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9800000015

第15章 一九九四(1)

纪事

这一年写的文章似乎较多。5月在首尔(当时称汉城)出席“亚洲哲学与宗教学会”时,对宗教对话的首倡者之一斯威德勒(L.Swidler)留下了很深印象。8月赴香港道风山做访问学者,住了三个月,感受良多,“有心无题”五则和“蜻蜓点水”只记叙了其中点滴而已。

有心无题(五则)

(一)

万万没有想到,在香港,在这座我只认识一两个人因而曾以为可以“隐居”两三个月的城市中,竟然比在朋友众多的大陆上还要忙碌(催稿信可以电传追踪!)。

“大隐隐于市”,看来我是不如“小隐”,不如不隐!

万万没有想到,香港,这座我曾以为是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令我想起的竟是我的家乡——贵州的连绵群山!

站在沙田附近高高的山上,看着脚下密密麻麻高低错落色彩明丽的高楼;走在道风山林莽丛生的小径上,听着由海湾填平造成的峡谷中火车和汽车持续不断的轰鸣,一种意想不到的感觉降临我心——喧嚣与安宁、躁动与静止、时间与永恒,竟能这样相互依偎、和谐共处!永不止息的海浪,拍打着永远沉默的山崖,这样的景象,我不是见过许多吗?亘古以来,不就一直如此吗?

(二)

今天是我的生日,到港两月来我第一次放松自己,专程去爬山。快到山顶时,我想起听说过这山里有野猪,还有一个外国姑娘被野狗咬伤过,所以不敢再爬了。

我望着蜷伏在山坳中的小屋,想起二十七年前,自己在贵州黄平的山里当小学教员,那时我才十七岁。住在县城里的舅舅来看望我,他领我出门(出门就是山)去拾柴,同时对我说:“要记住:出门勤弯腰,进门不愁烧!”这是老百姓的生活经验——为了要有熟食,必须如此。在现在,在香港,这话还有用吗?我心里问。

当然有用!因为我想起《圣经》里有一句话:“你必汗流满面,才得糊口,直到你归了土”,又想起古代寺庙里有一条规矩: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一只鲜红的蜻蜓飞来,停在我眼皮底下的青草叶上。我又想起二十四年前,自己在贵州印江的山里当小学教员。当我教学生学“马”这个字时,我发现又画又讲还嫌不清楚,因为他们从来没有见过马——这种喜欢昂首驰骋的动物,无法进入这个“地无三尺平”、“路无一尺宽”的山区!就在那个闭塞的山区,在那个闭塞的时代,我整学期给学生讲的故事(因为我是唯一的老师,所以可以自订“课程表”——每天都有故事课),竟是意大利童话《木偶奇遇记》!那些只吃过红薯没见过面包,更没见过木偶没看过马戏,不知道有鲸鱼不知道有大海不知道有意大利的终年赤脚的山乡儿童,在听这个“海外奇谈”时那种眼神之热切、那些欢笑之痛快、与“匹诺曹”的那种同悲共喜之心,对“蓝仙女”的那份景仰钦慕之情,永远刻在了我的心上!

我突然想到那些大谈夷夏之别中体西用的雄辩高论,不觉哑然失笑!

(三)

在这里我认识了一对挪威夫妇,典型的金发碧眼、高鼻梁、白皮肤;但他们那七岁的女儿不但头发黑,而且皮肤黑,不但鼻梁塌,而且因兔唇造成牙唇粘连,在18岁之前必须常常去找牙医动手术。这小孩与其父母反差太大,以致我心中断定她只是养女,却不敢开口问其原委。有一天,我们在食堂里同桌,这小孩的同学、一位皮肤黝黑但眼睛很大的尼泊尔小姑娘也在座,我忍不住夸了那尼泊尔姑娘一句,不料,这小孩的养母、总是那么和善的金发夫人马上正色对我道:“你不该这样做!”她接着解释说:人们常常当着一个孩子夸奖另一个孩子漂亮(聪明)等等,但是这样做并不公平,因为人人都有“漂亮”之处或独特的长处,更重要的是,这样做会有负面作用,因为未被夸奖的孩子可能因此而产生自卑、委屈、嫉妒甚至怨恨等阴暗心理。对这位普通的挪威妇女,我不得不心悦诚服!

我也曾对这孩子表示亲切,她却不大理我。我观察她很活泼外向,便猜想她不理我,是因为她使用的语言太多(挪威语、英语、普通话、广东话),对我讲的普通话不熟悉。后来她的养母谈起她的身世,我才知道原委。她四岁之前一直在台湾的一所孤儿院里,也许因为她的特点和反抗精神,常遭到周围人的歧视(她的养母当时常为领养者们当翻译,正是由于发现孤儿院老师总说这孩子不好,以致一直无人领养她,又出于基督徒的信仰精神,所以才收养她的),有时甚至挨打挨骂。

所以直到现在,这孩子见到白种人或西方人,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开怀大笑,但见到黄种人或中国人,尤其是说普通话的中国人(她呆过的那所孤儿院里流行普通话),却总是心存戒惧!她的养父母着意要消除孩子心中的这种阴影,而且收养后大部分时间住在中国人之中,但收效不大。

我想,这小生命心中的扭曲,恐怕不仅仅是那些孤儿院老师的歧视造成的,也许她后来生活其中的中国人也有责任,也许我自己也有责任——她不理我,是因为听不懂我说的话,还是发现我的“亲切”并非那么真切?

在这孩子眼里,中西确实有别。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今天的中国人会收养这样一个孩子吗?

(四)

我怕麻烦别人,所以在早餐桌和中餐桌上,都未向同桌人(也都是邻居)提起今天是我的生日——老外爱向人贺生日。我想,独在异乡为异客,一人悄悄过算了;何况出身布衣,一向也不重视什么生日之类的。

但在晚餐桌上,虽只有一对夫妇在旁,我却忍不住与他们分享我的喜悦了——因为我收到了妻子和女儿极好的生日礼物:一封报喜信(女儿报告她通过了钢琴八级考试),两幅漫画(女儿活画出了她未被繁重功课窒息的童心),四张照片(使我能看见暂时脱离的天伦之乐)!

然后我心满意足,回屋继续闭门造车——安心读书写作。

将近晚上十点钟,有人敲门。我开门一看,只见烛光闪烁之中,一块蛋糕和一瓶鲜花上边有七张笑脸——两对挪威夫妇、一对尼泊尔夫妇、一位中国画家(都是邻居),站在门口,齐声高唱:“祝你生日快乐!”我因不知所措,竟然双手合十,眼眶也湿了!

这是我生平第一次吹生日蜡烛(正好蛋糕上只有一支蜡烛,虽然我不止一岁)!中国画家说要先许愿。我想起前几天中秋时写家信引用的诗句“但愿人长久(Maypeoplehavelonglife)”,不禁脱口祝道:“但愿人长爱(Maypeoplehavelonglove)”!

送客出门时,几位老外见墙上有“仁爱”两个大字,对那弯弯曲曲的篆书笔画颇感好奇。中国画家遂释“爱”字曰:中为人心,上有天帝覆之,下有人手托之,是为爱也。我则释“仁”字曰:仁乃二人合成,有你有我,方成其仁,有我无你,岂有仁乎?老外直呼“妙哉”(wonderful)!

也许,我们两人的解释,只是信口戏言。

但是,我们大家的感叹,确乎出于真心。

(五)

我在食堂里曾与一个在英国念书的中国学生聊天。她告诉我,一些暂不想回国的中国学生心中并没有忘记祖国,也不可能忘记,但“他们有一种观望心理,他们在等待”。我问她说:“望什么?”她说,当然是望祖国更好。“等谁呢?”她说不出来了。她当然知道,祖国的“更好”,是要人去干出来的;“等别人”去干,她说不出口,因为道理很简单:人人都等别人,那就无人可等。假如他们信上帝,她就会说他们在等上帝(即便如此,他们也知道英国有句谚语,叫Godhelpsthosewhohelpthemselves——天助自助者!)。假如他们不信上帝,那么他们等的,若非戈多,便是自己了!

于是话题变成了“等自己”是什么意思。这看来是不行动,至少是暂不行动,也就是“无为”的意思。它与国内有人倡言的“退出历史的缺席权”异曲同工。主张等待与无为者,国内也大有人在啊!

于是我想起了汤因比所谓“退隐”与“复出”。历史上不少大人物似乎都曾“退隐”,但却都为了“复出”。有些是韬晦之计,有些是养精蓄锐,有些是时运不济,不久却东山再起,总之,是为了有为的无为,却不是真正的无为。

如果不是韬晦之计,不是养精蓄锐,不是被迫下台,而是真心诚意的、“出家厌世”的、“躲进小楼”的真正的“退出”呢?那难道不是真正的“无为”吗?我姑且不论人作为历时的和社会的动物能否做到“退出历史”,或者说“退出”了历史的人是否还能称为“人”,我只想问问:“退出”是不是一种行为呢?“出家”是不是一种行为呢?退出不就是让别人进来吗?出家不就是让别人进家吗?缺席不就是让审判更顺利吗?沉默不就是让别人多说些吗?世界上哪有什么真正的退隐?世界上哪有什么真正的无为?出生就是“复出”,生命就是行为,生存就是“在世”。

难怪莎翁要说:“我们都是演员,世界就是舞台。”这演员,就是有为者(Actors)。这舞台,不但没有后台,而且与观众席连成一片,无边无际。

难怪歌德要说:“太初有为。”这个“为”,就是行动(Action)。这句话,是歌德改写的《约翰福音》第一句话“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而《创世记》第一句话则是:“起初,上帝创造天地。”其实,创造是“为”,道又何尝不是?即按老子之说,道既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难道不是大为吗?

所以,“无为”是假,要在“何为”。

我想起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又想起了谭嗣同(字复生)死后康有为的一幅挽联:“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

原载《东方》1994年第6期

“生死苦乐”三问

前些日子,北京电视台邀我参加过一次“生命绿洲”节目的座谈,话题是“安乐死”。才过一周,该台“BTV夜话”专题组又来采访,话题是“安灵的启示”(“安灵”是一家殡仪公司的名字,它专为委托人举行向海里抛撒骨灰的仪式,据说生意不大兴隆)。然而,“生死苦乐”之类永恒的话题谈了一大堆,经电视台一剪辑,播出的就只有一小撮。我不禁觉得,当我的形体在荧屏上活现之时,我的灵魂却似乎萎缩了。于是我还得来找《东方》杂志。因为在书本里,形体虽然无踪无影,灵魂却比较舒展鲜明。

“安乐死”?

“安乐死”观念的兴起,是为摆脱或解除绝症患者的痛苦。这问题涉及医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哲学及宗教等诸多方面,十分复杂。“安乐死”概念也分成很多类,其中最起码的,是“自愿安乐死”与“非自愿安乐死”。“非自愿安乐死”类似他杀,很难令人赞成——汝非鱼,安知鱼宁取“乐”而舍“生”乎?“自愿安乐死”实为自杀,赞成者甚众——与其痛苦地活,不如无痛或短痛而死,“赖活不如好死”嘛!

确实,“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euthanasia,意为“良好的死亡”,即“好死”。

同类推荐
  • 荒村拾遗

    荒村拾遗

    想起了艾青的一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饱含眼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荒村拾遗》一书的写作、出版乃至拍摄,正缘于这样一份爱,一份不可救药的爱、深入骨髓的爱。
  • 鲁迅读过的书

    鲁迅读过的书

    从鲁迅的阅读来梳理其思想精神的渊源,本书是第一次,有筚路褴褛之功。 本书收入鲁迅寓目、阅读过的各类图书凡四千余种,分作“国学”、“现代”、“西学”、“综合”四编,其卷帙浩繁可以概见鲁迅思想的博大精深。作者不是简单地将鲁迅读过的书进行编纂,而是祛除遮蔽深度解读,厘清了作为鲁迅思想之源的阅读史,从中发现了鲁迅的“光荣与漏洞”,确立了阐释鲁迅的新维度。
  • 珠宝的前世今生

    珠宝的前世今生

    每一枚珠宝的后面都藏着一些传奇,一些故事。那些围绕着珠宝展开的爱情与战争,无不说明珠宝的魅力不在特洛伊战争中的海伦之下。在故事的流行色彩后面,珠宝知识被轻松而愉悦地娓娓道来。时尚、知识、传奇,尽熔铸于作者精悍幽默的行文之间。
  • 新的一天

    新的一天

    本书汇集了许立志2010年以来所写的近200首诗,其中大部分诗作是在富士康打工期间内完成的。在艰辛的打工生活中,在劳碌的流水线生产操作之余,他一直坚持颇具水准的诗歌创作。他的诗朴素、斩截而又强烈,兼具抒情性与批判性,常以荒诞的或令人震惊的笔触书写悲辛的底层生活与幽深的死亡诗意,以此来为两亿多命运的同路人立言,为底层的生存作证。
  •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

    《释迦牟尼的故事》是著者张琳和李正荣在参考了大量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多方面解析释迦牟尼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让读者在探知佛祖内心世界的同时,感悟佛教的博大精深。本书从释迦牟尼的出生、成长、修炼、悟到成佛、思想体系成形、传法旅程,到最后涅?,生动地记述了佛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热门推荐
  • 那个天使,不要再笑了

    那个天使,不要再笑了

    团团迷雾隐藏着令人心凉的真相;糜烂生活下透露着多数人的无奈;弱者痛苦嘶叫遮掩了种种哀叹声;高贵物质下埋葬了绚烂青春年华;一个少女闯入的便是这样的世界,污泥像细藤慢慢缠绕上这朵弱小的白花,她终究比不上荷花。她,成为了泥中的一部分。曾经她希望过,挣扎过,绝望过,可惜,没人拯救她。最后,她成了一个疯子,彻头彻尾的疯子!(噗,不要被上面的简介给骗了。这其实就是讲了一个小圣母如何走上黑化之路的。男配是肯定有的,男主么,看我心情咯)
  •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

    在通往未知的路上

    [跟风美剧之周更]一个人的成长更多的时候不在一夜之间,而是漫长有时痛苦的过程。但是,有时,环境所致,不得不让自己变得强大。肩上的责任一点点变重,一个决断便会牵扯到身边的每一个人,更会改变未来的局势。回避?优柔?什么才是正确的选择?还是随着成长,一点点的步入灰色地带?
  •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淘宝4钻轮椅店主的不败人生

    她从小就患上了不治之症,导致全身百分之九十的关节变形、强直。更不幸的是,一直照顾她的母亲撒手人寰。她克服重重困难,摆脱依赖。她想出了发明“自理工具”,来完成“自理”。躺在炕上,她开了淘宝网店。她躺着打包装手指磨出了血,躺着写快递单髋关节磨破了皮。从瘫痪十八年,到网络创业先锋,她开辟出了一条不能自理的重残疾人、自立自强的生存之路。她躺着把店里的产品卖到了全国32个省市和自治区,还卖到了香港……她被誉为“中国淘宝张海迪”。
  • 红颜梦桃花满枝桠

    红颜梦桃花满枝桠

    在这乱世,权臣阴谋,红尘风雨之中,一个从青楼逃出来的女子,该何去何从......
  • 神奇宝贝:鬼鬼女王成长史

    神奇宝贝:鬼鬼女王成长史

    我,骷骷骨鬼,骷骷骨家族的弃女。我受到了骷骷骨家族的诅咒,如果没有这该死的诅咒,我还是骷骷骨家族至高无上的继承人。呵呵,他们在我八岁时把我丢在真新镇只留给了我几张无限金卡,于从小和我一起长大的焚薷。焚薷是一只未知神奇宝贝,从小跟着我。还好我被大木博士捡到,不然只能凭着金卡自己独自生活了。骷骷骨家族不要我,是因为我受到了诅咒:可以窥视人的内心,神奇宝贝除外。本来是好事,可是骷骷骨家族认为这是邪气,所以丢弃我。可是他们不知道我还有一个技能,天生精神力和导波逆天!哼,看我骷骷骨鬼称霸神奇宝贝战斗与华丽两界!
  • 魔女暮雪的印记

    魔女暮雪的印记

    1这是变身小说。2这是冒险小说后面有穿越去其他世界的场景出现3这是单身小说。
  • 我们的8090年代

    我们的8090年代

    《流年笑忘书》,副题为:一九八零年代至今趣闻轶事录。本书作者以80年代作家的个人视角,将1980年代以来三十年共同经历的历史记忆,以个人回忆的方式,书写的妙趣横生,读之其乐无穷。本书构思新颖,深刻领悟法国文豪罗兰.巴特的绝妙文笔与行文结构,并以意大利文坛奇才卡尔维诺和法国经典作家拉伯雷式童言无忌与放诞不羁的幽默精神,贯穿全文。在兼具日式童年漫画般幽默风格的同时,也附带了个人精神成长期内的感伤、思考与觉悟。全书50万字左右,文笔精练、简洁而诙谐。
  • 五国战纪

    五国战纪

    一块原始大陆,在盘古开天辟地之时,因误将日月神镜摔落至此,形成了五块新的大陆,同时也孕育出五种不同的文明。为了生存和利益,五个不同种族在此上演的纷争史诗。
  • 黑束

    黑束

    板达城,一个独立于任何国家的中立城,生活着人类和各种非人类生物。高夏在某一天遇到了一个叫子蒙的神秘女子,从此开始了一段惊心动魄而匪夷所思的经历。
  • exo:不走,不躲

    exo:不走,不躲

    一个苦命女孩,向天上的紫星许了个愿望,这是一个平凡在不过的少女了,新来了个同学,自己什么都没动,可为什么都没人来信我……“雨儿,我没有……唐雪萱,你告诉他们,我没有!︶︿︶”叶汐宝还希望后面的女孩,来解释,说明。“叶汐宝,我不知道你为什么要杀我。但是我原谅你”……女孩的路,会好走嘛?在不知的五年中,女孩又发生了什么?。那天,她已无心在这个世界,站在马路上,却去了另一个地方。这条路上,酸甜苦辣,喜怒哀惧。这个女孩的命运,是辛福,还是苦难?有可能跟文章有点不同,请多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