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3900000051

第51章

第三篇 烦恼禅第一章乐生第五节打开缠绕心灵的生死“结”

生死相对,同时相成,所以庄子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生命中不能缺少死亡这一环,虽然死亡是人生必然经历的过程,但人人都怕死。

圣严法师说,平常人惧怕死亡,是因为不知道人死之后要去向何处。然而,死也是我们要承担的人生义务之一,在因果循环中,生命过程中的苦与乐、逆与顺、成与败、得与失、寿与夭、健康平安与多灾多难,都应该面对并接受。

每当寂寥秋日的黄昏时分,若独自行走在一条铺满梧桐叶的路上,必然心生感慨。当一片片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静静地飘落时,地面似乎就是深秋赋予它的归宿。

不知何处吹来的风,如同兰花手,悠然自适间,生命便已陨落。风与树叶之间,总有细数不尽的故事:春风吹绿了叶,夏风吹肥了叶,秋风把叶儿染黄,冬天的风把叶儿吹进尘埃。树叶的轮回,就像是人生的兜兜转转,循环往复间,没有永生,也没有消亡。每段生命的开始意味着过去的陨落,每段生命的结束又昭示着下一个未来。

生死从来不由人,甚至连佛祖也无法改变。

人们总是问佛陀:“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呢?”

佛陀总是微笑着,保持沉默,什么话也不说。

但是,这个问题一次又一次地被提出来,看来人们对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关心的。为了满足人们的好奇心,佛陀对他的弟子说:“拿一支小蜡烛来,我会让你们知道佛死了到什么地方去。”

弟子急忙拿来了蜡烛,佛陀说:“把蜡烛点亮,然后拿过来靠近我,让我看看蜡烛的光。”

弟子把蜡烛拿到佛陀面前,用手遮掩着,生怕风把蜡烛吹灭了。

但是,佛陀训斥他的弟子说:“为什么要遮掩呢?该灭的自然会灭,遮掩是没有用的。就像死,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佛陀吹灭了蜡烛,说:“有谁知道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它的火焰到什么地方去了?”

弟子们你看我,我看你,谁也说不上来。

佛陀接着说:“佛死就如蜡烛熄灭,蜡烛的光到什么地方去了,佛死了就到什么地方去了。和火焰熄灭是一样的道理,佛陀死了,他就消失了。他是整体的一部分,他和整体共存亡。火焰是个性,个性存在于整体之中,火焰熄灭了,个性就消失了,但是整体依然存在。不要关心佛死后去了哪里,他去了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成佛。等到你们顿悟的时候,你们就不会再问这样的问题了。”

不论是人的死亡,还是佛的死亡,都如灯灭一般,但即使灯灭了,也并非什么都没有了。曾经的光依然在闪烁,蜡烛的意义在于其燃烧的过程。生生死死,且由他去,不要执著于如何永生,也不要总惦记着人究竟如何做才能在死后上达四方乐土,这都是虚无缥缈、无踪可觅的乌有,最好趁生命还在时,多做善事,认真修行。

还有这样一些人:他们能够坦然接受自己的命运,却无法面对亲友去世的现实,因丧亲之痛肝肠寸断,久久不能释怀。对此,圣严法师说,要摆脱这种痛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告诉自己:逝去的亲人已经到极乐世界了。

这并非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而是让自己为自己创造的脱离苦痛的契机。

圣严法师14岁出家,不久之后母亲就过世了。年幼的圣严因为没来得及在母亲身边尽孝深感遗憾。哭了三天之后,他终于明白:母亲去世已经是不能改变的事实。所以,他希望用母亲给予自己的身体为佛教徒、为众生服务,以将“奉献自己、利益众生”的功德回向给母亲。

到后来圣严法师的父亲去世时,他已经可以坦然地告诉自己:“我的父亲,已经到西方极乐世界了。”面对死亡,要有如落叶归根的自然;面对死亡,要有如空山圆月的明净。缠绕心灵的那条生死线,不论缠住的是自己的生死,还是至亲的生死,都只有自己才解得开。

人的一生很短暂,百年也只是一瞬,在茫茫历史长河中不过是沧海一粟。当人的生命消逝时,我们常常觉得它比叶子的凋零更加悲凉,花谢了会再开,潮退了会再来,可是人的生命逝去之后,将以怎样的方式重新回归呢?

在圣严法师眼中,生命的逝去不需要回归。因为真正怀有一颗佛心的人能够明白人的一生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别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也该如此,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将生命的光与热发挥到极致,为更多的人带来幸福,也给自己的人生,创造出更大的意义。

深秋时分的风,吹在身上总是有些凉。但若慢慢地张开十指,任风从指间穿行,那一刻,你手中可以握住的,或者是一片落叶,或者是一粒尘埃,或者是一束阳光,不管是什么,你都曾经把握住了那一瞬间。

同类推荐
  •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淡定·从容·心安》是民国四大高僧中弘一法师、虚云大师的佛法启迪套装书,书中大师亲述人生经历,给人探索生命真谛的经验与智慧、改变人的人生方向。弘一法师、虚云大师两位高僧的思想代表着近现代佛学界的权威思想,《淡定·从容·心安》将两位大师的思想精华结集出版,把深奥的道理化成通俗易懂的话,使人以读书的方式亲近高僧大德善知识,启迪大众思维,唤醒世人迷梦,是一套值得细细品味、永久珍藏的经典之作。
  •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思辨的禅趣:《坛经》视野下的世界秩序

    关于禅趣,很多人都会想到林林总总的机锋公案,然而那些讲解机锋公案的读物往往言人人殊,莫衷一是。本书则着力于贯通禅宗的核心义理,高屋建瓴地使所有机锋公案都可以迎刃而解。
  •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本书旨在解除每一个人内心挣扎的苦痛,还年轻人以阳光健康的心态,赠老年人以历经沧桑的从容,让整日奔波的人有一个心灵的港湾,让无所事事的人有一座心灵的庙堂。教导世人如何看待现实生活中的诸般不如意,待人接物又应该秉持什么样的心态。总之,本书旨在以“通俗佛经”之相,助世人修出佛心禅性。
  •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第五卷)

    《菜根谭》是明初道人洪应明所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亦骈亦散,融经铸史,兼采雅俗。似语录,而有语录所没有的趣味;似随笔,而有随笔所不易及的整饬;似训诫,而有训诫所缺乏的亲切。它能告诉我们的事情很多很多,如一溪清泉,能涤去我们焦燥的尘灰,化解我们心中的积烦。本书编译从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体系,对《菜根谭》以通俗直观的解释,言语之中宛见古贤之心。
  •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故事(2册)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热门推荐
  • 踏破穹宵

    踏破穹宵

    天道不公,欲斩众生以达永生。人道无常,勾心斗角只为己利。王朝落寞,受尽羞辱求得残活。且看许启如何左掌天下权,右破苍穹怒,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快意人生。
  • 穿越之锦绣还生(全本)
  • 带我下地狱

    带我下地狱

    [花雨授权]她就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什么天上掉下来的金蛋,还能孵出天使咧,看看,果然还是一个恶魔!亏她一片爱心如此善待这个小家伙,谁知道这个快速长大的恶魔竟然——竟然……
  • 亲亲小男佣

    亲亲小男佣

    他和他是同学。他和他是主仆。他和他是明星和助理。他和他是……爱人。世俗的目光,家族的羁绊。恶魔的阻拦,他和他终究可否牵手……爱是否真能抹去心底最深层的伤痛。
  • 我嫁了个流氓

    我嫁了个流氓

    早知道这辈子会遇见你,当初应该多读书!他扯开了衣领露出肩头隐约的红色抓痕:“背后还有更多,想看吗?嗯?”“你开个价吧,我尽量补偿……”“以我昨晚的英猛表现,本来不该少收你的,算了,打个感情牌,凑个吉祥数八万八吧。”“薛镇祺,你还要不要脸,睡你一晚八万八,你咋不上天呢!”
  • 夏如花火

    夏如花火

    十五岁的花柒是一个热爱风铃,最喜欢夏天的女孩,她暗恋着住在自己对面的男孩夏,这个夏天,她经历了朋友的背叛,失恋,父母离异,当她的长发剪去时,花柒的夏天已经接近末尾……夏如花火,湮灭如歌,谁的青春没有一场刻骨铭心的暗恋呢?
  • 网游之枪之荣耀

    网游之枪之荣耀

    一个人,两把沙漠之鹰,开启一场荣耀之战。
  • 每个爱情都危险

    每个爱情都危险

    爱情,让人做梦都念念不忘的东西。岁月有痕,游走在不经意的皱纹里。它能给人一双通透的眼睛,看穿一切虚伪,却不能将这虚伪打破!所以,我们学会了思考。可笑的是,我们越是长大,越会思考,却越是犯错。像个笑话,告诉你玫瑰有刺,还要去摘,等手被刺痛,才会明白越是美丽的东西越是危险。如同爱情。
  • 盛世女医:冷王宠妃

    盛世女医:冷王宠妃

    一朝穿越,她成了女扮男装的柳靖澜。好吧!为了完成身体原主心愿她继续留在军营。可是这洗澡……如何解决?半夜三更去河里洗澡被人看的光光不算,还被吃了豆腐。尼玛!吃了豆腐还不算,还要她去医治他?治好了还要陪睡?天理何在?片段:某女上完如厕出来掉了一块布袋。某男问:“这是何物?”某女迦唬尴尬道:“此物名曰苏菲。”某男继续问:“有何用?”某女笑着回答:“此物瞬吸干爽,丝柔如绸,超薄不漏,一片苏菲让整个夏季不再惧怕流汗,有了它,男人再也不怕盗汗。”某男疑惑的捡起苏菲,“那这块本王要了。“
  • 末世妖灵丹途

    末世妖灵丹途

    一代丹道宗师,在末世大势之下身陨!前世,可炼天下丹,可救天下人,却手无缚鸡之力,救不了自己,更救不了全世界!今世,不做鱼肉,只做刀俎,誓做人上人,成为至强!看一代丹道大师崛起于末世,揭开最终的末世面纱,带你装逼带你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