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8600000022

第22章 品鉴之风(2)

果不其然,许劭为曹操做过这个品评之后,曹操就爆得大名。二十岁就开始发迹了,先是被察举为孝廉,孝廉就是举荐那些在家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在外清正廉洁的人士的一个科目。曹操举孝廉之后做了郎官,随后又做了洛阳北部尉,从此一步步走向人生的高峰。应该说,许劭对曹操的评价和预见都是十分精准的,可以说是“一语定终身”。

这就是曹操求名的故事。讲这个故事是为了说明,在汉末,由于选官制度的影响,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对“名”的狂热需求,这种需求带动了人物识鉴、品第风气的形成,以至于像许劭这样具有“先见之明”的人物竟成为大家崇拜的偶像。

一言九鼎

说到“先见之明”,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谁呢?就是汉末和许劭齐名的人物品鉴大师——郭泰。郭泰字林宗,太原界休(今属山西)人。他是汉末太学生的领袖,也是一位偶像级的人物。《后汉书·郭泰传》说,郭泰“博通坟籍”,学识渊博,而且“善谈论,美音制”,就是善于谈论,声音抑扬顿挫,优美动听。不仅如此,郭泰人长得也很帅。史载郭泰“身长八尺,容貌魁伟,襃衣博带,周游郡国”。所到之处,受到当地名士的热烈欢迎。

人们对郭泰的崇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遇雨,无从躲避,所戴的方巾一角被雨淋湿而下坠,郭泰就顺手将头巾折叠一角,这本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说不定还有点狼狈相,可没想到这个“独特头型”竟引起天下效尤,当时他的那些追星族就故意也把头巾折上一角,且美其名曰——“林宗巾”!

但郭泰的名气大绝不仅仅因为他长得潇洒,而是与他的人物品鉴水准极高大有关系。郭泰不仅善于知人,识人,而且喜欢提携后进。史载“其奖拔人士,皆如所鉴”(《后汉书·郭泰传》)。就是说,经他鉴定过的人,后来的发展往往和他的预言不谋而合。很有点“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的味道。当然,这是玩笑话。事实上,郭泰对人的观察和鉴别绝不是空穴来风,故弄玄虚,而是来自长期的学习、观察以及生活的实践。

比如巨鹿有个叫孟敏的人,客居太原。太原是郭泰的家乡。有一次,孟敏扛着一只大甑赶路。甑是古代一种瓦制的炊器,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可以放在三足的鬲上蒸煮食物,就像今天的蒸锅。结果孟敏一不小心把甑摔落在地。可想而知,那么大的瓦罐摔在地上肯定是响声很大的,孟敏不可能听不见,但他头也不回,继续赶路。这就是着名的“堕甑不顾”的典故。这个事碰巧被郭泰看见了,他大感惊诧,就上前问他:你东西掉了,怎么不管不顾啊?孟敏轻描淡写地说:“既然瓦甑已破,再看它又有什么用呢?”大有“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的气概。郭泰对孟敏这种达观的态度很欣赏,觉得此人很有潜力,于是就劝他求学。在郭泰的鼓励提携之下,孟敏奋发向学,十年之后,果然天下知名,官府多次召他做官,却一概不就,成了一个着名的贤者。

郭泰不仅能发现无名者的特异之处,还能预测有些成名者的吉凶祸福或发展方向。《后汉书·郭泰传》记载,当时汝南的谢甄与陈留的边让并善谈论,都有盛名。两人慕名来见郭泰,经常连日达夜地谈论。经过观察,郭泰做出了自己的预判,他对自己的门人说:“这两人英才有余,但并不入道,实在可惜啊!”后来谢甄果然因为不拘小节,被舆论所诋毁,而边让则因为轻侮曹操,被曹操所杀。——郭泰的眼光真是要多“毒”有多毒!

还有个“叔度汪汪”的典故,记载在《世说新语·德行》篇里:

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车不停轨,鸾不辍轭;诣黄叔度,乃弥日信宿。人问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说郭林宗年轻时,喜欢结交天下贤才俊士,他到汝南慎阳(今河南正阳)的时候,先去拜访一个叫袁奉高(袁阆)的名士,可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车不停轨,鸾不辍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车子都没熄火,一副急吼吼、随时准备走人的样子。而去拜访一个叫黄叔度的隐士,却是连日整宿,流连忘返。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厚此薄彼,郭泰说:“黄叔度好比万顷的湖泊那样宽阔深邃,澄之不可能使其更清,搅之也不可能使其更浊,他的器量渊深广大,很难测量啊!”郭泰的确没看错。黄叔度的确是汉末一个“道德神话”,有“当世颜回”之誉。颜回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敏而好学,安贫乐道。黄叔度被称作当世颜回,足以说明他在当时读书人心目中的崇高地位。郭泰的这段话真是非常优美的人才鉴定书,比我们现在的“操行评语”、“人事鉴定”的空话套话真是精彩多了,从中既可以看出黄叔度博大深广的人格魅力,也可以看出郭泰观察人物、鉴别人物的远见卓识。

因为郭泰名气很大,威望很高,所以他享受的“话语权”实不亚于当朝政要,甚至到了一言九鼎的地步。哪怕你是名望很高的贤士,只要被郭泰一批评,也会声名扫地。

当时有个名士叫陈元方,因为一件小事处理得不好遭到郭泰的指责,结果名誉大受影响。陈元方是汉末大名士陈寔的儿子。陈寔字仲弓,就是管宁、华歆非常佩服的老师,曾经做过太丘令,故又称陈太丘。陈太丘家教很好,教子有方,几个儿子都很优秀,尤以长子陈元方和幼子陈季方最为着名。可是,陈元方这么一个鼎鼎大名的人物,被郭泰一番指责后竟至声名扫地。《世说新语·规箴》篇记载:

陈元方遭父丧,哭泣哀恸,躯体骨立。其母愍之,窃以锦被蒙上。郭林宗吊而见之,谓曰:“卿海内之俊才,四方是则,如何当丧,锦被蒙上?孔子曰:‘衣夫锦也,食夫稻也,于汝安乎?’吾不取也!”奋衣而去。自后宾客绝百所日。

故事说,陈元方父亲去世,非常哀恸,形销骨立。他母亲看见了很心疼,就趁他不注意的时候给他盖了一床被子,这本来也是出于母亲对儿子的疼爱,无可厚非,但是千不该万不该,不该给他盖上色彩图案都很鲜艳的锦缎被子。碰巧郭泰前来吊孝,看见了这个跟丧礼很不协调的画面,很生气,就对陈元方说:“你是海内的俊才,天下士人的榜样,为何在父亲的丧期身披锦被?没听过孔子说的话吗:服丧期间却穿锦衣、食稻米,你难道能心安吗?你的这种行为,我是不赞同的!”说完拂袖而去。郭泰这么一番斥责,后果是很严重的,竟然导致陈元方家里一百多天“门前冷落鞍马稀”。

据史料记载,郭泰“题品海内之士,或在幼童,或在里肆,后皆成英彦,六十余人”。也就是说,当时经过郭泰品鉴预测过而且最终脱颖而出的优秀人才就有六十多人,可以说是一个少有的伯乐。郭泰不仅有实践,还有理论。史载他“自着书一卷,论取士之本,未行,遭乱亡失。”

按说郭泰如果做官,特别是做组织部长或人事局长之类的官,一定会大大节约政府选拔官员的成本。忠奸善恶经他那“火眼金睛”一看,一看一个准儿!但是郭泰却无意仕进。有人劝他,他神秘兮兮地说:“我夜观天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后汉书·郭泰传》)言下之意,大汉王朝气数已尽,已经进入“倒计时”了,做官又有什么用?

这也是郭泰的先见之明。所以后来许多清议名士和大臣都被宦官集团杀害,但作为太学生领袖的郭泰反而得以善终。

识从何来

其实,在汉末的人物品鉴之风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有个叫裴潜的,也很有鉴别人才的能力。他先在荆州依附刘表,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他马上做出了判断。当时“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也在刘表手下。裴潜就对王粲说:“刘表非霸王之才,却要割据称雄,其败无日。”要不了多久就要完蛋了!后来曹操平定荆州,让裴潜做自己的军事参谋。就问他:“你过去和刘备同在荆州,你觉得刘备才能如何?”裴潜说:“使居中国,能乱人,不能为治;若乘边守险,足为一方之主。”意思是,以刘备的才能,如果让他占据中原,他只会把局势搞乱,而不能使人民安居乐业;如果让他驻守边境,固守险要之地,则足以成为一方霸主。应该说,裴潜的预测后来也都应验了。

在《世说新语·识鉴》篇中,还有一些故事,比如说有人能够在一次战争开始之前,根据主将的性格特点,预测这次战役一定能打赢,结果果然赢了。还比如说,有人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名士,却能在一次宴会上,从众人中找出这个名士来。再比如说,有人一见一个小孩子,就立马判断说:“此儿当致高名”,或者“乱天下者,彼此子也”,后来果然应验。甚至有个老太太为女儿选女婿,竟然一眼就判断出那位女婿候选人不合适,因为肯定短命,结果不久那小伙子就一命呜呼……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你说奇不奇?

也许有人要问:难道这些人都有所谓的“预知未来”的特异功能吗?或者说,他们压根就是能掐会算、会看相的算命先生?其实也没那么邪乎。

我以为,汉末魏晋的这股人物识鉴的风气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的。首先,它吸收了原始预测相面之术的合理成分。比如说,观察一个人的眼睛、形骨、气色、声音等外部体貌特征,从而判断这个人的性格、才性甚至将来的命运,看似有点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成分,但也不能说全无道理。精神跟物质是有联系的,人就是精神和物质、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存在,从人的生理特点推测其心理状况、性格特点及其命运走向,这也是有科学性的。而一个人的先天的性格的确能够决定后天的命运走向。西方有句格言,“性格决定命运”,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其次,鉴别、预测人物看似一蹴而就,其实不然,它也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熟能生巧的过程,甚至还是一个从实践到理论,从经验到判断,从演绎到归纳的逻辑过程。不断的学习和观察,归纳和总结,是这些人物识鉴专家拥有“先见之明”的法宝。

总之,在这种人物识鉴风气的推动之下,中国的人才学到魏晋时期终于进入到了集大成的理论总结阶段。三国时的思想家刘邵,就在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写了一部中国古代最早的人才学着作——《人物志》。刘邵把人的九种外部特征作为判断人的根据,叫做“九征”,分别是指:神、精、筋、骨、气、色、仪、容。神-神态;精-目光;筋-筋腱;骨-骨骼;气-气息;色-脸色;仪-仪态;容-表情;言-声音。认为通过这九种特征,可以判断一个的才干和性情,从而为鉴别人才、选拔人才服务。应该说,比起美容之风,服药之风、饮酒之风、任诞之风来说,汉末兴起的人物识鉴品第的风气,总算结出了理论的硕果,这倒是值得欣慰的。

雅量风流

雅量比拼

上一讲我们讲了品鉴之风的一个内容,也就是识鉴人物,所谓先见之明。这一讲我们要着重讲品鉴之风的另一个内容,就是品第人物,所谓第其高下。品第,就是品评人物、确定等第的意思。说穿了,也就是把一个人和另一个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其优劣、雅俗、高下。比的方面有很多,风度、容貌、学识、口才、情趣等等,皆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还有一种最有特色的标准,那就是——雅量。我们主要围绕“雅量”这个话题来谈。

《世说新语》有个门类,就叫做《雅量》,里面记载许多魏晋名士的雅量故事。什么是雅量?我的理解,雅量,就是指宽宏的气度和优雅的器量,有时候,也可以理解为超人的胆量。特别是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一个人如果能够临危不乱,处变不惊,保持着平常追求的风度和举止,维持着自己人格的稳定性,这就是有雅量。

雅量,可以说是魏晋名士追求的一种十分难得的理想人格。

但是,问题也就跟着来了:其它的东西都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优劣,只有雅量的高低,不易辨别,需要长期的观察,甚至要在特殊情况之下,才能够做最后的判定。所以许多本来齐名的名士,不到关键时刻,简直分不清谁高谁低,孰优孰劣。

比如王子猷和他的弟弟王献之是齐名的,两兄弟都有高名,而且性情放诞高傲,一开始人们很难评定二人优劣,直到发生了一次火灾,才决出胜负。《世说新语·雅量》篇记载:

王子猷、子敬曾俱坐一室,上忽发火,子猷遽走避,不惶取屐;子敬神色恬然,徐唤左右,扶凭而出,不异平常。世以此定二王神宇。

有一天,王子猷、王子敬两兄弟同在一个房间里坐着,突然发生“火警”——房顶着火了!王子猷赶快逃命,情急之下,竟忘了穿上自己的木屐。王子敬则不慌不忙,慢慢叫着自己的随从,在他们的搀扶保护下从容走出房子,神色和平常没有什么两样。就是这么一起突发事件,两兄弟截然不同的表现,总算给世人提供了一个判别二人器量高下的重要依据。我们讲“雪夜访戴”的时候,觉得王子猷真是够潇洒的了,可是面对这次火警,他还是露出了胆怯慌张的一面,所以按照放达任诞的标准打分,他可以得高分;按照雅量的标准打分,他就不如他的弟弟王子敬了。

无独有偶。《世说新语》同篇还记载:

祖士少好财,阮遥集好屐,并恒自经营。同是一累,而未判其得失。人有诣祖,见料视财物。客至,屏当未尽,余两小簏,着背后,倾身障之,意未能平。或有诣阮,见自吹火蜡屐,因叹曰:“未知一生当着几量屐!”神色闲畅。于是胜负始分。

同类推荐
  • 三国之败将战记

    三国之败将战记

    这是由那些常胜将军的手下败将们精彩演绎的一段段精彩故事,他们虽未是败将,亦是铁血硬汉,战死沙场是他们最荣耀的归宿。
  • 敦煌大事记

    敦煌大事记

    敦煌是座闻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就已建郡。“史实证明,河西四郡的开拓特别是敦煌郡的建立,为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佛教的东传准备了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和文化基础”。敦煌郡地处河西走廊最西端,是边郡,因此,这里是古代军事上的战略基地。西汉王朝“列四郡,据西关”、延修长城、徙民实边,是为了便于联络西域,瓦解匈奴对西域的统治。到东汉,又“置西域副校尉,居敦煌”,敦煌太守实际在兼管着西域的很多事务。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
  • 殇夭梦

    殇夭梦

    殇夭梦,梦回千年。在忽然惊醒的夜里,挨着秋天的衣袖,独坐楼台。夜雾缭绕,弥漫星空,相思已成疾——是什么将我的双眸捂上?我的思念,是你前世遗忘采撷而无法成熟的青果。静默.........一壶茶,一杯酒,一轮明月,一份忧。一盏灯,一颗星,一缕寒风,一点愁。夜把悲人托明月,轮回欲乘风奔流。月把相思寄孤夜,殤夭千年梦相忧。
  • 龙啸九尊

    龙啸九尊

    刘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意外穿越神州异界,发现这个世界与历史上的三国时期极其相似,但这里却分外妖娆,这里是武者的天下,是修道者天堂。刘基意外得到蛟龙丹,由此引发了无尽的追杀,丛丛险阻,普通的刘基在痛苦与矛盾中躲过,最终掌握这世界的法则。与剑狂王越匹马踏乌桓王庭,与吕布义结金兰,与左慈笑骂切磋,美女伊人,其时犹知乃汉室宗亲,龙族后裔,使命赫然,扑江东救父,大战孙霸王,与曹操、刘备雄主问鼎天下,与盖世武者关羽、典韦、张飞、赵云、马超武动乾坤。蛟龙出渊,普通人练就王者的故事,龙战于野,王者之间的对决,傲视神州,龙啸九尊!PS:1.第一章与第二章是引子,大家可以直接看第三章,建议看过后回来下引子,要不然很多不明白。2.新人求支持,喜欢的兄弟们点个收藏,投个票票,谢谢。
  • 逝水流云

    逝水流云

    书中所写大都是曾经发生的故事,只是假以名字,巧叙其事而已。所以命名为《逝水流云》者,只因生活的长链如大河流水,奔腾不息,前浪逝去,后浪紧紧跟上。又如流云飘过,随后又衍生而出一样,生生不息。因此择其中趣味浓烈者编述成集。羞颜面世,但求知音。书写到此,自谓铺垫方成,心中期许还未了。所以,老牛还需奋蹒蹄。诗云:炎日偷闲午睡间,梦廻甜蜜无忌年。无忧无虑何堪比,一切源自天伦暖。我虽学浅少文,但以俗言吐之,劳几十年之心血。可能贻笑大方,但喜章句无扁,我无忧也。只愧言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热门推荐
  • 划过指尖的爱

    划过指尖的爱

    上帝在TFBOYS身边安排了三个令他们爱到骨髓女生,本以为会相守一生,而她们却……
  • 梦幻西游重生

    梦幻西游重生

    骨头,我再也不会让你离开我了。剑侠客……你这傻瓜我是不会离开你的飞燕女答应我不要离开我好吗?龙太子……我答应你蛮儿……狼不用说我不会离开你的。英女侠我会好好保护你的羽灵神……蛾子虎头怪别说我知道阿舞……阿神我知道的阿狐……其实我……逍遥不用说……我懂的(巨魔王单身哈哈哈,还有本书主要讲的是剑骨,因为我是剑骨党,所以别怪咯!)群号码:597335609
  • 道胎种魔

    道胎种魔

    魔道三大魔王之一的天成子,平生唯一的梦想就是融合道魔两种极端创造出一种独步天下的修炼法门,为此,天成子自动卸下门主的位子交给师弟天宏子,足迹踏遍天下各个正魔门派用武力逼迫这些门派交出世代相传的秘籍,因为这,正魔门派一起出动准备剿灭天成子,在天山的绝顶与天成子展开大战,经过了一番惊天动地的苦战,天成子发动了日月宗最高的神秘功法——日月同辉,毁灭了自己的肉身,将保存着自己一身魔气修为的道胎转入了轮回成为了修真大派蜀山掌门的儿子,到底天成子是否能够实现他的夙愿。
  • 追星小说:那一年我爱上了你

    追星小说:那一年我爱上了你

    幸福其实要自己把握。而不是,让别人掌握。那少年,爱了就是爱了,
  • 琉影

    琉影

    皇子说,你若以后没有了依靠,可以来京都找我。丫头没心没肺地笑,我有莫哥哥保护我,才不去找你呢。她的家乡在一年后惨遭血洗,然后便进了他的府。“你不是说不会来找我吗。”他冷眼相对。“我现在什么都没有了,看在我们认识的份上,你帮帮我好不好?”她苦脸嚷嚷。“我只会帮自己人。”“难道我们不是自己人吗?”他邪邪一笑,“你嫁给我才算。”好吧,那就嫁了。“说,你肚子里的孩子是谁的?!”他双眼赤红。“你的,是你的!”江琉儿哭着说。“我从来没有临幸过你。”他眯起了眼。突然,他将剑架在了她的脖子上。“带着你的谎言,还有这个野种去死吧!”
  • 夜月鬼话

    夜月鬼话

    她苦苦寻找千年终于找到了心中的他,而他只是个陌路人。能否寻回前世的一切,能否唤起灵魂深处的记忆?
  • 墙里佳人笑

    墙里佳人笑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多少人羡慕苏子瞻与王弗少年相识耳鬓厮磨的爱情,可却忘了,诗的上一句是天涯何处无芳草。他有太多的计较、筹谋,小心翼翼的试探不敢倾尽所有。她勇敢有余通透却不足,跌跌撞撞的将自已驻进他心里。
  • 如果可以不勇敢

    如果可以不勇敢

    那一年,她遇见了他。白衬衫黑长裤还有一双宛若桃花的眼睛。那一年,他遇见了她。白裙子黑长发还有一张艳如桃花的脸蛋。其实印象最深的不是这些,而是。。。。。。哦,对了。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绝对悲伤。
  • 一醉千秋游红尘

    一醉千秋游红尘

    夏小雨是名高三理科女,在最后的几个月中煎熬,挣扎,却意外地穿越了!一边是温文尔雅,玉树临风的皇甫少城,一边是冷若冰霜,却默默付出的慕容羽,夏小雨最终会选择谁呢?这个夏天注定不凉爽!
  • The Rationale of Rewardl

    The Rationale of Rewardl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