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7500000011

第11章 灵活变通,进退自如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死板,要学会变通,有时采取迂回的方法更容易成功。我们做任何事都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学会为自己留有余地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韩非子·说林下》

雕塑的原则是,鼻子不如先刻大一些,眼睛不如先雕小一些。鼻子大了可以改小一点,小了就无法改大;眼睛小了可以改大,大了就无法改小了。

韩非子借雕塑来告诫世人:做事情要讲究策略,要为自己预留转身的余地。历史上很多明智之士,他们之所以在情势不顺时能够全身而退,就是因为深谙此理。他们在仕途非常顺利的时候,毅然退出官场以避免祸患,或者在复杂的权力斗争中及早抽身,全身而退。晚清重臣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曾国藩曾说过:留一分余地,可回转自如。不留余地,则易失之于刚,错而无救。人生在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关系:朋友关系、邻里关系、同事关系等。这些关系处理得好就会使人到处受欢迎,处理得不好就可能到处遭人痛恨。如何处理好这些关系,就成了一门很大的学问。

曾国藩在处理这些关系时奉行的一个原则就是:凡事给对方留有余地,既不让自己违反大的原则,也不完全拒绝对方的要求。比如说,曾国藩常在家中劝父教弟,不要干预地方的事。可是,有些时候,他的一些亲朋好友难免会因一些万难之事有求于他,其中不乏一些实有冤屈之事,却之,于情于理不忍;助之,又恐贪干预地方公务或有以势凌人之嫌。这时,曾国藩只好对来求者做出那种“道似无情却有情”、“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曲意相助之举,并给别人留下充分回旋的余地。

曾国藩深知自己作为一个汉官,清政府不可能完全信任自己。事实上,在曾国藩组建湘军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为了防止曾国藩和湘军坐大,保证军政大权集中于朝廷,清政府对曾国藩进行了多方牵制和防范。

咸丰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湘军从金口出发,当天就攻克了太平军花园大营;第二天兵临武昌城下。负责守卫武昌的太平军将领黄再兴、石风魁等人,皆不习战事。他们见湘军气势汹汹地攻到城下,便丧失信心,于二十二日夜间弃城逃往田家镇。汉阳守将见武昌失守,也弃城逃走。他们只顾自己逃命,竟没有预先通知停泊在汉水里的水军,汉阳失守后,这些船队被完全封死在里面,遭到彻底毁灭。陆军士兵也有一大批没有来得及撤走,大部分被湘军当场杀害或赶到湖里溺死。

当时咸丰皇帝正被太平军打得晕头转向,六神无主,不料湘军异军突起,如此迅速地攻下武汉这个重镇。消息传来,他高兴得简直不知如何是好。湘军的胜利使处于悲观失望之中的咸丰皇帝备受鼓舞,他看过捷报之后,立刻任命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并在奏折上批道:“览奏感慰实深。获此大胜,殊非意料所及。朕惟兢业自持,叩天速赦民劫也。”他还眉飞色舞地对军机大臣说:“不意曾国藩一书生,乃能建此奇功。”但是军机大臣祁离藻进言说:“曾国藩以侍郎在籍,犹匹夫耳。匹夫居间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咸丰皇帝听罢,默然变色,一时被胜利冲昏的头脑渐渐清醒过来,从此严奉祖训,再不肯把地方督抚大权交给手握重兵的曾国藩,使其六七年内一直处于客军虚悬的地位。

恰在此时,御史沈葆桢上一奏折,要求曾国藩乘胜东下,进攻长江中下游的太平军,以便一鼓作气,将太平天国镇压下去。咸丰皇帝便乘机收回成命,赏给曾国藩兵部侍郎衔,办理军务,令其率领水陆各军乘胜东下,迅速进攻江西、安徽的太平军。而湖北巡抚一职则由曾在湖南与曾国藩屡次作对的江苏布政使陶恩培担任,其未到任前,由刚刚因曾国藩攻占武汉而从“署理”转为“实授”的湖广总督杨霈兼任。

刚收到令其署理湖北巡抚的谕旨时,曾国藩还推辞了一下,以掩饰自己的功名之心,免得由于丁忧期间立功受职而受到指责。然而曾国藩的辞谢奏疏还没有送到北京,咸丰皇帝就改变了主意,收回成命。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咸丰皇帝还自作聪明地在曾国藩的奏折上批道:“朕料汝必辞,又念及整师东下,署抚空有其名,故已降旨令汝毋庸署理湖北巡抚,赏给兵部侍郎衔。”接着又倒打一耙说:“汝此奏虽不尽属固执,然官衔竟不书署抚,好名之过尚小,违旨之罪甚大。著严行申饬。”曾国藩攻占武汉,远远观望的荆州将军官文和署理湖督杨霈都得到重赏,而他本人不仅没有得到地方实权,还受到严厉申饬,这不能不引起曾国藩的深思。从这些事情上,曾国藩看透了清政府对他的猜忌心理,也由此知道权力在带给人利益和名声的同时,也带来更大的危险。从此以后,他深怀警惧,处处谨慎,决心在危险重重的官场为自己预留转身的余地。深谙官场竞争之道的曾国藩意识到清政府对自己的戒备和防范之后,面临着一种矛盾心态:一方面他希望为国尽忠;另一方面又希望能够急流勇退,保功全身。因此,在湘军攻陷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后,曾国藩立即裁撤了五万湘军,并让胞弟曾国荃回到原籍,以释清廷对自己兄弟的猜疑。

在镇压捻军时,清政府又对曾国藩加官晋爵,任命他节制直隶、山东、河南三省,而同时他还担任着钦差大臣、两江总督的重任,因此不可谓官不高、权不重。对此,曾国藩心有忧惧,先后三次请求朝廷收回节制三省的成命。在这次上奏和日记中,曾国藩将自己急流勇退的心迹表露无遗。由于年事已高,加上经历了无数风风雨雨之后,曾国藩希望能够从此远离政治斗争的漩涡,过上几天舒适安心的日子。

对于曾国藩这种急流勇退的心理,在他密不示人的日记和家书中有明显的体现。同治六年二月初五,曾国藩在给曾国潢的信中也说:“大约凡做大官,处安荣之境,即时时有可危可辱之道,古人所谓富贵常蹈危机也。”

自古就有伴君如伴虎的说法,君臣只可同患难,不可同富贵。所以,正值自己的权势日益膨胀的时候,曾国藩为自己预留了转身的余地。也正是因为他使用了这一高明的策略,所以在险恶的官场中得以全身而退。

凡是高明的人,绝不会进入死胡同,这并不是他们幸运,而是他们深谙进退之道,懂得为自己预留转身的余地。

凡事留有余地,也应成为今天我们为人处世的一项准则。因为时势每时都在变化,同时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考虑不周全的时候,凡事不留余地的话,我们就有可能犯一些愚蠢的错误,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凡事三思而行,话不可说得太死,事不可做得太绝,这样我们就会永远稳操胜券,进退自如!

暂时示弱,以退为进

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三十六计·走为上》

“走为上”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六计,意思是:全军退却,避开强敌。以退为进,待机破敌,这不违背正常的用兵法则。

走为上,指敌我力量悬殊的不利形势下,采取有计划的主动撤退,避开强敌,寻找战机,以退为进。这在谋略中也应是上策。“走为上”这句话,出自《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其实,我国战争史上,早就有“走为上”计运用得十分精彩的例子。

春秋初期,楚国日益强盛,楚将子玉率师攻晋。楚国还胁迫陈、蔡、郑、许四个小国出兵,配合楚军作战。此时晋文公刚攻下依附楚国的曹国,世人皆知晋楚之战迟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荡荡向曹国进发,晋文公闻讯分析了形势。他对这次战争的胜败没有把握,楚强晋弱,其势汹汹,他决定暂时后退,避其锋芒。对外假意说道:“当年我被迫逃亡,楚国先君对我以礼相待。我曾与他有约定,将来如我返回晋国,愿意两国修好。如果迫不得已,两国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现在,子玉伐我,我当实行诺言,先退三舍。(古时一舍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晋国边界城濮,仗着临黄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敌。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国和齐国求助。

子玉率部追到城濮,晋文公早已严阵以待。晋文公已探知楚国左、中、右三军,以右军最薄弱,右军前头为陈、蔡士兵,他们本是被胁迫而来,并无斗志。子玉命令左右军先进,中军继之。楚右军直扑晋军,晋军忽然又撤退,陈、蔡军的将官以为晋军惧怕,又要逃跑,就紧追不舍。忽然晋军中杀出一支军队,驾车的马都蒙上老虎皮。陈、蔡军的战马以为是真虎,吓得乱蹦乱跳,转头就跑,骑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军大败。晋文公派士兵假扮陈、蔡军士,向子玉报捷:“右师已胜,元帅赶快进兵。”子玉登车一望,晋军后方烟尘蔽天,他大笑道:“晋军不堪一击。”其实,这是晋军诱敌之计,他们在马后绑上树枝,来往奔跑,故意弄得烟尘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军并力前进。晋军上军故意打着帅旗,往后撤退。楚左军又陷于晋国伏击圈,又遭歼灭。等子玉率中军赶到,晋军三军合力,已把子玉团团围住。子玉这才发现右军、左军都已被歼,自己已陷重围,急令突围。虽然他在猛将成大心的护卫下,逃得性命,但部队丧亡惨重,只得悻悻回国。

这个故事中晋文公的几次撤退,都不是消极逃跑,而是主动退却,寻找或制造战机。所以,“走”,是上策。

关键时刻的进退哲学可以决定一个人事业的成败,适时的妥协和退让是最明智的选择,也是一个人成就事业必须要掌握的“分寸”。

1849年10月,普鲁士政府正式开通了从柏林到古城亚琛之间的电报线,并交付商业通讯使用。这样,亚琛的地理位置一下子重要起来。利用柏林与亚琛之间的电报线从事商业通讯服务也成了一种十分有利可图的生意。路透打算抓住这个机会干一番事业。他首先来到柏林,想在那里开办一家通讯社。但是,一个名叫沃尔夫的人已经抢先一步,在柏林建立了“沃尔夫办事处”。沃尔夫经济实力雄厚,且有着与路透同样精明的头脑和过人的才干。面对这样的对手,路透心里明白无力与之抗衡。

然而,路透并没有气馁。他避实就虚,马不停蹄地赶到亚琛,在那里开办了一家小小的独立经营的电报办事处。这在亚琛可是第一家。路透广泛收集欧洲各个主要城市的各种行情快讯,经处理后汇编成《路透行情快讯报》,然后利用尽可能快的交通联络工具提供给订户。由于勤奋努力,路透很快打开了经营市场。一个时期后,各地竟然出现了一股争订路透快讯稿件的热潮。路透也从此在这一行业里站稳脚跟,逐步走向了个人事业的巅峰。

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妨让自己的头脑灵活些,欲擒故纵、以退为进,常常会取得出人意料的良好效果。

有一年,在比利时某画廊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美国画商看中了一个印度人带来的三幅画,标价为250美元,画商不愿出此价钱,于是唇枪舌剑,谁也不肯放松,谈判进入了僵局。那位印度人恼火了,怒气冲冲地当着美国人的面把其中一幅画烧了。美国人看到这么好的画烧了,当然感到十分可惜。他问印度人剩下的两幅画愿卖多少钱,回答还是250美元。美国画商见毫不松口,又拒绝了这个价格,这位印度人把心一横,又烧掉了其中一幅画。美国画商只好乞求他千万别再烧这最后一幅。当他再次询问这位印度人愿卖多少钱时,卖者说道:“最后一幅画能与三幅画是一样的价钱吗?”结果,这位印度人手中的最后一幅画竟以600美元的价格拍板成交。

当时,其他的画的价格都在100美元到150美元之间,而印度人这幅画却能卖得如此之高,原因何在?首先,他烧掉两幅画以吸引那位美国人,便是采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因为他“有恃无恐”,他知道自己出售的三幅画都是出自名家之手。烧掉了两幅,剩下了最后一幅画,正是“物以稀为贵”。这位印度人还了解到这个美国人有个习惯,喜欢收藏古董名画,只要他爱上这幅画,是不肯轻易放弃的,宁肯出高价也要收买珍藏。聪明的印度人施展这招果然很灵,一笔成功的生意唾手而得。

当然,要想成功地采用“以退为进”的策略,必须有一定的后盾,并且要把握好分寸。心中没有十分的把握而轻易使用此计,难免弄巧成拙。

另辟蹊径反而大获成功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

俗话说:“有想法才能有作为。”在我们遇到问题时,正面考虑如果行不通的话,不如运用逆向思维的思考方式或换换角度,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总之,为人处世要动脑子,要灵活。

孙膑从魏国到了齐国,齐威王十分高兴。他早就从元帅田忌那里听说过,孙膑精通兵法,有智有谋,是个难得的人才。不过,齐威王还没有亲自领教过,他很想找机会试一试孙膑的智谋。有一天,齐威王由元帅田忌和其他几个大臣陪着,与孙膑一块儿来到一个山脚下。齐威王对周围的人说:“你们谁有办法让我自己走到这座小山顶上去?”这道考题出得未免太怪了。大家端详了一下小山,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过了一会儿,元帅田忌说:“现在正叶落草黄,在周围点起一把大火,陛下就得往山上走。”“这是用火攻。”齐威王说,“也是一个办法,不过太笨了点。”“再就是用水淹。”一个大臣这么说。齐威王摇了摇头,没作声。“要引外国军队打进来,包围起这座山,不怕陛下不上去。”一个大臣心里这样想,不过没敢说出口。大家想来想去,都说实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能让陛下自己走上山。

这时,齐威王问孙膑:“你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走上山吗?”一直没出声的孙膑,见威王问,十分为难地说:“陛下,我没有办法让你自己从山脚下走到山顶上去。可是,你要是在山顶上,我倒有办法让你自己走下来。”“真的?”“陛下不妨试一试。”于是,齐威王由元帅、大臣们簇拥着,往山顶走去。边走,齐威王边琢磨:孙膑能用什么办法让我自愿走下来呢?大家也都边走边想:孙膑能有什么妙法呢?到了山顶,孙膑谦虚地对齐威王说:“陛下,请饶恕我的冒昧,我已经让您自己走到山顶上来了。”

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孙膑以惊人的智谋,赢得了每个人由衷的敬佩。孙膑运用聪明的智慧赢得了大家的赞许,更赢得了齐威王的赏识。

人生之路千万条,总是踏着别人的脚印前进的人会碌碌无为,只有敢于走别人从未走过的路,另辟蹊径,才有成功的可能。

有一个青年农民,他从小的理想就是当作家,为此他一如既往地努力着。10年来,坚持每天写作500字。每写完一篇,他都改了又改,精心地加工润色,然后再充满希望地寄往各地的报纸杂志。遗憾的是,尽管他很用功,可是从来没有一篇文章得以发表,甚至连封退稿信都没有收到过。

29岁那年,他总算收到了第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来一直坚持投稿的刊物编辑寄来的信,信里写道:“看得出你是一个很努力的青年,但是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你,你的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显得过于苍白,但我从你多年的来稿中发现,你的钢笔字越来越出色……”

就是这封退稿信,点醒了他的困惑,他毅然放弃写作,练起了硬笔书法,果然长进很快。现在他已经是有名的硬笔书法家了。

就这样,他让理想转了个弯,走向了成功。成功之后的他感叹道:一个人要想成功,理想、勇气、毅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生路上要懂得放弃,更要懂得转弯。

有人将这种放弃与选择称之为“另起一行”。“另起一行”,就意味着放弃某种虽长期经营,但实事求是地从长远来看对自己并不合适的事业,否则你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最佳位置和人生跑道。这时,不管你是情愿还是不情愿,都得忍痛割爱。

“另起一行”,换句话说,也就是重新开始,也就是从错综复杂的困境中崛起……其实我们的人生有时也像玩游戏机一样,不过,游戏玩失败了可以从头开始,难道我们走错了路或者没有找到最佳位置时,就不能另起一行吗?

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的成功也缘起于“改道”。他在中学时,父母曾为他选择了文学这条道路,只上了一个学期,老师就在他的评语中下了如此结论:该生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善的品德,也绝对不可能在文学上有所成就。于是他又改学油画,谁知他既不关心构图,又不会调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很差。后来,还是化学老师发现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化学试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改学化学。

这一次,他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其化学成绩在同学中遥遥领先,后来他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的名字叫奥托·瓦拉赫。

其实,人生中的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我们努力不够,而可能只是因为我们暂时还没有找到最适合自己走的那条路。所以,当我们为了理想而努力,却在错综繁杂的人生路上迷途、碰壁的时候,要学会舍弃和转弯,并随时调整自己的目标,因为有些理想未必就不是歧路,而最适合你发展的路径,或许才是你真正的下一个理想。

利用时机,果断出击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三十六计·趁火打劫》

趁火打劫之计的使用,在中国历史上层出不穷。趁火打劫之计的特点就是利用时机,果断地打击对方。

努尔哈赤、皇太极都早有入主中原的打算,只是直到去世都未能如愿。顺帝即位时,年龄太小,只有七岁,朝廷的权力都集中在摄政王多尔衮身上。多尔衮对中原早就有攻占之意,想在他手上建立功业,已遂父兄未完成的入主中原的遗愿。他时刻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明朝的一举一动。

明朝末年,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崇祯皇帝宵衣旰食,倒想振兴大明。可是,他猜疑成性,贤臣良将根本不能在朝廷立足,他一连更换了十几个宰相,又杀了明将袁崇焕,他的周围都是些奸邪小人,明朝崩溃大局已定。公元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一举攻占京城,建立了大顺王朝。可惜农民军进京之后,立足未稳,首领们渐渐腐化堕落。明朝名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也被起义军将领掳去。吴三桂本是势利小人,惯于见风使舵。他看到明朝大势已去,李自成自立为大顺皇帝,本想投奔李自成巩固自己的实力。而李自成胜利之后,滋长了骄傲情绪,没把吴三桂看在眼里,抄了他的家,扣押了他的父亲,掳了他的爱妾。本来就朝三暮四的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终于投靠满清,借清兵势力消灭了李自成。

多尔衮闻讯,欣喜若狂,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实现多年的愿望了。这时中原内部战火纷飞,李自成江山未定,于是多尔衮迅速联合吴三桂的部队,进入山海关,只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打到京城,赶走了李自成。多尔衮志得意满,登上金銮宝殿,奠定了满清占领中原的基础。

而世界商战中,趁火打劫的谈判高手当首推美国华尔街大佬摩根。187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几乎每小时都有宣布破产的消息。费城的著名投资银行杰伊·库克公司也永远地关上了大门。库克因在南北战争中帮助政府出售国库券而名声大振,是投资银行家中最杰出的人物。他的破产在当时商业界不啻一个晴天霹雳,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后来事实证明,即便当时他能渡过危机,但因其力量早已衰微,也难以应付日后摩根的挑战。

摩根在国内外出售证券的能力举世无双。达布尼—摩根公司和在伦敦的摩根公司及巴林兄弟公司、费城的安东尼·德雷克塞尔、纽约的利瓦伊莫顿以及纽约其他几位大银行家与摩根的联合,所形成的势力与能力使他得以在1871年从库克手中夺过价值2亿美元的国库券,并把其中的大部分出售给外国投资者;1873年的上半年,摩根及其合伙人又以同样理由赢得33亿国库券的一半,并且处理得可谓得心应手。而库克在出售他那部分国库券时却困难重重,这也是库克破产的因素之一。在这场危机中,德雷克塞尔—摩根公司成为美国实力最雄厚的投资银行,控制了美国政府的债券市场,同时继续向欧洲抛出优惠证券。1884年的金融危机又进一步巩固了摩根的地位。从这时起一直到1913年去世,他一直是美国投资银行业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

自1884年11月以来,美国财政部的黄金开始大量外流,市场上掀起了抢购黄金的风潮。当时有个谣言传遍了华尔街,说美国政府不得不放弃以黄金支付货币的做法。格罗弗·克利夫兰总统担保这不是事实,但是用抛售美国证券换回黄金的做法仍在进行,致使国库告急,落到了几乎无力偿清债务的地步。

为了救济金库空虚带来的经济恐慌,就必须立即筹集到一笔巨额资金,政府财政部门估计至少要1亿美元。摩根已知在这股抢购黄金的风潮中,政府已到了无计可施的地步,于是他同贝尔蒙商定,由他们两家银行组成一个辛迪加,承办黄金公债,这样,他们既可解救财政部危机,又可获得高额利润。但因他们的苛刻条件,美国国会并没有通过这个建议,总统也难以接受。当时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计划发行5000万美元的公债,其余半数委托美国国内银行存款。

由于正值恐慌之际,任何银行都自顾不暇,这位财政部长的呼吁便被理所当然地束之高阁了,于是,他又使出苦肉计,以超出面额的117点公开募集5000万美元公债,这一招打破了投资金融界的惯例,也欺骗了投资银行,并重创和惹恼了摩根。由于摩根的操纵,当这位财政部长匆匆忙忙赶赴纽约召集银行家寻求帮助时却遭到了白眼,这是因为他没有接受摩根提出的要么认购全部公债,要么完全拒绝认购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谈判条件。

出于无奈,摩根再次被总统召入白宫,互相摊牌。当摩根深知国库存金只剩下900万美元时,更是固执己见,并进而胸有成竹地说:“除了我和罗斯查尔组成辛迪加,使伦敦的黄金重新流入国内外,似乎没有第二种办法来解救陷于破产状况的国库了。现在,我手头就有一张1200万美元的支票没有兑现,若是今天将这张支票兑现了,一切就都完了,要不要我在这里拍电报,现在立刻汇到伦敦去呢?”

在这种威胁下,克利夫兰总统不得不以去洗手间为名,每隔5分钟就去与正在另一室等候的财政部长卡利史尔商量对策。摩根很清楚,若不使出硬的一手来,白宫不会轻易就范。因此,在同总统面谈时,也就“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拘小节”,“单刀直入”,步步紧逼。并且吸起总统讨厌的雪茄烟,悠悠地等待着总统不能不做的“明智”选择。

结果总统在走投无路的情形下,不得不答应摩根提出的条件,白宫在华尔街面前甘拜下风。当夜摩根即取出大量美元交给财政部,帮助财政部渡过了难关。摩根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债价格与市场差价中就净赚了1200万美元,并且还安排了一项国际协议,在公债发行结束前,不用美元兑换英镑,也不购买美国的黄金,这大大冲击了《夏尔反托拉斯法案》。

企业经营者离不开谈判,而谈判的特征之一是对抗性,谈判双方都希望赢得胜利,千方百计争夺利益。谈判者要想达到预期目的,须真正了解对方的情况,否则打的就是糊涂仗。摩根与总统谈判,探知国库存款甚少,陷入危机,便趁火打劫,逼得总统不得不答应他的苛刻条件,摩根获得谈判成功,并从中赚了大钱。

学会变通,做事不可死板

凡用兵之法……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孙子兵法·军争篇》

孙武认为,故意采取绕远路的办法,用小利引诱敌人,这样就能比敌人后出去而先到达两军必争的战略要地,这就是掌握了“以迂为直”的计谋。这也就是说,无论做什么事情,不要太死板,要学会变通,有时采取迂回的方法更容易成功。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这匹千里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里,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件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这个故事告诫我们做人做事要学会变通,不能太死板,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前面已经是悬崖了,难道你还要跳下去吗?不要被经验束缚了头脑,要冲出习惯性思维的樊笼,执著很重要,但盲目的执著是不可取的。

有的时候如果正面出击不好解决问题,不妨采用迂回策略,也许会收到奇效。左师触龙成功说服赵太后就是运用了这一策略。

赵太后刚刚主持国政,秦国就加紧攻赵。赵国向齐国请求救援。齐国说:“必须让长安君来做人质,我们才会出兵。”赵太后不肯,大臣们都极力劝谏。赵太后明确地告诫左右大臣们:“谁要是再提起叫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我一定吐他一脸唾沫。”

太后说完这一句话,很多大臣虽然心里着急,可是也不敢提让长安君做人质的事情了。左师触龙说自己想拜见太后,太后知道他会来劝说自己,怒气冲冲地等待着他。

触龙进宫后慢慢走上前去,走到太后跟前就向她谢罪,说:“老臣的脚有毛病,一直无法正常行走,很久没有拜见太后您了。虽然自己原谅自己,但仍然担心太后您的身体欠安,所以希望能拜见一下太后。”赵太后说:“我只能靠车子行动了。”触龙问:“每天饮食该不会减少吧?”太后说:“靠喝点粥维持。”触龙说:“老臣最近很不想吃东西,就勉强散散步,每天走上三四里,渐渐地喜欢吃东西了,身体也舒服了。”太后说:“我可做不到这点啊。”太后的脸色稍微缓和了些。

左师触龙说:“老臣我有个儿子叫舒祺,年龄最小,没什么出息。我已经年老体衰了,私下里很疼爱他。我希望他能充当一名王宫卫士,来保卫王宫,因此我冒死来向太后提出这一请求。”太后说:“好吧。他今年多大了?”触龙答道:“十五岁了。虽然年纪尚小,老臣还是想趁着自己没死之前把他托付给您。”太后说:“男子汉也懂得疼爱自己的小儿子吗?”触龙答道:“比妇人家还厉害。”太后笑着说:“妇人家疼爱小儿子才特别厉害呢。”触龙说:“老臣私下里还认为您疼爱燕后要超过长安君呢。”太后说:“你错了,我疼爱燕后远不如疼爱长安君厉害。”触龙说:“为人父母的疼爱子女,就应该替他们做长远打算。您送别燕后时,在车下握着她的脚后跟,为她掉泪,因为您想到她要离家远嫁。这就是爱她啊!燕后走了以后,您并不是不想念她,祭礼时总是要替她祷告说:‘千万别叫她回来。’这难道不是替她做长远打算,希望她的子孙世代为王吗?”太后说:“正是这样。”

左师触龙问:“从现在起,上推到三代以前,甚至推到赵氏立国的时候,赵王子孙被封侯的,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就是其他诸侯的子孙,他们的后代还有在侯位的吗?”太后答道:“没有听说过。”触龙就说:“这些国君们,有些是自己取祸而亡;有些是祸患延及子孙而亡。难道说国君的子孙们都不会有好结果吗?只是因为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丰厚但没有为国出力,只是拥有大量的金玉珍玩而已。现在长安君的地位很尊贵,您又封给他肥沃的土地,给他很贵重的金玉珍玩,却不让他趁现在为国立功。有朝一日太后您不幸去世,长安君将依仗什么在赵国安身立命呢?老臣认为您替长安君打算得不够长远,所以说疼爱长安君不如疼爱燕后。”太后听了恍然大悟,说:“好吧,那就任凭您怎样安排他吧!”

于是,触龙为长安君准备一百辆随行的车辆,送他到齐国充当人质,齐国这才出兵援救赵国。

在说服赵太后这件事情上,想必很多大臣都是痛陈利弊、言辞恳切,但是并不能打动赵太后分毫,反而使她更加震怒,在这种情况下,左师触龙心里清楚,如果自己不改变策略,不仅自己要碰一鼻子灰,赵太后的决定依旧不会改变。既然正面进攻不行,采用迂回策略也许有效。于是他闭口不谈长安君的事情,而是和赵太后拉起了家常,谈论起饮食、起居,然后谈及自己的小儿子,进而慢慢地向长安君的问题靠拢,最终让太后自己认识到让长安君去齐国做人质不仅可以挽救赵国,而且也为他以后在赵国安身立命积累了资本,这样一来,事情就在轻松的氛围中解决了。

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让人受益匪浅。有时学会灵活变通,那么你就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后发制人,夺取主动权

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荀子·议兵》

古语说得好:“物速成而疾亡,晚就而善终。”“后发制人”其实起码有两层意义:一是道德上的意义,“先礼后兵”,使自己的“后发制人”更为正义;二是战略和战术上的意义,高手过招,以静制动,既是一种自信的表现,也是了解对手的方式,同时也是麻痹、消耗对手的最佳方法。

周显王二十六年(公元前343年),魏发兵攻韩,韩向齐求救。齐应允救援,以促韩竭力抗魏。但鉴于战事初起,魏、韩双方实力未损,过早出兵对齐不利,直到韩军五战俱败,情况危急,魏军也十分疲惫,才发兵相救。

二十七年,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围。魏军果然撤回大梁,并以太子申为上将军,庞涓为将,率兵10万东出外黄(今河南兰考东南),迎击齐军。孙膑认为,魏军悍勇,不可贸然决战,只可利用魏军向来轻视齐军和庞涓求胜心切的弱点来打败敌军。

庞涓日夜兼程赶回魏国本土,传令抓住齐军主力,与其决一雌雄。不料,齐军不肯交战,稍一接触即向东退去。庞涓挥师紧紧追赶不放。头一天,见齐军营地有10万人的饭灶;第二天,还剩5万人的灶;到第三天,只剩3万人的灶了。庞涓见状得意地说道:“我早知道齐国的士兵都是胆小鬼,如今不到三天就逃跑了大半!”于是传下将令:留下步兵和笨重物资,集中骑兵轻装前进,追歼齐军。

孙膑得知庞涓轻骑追击的探报,高兴地对众人说:“庞涓的末日到了!”这时,齐军正好来到一个叫马陵的地方。马陵处于两座高山之间,树多林密,山势险要,中间只有一条狭窄的小路可走,是一个伏击歼敌的好战场。孙膑传令:就地伐树,将小路堵塞;另挑选路旁的一棵大树,刮去一段树皮,在树干上面刻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几个大字。

随后,命令1万弓箭手埋伏在两边密林中,吩咐他们夜里只要看见大树出现火光,就一齐放箭。说话间已到傍晚,庞涓率领的沈军骑兵果真来到马陵。听说前面的道路被树木塔塞,庞涓忙上前察看。朦胧间他见路旁有一大树,白茬上隐约有字,遂命人点起火把。当庞涓看清树上的那一行字时,大吃一惊,知道中了孙膑的计谋。他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了。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

由此可以看出,后发制人,充分、客观地分析自己和竞争对手的优劣形势和发展变化规律,积极等待和想办法改变己方实力,使其不断壮大并削弱对方力量,最终能够改变双方力量的对比,战胜对手。

后发制人是强调不要在没有优势的情况下做无畏的拼争。善于经营的人,一定会明白避开对手的旺盛士气、等待对手疲惫时再出击的道理。此外,后发制人的人必须具备卓识的远见,超越常人的忍耐性,才能达到目的。

与“后发制人”相对的是“先发制人”。“先发制人”固然可以制胜,但是先发制人的分寸必须拿捏得刚刚好,否则就会出现反效果。反之,后发制人,则会更安全。所谓的“后发制人”就是先让对方尽情表露自己的言行,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话语或行动制服对方。当你把别人的步法和策略都看清楚之后,赢的把握会更大一些。“后起之秀”、“后来居上”,就是最好的例子。正所谓“亢龙有悔”,过分暴露自己优点的同时,也会暴露自己的弱点。但是,真正的后发制人并不是等到最后的爆发,而是审时度势,待时而处,伺机而动。

20世纪前20年,石油专家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发现了石油。一时间,宾夕法尼亚土地上井架林立,原油产量飞速上升。成千上万的人就像当初的采金热潮一样拥向采油区。

克利夫兰的商人们对这一新行当也怦然心动,他们推选年轻有为的经纪商洛克菲勒去宾州原油产地亲自调查一下,以便获得直接而可靠的信息。

经过几日的长途跋涉,洛克菲勒来到产油地,眼前的一切令他触目惊心:到处是高耸的井架、凌乱简陋的小木屋、怪模怪样的挖井设备和储油罐,一片乌烟瘴气,混乱不堪。这种状况令洛克菲勒多少有些沮丧,透过表面的繁荣景象,他看到了盲目开采背后潜在的危机。

冷静的洛克菲勒没有急于回去向克利夫兰的商界汇报调查结果,而是在产油地的一所饭店住了下来,进一步作实地考察。他每天都看报纸上的市场行情,静静地倾听焦躁而又喋喋不休的石油商人的叙述,认真地做详细的笔记。而他自己则惜字如金,绝不透露什么想法。

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他回到了克利夫兰。他建议商人不要在原油生产上投资,因为那里的油井已有72座,日产油135桶,而石油需求有限,油市的行情必定下跌,这是盲目开采的必然结果。

果然,不出洛克菲勒所料,“打先锋的赚不到钱”。由于疯狂地钻油,导致油价一跌再跌,每桶原油从当初的20美元暴跌到只有10美元。那些钻油先锋一个个败下阵来。

3年后,原油一再暴跌之时,洛克菲勒却认为投资石油的时候到了,这大大出乎一般人的意料。他与克拉克共同投资40万美元,与一个在炼油厂工作的英国人安德鲁斯合伙开设了一家炼油厂。安德鲁斯采用一种新技术提炼煤油,使安德鲁斯-克拉克公司迅速发展后来居上。

在激烈的竞争之中,明智的企业家绝不能意气用事,勿争一时之高下。特别是面对强敌的进攻,可以避敌之锋芒,采取各种手段,疲惫和消耗敌人,挫其锐气,待其衰竭,乘虚攻之,从而实现由劣势到优势、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范蠡曾言:“后则用阴,先则用阳”,“尽敌阳节,盈吾阴节而夺之,此兵家阴阳之妙也。”也就是说,先发制人用锐气,后发制人则要用潜力,把敌人的锐气挫损到最大限度,而把自己的潜力积蓄到最大限度,再消灭敌人。

虚晃一枪,转移对手注意力

故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淮南子·兵略训》

声东击西,是忽东忽西,即打即离,制造假象,引诱敌人作出错误判断,然后乘机歼敌的策略。为使敌方的指挥发生混乱,必须采用灵活机动的行动,本不打算进攻甲地,却佯装进攻;本来决定进攻乙地,却不显出任何进攻的迹象。似可为而不为,似不可为而为之,敌方就无法推知己方意图,被假象迷惑,作出错误判断。

东汉时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团结西域诸国共同对抗匈奴。为了使西域诸国便于共同对抗匈奴,必须先打通南北通道。地处大漠西缘的莎车国,煽动周边小国,归附匈奴,反对汉朝。班超决定首先平定莎车。莎车国王北向龟兹求援,龟兹王亲率五万人马援救莎车。班超联合于阗等国,兵力只有二万五千人,敌众我寡,难以力克,必须智取。

班超于是定下声东击西之计,迷惑敌人。他派人在军中散布对班超的不满言论,制造打不赢龟兹,有撤退的迹象。并且特别让莎车俘虏听得一清二楚。这天黄昏,班超命于阗大军向东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显得慌乱,故意放俘虏趁机脱逃。俘虏逃回莎车营中,急忙报告汉军慌忙撤退的消息。龟兹王大喜,误认班超惧怕自己而慌忙逃窜,想趁此机会追杀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两路,追击逃敌。他亲自率一万精兵向西追杀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笼罩大漠,撤退仅十里地,部队即就地隐蔽。龟兹王求胜心切,率领追兵从班超隐蔽处飞驰而过,班超立即集合部队,与事先约定的东路于阗人马迅速回师杀向莎车。班超的部队如从天而降,莎车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车王惊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请降。龟兹王气势汹汹追走一夜,未见班超部队踪影,又听得莎车已被平定,人马伤亡惨重的报告,知道大势已去,只有收拾残部,悻悻然返回龟兹。

此计一般在进攻态势下使用。“声东”是虚晃的一枪,所击之“西”是主攻目标。使“西”成为敌方的不备或不及之处,是保证此计成功的关键。

韩信明里强攻临晋渡口,暗中却选择敌人毫无防范的夏阳,就是对“声东击西”计策地巧妙运用。

汉王二年四月,汉王刘邦兵败彭城,退到荥阳、成皋一线与项羽相持。五月,原与刘邦结盟的魏王豹背汉降楚,派大将柏直、冯敬扼守黄河临晋渡口,企图阻挡汉军北进。八月,刘邦为了消除身后之患,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曹参、灌婴二将,领兵伐魏。

韩信率领大军来到临晋渡口,遥见对岸魏军把守很严,不好强攻,于是就下令暂且安营扎寨。一面派人收集船只,与魏军隔河相持;一面派探马暗察上游地势。

不久,探卒来报,说上游夏阳地方,魏军防守很松。韩信就带领曹参、灌婴二将前去查看地形,但到夏阳实地一看才明白为什么魏军不在此防守了,只见夏阳河段,水深滩险,汹涌澎湃,别说是行船,就是羽毛只怕也很难浮起来,而且河中布满了礁石,船只根本无法通行。曹参、灌婴二将看后都摇头作难。韩信却皱眉苦思了好一阵。

回到汉军营地,韩信仍然决定利用夏阳河段,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出其不意击败魏军。当即传来曹、灌二将,命曹参领兵上山伐木,大小都行,越快越好;又令灌婴带人前往市场,购买数千瓦罂,每个瓦罂需能容纳二石的物品。二人听后,都感到很意外,一齐问道:“将军要这些东西有什么用?”韩信说道:“二位不必急问,到时自知。”二人只得奉命退出,分头行事。

两天之后,曹参、灌婴二人将所需物品都办齐了,就向韩信复命。韩信又命令道:“你二人再将所备物品制成木罂,制法均在这封函中。制成后,立刻回报。”说完,将一封函信交到二人手中。

二人受命出帐,马上指挥将士,按函中要求,用四木夹住一个瓦罂,捆绑牢固,然后再将木罂用绳连起,数十个连成一排,分别连成数十排。由于日夜赶制,几天后,木罂已制造完毕。

韩信见准备工作已经做好,等到黄昏,又招来曹、灌二将,命灌婴率领数千人马,守住前些天收集来的船只,命令士兵只准击鼓呐喊,不准擅自渡河,违令者斩。而自己与曹参统领大队人马,暗中搬运木罂,连夜赶到夏阳。然后指挥将士把木罂放入河中,每个木罂内载二至三人,用桨划水,缓缓向对岸渡去。因木罂体轻,浮力又大,四周都是木头,即使撞到河中礁石也不会破损,因此顺利渡过了这段险峻的河段。

与此同时,扼守临晋渡口的魏将柏直、冯敬,忽然听到对岸汉军鼓响如雷,喊声震天,只当韩信要强行渡河,急忙调动人马,严密注视对岸动静。他们哪里知道,对岸汉军只是虚张声势,而真正汉军主力,正在韩信指挥下,在他们认为滩险水急、难以行船的夏阳,用木罂徐徐渡过了黄河。

汉军过了河,魏军尚未发觉。韩信率领大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下东张,拔安邑,直逼魏都平阳。魏王豹兵败后,逃到东垣,被汉军包围,魏豹走投无路,只得下马就擒。不到一个月,韩信就平定了魏地。

“声东击西”,是自古以来兵家常用的一种战术。“声东”者为明,以虚充实,虚张声势,迷惑敌人;“击西”者为暗,以真正的实力,将敌人击退。

韬光养晦,以曲求伸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蔽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真实的一面,也有虚假的一面。因此,想要做一个真正明智的人,就要学会藏巧露拙,必要时候还应该学会“忍”,这样才不会被这个社会淘汰。

孙膑早年与庞涓从师鬼谷子学习兵法。他勤奋攻读,刻苦钻研,加上天资聪明,很快便获得了较丰富的军事学知识,未出茅庐便显示出超人的军事才华,以致引起了与他同窗共读的庞涓的嫉妒。

后来,庞涓受魏王之请,担任魏国大将,虽然春风得意,但一想到才在己上的孙膑,就深感不安。因此,庞涓就秘密派人去把孙膑请到魏国来,假意推荐给魏惠王,实际上企图加害于他。孙膑到了魏国,做了一个无名无权的客卿。这时,庞涓便加紧进行陷害孙膑的阴谋活动。他先派人伪装受孙膑表兄的委托,劝孙膑返齐。待骗得孙膑的亲笔复信后,加以涂改,随即向魏王诬告孙膑私通齐国。魏王为之大怒,下令处死孙膑。

庞涓本想杀掉孙膑,但想起《孙子兵法》还未骗到手,于是又假惺惺地装起慈悲来。他对孙膑说:“大王本来判你死罪,是我再三恳求才改为刖足黥面。”心诚意善的孙膑信以为真,在肢体残疾的情况下还恭顺地为庞涓默写《孙子兵法》。庞涓的家奴看到这种情况非常郁闷:这么有名的一个军事家,就这样让人害死岂不可惜?于是将实情告诉了孙膑。

孙膑这才如梦初醒,看清了庞涓的真面目,真是追悔莫及。如今被庞涓控制着,膝盖已去,两腿无力行走,好不凄惨。但孙膑是个意志非凡的人,并没有因此消沉下去,他把仇恨深深地埋在了心里。他一方面与庞涓巧妙周旋,—方面在努力寻找时机,尽早摆脱庞涓的监视,心想有朝一日驰骋纵横,报仇雪耻。他开始装疯卖傻,把刚写成的几篇兵书一片一片地烧毁,一会大哭,一会儿大笑,一会儿又做出各种傻相:不是唾沫横流,就是张目乱叫不绝。来人惊恐万状,急忙将此事告知庞涓。庞涓亲自察看,只见孙膑痰涎满面,时而伏地哈哈大笑,时而又嚎啕大哭起来。庞涓生性狡黠,恐其佯狂,遂命左右将他拖人猪圈中,孙膑披发露面,倒身卧于粪秽之中。庞涓仍半信半疑,但看管则较从前大为松懈了。孙膑整日狂言乱语,或哭或笑,白日混迹于市井之间,晚间仍归猪圈之内。数日后,庞涓才相信孙膑是真疯了。

就在此时,禽滑厘把孙膑的冤屈告诉了齐威王。齐威王打发淳于髡到魏国去请孙膑,由禽滑厘配合着,偷偷地让孙膑化了装,抱到车上带回齐国。

孙膑回到齐国,齐威王敬他为上宾,当即便想拜孙膑为军师,孙膑推却了这个位子,说等到用时自会出力。

后来,庞涓带兵连败宋、鲁、卫、赵等国,齐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使庞涓连连打下败仗。最后,孙膑用“减灶法”,引诱庞涓来追,暗处设下伏军。心狠手辣的庞涓被乱箭射死在马陵道上。

古往今来,成大事者必是能屈能伸的伟丈夫。人生处世有两种境界:一是逆境,二是顺境。在逆境中,困难和压力逼迫身心,这时应懂得一个“屈”字,委曲求全,保存实力,以等待转机的降临。在顺境中,幸运和环境皆有利于我,这时节当懂得一个“伸”字,乘风万里,扶摇直上,以顺势应时,更上一层楼。

做人要能屈能伸,能屈就是在客观形势对己不利的时候,能够守静待时;能伸则是在外在环境对己有利的时候,能够时取有为。能屈能伸是做人的一种能力,是人们处世的一种方法原则。现实生活中,顺而能进易,逆而能屈难;逆而能屈易,屈伸随时难。

屈伸之道在现代职场也是同一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要锋芒太露。适当表现一下,可以给新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但是一定要把握一个度,待人做事不可做得太绝,这个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

张明在一家周刊工作,是一个很有能力的记者,敏锐的洞察力和良好的口才以及行云流水般的文笔常常使他的报道趋于完美。凡是张明策划的选题常常是周刊的头条,且发表后常常会引起轰动。

因此周刊一有什么重大选题都交给张明,张明也从不推辞,认为能者多劳。头一两次也没什么,但是次数多了,同事就不满了,认为张明太嚣张,好的选题老是独自霸占,从不给别人一个表现的机会。于是,同事们逐渐疏远了张明,但张明不以为然,他觉得一个有能力且卓越的人,就应该显得与众不同。

一天,周刊记者部主任辞职了,周刊需要挑选出一个新主任。周刊高层决定采用民主选举的方法,让所有员工投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主任。当时张明很有信心,认为主任之位非他莫属,因为处于同一级别的同事没有人比他更优秀了。但令张明意想不到的是,无一人选他,大部分人都把票投给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

更惨的是,新上任的主任再也没有把周刊的重点选题交给张明负责,而只让他负责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张明由失落到失望,最后不得不辞职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得出这一教训,在追求优秀与卓越的同时,千万不要过分张扬,否则只能给自己、给工作带来障碍。

《老子·洪德》章中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

同类推荐
  •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阳光灿烂的日子(保持学生良好心态的故事全集)

    走进如歌的生命,走过诗意的青春。曾几何时,我们叹息时光的飞逝,叹惋落日的凄美,却任凭美好从身边转瞬即逝。不是青春短暂、岁月苍白,而是我们不曾将它涂上丰富的色彩。何不于喧闹中体会宁静,于繁杂中感受简约,以平静的心情看待得失,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功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是人生之大境界。
  • 非常道:突破困境的另类法门

    非常道:突破困境的另类法门

    本书以大量的实例和故事,向人们提示应走出思维定式,摆脱惯常思维,以不同的思维去处理事情,才能走出困境,解决矛盾乃至取得成功。
  •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创业版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主要内容:成功正如大海对岸的一座“金山”,如果想拥有它,唯有用顽强不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来磨炼自己,在成长中掌握横渡大海的本领,最终才能如愿以偿。否则不是淹死在大海,就是遥不可及,空想一场……,唯有成长了,成功才能水到渠成。
  • 越放下越自在

    越放下越自在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观天外云卷云舒。以平常之心处世度人,以从容之态演绎人生。从容是一种修炼,它不只表现于生命在得意之时豁达、稳健,更在于陷入不幸时的坦然与沉静,这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在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常常占了人生中的大部分空间,而在交往中能够成为知己,成为能够为之倾诉对象的朋友却很少。一味地与生活较真儿只会让自己丧失对生活的信心。
  • 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做人要懂心机,做事要防诡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风云诡谲的社会中,若没有八面玲珑的黄蓉帮你打点一切,便应如韦小宝般善用心机与诡计,方能在斗智斗勇和比拼心机的过程中,从芸芸众生里脱颖而出。
热门推荐
  • 顽女风铃之疯翻鬼府

    顽女风铃之疯翻鬼府

    刚刚还是刚领到大学毕业证的天真女孩,一辆保时捷飞来——吡呦……啊哦,飞没影了!。。。。咦?牛头的牛头呢?马面的马脸呢?黑白无常,你俩的长舌头去哪了?判官叔叔,我帮你把胡子剃了吧……
  • 生化之末日危途

    生化之末日危途

    十年前,病毒爆发十年后,人类终于稳定局势,得以残喘张小泽的末日挣扎之路
  • 古往金来

    古往金来

    神奇的玉葫芦,空间?随身一口井?它只是一条连接古今的通道。古代有什么?失传已久的医术,美容养颜的武艺,数不尽的珠宝玉器,纯天然无污染的美食和秘方……现代有什么?已经公开的古方,几千年智慧的总结,先进的加工工艺,百花齐放的小吃配方……女主两眼放光:金银珠宝滚滚来,发财致富去倒卖。
  • 呆萌王妃要翻墙

    呆萌王妃要翻墙

    陆氏集团女总裁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在A市呼风唤雨,可是,竟一朝穿越变成了丞相小姐……刚到三天,就有了未婚夫。“王爷,王妃又在翻墙了。”“小荷,你快点,要不然被发现了。”“小姐,我还是怕。”“都翻了几次了,你还怕。”……
  • 妖魔手札

    妖魔手札

    江流儿是一个猎妖师,他有一本妖魔手札。传闻都是一夜几次几次的厉害,其实一夜一次的才厉害。因为一夜的世界才够他来一次。而那些一夜几次几次的,特别是那些一夜十几次的,也太不行了吧!………………哈哈哈!!
  • 可惜,神不永生

    可惜,神不永生

    神可能就在你的身边,他们也会生老病死,只不过你没有发现他们的存在。求收藏!
  • 薄樱鬼同人救赎

    薄樱鬼同人救赎

    人能活多久呢?最长也不过百年之久,已经不记得自己是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样。死而复生,生之以死,零零总总已然活了七世,何其漫长?当那么一个怀抱出现之时,才恍然觉悟。一切的因果就只是为了与你相遇。相知。相伴。
  • 查理九世之名誉天下

    查理九世之名誉天下

    知道么。有这样几个孩子。他们年少。却不同于普通少年。他们年纪小小就完成了一个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在这些任务背后。都有一段不可告人的往事。但正是因为这些。才是他们《名誉天下》ps:2018改版。
  • 总裁的强势宠妻

    总裁的强势宠妻

    七年前,她遭遇爱人背叛,扑在他的脚边,请求他能相救。七年后,她华丽变身成为了传媒业界的传奇女王,他也赫然是一代商场骄子。“七年前没有改变的,七年后的今天也不会改变什么。”她明净的双眼透着坚定,无论时间怎样推移,他永远记得她的眼睛。“我要你嫁给我,否则我会不计后果的毁掉一切。”他轻易的一句话,就推翻了以往所有的努力,她不恨,因为她输的心服口服。
  • 山民

    山民

    《山民》叙述了武陵山区黄荆村林业改革中,承包荒山、植树造林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山民荆疏远承包8000亩荒坡后,荆、冉、黄家族因利益驱动,冉、黄两家与他产生了种种矛盾,迫其不得不挖掘天麻、卖掉家具和妻子银饰筹资,甚至独自进深山老林采种,终于在县乡帮助和干涉下,与其他山民公证了承包合同,迈出了林业改革的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