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每个人来说,最可怕的恰恰是“渐变”,如果不能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就会在危机来临时“舒服得没有反应能力了”。
中国有一句话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意思是人在困苦的环境中因为容易激发奋斗的力量,反而容易生存,而在安乐的环境中,因为没有压力,容易懈怠,反而会为自己带来危难。这一句话也可这么解释:人如果时刻都有忧患的意识,不敢懈怠,那么便能生存;如果耽于逸乐,今朝有酒今朝醉,那么就有可能自取灭亡!
在管理学中常常用“煮青蛙”这个实验来说明忧患意识。把一只青蛙投入沸水锅里,青蛙受到强烈刺激后,“嗖”地跳将出来以逃生;另一种方法是将青蛙放在冷水里慢慢加温,青蛙意识不到危机将至,不挣扎也不跳出,等它意识到危险的时候,却没有了逃生的能力,结果被活活烫死。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于青蛙来说,最可怕的是“渐变”,而不是“突变”。因为突然面临危机,青蛙可以迅速地做出应变反应,从而逃离危险;但让它慢慢地、逐渐地靠近危机,它却悠悠哉,感觉不到危机的到来,至死也毫无反应。其实恐怕也是已经舒服得没有反应能力了。
同样,对于每个人来说,最可怕的也是“渐变”,如果人不能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感和紧迫感,危机就会来临。人要有忧患意识!也就是要有危机意识!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
也许你会说未来是不可预测的,“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是如此,何妨一切随兴随缘,又何必要有危机意识呢?没错,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就是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好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说应变,光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你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低,为自己找到生路!
伊索寓言里有一则这样的故事:有一只野猪对着树干磨它的牙,一只狐狸见了,问他为什么不躺下来休息享乐,而且现在也没看到猎人和猎狗!野猪回答说:等到猎人和猎狗出现时再来磨牙就来不及啦!
那么,个人应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呢?
首先,应落实在心理上,也就是心理要随时有接受、应付突发状况的准备,这是心理建设。心理有准备,到时便不会慌了手脚。
——人有旦夕祸福,如果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要如何解决困难?
——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
——人心会变,万一最信赖的人,包括朋友、伙伴变心了,怎么办?
——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
其实你要想的“万一”并不只这几样,所有的事你都要有“万一……怎么办”的危机意识,并未雨绸缪,预作准备。尤其关乎前程与一家人生活的事业,更应该有危机意识,随时把“万一”摆在心里。心里有“万一”,你自然就不会太高枕无忧!当然,这也不是说因此而时刻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但你要记住,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只有“动态”的稳定,才是真正的稳定。
《周易》中有这样一句话:“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大意是说君子要终日奋发努力不懈,时时警醒,这样才能处于危险地位而不会发生灾难。
人最怕的就是过安逸的日子,想想有多少人因为有许多年平顺的日子,如今一遇不顺就前进后退都无路,而又不甘心沦为人人看不起的小角色,后来呢?他还是只能当个小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