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说来,义军分三大股:在萍乡起义者多煤矿工人,在醴陵起义者多防营兵勇,在浏阳起义者多洪福齐天即洪江会党。安源属萍乡,距醴不过百里,火车两小时可达。煤窿工达万人,湘潭人萧克昌为总工头,会党中呼其为老龙王,久居安源,能左右窿工。如果萧克昌能率众起事,与上栗义军接应,直插安源防营,醴陵也很有可能是被义军迅速占领。当时安源方面,矿工们听到上栗市消息,莫不欣喜若狂,纷纷辞工前往上栗市,参加者数以百计,矿区原有江西巡防营左军前营胡应龙一营,左军统领袁垣又驻扎萍乡;矿局道员林志熙先于12月5日接到醴陵知县汪文溥的电报,一再强调“防安源者,防萧克昌而已”。12月25日,清方侦知萧克昌在安源小冲住家,乃由屯驻该地鄂军协统王得胜、标统李襄邻,会同赣军管带胡应龙,以宴客为名,将萧诱杀于八方井的水池侧边,致使人数众多的安源矿工未能执械起事。同时,力敌百人、手举千斤的冯乃古亦被清军诱杀,也始终未曾发动。
在浏阳西乡枨冲市亦有起义军千余人聚众起事。驻浏巡防队管带梁国祯部分两路夹击,起义军败散。12月12日,醴陵北路军总统领谭石基部见清军大举东出,乘机再举于官庄一带。醴陵知县汪文溥商请湘省常备军前三队队官赵春廷部拨队前往驰击,与谭石基部在芦福岭接仗,起义军死20余人。后军分统王开彬、粮台杨年丰、哨弁周青同等被擒遇害,谭石基兵败逃亡,余下的部队散至浏阳县境。此时湖南省常备军第一标统带吴绍璘率崔朝俊一营由省垣至醴,吴驻守醴陵县城,派崔朝俊督带一营驰赴官寮、麻石一带围剿,捕杀义军,并进据浏阳澄潭江,以防义军余部南来。
也就在龚春台所率大军同清军日夜鏖战的同时,姜守旦所统洪福会义军于12月7日在浏东永和市正式宣布起义。浏阳县令费小湘令巡防营蒋兴桂率队进剿,姜军投掷大桶火药,烧死来犯清兵数人,但是终因外围义军作战不利,只得退走大光洞休整。次日,姜守旦部听到龚军己进攻浏阳,于是遵守盟约,结集大旗山、大光洞、九鸡洞等地会众约万人进攻浏阳县城,挥师西下。翌日中午,途经三元宫,姜守旦信迷信,进庙求神问卜,问何时攻城吉利。卜准戌时,他竟深信不疑。等到戌时,姜守旦才指挥队伍进攻浏阳城,在洗药桥与清军大战。由于坐失时机,清军得以从容调兵布阵,姜部作战失利,退走大溪山的天岩寨,仅剩2000余人。姜整顿余部,在山寨设将台一座,借毛氏祠内藏火药军械,以图再起。经梁国祯部率队围剿,追踪北上,常备军队官王正宇、夏正魁分路合剿,起义军死数十名。姜部复往大光洞,拟北上平江从岳州出省,以图再起。12月20日,因迷途误走沙铺,平江巡防营统领陶廷梁带兵截击。清兵首尾夹击,姜军几乎全军覆没,守旦受伤遁走,进入江西义宁州(今修水县)。至翌年1月,逃往义宁州的姜守旦部遭遇赣、宁清军会堵截击散,姜守旦只身逃脱,不知所终。至此,湘、鄂、赣、苏清军云集,分驻萍浏醴各县城镇乡村,不下数万人。清廷复又颁布清乡章程,谕令萍乡、宜春、万载、浏阳、醴陵等地“同时并举,各清各乡”,经过近3个月的清剿,起义军在此残酷镇压与严厉防范之下烟消云散。
五、起义失败 影响深巨
萍浏醴起义爆发的消息传到京城,清廷一片混乱,光绪皇帝连下“上谕”,急令两江总督端方、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岑春煊、江西巡抚吴重熹,速派得力大员飞驰会剿,先后调遣湘、鄂、赣、苏军队前往镇压。地方团练、守土官兵倾巢而出,清方调遣的常备军、巡防队员均自称是“最得力”的部队,步兵、马队、水师、炮兵等各色兵种齐全;甚至连直隶总督袁世凯也参与了镇压起义军的斗争,袁世凯不仅从北方调派步兵四营、骑兵一营,南下助战,还动用了海军舰艇,先后调遣海圻、海筹、海容、海琛、飞鹰五艘进入长江,因九江水浅,又饬令飞鹰与南洋建威一艘,驶往驻泊,余船分泊芜湖、镇江等处,以资震慑。而赣、湘、鄂、苏四省出动的兵力大致如下:
江西方面:出动的清军有吉安巡防队左军统领袁垣,督率原驻萍乡、安源之巡防左军前营管带胡应龙,驻袁州之巡防左军后营管带朱鼎炎会剿。并由省派常备军一标第二营管带刘清泰由临江前往,原驻新昌县的常备军一标第二营管带董作泉,由瑞州向上高、万载前往,并特派巡防内河水师右军统领候补道张季煜,节制各军。清廷又复令臬司秦炳直亲往会剿,并带常备军一标第二营,而以标统刘槐森统之,继续征调驻瑞金巡防队左军后营管带赵春芳,驻吉安右营管带许登云,巡防队左营管带李国斌、常备军二标二营管带袁楚英,分途合攻。江西方面派往起义地点者计约四五千人。而当时江西全省共有常备军6营,每营500人,计3000人;巡防队16营,每营300人,计约4800人,分防14府、州,连马队1营,水师3营,总计不到10000人,调动镇压义军者将近半数。
湖南方面:有巡防队管带梁国祯、徐振岱两队,复加派常备队管带李文升、吴经武两营驰往浏阳;巡防营管带吴廷瑞一队,常备军标统吴绍璘督率管带崔朝俊一营、李振鸿一队驰往醴陵,协同原驻该县之巡防营管带赵春廷一队分别剿办,命令先前派往浏阳市的知府王寓生、通判刘钱随同筹防,电商长沙水师提督程文炳派拨舢板30号来湘,分布湘潭及近省一带扼要驻泊,合计湘省常备军6营,已经开去5营。据不完全统计,湖南方面陆续派往起义地点者亦有两三千人以上,并再三命令按察使庄赓良,会同在籍绅士新授法部左参议余肇康等举办长沙、善化两县各乡团练,共同进剿。
湖北方面:由湖广总督张之洞督饬陆军第八镇统制张彪拣派第十五协统领王得胜,第二十九标统带李襄邻等督率部队三营,卓占标炮队二队;续派第三十二标统带白寿铭率参谋官叶丙勋、管带朱文友、黄弯鸣、李汝魁步队三营,并炮队一队;另派管带戴寿山一营,标统吴元泽率杨缵绪一营分赴平、岳等处驻扎,鄂省派出赴湘、赣兵力前后共计6000余人。
江苏方面:有第九镇统制徐绍祯为司令官督同第三十四标标统艾忠琦率步队三营,炮、工各一队,马队、辎重各一排,混成一支队,共计2000多人。第三十四标操练较久,标统艾忠琦人亦稳练,第九镇统制官徐绍祯曾在江西统兵,对萍乡、袁州一带情形较熟,是两江总督端方调派的最得力的部队。
清兵包括鄂、宁援军和湘、赣两省的常备军、巡防队共计达15000多人,加上湘赣两省地方团练总计不下四五万人。正如时人冯自由所云:“自洪、杨以来,清军出兵之众,以是役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