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8500000023

第23章 斯大林的文学政策(11)

小说的故事发生在国内战争时期克里木半岛某地。在红军和白军的争夺下,此地曾两度易手。小说既写了白军和马赫诺匪徒的残暴,也写了建立苏维埃政权后肃反人员的横行霸道。小说女主人公卡佳为帮助女友解决住房问题求告无门,说了一句“这蛮横无礼当道的世界什么时候才了结”,便遭到逮捕。这位勇敢的姑娘对审讯她的肃反人员说:“我曾经坐过沙皇的监狱,受过沙皇宪兵的审讯。我从来没有见过对犯人的这种野蛮态度,没有见过像你们那样糟蹋人。”小说由于有这样的描写,没有被审查机关通过。

1923年1月1日,加米涅夫和他的妻子在自己的住处举行了一次半正式的招待会,被邀参加的客人有斯大林、古比雪夫、捷尔任斯基、索科尔尼科夫以及文学家沃隆斯基、杰米扬·别德内依、科甘等人。晚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朗读魏列萨耶夫的上述长篇小说的部分章节。客人们听完后,纷纷发表各自的意见。这部小说和魏列萨耶夫的另一部小说《姊妹们》于1990年重新出版时,在后记里引用了作者对这次聚会的记录。后记说,当时加米涅夫听了朗读十分生气,指责小说家们不去描写国内战争前线的英雄业绩,却宁愿把精力花在虚构肃反委员会的所谓“兽行”上。杰米扬·别德内依和科甘等人也跟着对小说进行了批评。后记接着说:“然后斯大林发言了。他总的说来对小说持赞许的态度,说国家出版社出版这样的小说当然不适当,但是一般地说,应当出版。”值得注意的是肃反委员会主席捷尔任斯基的态度。他完全同意斯大林的意见,认为小说是真实的。他说:“至于说到能否责备作者似乎污蔑了肃反委员会,那么同志们想一想,我们当中什么事没有呢!”

斯大林没有讲他赞许这部小说的理由,显然他是同意捷尔任斯基的意见的,认为小说写肃反人员的过火行为并非作者的虚构和捏造,而是符合实际的,因而是真实的。也就是说,是符合他评价作品的一个重要标准的。

1924年4、5月间,斯大林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学作题为《论列宁主义基础》的讲演,在其中最后部分即第九部分《工作作风》中提到了两部小说,一部是爱伦堡的短篇小说《共产主义的完人》(《Ускомчел》,是《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й kоммунистический человек》的缩写),另一部是皮利尼亚克的长篇小说《荒凉年份》。他在剖析“‘革命的’臆造主义和‘革命的’设计主义的病症”时举爱伦堡的这部小说为例,说道:“有一位俄国作家伊·爱伦堡在他的《共产主义完人》(完善的共产主义的人)这篇小说中描写过一些患有这种病症的‘布尔什维克’的典型,说他们立意拟定一个理想的完人的标准……结果竟在这个‘工作’中‘淹死了’。这篇小说虽然有过于夸大的地方,它正确地抓住了这种病症却是毫无疑义的。”爱伦堡的这一个短篇带有科幻小说的某种色彩。小说主人公沃佐夫一时心血来潮,根据完美的标准对一生的各个时期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可是后来他被由他的设计所产生的“替身”送进了火葬场。斯大林所说的他在“工作”中“淹死了”,大概指的是这个结局。斯大林在讲演里告诫人们应以此为鉴,不要迷信这种臆造主义和发号施令主义。

皮利尼亚克的《荒凉年份》写的是十月革命前夕到国内战争时期外省城市奥尔迪宁各阶级和阶层的人物,其中包括商人、旧贵族、市民、农民、神职人员、知识分子等在社会大变动时期的不同表现。其中也写到被称为“穿皮夹的人”的布尔什维克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因此这部小说所描绘的生活画面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斯大林没有对整部小说作出评价,只是提到其中描写了某些布尔什维克的典型,反映了他们身上的“狭隘的实际主义和无原则的事务主义的病症”,说这些人“充满了意志和实践的决心,‘干得’很‘起劲’,可是看不见前途,不知道‘干工作是为了什么’,因而离开了革命工作的道路”。他还说,这种“无原则的事务主义”与上述“革命的”臆造主义一样,是和真正的列宁主义绝对相反的。也许斯大林并不完全赞同小说对其他各个方面的人物的描写,甚至有可能认为关于这个动乱时期的整个画面过于阴暗,但是从他的话看来,他认为小说描写的布尔什维克身上的病症是确实存在的,因此这种描写是符合实际的,真实的。

1929年2月2日,斯大林在《答比尔-别洛采尔科夫斯基》一信中对布尔加科夫的《土尔宾一家的日子》和《逃亡》这两个剧本发表了评论。先说《土尔宾一家的日子》。这个剧本是由作者的长篇小说《白卫军》改编而成的。剧情围绕土尔宾三兄妹在国内战争中的遭遇和命运展开,着重写了以长兄阿列克谢·土尔宾上校为代表的一批有自己的信念的白卫军军官的悲剧性结局。这位上校看到大势已去,知道败局已无法挽回,意识到人民不跟他们站在一起而是反对他们,便宣布不再顽抗,以避免无谓的牺牲。最后剧情是在远处传来礼炮声和《国际歌》声中结束的。作者显然是以同情的笔调写以土尔宾上校为代表的白军军官的。剧本于1926年10月上演后,受到了一批文艺界着名人士的尖锐批评。许多观众也不接受。这并不奇怪。因为当时国内战争结束才三四年,人们对白军军官的暴行记忆犹新,还不能对那些参加白卫运动的人采取冷静的分析的态度。

斯大林在给比尔-别洛采尔科夫斯基的回信中提到这个剧本时却说:“至于《土尔宾一家的日子》这个剧本本身,它并不那么坏,因为它给我们的益处比害处多。不要忘记,这个剧本留给观众的主要印象是对布尔什维克有利的印象:‘如果像土尔宾这样一家人都承认自己的事业已经彻底失败,不得不放下武器,服从人民的意志,那就是说,布尔什维克是不可战胜的,对他们布尔什维克是毫无办法的。’《土尔宾一家的日子》显示了布尔什维主义无坚不摧的力量。”这里斯大林没有单纯根据作者对自己的主人公的态度来评论他的剧本,而主要看它产生的客观效果和社会影响,断定剧本的益处要比害处多,留给观众的印象是对布尔什维克有利的印象。

同年2月12日,斯大林在与一批乌克兰作家座谈时,再一次提到了布尔加科夫和他的这个剧本。他说:“再以大家都知道的布尔加科夫和他的《土尔宾一家的日子》为例。毫无疑问,他不是自己人。他未必掌握苏维埃的思想方法。然而毫无疑问,他的土尔宾一家毕竟带来了很大益处。”接着他进一步展开说:“关于《土尔宾一家的日子》我已经说过,这是反苏维埃的东西,布尔加科夫不是自己人……但是既然这是反苏维埃的东西,那么从中可以得出什么呢?可以得出作者不愿意说的东西。留给观众的主要印象是共产主义具有摧毁一切的力量。那里描写了俄罗斯人……土尔宾一家和他们一帮人的残余,所有这些人像加入俄罗斯军队一样加入了红军。这也是对的。(有人插话:是希望东山再起。)有可能是这样,但是您应当承认,土尔宾本人和他的一帮人的残余这样说:‘人民反对我们,我们的领导人背叛了。除了屈服,再也没有什么办法了。’没有另一种力量。这也应当承认……我反对笼统否定《土尔宾一家的日子》中的一切,反对把它说成只产生负面结果的剧本。我认为基本上它的优点多于缺点。”斯大林还指出,不能要求布尔加科夫写出真正的布尔什维克,也不能要求他成为共产党员。

再说一下布尔加科夫的剧本《逃亡》,它写于1928年。全剧由八个梦组成,暗示白卫分子的逃亡生活如同一场悲惨的噩梦。斯大林在谈到这个剧本时说:“《逃亡》是企图引起人们对某些反苏维埃流亡者阶层怜悯(甚至同情)的表现,也就是企图为白卫分子的活动做辩护或半辩护的表现。像现在这个样子的《逃亡》是一种反苏维埃的现象。”不过他又说:“但是我决不会反对上演《逃亡》,只要布尔加科夫给自己的梦再加一两个梦,描写出苏联国内战争的内部社会动力,使观众能够了解,所有这些自称为‘诚实的’谢拉菲穆之流和各种各样的编制以外的大学讲师被赶出俄国,并不是由于布尔什维克的任性,而是因为他们曾经骑在人民的脖子上(不管他们如何‘诚实’),布尔什维克把这些剥削的‘诚实’拥护者赶走是体现了工农的意志,因此是做得完全正确的。”

《土尔宾一家的日子》和《逃亡》是姊妹篇,可以说均发端于长篇小说《白卫军》。斯大林在评价前者时,如上所说,作了一定的肯定,而他认为后者是一种“反苏维埃的现象”,而加以否定。其实,在《逃亡》里直接写到白军被红军赶出了克里木,写到白卫分子在国外噩梦般的流亡生活,其中有人受到良心的谴责终于自杀,有人则决定不再与布尔什维克作斗争。尽管作者对他的主人公抱同情的态度,但是他这样写实际上也像斯大林在评论《土尔宾一家的日子》所说的那样,客观上显示了布尔什维克的无坚不摧的力量。因此,《逃亡》这个剧本即使没有像斯大林要求的那样再加上一两个梦,留给观众的印象也是对布尔什维克有利的印象。

同样是在1929年,在这一年的7月9日斯大林在给当时担任《工人报》编辑的费里克斯·康写信,反驳有人对他为之作序的米库林娜的小册子《群众的竞赛》的全盘否定的评价。他承认作者“由于受了某个讲述者的蒙蔽而写了一些很不确实的东西,这当然是不好的和不可原谅的”,但是他反问道:“难道这本小册子的价值是由个别细节而不是由它的总的倾向决定的吗?”他认为价值“在于它传播了竞赛的思想,以竞赛的精神感染了读者”,“最重要的就在这里,而不在于个别细节上的错误”。在评论米库林娜的小册子的同时,斯大林谈到了肖洛霍夫的长篇小说《静静的顿河》,这样说道:“当代名作家肖洛霍夫同志在他的《静静的顿河》中写了一些极为错误的东西,对塞尔佐夫、波德焦尔柯夫、克利沃什吕柯夫等人物做了简直是不确实的介绍,但是由此应当得出结论说《静静的顿河》是一本毫无用处的书,应该禁止出售吗?”

斯大林这里提到的塞尔佐夫、波德焦尔柯夫、克利沃什吕柯夫等三人,都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其中塞尔佐夫于1917年~1918年间曾任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顿河区委委员、顿河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顿河局副主席;波德焦尔珂夫和克里沃什吕柯夫均为顿河地区革命哥萨克的领导人之一,1918年分别当选为顿河哥萨克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秘书,后被哥萨克白军俘获,被处死刑。斯大林说肖洛霍夫对三人作了“简直是不确实的介绍”。

斯大林关于《静静的顿河》说这几句话,主要是以这部小说为例说明评价一部作品应根据它的总的倾向,而不能单看它的缺点和错误。

斯大林对《静静的顿河》的前两部作出评价后不久,《十月》杂志编辑部不同意小说第3部对维约申斯克暴动的写法,要求作者作重大删改,肖洛霍夫不同意,该杂志从第4期起停止连载。肖洛霍夫通过高尔基求助于斯大林。斯大林和高尔基一起会见了他,了解到他是根据从档案馆得到的材料写的,而且他的写法并不有利于白卫分子,于是同意小说在《十月》杂志上继续连载。

别泽缅斯基的诗剧《射击》和长诗《我们生活的一天》发表后,受到了批评。他给斯大林写信,寻求支持。斯大林在1930年3月19日给他的信中,同意根据作品的总的倾向来评定他的《射击》和《我们生活的一天》这两部作品。他写道:“《射击》和《我们生活的一天》我都读过了。这两部作品中既没有任何‘小资产阶级的’东西,也没有任何‘反党的’东西。这两部作品,特别是《射击》,可以认为是目前革命的无产阶级艺术的范例。

“固然,这两部作品中有些青年团先锋主义的残余。没有经验的读者读了这两部作品,甚至会以为不是党在改正青年的错误,而是相反。但是,构成这两部作品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思想的并不是这个缺点。它们的基本思想在于尖锐地提出了我们机关的缺点问题,并且深信这些缺点能够改正。不论是《射击》或是《我们生活的一天》,其中主要的东西就在这里。它们的主要价值也就在这里。这个价值大大地盖过了而且深深地淹没了它们那些很小的、在我看来是正在消失的缺点。”

1931年3月《红色处女地》杂志经法捷耶夫同意发表了普拉东诺夫的中篇小说《有好处(贫农纪事)》,引起了一场风波。这部小说是写农业集体化运动的讽刺作品。主要人物“赤诚的主人公”走访了中央黑土区的十多个单位,了解运动发展的情况。小说揭示了运动中干部强迫命令、赶进度的做法以及过火行为的种种表现,但是也写到个别干部根据贫农的心灵状态来决定集体化发展的速度。小说里有这样一个的细节描写:铁匠村的能工巧匠制造了一个只会鼓掌的自动化装置,经常在群众性活动的场面使用。

同类推荐
  • 致理想读者

    致理想读者

    这是著名批评家李敬泽近两年来的批评文章合集,其中既有诸如对《红楼梦》和新时期文学的论述,也有对大量新锐作家和新的文学现象的评述,几乎囊括了新世纪以来重要的文学论题,可谓是一部对当下文学世界的精彩注释。李敬泽的批评有很强的现场感,是对文学和文化生态第一手的观察和评说,向以立论独到、艺术感觉敏锐、文字活泼生动著称,在读者中有广泛的影响。
  • 现代散文鉴赏

    现代散文鉴赏

    书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引导人的一生走向成功。正是基于此,我们编著了《中华阅读文库》,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人首先要认识自己,才可以认清世界。这些已经被中外智慧人士不断印证过了。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有着矢志不移的追求;有着不可摧毁的意志;有着对痛苦等闲视之的心境。在一次次生活的坎坷与磨难中自我提升与超越,才使他们成就了自己,丰富了自己。
  •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赵武松散文选

    《在路上》所收录的散文作品,其关键词无外乎城市、乡村、游历、亲情、感怀、读书、情趣等等,将它们连缀起来,不难发现,这是一本叙述作者多年生活亲历的心情与心灵简史。作者注重内心体验的倾诉,善于发现包涵于平凡生活中美的趣味,把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融化为个人真实的感悟,把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转化成自己的心灵世界。
  •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庐隐作品集(1)(中国现代文学名家作品集)

    他住在河北迎宾旅馆里已经三年了,他是一个很和蔼的少年人,也是一个思想宏富的著作家;他很孤凄,没有父亲母亲和兄弟姊妹;独自一个住在这二层楼上,靠东边三十五号那间小屋子里;桌上堆满了纸和书;地板上也满了算草的废纸;他的床铺上没有很厚的褥和被,可是也堆满了书和纸;这少年终日里埋在书丛纸堆里,书是他唯一的朋友;他觉得除书以外,没有更宝贵的东西了!书能帮助他的思想,能告诉他许多他不知道的知识;所以他无论对于那一种事情,心里都很能了解;并且他也是一个富于感情的少年,很喜欢听人的赞美和颂扬;一双黑漆漆的眼珠,时时转动,好象表示他脑筋的活动一样
  • 甜甜的苦井水

    甜甜的苦井水

    本书选取的故事人物都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的小人物,所写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些小人物身上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晚唐逆流

    晚唐逆流

    一个大学生,一个无业游民,一个退伍老兵,三个好兄弟。不同的人生道路,交汇在一次啼笑皆非的“考古”行动中,未曾想,他们竟然挖穿了时空,穿越到了一千多年前的晚唐……公元881年,长安陷落,起义军领袖黄巢在关中登基,建立大齐政权。大唐皇帝唐僖宗,却卷了铺盖逃往西川。就在大唐风雨飘摇之际,三个现代人加入了这场唐齐争霸之中。凭借着张寻的智慧,赵东阳的勇敢,和李暮的拖后腿,三个年轻人能否在这乱世之中求生,甚至是建立一番功业呢?让我们浸入这股奔腾的“晚唐逆流”,随三个主人公一起,去领略晚唐的众生百态,鉴证大唐是如何走完她的最后三十年吧!
  • 想不嫁好难

    想不嫁好难

    美好生活就在眼前,我只想说,我不嫁不嫁啦,可怎么也这么难。
  • 异能管理局

    异能管理局

    一个偶然的机会,正在找工作的雷阳获得了加入一个特殊的机构的机会。异能管理局?没错就是那个监管异能者的机构。
  • 我的一切都是梦

    我的一切都是梦

    我不说,你就看,好看留言,不好看也留言,路过,潜水的冒泡
  • 王源:爱了你这么多年

    王源:爱了你这么多年

    从小就在王源的身边,默默的喜欢他!直到他作为tfboys的成员出道!爱就像毒药,让人上瘾!王源,爱了你那么多年!你可否有一点喜欢我?为了他,她可以离开!可是在不知不觉中又伤害多少人?易烊千玺,王俊凯!都是守护她的王子,可是王源你知不知道真的好爱好爱你!爱到心累了,泪干了,情绝了!
  • 魔尊追爱:一品驭灵师

    魔尊追爱:一品驭灵师

    她曾是赏金阁的第一杀手,却死在了好姐妹的手上。一朝重生,变成了帝国上下人尽皆知的废物,没有灵力,没有灵兽,什么也没有,有的只是亲人外人的冷嘲热讽。栖山的意外,让她不小心惹上了不能惹的人。他是身份神秘的无垠楼楼主,对什么都不屑一顾,却唯独对她处处维护,处处包容。不管她是废物,还是两界都不容的带罪之人,他都一直不离不弃,当真正身份浮出水面,她被整个大陆的人追杀,他陪在她身边,挡在她身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炎黄社

    炎黄社

    天佑中华,守护炎黄。这是一群神秘的力量存在,它时刻为国家的安全和主权战斗。他们加入组织的誓言:忠于国家,忠于组织,以身报国,虽死犹荣。他们加入组织的目标:天佑中华,守护炎黄。铁血报国,反抗侵略,要论英雄,炎黄子孙。一切尽在炎黄社。
  • 异世歌皇

    异世歌皇

    ·谁说华人歌手上《美国最强音》只是一轮游?·谁说擂台赛华人歌手想捏就捏?·灵妖传我500年道行~!·助我异世漫漫歌皇之路~!
  • 向土匪学分配

    向土匪学分配

    土匪为人人喊打的小团体,能够在几乎所有的社会中存在,合理的分配机制是一个关键。土匪的分配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与今天成功企业实行的分配制度和管理权威的相应研究成果不谋而合,甚至在很多方面更具有实效性。
  • 纨绔医妃:魔君大人请入帐

    纨绔医妃:魔君大人请入帐

    她是科学试验品。一朝穿越成为天元帝国的天才谋师,本是前途无量,却在册封台上潇洒离去。就在所有人感叹她愚蠢行为时,她以医师的身份重新崛起,逆天而行,司法局首领杀她爹,那就灭了司法局!九洲府悬赏她娘亲?那就让九洲府鸡飞狗跳!就连天元帝君的灵丹妙药圣药堂,也是她的小仓库。她剑指苍穹!放下狠话,命运从新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