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8600000025

第25章 清议之风(1)

铁骨铮铮

小时了了

东汉延熹六年,也就是公元163年的一天,在当时的都城洛阳,发生了一件很轰动的事:一个十岁的小孩子,十分出人意料地成了上流社会一位士大夫的座上宾,并且用他的机智和口才,令在座的宾客刮目相看,更有意思的是,他还让一位试图嘲笑他的官员颜面扫地,尴尬不已。

这个小孩子是谁呢?他就是“建安七子”中排行第一的孔融。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的第二十代孙。像孔融这样的人,天生就是为中国文化做贡献的。他四岁的时候,就留下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典故,那就是“孔融让梨”。说孔融兄弟七人,他排行第六,他四岁的时候,每次和兄长们一起吃梨子,他都拿最小的一个。问他为什么这么做,他说:“我年纪最小,理当吃小的嘛!”因此家里人都觉得这孩子不同凡响。这个典故在《三字经》里又浓缩为四句话:“融四岁,能让梨,弟(悌)于长,宜先知。”

在“孔融让梨”六年之后,就发生了我们说的这件事。这件事在《世说新语》和《后汉书·孔融传》里都有记载。故事说,孔融十岁的时候,跟随父亲来到京城洛阳。父子俩到京城干嘛来了?我们不知道。估计是父亲出趟公差,顺便带儿子去见见世面。没想到,爷儿俩到了洛阳之后,小孔融居然撇开父亲单独行动了。他做了一件现在的十岁儿童绝对做不出来的事。

什么事呢?他要单独去拜访一位名人。这个名人叫李膺,字元礼,是东汉着名的政治家。李膺这年已经54岁了,当时担任的职务是司隶校尉。司隶校尉差不多相当于今天北京市公安局局长。李膺在汉末是个领袖级的人物,地位很高,名声很大。《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条“登龙门”的典故,就是关于李膺的:

李元礼风格秀整,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说李膺这个人风采出众,品格端正,而且自视甚高,把弘扬名教,也就是树立儒家的纲常礼教,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很多年轻人,都把他当做自己的偶像,如果有机会到他门下接受教诲,或者登堂入室,成为他的座上宾,都会感到特别荣幸,以为自己是登上了“龙门”!这说明,李膺的名望和地位在当时是如日中天,他可以说是当时的精英知识分子向往的一座精神灯塔。

所以,十岁的孔融慕名而来拜访德高望重的李膺,当时的心情就很像是朝圣。不过,既然是李膺的府邸好比“龙门”,门槛当然是很高的,想要跳过去可不容易。凡是能够到李膺府上拜访,升堂入室的,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中的一个:一是当世的名流才俊,一是李家的中表亲戚。中表亲戚,也就是父系和母系的近亲。也就是说,要进李膺的家,必须拥有一张无形的门票。一张门票上写着“名流才俊”,另一张门票上写着“中表亲戚”,否则门卫根本不会通报。

小孔融了解到这个情况,很快做出了决定:名流牌是打不得了,就打亲戚牌。于是就对掌门官说:“我是李府君的亲戚,请赶快给我通报吧。”门卫也搞不清真假,只好通报。李膺虽然纳闷,但好奇心也被吊起来了,于是就请孔融进去了。小孔融大摇大摆地走进客厅,只见里面是高朋满座,气氛很不一般。孔融年纪虽小,胆子挺大,通报姓名之后,也就大大方方地落了坐。李膺知道他是孔子的二十代孙,也不敢怠慢,就问他:“请问您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啊?”没想到,小孔融脆生生地说:“从前我的祖先仲尼与您的祖先伯阳(即老子),有师友的关系,如此这般,我和您当然是世代通家之好了。”这种套近乎的话出自一个十岁孩子之口,是很有喜剧效果的。要知道,孔融是孔子第二十代孙这是历史上有记载的,但李膺是否老子的后代却查无实据。孔融这么一说,等于无形中抬高了李膺的血统地位。李膺和宾客们一听,无不赞赏小孔融聪明过人。

不过好戏还在后头。过了一会,又来了一位客人。谁啊?太中大夫陈韪。陈韪这个人名不见经传,但因为这个故事他在青史上留了名。陈韪进来后发现今天的气氛不同寻常,特别是宾客中多了一位陌生的小朋友,很奇怪。有人就把刚才孔融和李膺的一番对话告诉了他。陈韪一听,有些不以为然地说了八个字:“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小时候聪明伶俐,长大了未必就能出类拔萃。没想到,孔融听见了,马上应声也说了八个字:“想君小时,必当了了。”——想来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言下之意,您现在可是不咋地!把个陈韪闹了个大红脸,尴尬不已。从此,孔融一夜成名天下知,成了真正的“名流才俊”。

何谓清议?

为什么要讲这么一个故事呢?因为它跟我们今天要讲的一种汉末魏晋的风气有关。什么风气?就是清议之风。李膺和孔融,正是汉末清议之风的两个重要人物,而且他们的命运很相似,最终都因为管不住自己的嘴巴而死在了当权者的屠刀之下。

那么,到底什么是清议呢?清议,从字面上看,也就是清正的议论。具体说也就是以激浊扬清、弘扬正道为目的,以批评现实政治和当朝人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清正的议论。清议的发起者是以儒家道统自居的、具有正义感的士大夫和广大忧国忧民的太学生;清议的形式是公开或半公开的,其中最流行的形式就是民谣和谚语,当然也包括上书、奏议和口头的议论;清议的性质则是批评性的,无论议论朝政还是臧否人物,往往是言辞激烈,不留情面。

刚才说的李膺就是当时清议运动的主要领袖之一。所以他家经常是高朋满座,“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为什么这股清议之风,不早不晚,偏偏产生在汉末呢?这就有点说来话长。我们知道,东汉末年,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权,朝政混乱,到处都在兼并土地,买官卖官,国家经济每况愈下,贫富悬殊日益加剧,腐败盛行,民不聊生。当时流传着两首民谣。一首民谣说:“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后汉书·五行志》)意思是:品行正直得就像弓弦一样的人,最后死在道边无人理睬;品行邪曲得就像钩子一样的小人,反而获得富贵,拜将封侯。

还有一则这么说:“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葛洪《抱朴子·审举》)就是说,察举上来的秀才毫无学问,推荐上来的孝廉既不孝,也不廉,甚至连起码的赡养父母都做不到;那些标榜为寒门清白子弟的,其实品行污浊犹如淤泥;而那些所谓的上等良将,实际上都是一些胆怯如鸡之辈。

了解一个时代的历史真相,最可信的往往不是官方的宣传,也不是史书的记载,更不是文人墨客的鼓吹,而是这些口耳相传的民谣。民谣,虽然土得掉渣儿,俗不可耐,但它常常能够直接而深刻地反映现实,表达民意。一句话,民谣,骨子里就是清议。

这两则民谣,就极其真实地反映了汉末的社会现实,说明宦官专权的政治毒瘤已经给世道人心带来了灾难性的危害,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大汉王朝此时已经风雨飘摇,奄奄一息。

所以,一大批正直的士大夫出于维护儒家道统和王朝命脉的需要,联合三万太学生,发起了对宦官集团的口诛笔伐。这就是清议之风产生的背景。《后汉书·党锢列传》里有段话,把这个背景表达得非常清楚: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缪,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

大意是,在汉末桓帝、灵帝统治时期,皇帝荒淫,朝政混乱,朝廷的大权全部被宦官集团所把持,正直的士大夫耻于和宦官同流合污,于是群情激愤,纷纷起来奔走相告,发表言论,他们互相标榜,树立名声,品评议论当朝的公卿政要的得失,考量甚至批评腐败的政治体制,一种刚直不阿、仗义执言的风气,就此在社会上风行起来。——这就是清议之风。参与清议运动的名士往往被称作“清流”。清和浊是两个对立的概念,清流指的就是不与宦官同流合污的清正高洁之士。

李膺就是汉末“清流”的代表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士林领袖。

当时对抗宦官集团包括三种势力:一种是外戚,如大将军窦武;一种是太学生,当时太学生有三万人,都不满宦官集团的腐败统治,其中的领袖就是人物品鉴大师郭泰。第三种就是一批铁肩担道义的正直的士大夫,主要有三个人:陈蕃、李膺、王畅。当时在太学中流传着一首民谣:“天下模楷李元礼(李膺),不畏强御陈仲举(陈蕃),天下俊秀王叔茂(王畅)。”也就是说,当时的太学生把李膺、陈蕃、王畅这三个人当做自己的榜样。其中李膺被誉为“天下楷模”,可见其名望和影响多么巨大,也可见后进之士把升其堂、入其室当做“登龙门”,绝对不是夸张。

当时,这些朝廷重臣和太学生联合在一起,参政议政,鞭挞腐败,怒斥宦官,以澄清天下为己任,就形成了一种清议的风气。他们常常发表批评现实政治的言论,再有势力的豪强人物也不回避隐讳,所以当朝的大小官吏,没有一个不害怕被他们贬议批评的,都纷纷到他们门前拜谒,表示友好。用现在的话说,这些清议名士,就是当时的“意见领袖”和“舆论风向标”。他们的言论,就是口碑,代表了公理和良知,决定着人心向背,起到了激浊扬清、惩恶扬善、砥砺士气的作用。

两个案子

问题是:李膺毕竟是成人世界的领袖,怎么会让孔融这样的十岁的儿童也对他如此崇拜和仰慕呢?

同类推荐
  •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重生之黄袍我加身

    “天地闭,贤人隐,王者不作而乱贼盈天下,……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铤而走险,虽夷虏犹尊亲也;急则生变,虽骨肉犹仇敌也。”魂飞千年,生逢乱世,后周太祖郭威是爷爷,世宗柴荣是大伯,身后还有赵氏两兄弟,看郭屹如何一步一步荣登九五,问鼎天下,誓要华夏再无靖康之耻、崖山之殇……
  • 宫廷政治(中国文化史丛书)

    宫廷政治(中国文化史丛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羽落夏未央

    羽落夏未央

    当宅女遇上高冷王爷当猫咪遇上卷毛狮子彼此会有怎样的碰撞宅女和猫咪会不会回到那个时代卷毛狮子和高冷王爷又会何去何从?一场奇葩的穿越又会迎来怎样的故事?
  • 古风录

    古风录

    一场莫名其妙的婚宴,莫名其妙的人。走上了一场寻找诡异的道路。西域流传的生物,整个朝廷的变化。所谓“九幽”的玉佩,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玄机。背后的真相谁在操控?第一卷镇都迷影开始了起于平凡而非凡的世界。新书《幽荒》新开,欢迎各位新老读者捧场,谢谢。顺便求个收藏,点击。
  • 大盗当国

    大盗当国

    王禹穿越了,来到万历四十七年的锦州,在这兵荒马乱的地方,只有三种人能混得开,兵、贼、汉奸。为了生存,王禹选择了当贼,但他很快发现,其实贼和兵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是一个有执照,一个没执照。在纵横辽海的岁月里,他认识了几个好兄弟,他们分别是毛承禄、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更是千古不变的道理。
热门推荐
  • 虚无终点

    虚无终点

    家仇情恨深似海,为伊穷尽一生来。上缥缈,越断剑,吼苍穹,踏八荒。只为伊人心。
  • 无艳

    无艳

    她可以是日本大臣宫木铃,也可以是军统的毒鹰,也可以是共产党的指尖砂,也可以是汪伪政府的白冷裳。他是明楼的秘书长阿诚,随明楼潜伏两党。曾经以为自己才是伪装得最辛苦最孤单最冷血的人,可是,她没有心。对于一个没有心的人来说,什么都可以只是故事,什么都可以变成谎言。可是这一次,他们都做不到了。他们可以决绝地转身,但是都无法抹掉眼底的那个背影。也许,在那样一个乱世,这只能是开始,却永远走不到结局。我恨你,所以我爱你,如此而已。
  • 极品嚣张妃

    极品嚣张妃

    晕晕乎乎的穿越啦!没有金手指,没有奇遇,只是穿越成了尚书大人的女儿,沐华。而且,穿越的地方宫中,也不是什么仙境,而是在花轿里,成婚的路上,成婚的对象是当朝的九皇子!悲催的是,沐华被九皇子退婚、被刺杀,被狠心又好面子的爹爹送到山庄外,于是收服山贼、逆袭九皇子,最终成为极品嚣张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少年亦是梦

    少年亦是梦

    伊然与莫凡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日子就这样平凡的过着,谁知灾难从天而降。伊然因双重打击从此陷入绝望,也就是从那时起莫凡充当起了骑士的角色守护着她,却没曾想过童话往往的结局是一位白马王子走进了公主的心,骑士只是一个可笑的配角。如果王子可以做到他那样守护他的公主,他愿意放手离开,成全他们,委屈自己,只愿公主过得幸福……
  • 血色斗猎

    血色斗猎

    狩猎者与猎物,这片的大陆的生物只有这两种身份,失败者只有化作胜者的垫脚石。血腥而又荣誉的拼搏,以生命为代价的战斗。称之为“斗猎”!
  • 东行十六区异种

    东行十六区异种

    你相信这个世界上有超自然一说吗…在城市的某个角落之中,你可能会偶然看见一个落魄身影蜷缩着并啃食手中血淋淋的烂肉,他面目狰狞、双眼空洞,他们被人排斥,或许是能够诠释这一切悲剧的源头——Specialrace,特殊人种即异种。掠夺者与守护者间的较量,无分善恶对错与黑白,跨越世纪的阴谋,人人共用的脸谱,一个接一个的轮回…匪夷所思,为您揭晓。——欢迎致电怪谈社。
  • 三世妖妃

    三世妖妃

    第一卷《后宫妖妃》江湖恩怨:“什么九五至尊?既然你不对我独宠,那么我就要你的江山。”“江山虽好,可换不来一颗美人的芳心,我要它何用?”血雨腥风,杀戮重重,多情反被无情恼;(那筝鸣。如寒蝉凄切,三峡袁鸣;又如离人夜话,凄凄切切,叫人听了不觉泪下)二卷《暗夜有狐》灵异:“总裁大人,你如知道我是狐精,你还爱我吗?”“爱与不爱爱都在,一生,一世”我希望遇着那个丁香一样,飘着丁香一样芳香的姑娘”三卷《人鬼情未了》玄幻:入选进宫得美人,死于爱人的坟前,生死相守,感天动地;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绝色乐妃:冷血小姐太妖孽

    绝色乐妃:冷血小姐太妖孽

    她是从21世纪来的面瘫姐控,一不小心就穿越到了一个陌生的大陆。她的前世怎么可能是废物呢?她曰:当然不可能。他是为爱等待千年的神界之人。他曾曰过:我此生只爱你。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之恋,将在这里逐一展开!
  • 雪月幻世

    雪月幻世

    人生第一次找工作竟然是保安,既然这样我就要在保安里混出一番风云天地。向来缘浅,奈何情深。关于工作,关于亲情,关于爱情。这就是王城的开始,也是我们大家的开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