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我国棉花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棉花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考古研究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便开始了棉花的种植。南北朝至隋朝期间,现在广东的沿海、广西的桂林、云南西部和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北两侧,都已经可以看到洁白的棉花;到隋、唐、宋朝,植棉业更加进步,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展到华南地区;12世纪后期到13世纪初期,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植棉业又进一步扩展到长江流域;14世纪中叶后,棉花种植又迅速地从黄河流域传播到全国;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机器纺织工业的蓬勃兴起,更刺激了我国植棉业的迅猛蓬勃发展。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棉花产业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在不改变耕地总量的基础上靠提高作物熟制来提高棉花产量;如何进行棉花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由单纯追求生产总量向高产优质的方向发展;如何进行棉花良种的种植并改进栽培技术,继续提高棉花产业出口创汇的份额。
我国自古以来十分重视棉花的生产,虽然受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我国的棉花生产却仍然稳中有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我国棉花的总播种面积为470万公顷,与以前相比,同比减少了34万公顷;在此基础上,棉花总产量却达到了684万吨,同比增加了3.8%;全国棉纺产业棉纱产出为2984万吨,提高了9.8个百分点;化纤产量为3800万吨,也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12个百分点;棉纺布的产量为841亿米,同比上升了3.3%;国内棉纺服装零售额增长了7.7%;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额1591亿美元,同比增加了3.9%;棉纺纱线及其制成品出口总额为958亿美元,同比上升了1.2个百分点。2013年,虽然受全国耕地调整的影响,我国棉花的耕种面积几乎下跌到了近十年以来的最低水平,首次少于7000万亩。但据当前我国棉花发展现状来看,在当前棉花的种植面积和近年正常单产水平的条件下,今年我国的棉花总产量应该仍不低于650万吨。
我国当前种植的棉花以细绒棉为主,其总产量不低于我国棉纤维总产量的90%。随着棉花种植技术的发展,我国长绒棉、彩棉的种植和相关产业生产也发展迅速。通过棉花新品种的培育推广、植棉技术的改进,棉纤维的品质进一步优化,绝大多数棉纤维主体长度在29毫米以上,部分优质棉还达到了高于31毫米的水平。我国棉花产销的高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及其他棉料产业的发展,实现了社会经济整体迅猛发展的目标。
§§§第二节我国发展棉花产业的意义
我国植棉业的高速发展,也带动了一系列的相关棉纺产业的发展。
棉花全身是宝,在我国的经济作物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不仅是我国棉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而且深刻影响着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棉花在我国的重要程度仅次于粮食。历史的发展证明,棉花产业发展的好坏关系到国计民生。产棉区农民收入的一半以上来自棉花。我国有1.6亿人从事棉花生产、收购、加工、经营和纺织等行业。国家“十五冶计划期间,我国纺织业继续保持高速发展,和2000年的发展情况相比,2005年纺纱产量同比增长16.9%,纺织品及服装出口额同比增长17.2%。由于受耕地面积、水资源等实际情况限制,我国棉花的生产增长十分有限。“十五冶期间,虽然棉花产量年均增长了5.3%,却赶不上棉花消费量年均增长15.1%的社会要求,我国棉花需求量的增长,促进了棉花进口量的增加,2003年到2005年,我国全年累计进口棉花总量为760万吨,大约相当于我国棉产量的一半。在“十二五冶规划时期,我国又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棉纺业发展主线,这为正处于结构转型期的中国棉纺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十二五冶期间我国棉纺织行业将在发展的过程中有重点、有梯度地进行企业的产业调整和优化布局,促进各区域棉产业的协调发展,加快棉纺织行业改变单纯的规模增长方式的速度。
从我国棉纺织行业的生产规模来看:2010年我国国内的棉纱产量为2717万吨,按照每年5个百分点的增长速度来计算,截止到2015年,我国棉纱产量将突破3450吨;2010年我国的棉纺布产量为800亿米,按照每年增长5个百分点来计算,截止到2015年,我国国内机织布产量将突破1000亿米大关。
随着棉花生产以及棉纺织产业的高速发展,“十二五冶时期,我国棉纺织类产品的出口创汇也在相应地增加。棉纺织制品和棉类服装的出口创汇将以7.5%和10%的速度增长。其中,纱线出口总量年均增长约2%,纯棉及混纺坯布出口总量年均增长5%,色织布(含牛仔布)出口总量年均增长约2%。随着世界各国对棉制品消费的逐年增加,我国也在进一步扩大国外市场,预计到2015年,我国出口总折纱量也将高达550万~580万吨。棉纺织产业历来都是我国出口创汇的支柱型产业。除此之外,棉纺织工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其快速发展,也有利于解决当前环境下严峻的就业形势,促进社会的健康迅速发展。
促进棉花产业的科学高效发展,不仅要发展纤维原料的相关产业,还要学会运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棉花。棉纤维虽然历来被作为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但其只占棉花经济产量的40%左右,而剩下的约60%是棉籽。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棉花的认识欠缺,人们普遍认为棉纤维是棉花的主产品,是栽培棉花的主要目的,而对于棉籽、棉秆等棉花副产品的经济价值认识不足。我们来算这样一笔账,如果每公顷产750千克皮棉,那么它的副产品中就包括棉籽1500千克,棉秆3000千克。
在棉籽中,7%~10%为短绒,40%为棉籽壳,50%为棉仁。在棉仁中,约含30%的油脂,30%~35%的蛋白质。由此推算,1公顷棉田所产生的棉籽,大约可生产出相当于1公顷大豆和0.5公顷小麦所生产的油脂和蛋白质。
由此可见,棉籽作为棉花重要副产品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此外,从棉籽上剥下的短绒,还是纺织、医药、火药、造纸所需的最佳原料。棉籽壳也并不是没有用处,它是培养食用菌和多种化工产品的优质原料。棉仁中还富含多种对机体有益的氨基酸及维生素。棉秆和棉秆皮还可以用作纤维板和造纸的原料,1公顷地棉秆的作用约相当于1.2立方米木材。根据计算,以每公顷产750千克皮棉的副产品作原料,经多次加工利用,可开发出130多种对人类有利的社会产品,其综合经济效益也高达皮棉产值的几倍乃至十几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棉花副产品的继续加工和再利用,其创造的经济效益更加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