士。”

确实,牛津有无数的繁文缛节,不论是欣赏,还是厌烦,你都得遵守。久而久之,习惯成自然,当你适应了这样一种生活形式,“从心所欲不逾矩”时,你就生活在一种传统中了,传统离不开形式,无形式的传统只是一种文化抽象。

牛津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它的现代性决不表现于人们穿金戴银,小汽车的拥挤和大哥大的普及,它首先体现在牛津的学术理念和习惯,学术水准和成就中。牛津的导师制原先让我和中国的私塾相联系,严格的教育使人猜想上课的场景一定是滔滔不绝和洗耳恭听,一定是死记硬背和做不完的作业。但实际情况刚好相反,研究生上课时讨论的活跃和热烈使人叹为观止,不止一个导师对我说,在他们看来,“最好的学生就是能教给我一些东西的学生”。我跟从达梅特教授作研究时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两年中他从未对我做过“传授知识”的工作,他总是把最新课题摊出来,要求我和他一道思考和解决。

牛津大学的四十二个科系中,有三十二个被评为世界一流水准,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据说有二三十人,其中生物化学系就有三人。数学没有诺贝尔奖,最高奖为菲尔兹奖,牛津数学系获奖者有三人。我周围的中国学生提起自己的导师,不是某学科的开创者,就是某个领域的世界权威。在这里,站在学术前沿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在近代以来的中文词汇中,“现代”和“先进”同义,在牛津,这不是梦,不是理想境界,而是身边的日常现实。

在中国,“现代”还是可望而未能即的目标,也许,唯一令我们自慰的是传统。

我最要好的英国朋友G博士最以英国的历史和传统自豪,他嘲笑美国人的口音、美国人的电影,甚至航空母舰,但他从不在我面前狂,因为中国的历史比英国更悠久。我心中既窃喜又悲哀的是,G博士并不知道,传统在中国基本上荡然无存。

不错,它存在于典籍中,但有多少人读典籍、懂典籍?确实,人们要游泰山,在曲阜搞祭孔典仪,但这些不过是旅游的一景而已。传统既不应是木乃伊,也不应是化装舞会的面具,它应该是生活的一个部分,应该体现在我们的日常言行之中。牛津的生活使我再不敢轻言传统,当然也不敢妄谈现代。

文化与中国

从静谧、古色古香的牛津返回北京,我发现短短两年,中国的精神文化氛围发生了使人一时无法适应的巨变。生活好像是一锅沸水,人似乎置身于漩涡的中心,各种事件和景观纷至沓来,令人目不暇接,各种信息和机会从四面八方袭来,使人无法思索,只能选择。每天都感到热气扑面,精神总是处在亢奋状态。生活方式也面目全非,两年前大家和穷学生无甚区别,相聚时煮碗面条,有啤酒已属奢侈,现在是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我所在的编委会,名气大了,排场也出来了。吃饭是为了议事,有那么多的出版者、合作伙伴要求洽谈,有那么多的计划和方案需要商讨,有那么多的文稿必须分配给合适的编委去处理……在1985年,以我的朋友和同事G为首,成立了名为“文化:中国与世界”的编委会,它被海内外视为在80年代文化热中最有影响的三大民间文化团体之一。

在此之前,“中国文化书院”和“走向未来”编委会的活动已经有声有色,其成果已蔚为大观。前者的宗旨是复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继承,后者追求以现代科学成就为基础建构新的历史观和世界观,因此,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学术思想空间供我们的编委会活动和发挥作用。我们的宗旨是引介当代西方最新人文思潮,为下一步的思想文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这个编委会的成员以研究当代西方哲学的青年学者为核心,主要来自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我始终认为,这个后起的、拙于活动与组织的编委会能迅速崛起,应归功于它平实而深刻的认识与追求:在大规模的复兴和建设之前,应有吸收、借鉴、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发轫于严复、梁启超诸前贤,中断几十年后,当开放的时代来临之际获得重新启动的机会。

公平地说,“文化热中的三大学术山头”之说是太简单了。至少,以“新启蒙”为旗帜,以民主和人道主义为追求目标的一批学术界人士,在当时的作用和影响也是很大的。而《二十世纪文库》编委会作出的贡献,到了90年代也愈益明显。

此外,还有“猫头鹰文库”、“当代大学书林”、“国际文化思潮”、“二十世纪西方哲学译丛”等丛书的推出,都是不可忽略的。

客观地说,我所在的编委会虽然名声远播,但在80年代的思想运动中,却建树甚微。这首先是因为,它活动的时间太短,就那么三年左右,来不及做太多的事;其次是因为,正如编委会的名称所寓意的,我们是放眼世界,然后回观中国,不是一上手就炮制回答“中国向何处去”的方案,也是因为这原因,大家对于当时提出的种种学说,都颇不以为然。我们都是毕业不久的硕士研究生,思想、学术上稚嫩的印痕尚未消退,只是凭一股锐气摇旗呐喊,开风气之先的功劳是有的,标示时代前进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实在是拿不出来。

我们在引介尼采、马克斯·韦伯、海德格尔、萨特等大家的思想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此外值得一提的学术探索大致有两点,虽然当时来不及将它们成形,但在90年代的学术思想发展中,它们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了。

因为编委会的主要成员专业方向都是研究西方当代哲学,所以我们对于本世纪哲学思想中发生的所谓“语言的转向”,有一种敏感和较为深刻的理解。我们在“学术文库”系列中推出了《语言哲学名着选辑》,并审定完成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译稿,至于花费不少心血筹划的对于英美和欧洲大陆语言哲学的梳理,则延至90年代中期才完成了一部分。这种重视和理解,现在已渗透于中国学术文化界的主要话语之中。

同样也是因为对西方现代思想的熟悉,我们对自由民主理念中的英美传统与德法传统的差异有较早的认识,最初的启发来自罗素《西方哲学史》对于卢梭和拜伦的浪漫主义情调的剖析,在80年代几乎来不及展开的思想,在90年代成了思想学术界的一个重要话题。

80年代末,“文化热”骤然中止,苦心经营似乎毁于一旦,朋友们星散四海。

但目光远大、意志弘毅者并不灰心丧气。巨变并未使人颓废,反而促人反省。在80和90年代之交我们议论最多的话题是,在浪潮退后,我们可曾在沙滩上拾到闪光的贝壳?如果所获无几,那么我们应该为21世纪的到来做些什么?思想上经历一段蛰居期后,我开始将自己的思考变成言说,我认为,诗化哲学不行,终极关怀不够,后现代不可取,80年代民主和科学的旗帜不该倒,启蒙和理性精神不会亡,但这些导向应深化和具体,落实为宪政构架的思想与学理的支撑。

原载《花城》1999年1月号

另一类开国元勋

1787年5至9月,一群衣冠楚楚的绅士聚集在美国的费城,他们之中许多人头戴假发,还扑了香粉,衣着入时,胸前及袖口饰着滚边,出门以华贵的老式马车代步。是商人赶到此处谈生意,还是贵族们来消夏?都不是,他们是当时全美国十三个州的大约五十五名代表,到这里来开制宪会议。在空气灼人、挥汗如雨的盛夏,这帮人把自己关在戒备森严的大厅里,时而滔滔雄辩,时而字斟句酌,时而针锋相对寸步不让,时而讨价还价妥协言和。会议多次濒临破产,不少人扬言要打道回府,也真有人拂袖而去。人们最终还是在对立和争执中达成了协议,制定出美利坚合众国的立国大法。

这部宪法在日后的岁月几经补充修订,渐趋完备,它经历了两百多年的考验,保证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国势强盛。它也使后来想走民主宪政道路的国家看到了希望,有一个参考借鉴榜样。

在我们的传统里,开国元勋可能仅指那些驰骋疆场,面对尸堆成山、血流成河的惨烈场景而面不改色的将帅之才,以这个标准来衡量,参加费城会议的恐怕只有华盛顿将军等一两人够格。用我们熟悉的经典作家的话来说,赶到费城去的律师、法官、商人、农场主、议员和州长不过是一群“资产阶级庸人”而已。但正是这些精明干练,善于盘算和讨价还价、懂得适可而止的人创造了奇迹:他们把按说办不到的事办成了,他们为人类另一种生活方式、国家的另一种治理手段开辟了道路。这是另一种奇迹,它没有移山填海,一夜之间把天堂带到人间,但却无声地浸润着历史。

美国传记作家包恩(ChtherineDrinkerBowen)的《制宪风云——美国立宪奇迹》以翔实的叙述和生动的笔法再现了这段经历。在她的笔下,费城会议荆棘丛生、遍布陷阱,人们有太多的理由感到绝望而看不到希望,但是奇迹却出现了,它是由一批实际的、善于调和折中的人创造出来的。让我们来看看,这是一些什么样的人。

首先,他们大多年轻。会议的倡议者汉密尔顿年方三十,在理论上最深刻和有远见的麦迪逊三十六岁,来自马塞诸塞州的律师、“相貌英俊,眼光极富表情,声音高亢甜美”的金恩三十三岁,查尔斯·平尼克大概最年轻,才二十九岁。但是,即使是最年轻的人,也不乏实际从政经验。与会代表中四分之三以上曾出席独立前后的十三州代表大会,多位担任过州议员,独立之初曾参与各州州宪的制定,还有八位在独立宣言上签字,七位担任过州长,二十一位投身于独立战争。难怪当时远在巴黎的杰弗逊读了与会者名单之后不禁叹道:这可真是一场“英雄神仙大会”啊!

思想理论上的准备也是相当充分的。就拿麦迪逊来说吧,他曾请杰弗逊替他收罗历来所有的宪政民权书籍,从巴黎给他寄去上百套,其中包括最新出版的三十七巨册,精选名家论着的法律政治百科全书;他曾潜心研究过古往今来曾经有过的联邦与同盟,长篇大论一一评析其利弊得失。与会的主要人物会前通过信函频频交换意见,深入进行理论探讨,他们对于自己目标的法理依据和历史意义,深有认识。

同类推荐
  • 西方音乐中的文学

    西方音乐中的文学

    本书以西方文学发展的时代更替为主线,以与音乐关系密切的经典文学为主体,通过文学简史、作品欣赏、音乐链接等环节,展示西方音乐与文学的紧密联系。
  •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

    《喂,亲爱的世界》讲述了不可停止思考,不可停止表达,但不要以为你的思考和表达就有什么结果。表达有什么关系。真正想说的话,对着真正想听的人,一辈子说出不来。在我们灵魂的遥远处,自己永远孤独。
  •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全集(3)

    文爱艺的诗被人称之为“青春流行诗”。它以忧郁、迷婉、清新、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语言对文爱艺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他的诗的语言,清新流畅、简洁凝练,配以喁喁絮语般的语调和参差的长短句,造成一种迷婉、绵延的语境,俘虏了读者的心。
  •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世俗流言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民间故事全集》包括《清官能吏的故事》、《书生才子的故事》、《农夫诙谐的故事》、《工匠谈闻的故事》、《百姓闲聊的故事》、《儿童趣事的故事》、《世俗流言的故事》、《动物王国的故事》、《万物戏说的故事》和《自然传说的故事》等10册内容,精选了古今中外各种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和民间笑话等数百则,是启迪智慧,增长知识,扩大视野的良好读物,也是青少年学习和研究民间故事的最佳版本,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收藏和陈列。
  •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我和我的洋弟子们

    本书记述了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何杰教授在长期的对外汉教工作中,和她的洋学生之间发生的许多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热门推荐
  • 画江湖之重阳

    画江湖之重阳

    写出自己的想法,我的画江湖,以画江湖为玉石,我为刻刀,雕刻出我的七巧玲珑塔。
  • 灾厄始祖

    灾厄始祖

    拜天天崩,拜地地裂;敬神神死,祭仙仙灭;不死不灭,天地不容。拥有仙祖意识和灾厄之躯的杜少陵,为了三界众生,不得不拼了老命地提升自己的实力。杜少陵:没办法,我一懈怠,整个三界都要跟着陪葬啊。且看无敌的杜少陵如何在三界之中成就自己的至尊之位。
  • 腹黑王爷:杀手王妃要逆天

    腹黑王爷:杀手王妃要逆天

    她,21世纪地质勘察精英部队的一员。他,南玄犹如神袛般的瑾王殿下。一见钟情,却因家族纷争被迫分离。四年之约,身世之迷终将解开。几经波折,微光照进云层。两人再度携手,结果又将如何?
  • 云逆乾坤

    云逆乾坤

    东方逸带领两个跟班的涅槃转轮回,撕天改命,逆天而行之路[东方工作室]
  • 袁崇焕传

    袁崇焕传

    本书主要写袁崇焕的一生,写他如何打败天命汗努尔哈赤和天聪汗皇太极,又写崇祯帝中反间计、杀袁崇焕而使皇太极成为袁崇焕的克星,本书重点写明兵部尚书、蓟辽督师袁崇焕登上历史舞台的最后十年,袁崇焕为辽事而投笔从戎,为辽事施展才华,也为辽事建树功勋,因辽事而召唤仇神,因辽事而惨遭冤杀,也因辽事而垂千古。
  • 那年青春正十八

    那年青春正十八

    追梦的路上,会遇到许多坎坷。还记得当初的自己吗?那段校园时光,那段永不可复制的青春。一切的一切都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致:我们逝去的十八岁!
  • 标铜

    标铜

    五百年史海钩沉,五百年前世今生,一个魂与一群人的选择。五百年后的约定,五百年前的守望。是南北?还是东西?是后明?还是季宋?是求立德为公?还是立功不朽?还是立言传之万世?‘普天之下,莫非夏土,率土之滨,莫非夏臣’‘耕我夏犁,随我夏剑,标铜立柱,永镇天南,四海唯唯,于斯万年’。…官方群,角色报名:QQ:490714825
  • 嫡女惑君狂

    嫡女惑君狂

    前世,她固执任性,所爱非人。受尽屈辱,最后忍恨被折磨而死。今生,她不再糊涂,一切从头开始。不再受人挑唆,努力提升自我。笑对内院牛鬼蛇神,摆得平龌龊,斗得过鬼魅魍魉。总之,这是一位上进的姑娘。只不过,树欲静而风不止。(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George Sand

    George Sand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双炎少年

    双炎少年

    一部参合着极道、玄幻、搞笑、爱情、友情、兄弟情的经典网络现代修真小说。精彩的剧情,华丽的动作武打都将给您带入一个真实的虚幻世界。凋零的玫瑰,感人涕零的爱情。究竟怎样才算是海枯石烂?残忍的杀戳,命悬一线的生死较量。那是靠心与心之间的默契才能取得的胜利!让三界安宁。让爱永恒。让他们的故事从这一刻起,拉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