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重要体现。
新学年开学前夕,长兴县政府领导连续用了4个晚上,通过县长热线听取并受理市民对教育工作的意见建议。
“市民热情之高,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县领导。”在现场的一位县教育局负责人转述说,“这是县里今年在发展教育上的几个大动作之一,影响很大。”
教育成为长兴市民津津乐道的话题,其背后是这个全国经济百强县实现了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的飞跃,以及如今“学在长兴”教育品牌的打造。
从“围着分数转”到“围着学生转”
2001年,长兴县成为省“教育强县”。“正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长兴教育驶上了快车道。”县教育局长刘秋平说。
在长兴采访教育,都说这几年高考成绩不错。笔者拿到一份材料,记录该县近3年逐年提升的高考成绩:2007年重点高校上线344人、2008年455人、2009年527人。
“你怎么看这组数据?”面对这个敏感问题,刘秋平坦言:“毋庸讳言,这是让我们高兴的一组数据,至少从一个方面说明我县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为国家提供了高质量的后备人才。”紧接着,他又说道:“我手上有我们更高兴的数据,目前我县初等、中等教育入学率分别达到100%和99畅98%,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幼儿学前三年入学率达97%,小学、初中、高中在校生巩固率分别达到100%、99畅98%、99%,尤其是今年全县普高招收4027人、职高招收4252人,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比例达96畅1%,连续10年普职比继续保持1∶1.”
“唯分数论在长兴早已成为历史!”该县教育界有关人士说。今天,“让每一个孩子接受优质教育”、“适应学生不同阶段教育成长发展的需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办最适合学生的教育”,这已成为长兴教育界追求的目标。
“搞教育,首先要有思想。”刚接任长兴一中校长才半个多月的徐德伟对笔者说。2004年,年届40又是体育教师出身的他担任小浦中学校长,当时这所处在城乡结合部的中学,每年要求转学进城的学生超过一个教学班,一年申请调出的教师10多人,师生不稳定,办学质量可想而知。“经过调研,一番苦思冥想,我们把目光从终端转移,着眼过程与结果并重,提出了‘为师生发展奠基’的口号。”
理念的创新与实践,让小浦中学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崛起,连续三年获全县学校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一等奖。“学校整体工作上去了,每一年的中考成绩自然也就上去了。”徐德伟说。他本人也因为出色的业绩,最近成为进县城任职的两名校长之一。
像小浦中学一样,各校创新办学思想,长兴教育初步形成“一校一品”的教育模式。长兴中学作为长兴教育的“龙头”,针对高中学生青春期待征和学习压力过重,率先推出“德育导师制”,以个性化、亲情化为手段,实施心理干预和疏导获得成功,被中央文明办评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创新案例”一等奖,今年喜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
曾经因推进“教育券制度”而闻名遐迩的长兴教育界,改革创新的风气经久不衰。全县各类学校结合实际,因校制宜,先后涌现出长兴一小的“礼仪教育”、实验小学的“七彩银杏卡”激励评价、长二小的“家校对话平台”、县职教中心的“学生寝室导师制”、长广中心学校的“校园感恩文化建设”、李家巷中心小学的外来民工子女教育“行知教育研究与实践”、实验初中的“社区教育”、二界岭学校的“健康教育”、煤山中学的“幸福校园”建设等一大批特色教育模式。
在长兴实验二小,笔者感受到的是浓浓的书香。该校秉承“书香奠定人生底蕴,书香打下人生第一抹底色,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启迪智慧”的办学传统,向全体师生倡导“我读书、我成长、我快乐,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经过5年努力,成功打造“书香校园”。据校长宋显坤介绍,这几年,该校的“读书郎”在全国和省级读书写作活动中崭露头角、争金夺银,荣誉册已是厚厚的一本。
特色是教育品牌的基本元素。在长兴,一年一度的“文学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已成为全县10多万师生的传统节日。今年5月,“文学节”期间,全县6万多中小学生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经典诗文朗诵”等读书活动,堪称壮观。出过女排名将周苏红、“亚洲标王”李荣祥的长兴,已建有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个。“在湖州市的中小学生运动会上,我们的学生拿冠军如囊中取物,代表全市参加省里比赛多半是我们长兴的。”长兴中学一名体育老师说起这个话题时满脸的红光。
“为这4个节,我们每年仅投入的资金超过40万元。”县教育局一负责人对笔者说,“可以说,我们是真心诚意地为学生发展去做好每一件事。”
从着眼“外延式发展”到注重“内涵式发展”
走进和平中学,每一个老校友都会惊叹一声:具有50多年历史的母校已不复当初的窘境。
“绝对是和平镇上最漂亮的建筑。”占地80多亩的新校园,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办公楼,无一不是按省一类农村中学标准设计建设,还有5个篮球场、一个排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功能齐全的体艺馆,加上400米标准塑胶跑道的田径场和标准足球场。
新的和平中学是该县4所新建成的区域性初中之一,施教区包括原有的4个乡镇,受惠人口逾7万,现有在校学生2300多。县教育局负责人告诉笔者,这所投资4500多万元新建的校园在长兴农村还不是最好的。
“80%以上学校都是新校舍,全县中小学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差距进一步缩小。”据县教育局副局长罗民强介绍,长兴县坚持多年把“学有所教”列入民生工程之首。据县统计局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全县学校扩征土地3000多亩,扩建校舍56畅8万平方米,总投入近9亿元,并投入近4000万元添置现代化教育设备,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2005年到去年,教育财政性经费投入分别达到2畅78亿元、3畅87亿元、4畅56亿元和6畅32亿元,年均增幅17%以上,远远高于全省平均。
通过新建、兼并、重组、升格等多种方式,长兴县城乡学校开始步入标准化、规模化、均衡化、区域化格局。2004年秋,该县高中段学校已全部集聚县城办学,城市各级各类学校布局更趋合理,较好地适应了长兴城市化要求。初中从原来的30所调整到16所,小学从原来的118所调整到48所(含村完小)。目前全县小学校均规模905人,初中校均规模1145人,均高于省平均水平。长兴一小、长兴二小实施了区域集团化办学,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其中,3所普通高中为省重点中学,3所职业高中是国家级重点或省重点,27所学校成为省示范学校,30所学校成为省标准化学校,全县16个乡镇全部成为省教育强乡镇。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全县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学仪器达到省一类学校标准,全部实现光纤上网,计算机生机比达到9∶1,并在全省率先建立远程增长率系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长兴教育的变化,早已不仅仅是大楼等办学条件的变化,更是体现在教育理念、育人方式等方面的革新,确保教育事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刘秋平说,“关键在人,教育的全面优质化首先是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全面优质,近年来,用于校长、教师两支队伍的培养,县财政每年下拨的专项培训经费500万元。”
记者来到承担全县校长、教师培训任务的县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戴敦荣证实每年500万元“一分钱都没少过”。他同时坦陈:“压力太大了,光实施‘领雁工程’培训计划,每一年都要掉不少头发。”
2005年,长兴职教中心36个专业教师赴德国培训两个月,当时在省内引起轰动。古城中学坚持12年探索“三同六步”校本研训模式,即将在全省推广。正是这种舍得投入与创新精神,“向教研要教育教学效果”在长兴教育界蔚然成风。
目前,该县已形成国家、省、市、县、校五级课题网络,2007年至2009年共立项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2项,省重点、规划课题37项,市级243项,县级1047项。“蹲下身来育人,潜下心来教书”,成为该县5800多名教师的工作状态。
“今天的教育决定明天的发展,因而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不同阶段教育成长的需要,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方针和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个体。”刘秋平这样介绍他们打造“学在长兴”的方向。
(原载2009年8月31日枟湖州日报枠,刊2009年第18期枟今日浙江枠、同年9月30日枟中国教育报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