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军师,但名气最大的要数姜子牙、诸葛亮和刘基(伯温),民间传说两个半军师(刘伯温算半个)。军师者,参谋(长)也,主事献计献策提建议。唯姜子牙、诸葛亮亲自号令三军、调兵遣将、领兵布阵,且鞠躬尽瘁事主,建立了丰功伟绩。因此备受后人推崇,建庙修祠纪念之。
(一)南阳武侯祠联
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顾;
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一副对联,上联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下联用东西南北中金木水火土,概括了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从隆中卧龙岗请出来后,为蜀国鞠躬尽瘁,直到第六次出祁山病死在五丈原的全部经历与功绩。里面包含着很多故事,恕只能蜻蜓点水般地说一点,以释对联字义。诸葛亮有很多创举,如三分天下,联吴拒魏的治国方略《隆中对》。发明木牛流马作山地运输工具,制成十箭连发弩。一生谨慎,偶尔摆个空城计,却吓退了司马懿几十万大军。三次气死了周瑜,竟然去吊孝哭灵。草船借箭,以及两篇忠心可鉴情深意切的《出师表》等等,因与对联无关不多说。
公元208年,庞统诈献连环计。周瑜智骗蒋干,杀了蔡瑁、张允。黄盖行苦肉计破曹。诸葛亮舌战群儒,促成刘备、孙权联合伐魏,借东风火烧赤壁,取得赤壁之战大胜。蜀国还趁势占据了荆州。211年诸葛亮入四川,趁益州(今四川成都)刘璋请援之机,助刘备攻占成都,即取剑南东川和剑南西川二川。225年诸葛亮亲征四川大渡诃以南地区和云南、贵州两省,以攻心为主,当地豪酋孟获被诸葛亮捉了七次放了七次,最后心服投降。此谓平西蜀定南蛮。诸葛亮先后六次出兵甘肃祁山北伐曹魏。第四次出祁山时与司马懿斗智、斗阵法,司马懿先摆“混元一气阵”,被诸葛亮一眼识破。诸葛亮接着排“八卦阵”,司马懿攻阵大败。本来这次出兵可以占领祁山,但由于后主刘禅听信谗言,下诏班师,结果无功而返。第六次出兵祁山,诸葛亮设计用火攻。眼看司马懿父子及全军都将被烧死在上方谷,突然天降大雨,司马懿有惊无险。诸葛亮叹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两军对峙一百多天,诸葛亮病重,在陕西岐山县南斜谷口西侧的五丈原,帐中设祭场,中布七盏大灯,顺布四十九盏小灯,拜斗延寿。遭司马懿派兵掠阵干扰,蜀将魏延报信闯中军帐,踢灭主灯,拜斗功败垂成。诸葛亮叹曰:“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后病死在五丈原。
(二)成都武侯祠刘备寝殿联
成都武侯祠刘备寝殿上,有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联语是:
一抔土尚巍然,问他铜雀荒台,何处寻漳河疑冢;
三足鼎今安在?剩此石麟古道,令人想汉代官仪。
这副对联,工整自然,构思巧妙。上联说,刘备的坟墓还巍然存在,而在那漳河边上的荒凉的铜雀台旁,哪里还能找到曹操的假坟啊!?据史载:曹操死于公元220年,葬邺城高陵(在今河北临漳县境内)并未设假坟。到了元代初年,杨奂著《山陵杂记》说,曹操殁后,恐人发其冢,乃设七十二疑冢于漳河之上。后经《三国演义》的渲染,“七十二疑冢”之说,广为流传,故对联作者,依据传说扬刘抑曹。
下联感慨地说,往事越千年,三国鼎立的局面,而今安在?一千多年后的今天,漫步在设置着各种石刻的古陵道上,遥想刘备当年登基称尊时,钟鼓齐鸣、礼仪庄严,丝竹管弦,何等排场!
(三)成都武侯祠诸葛殿的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此联是云南剑川白族人赵藩所作。上联是根据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写成的,称赞他用兵时注重“攻心”,使对手心悦诚服。公元225年,诸葛亮举兵南征时,采纳了马谡“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建议,大军所到之处,在打击死硬头目的同时,采用“攻心战术”。孟获是“夷人”叛乱的余部首领,被俘后不服输,诸葛亮立即释放,让他再战,孟获又被捉获了,他还是不认输,诸葛亮又把他放走了,嘱其再战。如此七擒七纵,孟获终于臣服了,诚恳地向诸葛亮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从此南方平定,诸葛亮得以全力北伐。故赵藩推崇诸葛亮,说他是精于用兵而不好战的军事家。
下联用“审势”来总结诸葛亮治蜀的方针,称赞他根据历史条件和客观实际的不同情况,来实行不同的施政策略。诸葛亮执法严谨,有挥泪斩马谡的动人故事,然而又有其宽大的一面,例如蜀郡太守法正,一意孤行,大施个人报复。对此违法行为,诸葛亮则宽大为怀,不予追究。这一宽一严的区别对待,在于两人所处的政治形势不同。马谡之所以处斩,是处在诸葛亮第一次挥师北伐之际,军法不严不行。又蜀郡太守法正是在刘备新据益州之时,民心尚未归顺。而且,法正又是土著豪绅,若严加追究,势必造成混乱,不利于蜀汉新政权的稳定。因此,诸葛亮严惩马谡而宽容法正。这副对联寓意深远,它不仅赞扬了诸葛亮的非凡睿智,而且提醒了世世代代的统治者,从中吸取教益。
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很多,再录几副共赏:
游俊书成都武侯祠联:
两表酬三顾;
一对足千秋。
[注]两表,前、后出师表。一对,指《隆中对》。
董必武书武侯祠联:
三顾频烦天下计;
一番晤对古今情。
冯玉祥书武侯祠联:
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
仰风流于遗象,万古清高。
王天培题成都武侯祠联:
公本识字耕田人,为感殊遇驱驰,以三分始,以六出终,统一古今难,效死不渝,遗恨功名存两表;
世又陈强古冶子,应笑同根煎急,谁开诚心,谁广忠益,安危天下系,先生已往,缅怀风义拂残碑。
成都武侯祠联:
沥胆披肝,六经以来二表;
托孤寄命,三代而下一人。
顾嘉衡题河南南阳诸葛武侯祠联:
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
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