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之后,布雷南斯的这本记事本转到了考古学家亨利·洛德的手中。亨利·洛德对此极感兴趣,并敏锐地意识到这一发现对于考古工作的重要价值。他立即组织了一支考古队来到了撒哈拉沙漠的深处,对岩画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这些岩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这些岩画或刻在山洞的石壁上,或绘制在裸露的岩石和山崖上,虽然遭受了几千年的风雨侵蚀,但大部分仍然得以保存下来,而且线条清晰,成为用来考察和研究撒哈拉历史的珍贵文物。
在这5000幅岩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120平方米的大型岩画。画面上的大象、狮子、长颈鹿和其他动物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另外,面积约20平方米的一幅狩猎图也很有特色,上面画着135个人,正在追杀围猎一群疾奔如飞的羚羊。一只身负重伤的大犀牛鲜血淋淋,表露出痛苦绝望的神情,在猎捕者的追杀下拼命抵抗和挣扎,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岩画向人们展示的是撒哈拉地区的一幅幅历史长卷。譬如在利比亚的乌德马西多斯和阿尔及利亚的恩阿杰尔伊赫伦等地发现的大量壁画,都是反映狩猎内容的艺术作品,绘制年代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壁画上主要画的是大象、长颈鹿、羚羊等野生食草动物,甚至还有水牛。这些岩画至少可以说明当时的撒哈拉是一片水草丰茂的大草原,自然气候湿润而多雨。在这样气候温暖,河流纵横的森林和草原地区里,不仅生长着种类繁多的动植物,而且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在塔凯德杜马廷发现的一幅绘制得十分精致的牧牛图,至今大约有5000多年历史。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养牛的规模很大,而且饲养技术已经非常先进。发达的畜牧业,除了要求人类有很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之外,自然物质条件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丁阿尼乌因发现的一幅壁画上面,绘着一个男子驾着双马牵引的车辆在飞驰。这种车辆既可用于打猎,装载货物,也可用于战争。此外壁画上还有几个只在腰上缠一块布,手执长矛围攻一头叼着羊的狮子的猎人和一些穿着阔袍、戴着有花饰头巾的人物,显然是地位较高的贵族。在这些壁画上也出现了穿着统一制服,带着武器、排列整齐的军队。据分析,专家们认为这些壁画所表现的是部落之间进行掠夺和战争的时期,距今约3000多年。壁画中没有出现一向被人们称之为“沙漠之舟”的骆驼。据记载,骆驼出现在非洲的时间在公元46年。显然在此之前,由于撒哈拉沙漠的生活条件迅速恶化,人们不得不迁往他乡。于是,撒哈拉岩画的创作也到此结束了。
谁是这些形象生动,绘制精巧的史前岩画的作者呢?这个谜一直萦绕在考古学家的心头。马里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代表,一个班乌尔人在看了那些只有头和身躯、没有腿的牛的岩画后指出,这些奇特的画可能和班乌尔人的传统信仰有关。班乌尔人认为牛来自水中。因此,在一年一度的洛托里节,班乌尔人把牛牵到池塘中,牛到了水中腿部自然就看不见了。这是否就是答案,人们还难以定论。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些大漠中的“艺术长廊”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又一伟大发现。
纳斯卡平原图案之谜
如果说南美洲是个用谜铺成的大陆,那么其中最难解的谜,要算纳斯卡平原的图案了。纳斯卡平原附近250平方千米内,卵石砌成的线条纵横其间,勾画出巨大的鸟兽图案和各种几何图形。从高空中看,纳斯卡平原图案好像是用巨人的手指画出来的。
1939年,纽约长岛大学的保罗·科孛克博士驾驶着他的运动飞机沿着古代引水系统的路线,飞过干燥的纳斯卡平原。突然,他隐约看到平原上有着巨大而神奇的、好像是跑道似的直线图案。不错,确实是平行的跑道!因为它有明显的起始点和终止点。科孛克博士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又一次仔细地观察这些巨大的图形,不得不惊叹地说:“我发现了世界最大的天文书籍。”
科孛克博士这个惊人的发现,很快在世界各地引起巨大的反响。考古学家和科学家们也相继而来。特别是德国天文学家玛丽亚·赖希小姐,自从她被这些神秘的图案吸引后,就再也不愿离开这块土地,并为此献出了她毕生的精力。赖希小姐从这片平原上认出数百个三角形、四角形或平行的跑道。那些巨大的交织排列的直线,有时彼此平行,有时呈文字形。她发现有很多又长又宽的条格、圆圈、螺纹,看上去如同蜥蜴、狮子等,还有好多不可名状的图形,像是某些植物,只不过植物的具体形态被省去,只剩下简练的线条。
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这只45.7米长的“蜘蛛”,以一条单线砌成,是纳斯卡最动人的动物寓意图形之一。这幅图可能是个特权阶层的图腾,也许他们在某个特定的节日来到这个图形上跳舞。图形中的蜘蛛可能与预卜未来的仪式有关,但也可能是纳斯卡人崇拜的星座之神。
另一幅有名字的图案就是鸟图,在纳斯卡荒原上砌着18个这种鸟图。这种鸟图的尺寸非常巨大,长27.4米~36.6米。一条1.85千米的太阳准线,穿过这幅宏大的鸟图中128米长的翼展。在纳斯卡出土的部分陶器上,也发现有类似的鸟图。更奇怪的是,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个巨大的三叉戟图案,而当时印第安人却从来未见过三叉戟,这又是怎么回事?
构成这些图案线条的是深褐色表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据专家计算,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而图案线条中那精确无误的位置又决定了制作者必须严格依照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才能复制成原来的图样。而当时的纳斯卡居民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那么这些巨画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玛丽亚·赖希认为,古代居民可以先用设计图制作模型,然后把模型分成若干部分,最后按比例将各部分复制在地面上。而另一些人则认为,这些巨画是按照空中的投影在地面上制作的。这种解释虽能直截了当地解决设计和计算的困难,但却引出了更多的问题。因为古代纳斯卡人不可能掌握飞行技术,那么,是谁在空中进行投影呢?
对巨画制作方法的不同解释也联系着对其作用的不同理解。这是个令全世界考古学家都困惑不已的难题。有人说,纳斯卡平原的直线与某种天文历法有关,因为这些图形中有几条直线极其准确的指向黄道上的夏至点与冬至点。也有人说,图案中某些动植物图形是好些星座变异的复制品,那些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则是星辰运行的轨道。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根据美国航天飞机拍下的图片,在百万米高的太空中即可看到纳斯卡巨画的线条,而只有从300米以上的高空中才能看清这些巨画的全貌。因此,巨画只能是为从空中向下观看它的人绘制的。而在遥远的古代,有谁能从高空或太空中观看这些巨画呢?
纳斯卡平原贫瘠而又荒凉,这里每年最多只下半小时雨。有人估计,这里也许已有万年没有正式下过大雨,而使那些神秘的图形能历经1500年而依然完好无损。美国航天总署也为这里恶劣的生态环境而震惊,感到它与火星上的环境有些类似,曾专程派人研究这个地区,想用它来验证火星上是否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