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无理取闹或者屡教不改的时候,成人可以适当冷淡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行为的不满或者愤怒,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待双方情绪稳定后,再对孩子进行说服和教育。另外,当孩子在外界模仿到某些不当行为或语言时,他总会在一段时间内重复地“表演”。这种情况下,采用“故意冷淡”往往效果更佳。
身边案例(一)
让我亲亲你吧
妞妞跟妈妈到姑姑家做客。姑姑有个男孩叫小强,比妞妞大半岁,两个孩子在一起很投入地玩“扮家家”。忽然,小强抱住妞妞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大家看到了,觉得很有趣,哄堂大笑。奇怪的是,从这以后,小强总是喜欢“亲”小朋友,他的妈妈感到很困惑。
方法运用:
成人的表情、语言、动作对孩子暗示的作用是巨大的。小强因为偶然亲小妹妹的行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大家的笑给予了小强一种暗示,让他觉得我的这种行为很有趣,大家很喜欢,所以他就会故伎重演。家长只要对孩子的这种行为表现出冷淡或者故意忽视,让孩子觉得没趣,也引不起关注,这种行为慢慢就会消失了。
知心话语:
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有限,如果他的行为能够引起大人的关注、紧张,或者谈笑,就强化了他做这件事的欲望。孩子很多不良的爱好和习惯都是大人不断有意或者无意暗示的结果。
身边案例(二)
说脏话
豆豆经常跟邻居的哥哥姐姐在小区的游乐场玩耍。这一天,豆豆不知跟谁学会了几句骂人的话。他说给爸爸听,爸爸很生气,批评了他。他又跟妈妈说,妈妈严肃地告诉他,这样说话很没礼貌,并警告他不准再说脏话,可是豆豆不听,还是不停地重复并且一脸坏笑。
幼儿行为解析:
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更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孩子们在一起相处,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都会相互模仿,有时他们只是觉得好玩,有趣。豆豆学会了说脏话,他可能只想在爸爸妈妈面前炫耀刚学到的“本领”,或者是他发现这个行为引起了父母强烈的反应,很有成就感。其实,偶尔的行为模仿并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只要让孩子感到他这样的行为和话语并不受欢迎和关注,这种模仿来的行为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慢慢消失。
方法运用:
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不必过分关注,如临大敌。如果孩子发现他的这种行为受到了父母特别的关注,更会故伎重演,所以,采取故意冷淡的方法比较适宜。可以跟孩子明确表明自己的态度,告诉他:
“你说这样的话不好听,爸爸妈妈不喜欢说脏话的孩子。”“好孩子是不说脏话的,豆豆是一个好孩子,知道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然后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如果他还继续说,故意装作没听到孩子的话。他自己说一会儿看到没人理,觉得没趣,也就不说了。
当孩子的这种行为反复出现的时候,家长也不必“兴师动众”地进行批评,还是采取假装没听到、没看到,做冷淡处理,或者及时地把话题岔开。孩子发现他的行为和话语引不起家长的注意和重视,慢慢就改正了。
知心话语:
对于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批评和唠叨不仅起不到积极的作用,反而提醒和强化了孩子的这种行为。有时,适当的冷淡比过分关注效果更好。
身边案例(三)
征服
小雨很任性,想要做的事情一旦达不到目的就用哭闹、打滚、摔东西的方式进行抗议。用爸爸的话形容就是:人不大,脾气不小。家人也尝试用不理睬的方法应对,但小雨很“执著”,最后,往往还是大人投降。
幼儿行为解析:
孩子的任性一般都是教养方式不当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轻易满足:总觉得孩子还小,不管要求合理不合理都一概满足,迁就孩子。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什么事情不满足就不高兴、发脾气的习惯。
2.害怕哭闹:孩子一哭,大人觉得烦,赶紧满足孩子了事;有时孩子哭,看着心疼,为了让孩子停止哭闹,最终迁就了孩子。这样,就让孩子找到了征服大人的“武器”,大人就成了孩子的手下败将。
方法运用:
如果由着孩子的性子来已经形成习惯了,就不太容易纠正了;想要有改观,大人必须在跟孩子的对抗中战胜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采用冷淡法。
首先表明你的态度,严肃地告诉孩子:“你的要求不能满足,是因为……哭也没有用,谁也不怕你哭。”“大家对你的行为很气愤,你这样行为没有人喜欢……”“我不喜欢看你又哭又闹的样子,你觉得谁喜欢,你就哭给谁看吧!我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然后去做自己的事,对孩子的哭闹、耍赖装作看不见、听不见。为了引起你的注意和同情,孩子的哭声也许会越来越大。这时最好远离他,让孩子觉得无论他怎样哭你都是听不到的。
在双方僵持阶段大人不能心软。孩子的哭闹没有引起关注,他会感到很愤怒,这时哭闹会变本加厉。孩子的想法是:我使劲哭,不间断地哭,不信你不心软,不认输。这是最关键的环节,胜败就在于这时谁先妥协。这种时候,如果大人妥协,就功亏一篑了,等到下一次,孩子就会比这一次哭闹的更甚。既然孩子已经哭了那么久了,索性就坚持到底吧。只要大人取得一次胜利,以后再获胜就不难了。
等孩子哭闹够了,再跟他讲明道理。其实,孩子就是哭闹给你看的。如果你表示冷淡,不怕他的哭闹,他的法宝不奏效,失灵了,也就不会再当成武器了。
知心话语:
在对孩子进行批评和教育的时候,全家人态度应保持一致,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私下里探讨,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来。最忌讳的做法是一方管,另一方袒护。
温馨提醒
1.冷淡孩子时,应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使用;
2.在冷淡过后,把关心和心疼藏在心里,不要马上给予抚慰和物质的补偿;
3.必要的时候,在冷淡过后,可以给孩子一个台阶,或者等孩子情绪稳定后讲明道理。
专家支招
冯德全教授(个人简介见本书第41页)认为,大人们的过分关注对孩子是有害的,必要时应该对孩子进行一点冷淡教育。他讲道——
一家人时刻看着孩子,关照他、陪伴他、议论他。逢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对孩子嘻嘻哈哈逗引个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孩子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这样一来,孩子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变得十分娇气,骄傲自满,没有礼貌,很不听话,常常以引起大人注意为荣,“人来疯”特别严重。
由于从小就迁就孩子,他在不顺心时就以哭闹、睡地上、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孩子的父母就只好投降、依从。
正确的做法是,父母要在孩子的哭闹面前保持平静和若无其事的样了,并说清道理,决不迁就。既不要一哭闹就依从孩子,也不要打骂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有时要平静地劝说,让孩子“下楼梯”,停止哭闹。不能答应哭闹的要求,并且事后一定要认真批评,甚至给予冷淡。冷淡是教育孩子听话的最有效方法,它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教训和记忆。居里夫人的女儿依瑞娜,有一次对妈妈很不礼貌,妈妈三天没有与她讲话。依瑞娜受到深刻教育,从此一直非常尊敬妈妈,长大后她和妈妈一样也是诺贝尔科学奖的获得者。
用冷淡教育不听话的孩子是最管用的“情感武器”,能培养孩子理智、冷静、自制的性格品质。
摘自《冯德全早教方案①:三岁缔造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