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时节,这里已是花团锦簇,举目是绿。
长兴县最近被省政府授予“浙江省森林城市”称号,在此之前,还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国际公园协会命名为“国际花园城市”。
长兴人也没有忘记,那些曾经是满天浓烟滚滚、尘土飞扬的日子。5年前的2004年10月,这里却是被省政府划定的“环境保护重点监管区”。
环境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短短5年间,从重点污染监管区到国际花园城市,长兴这期间到底走过了怎样的一条路?
从整治到提升:实现产业大调整
1999年,长兴县才被列入最后一批对外开放地区。
急于求发展的长兴人,不约而同地把目光盯上了本地的资源。作为国内优质石灰岩储量最多的一个县,很快,“炮声一响,黄金万两”的口号叫响全县。
一时间,依托地方资源,小煤矿、小石矿、小耐火、小水泥、小纺织及小蓄电池企业开始遍地开花。
说起当时的情形,1996年进环保部门工作,现任县环保局总工程师的陈富强告诉记者:“我们测试过,一公斤水泥的整个生产流程约产生8公斤粉尘,全县30多座机立窑年产700万吨水泥,该是个多少数字?这还不包括那么多的石矿、石灰厂。”
那时,该县200多家耐火企业,每个厂2~3只烟囱,五六百条黑龙整日整夜飞舞着,烟气黑度(林格曼指标)达到最高级的5级。
全县当时还拥有4800多台喷水织机,一台机器每天产生3吨污水,都是直接排放,部分地方的河流一度成了“牛奶河”。
环境承载能力终于亮起了“红灯”。
“说实话,一开始的整治工作都是逼出来的。”县委书记刘国富自称是这场大整治的“操刀人”,他说,“生产的安全隐患与环境的大面积破坏,好比悬在头顶的两把刀,一想起来就心惊肉跳!”
2003年年底,长兴县打响了工业整治的“第一枪”:耐火行业数百座烟囱几乎在一夜之间停止冒烟。
紧接着,以开采总量压缩20%为主要指标的矿业整治,对上万台喷水织机实施“休克疗法”的轻纺业整治,依法关停125家企业的蓄电池业整治,以淘汰机立窑水泥生产、加快发展水泥熟料基地为重点的水泥行业调整,直至小煤矿的彻底关停,一一依次拉开序幕。
据统计,2003年到2004年,长兴6大行业大整治,一举关停企业300多家,县财政直接损失2个多亿,而该县财政收入2002年仅为6畅83亿元。
“当时压力之大,远不止是砍掉了三分之一的财力。”刘国富说。
“暂时的不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县里顶住种种压力,又出台一系列新政,并从2003年开始每年从县财政拿出1亿元,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转型升级。
一晃5年过去了,“断腕”的壮士今日更加强壮,环境整治并没有使长兴的有关行业走向低迷,反而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提升,一大批以新技术、新装备为主导的企业通过转型升级迅速崛起。
以蓄电池行业为例,企业数量从170余家缩减到50多家,而年产值从2003年的9畅01亿元发展到2009年的103亿元,夺得全国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占全县工业的比重从9畅2%提高到22畅7%。长兴蓄电池被中国电池工业协会授予“中国绿色动力能源中心”称号。浴火重生的天能集团,2007年被称为“中国动力电池第一股”在香港成功上市。
2009年,长兴县财政收入达到33畅89亿元,7年间增加近5倍。该县在“全国百强县”的榜单上,排名从2004年的第51位升至2009年的第46位。
“环境改善了,招商在长兴已不再是难事,世界500强企业如今在长兴落户的项目就有6个。”县发改委的姚令春说。
从治污到创牌:实现环境大提升
最近闭幕的县人代会上,以立法形式审议通过了枟关于进一步加强长兴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枠。
2005~2009年,长兴县COD排放减少850吨,二氧化硫排放减少1畅5万多吨;森林覆盖率由2004年的43畅2%提高到51畅3%,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畅8%;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产值比重由2004年的6%提高到2008年的44畅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从2004年的13畅46亿元上升到2008年的151畅29亿元;饮用水源地水质合格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1畅8%。
面对这份成绩单,长兴县最近又面向全球诚征枟创建中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实施建构战略方案征集书枠在各大媒体刊登,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
“这是我们向全社会发出的一个信号,意味着我们县已从过去的被动治污向主动创牌来不断提升环境品质的大转变。”一位县领导自信地说。
近年来,长兴县先后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全省生态县、国家级园林县城、国际花园城市、省森林城市,到眼下的争创省级示范文明城市、全国生态县,一个个创建载体促进了生态文明的建设。
以绿化为例,长兴在过去的8年间,仅这一项全社会投入资金14畅5亿元。长兴人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绿化经”:生态性,突出绿量、绿质、绿意;景观性,做到“春花、夏绿、秋色、冬枝”四季有景;地方性,以地方树种为主;文化性,长兴是“古银杏之乡”,现已满城都是银杏树。
目前,长兴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14畅6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53畅4%,森林覆盖率达到51畅3%,城区绿地945公顷,村庄绿地达20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5平方米。
“随着绿量的不断增加、绿质的不断提高、绿意的不断增强,生活在今天的长兴,心情好了,习惯也变了。”县林业局绿化科长沈泉是“老林业”了,对此十分感慨,“事实上,环境的改变不仅影响一个地区的发展,也同样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
从创富到造福:实现理念大转变
“穷得连一棵树也没有,这才是真穷。”
流连在这森林城市中,当初对花钱种树多少有些想不通的市民,回过神来有了新的想法。
刘国富对此的思考要远得多。他说:“一个地区的现代化,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上,而是体现在社会进步上,作为地方领导,追求的不只是创富,更要想着为老百姓造福,这才是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也是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树立的政绩观。”
当初,200多家耐火企业主联名告状: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有长兴的耐火材料产品,为什么现在要关掉?还要不要发展?
面对整治令,矿山老板集体“逼宫”,蓄电池企业主开着别克车上访,还有100多名纺织工到省城下跪。
种种压力之下,据透露,县领导班子当时并不是没有犹豫过,也曾陷入过“名利怎么看、政绩怎么看”的矛盾,但最终还是坚持“给自己惹麻烦”,选择“对历史负责,不能顾及阶段性的问题”,并顺势展开了一场“发展是为了什么”的大讨论。
2007年,长兴县又提出了“幸福长兴”的新愿景,目标就是要让富裕起来的长兴人能真正享有幸福感。
“正是有了2003年、2004年的痛下决心,才有了最近3年的大发展,又反过来证明了当年的路是选对了。”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庆忠说,“尤其重要的是,政绩观的转变,带来了全社会发展理念的变化,又推动了发展方式的转变。”
张天任这位刚荣获2009年度“风云浙商”头衔的企业家,是“天能集团”的董事长,当年经历过“环境风波”,差点倾家荡产。2005年8月20日,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天能事件”,成为浙江当年4件群体性事件之一。对于“绿色”二字,张天任可谓感触良多:“对我来说,绿色是财富,更是责任。”
去年6月,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天能”投资18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开工,届时将成为全国动力、储能蓄电池生产和铅酸电池循环利用的重要基地之一。
曾经的“污染大户”,如今是绿色经济的倡导者、实践者,张天任无疑成为长兴一大批成功转身的企业家代表。
(原载2010年4月6日枟湖州日报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