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苏联实行苏联模式的结果相似,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移植苏联模式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既创造了骄人的经济成就,也滋生了许多问题。本小节讨论的是苏联模式的积极作用,因而这里撇开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移植苏联模式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弊病,只评价其所创造的骄人成就。[关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苏联模式后出现的社会弊病,笔者曾经在其他著作中作过论述。参阅拙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版,第237~247页。]
在模仿苏联搞了年度计划经济之后,东欧国家很快就在恢复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方面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不仅医治了千疮百孔的国民经济创伤,而且在一些部门很快大大地超过了战前水平。战后波兰创造出的举世闻名的“华沙速度”,是东欧国家实行苏联模式创造巨大成就的典型例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波兰死亡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22%,国民财富的损失达到了38%,相当于1938年国民收入的4倍多,三分之二的耕地荒芜,三分之一的居民无家可归。一些经济学者估计波兰的整个国民经济要经过50年的时间才能恢复。然而,仅经过2年10个月三年计划,波兰的工业总产量就比战前增长了75.5%,国民总收入增加了45%。其他东欧国家实行苏联模式后也均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匈牙利在用2年5个月时间完成了第一个三年计划后,工业总产值就超过战前1938年水平的53.4%,其中钢、煤和机械工业的产量超过了70%以上。[转引自李宗禹等著:《斯大林模式研究》,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5页。]捷克斯洛伐克的工业规模则很快恢复到战前水平,重新在欧洲占据前列位置。东德的工业实力在一段时期内也并不比西德逊色。这些都是东欧国家依靠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高度集中管理取得的成就。正是凭借这些经济成就,社会主义阵营才能够长期与西方资本主义互相抗衡。
第二,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冲击。
在苏联模式创立并开始实行后,苏联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则进入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即1929~1933年的世界大危机。资本主义的深重危机与苏联社会主义的蓬勃发展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不再停留在革命家对后者的批判,而是以生动活泼的事实展现了社会主义的魅力。在这种形势下,如果资本主义不能借鉴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去调整自身的矛盾,社会主义的冲击有可能会全面加剧,甚至可能引爆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在危机爆发时,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可能全面激化,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阶层也可能发生分化,最终使资本主义走向灭亡。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是历史以来最严重、最具破坏力的危机。这场危机的爆发使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暂时放松对苏联的封锁,为苏联带来了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机会。这场危机从1929年秋天开始一直延续到1933年,历时四年之久,几乎波及资本主义世界的所有国家的所有经济部门。据统计,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了44%,其中煤炭产量下降了30.9%,生铁下降了64.8%。危机期间,美国是受打击最严重的国家,其工业生产下降了46.2%,倒退到了1905年的水平。德国和法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了40.6%和32.9%,倒退到了1896年和1911年的水平。英国也下降了23.8%,倒退到了1897年的水平。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衰退引起了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大批雇员失业,金融系统崩溃,货币全面贬值,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处在有史以来最低迷的时期。危机造成的巨大破坏还给经济的恢复带来巨大的困难。直到1937年,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许多经济部门仍然未能恢复到1928年的水平。在这样的状况下,资本主义自然不能再像原来那样对苏联进行经济封锁和政治、军事打击。
在遭遇经济大危机的袭击时,资本主义国家不但不得不暂时放松对苏联的经济、政治围困,而且为了解决自身的燃眉之急,它们还愿意向苏联提供技术援助,以获取资金和就业机会。在这种有利环境下,苏联很好地抓住了资本主义世界危机赋予的发展机会,大力从西方引进技术和人才,有效地促进了苏联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又反过来对资本主义制度发起冲击。据估计,到1931年,苏联接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技术援助的项目达到了124个,总值为8300万卢布(外汇支出)。仅1929~1930年,苏联从英国购买的设备大约占英国机器设备总出口额的70%,1931年为90%。1931年,苏联从美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额的50%。[《苏联外交简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60年版。转引自杨家荣等著《苏联怎样利用西方经济危机》,世界知识出版社,1984年版,第49页。]1928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有379人,技术人员有505人,到1932年外国专家有1910人,比1928年增了4倍,技术人员有10655人,比1928年增加了20多倍。[卢之超主编:《关于斯大林问题的再认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第101页。
]对西方技术的引进和对西方人才的聘用有效地弥补了苏联技术和人才的不足,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发展。作为两种尖锐对立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危机将自身的技术出售给正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无疑是自愿地为对手提供斗争的武器,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强烈的制度危机感由此产生,[1944年6月,美国特使哈里曼向美国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反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的报告,其中忧心忡忡地提及,斯大林在同美国官员埃里克·约翰斯顿的谈话中指出,“在苏联约有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帮助或技术援助下建成的”。参阅乔治·霍利德著:《对苏联的技术转让,1928~1937年和1966~1975年:西方技术在苏联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美国西方观察出版社,1979年版,第42页。
许多人开始对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体制产生怀疑。同时,为了改善国内的劳资关系,面对苏联模式的挑战、国内此起彼伏的劳工运动、国内经济的衰退和新近产生的资本主义制度危机感,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纷纷进行新的调整。
当时,鉴于苏联模式国有经济所产生的巨大吸引力,西方资本主义政权为摆脱眼前的社会危机,不得不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对劳动群众作出了一些让步,积极改善劳资关系,提高社会福利。从一定意义上说,美国罗斯福总统推行的新政,就是对苏联做法的借鉴。正当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时,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却在世界经济大萧条中一枝独秀,苏联式的社会福利对资本主义国家中下层人民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资本主义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罗斯福大胆地实行“新政”,突破了亚当·斯密以来自由主义的传统模式,确立了美国政府干预社会生活的崭新理念,大胆地借鉴社会主义的计划和福利的优长之处,并部分地将其纳入制度框架,形成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新形式。在罗斯福的领导下,美国政府大力加强了国家对企业的干预,创建了一批国有企业以解决本国工人的就业问题,从而达到缓解社会危机的目的。从经济上说,“罗斯福新政”的基本思路就是:政府积极管理国家的宏观经济活动,通过全面立法和有效干预,增加政府财政预算,增加有效需求,刺激生产发展,保证充分就业。从政治上说,“罗斯福新政”实现了国家职能的一项重大改革,开创了福利国家的新功能。在此,人们看到了强调政府全面干预社会的苏联模式的巨大影响,“罗斯福新政”甚至被称为是传统的自由放任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第三条道路”。那时,鉴于“罗斯福新政”对苏联的模仿,罗斯福本人甚至曾被右翼势力说成是“苏联间谍”。而且,在“罗斯福新政”倡导的理念的影响下,西欧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进一步完善了或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保障制度,在全社会对富裕阶层征收较高的所得税,用以补贴政府财政,解决贫苦阶层的生活危机,从而在一定范围内缓解了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延长了资本主义的寿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来就是矛盾统一体中的两个对立方面,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是很自然的。但是,如果不是凭借苏联模式创造了伟大成就的形象对资本主义发生的冲击,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资本主义政府恐怕是不会轻易从资本家的口袋里拿钱补贴工人的生活的。
苏联模式对资本主义的冲击,还深刻地表现为中央政府干预经济的行为在西方知识界产生的强烈反响,使资本主义国家的学者产生了制度危机的意识。正如著名反共战士兹·布热津斯基在分析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借鉴苏联做法时所提到的,共产主义已经成为西方知识界的热门话题,人们经常在讨论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必要性。他说,“更为重要的是共产主义思想精髓的间接传播。在过去40年中,依靠国家采取行动来对付经济和社会弊端的倾向四处流行……甚至在高度民主的社会中,认为国家采取行动是促进经济福利和社会正义的最佳途径的看法,也已成为人们的主要观点”。“把国家当作救助社会的主要手段的做法间接地提高了苏联制度的地位,因为苏联制度是国家计划和国家指导的社会革新的最典型的样板”。“斯大林打败希特勒更大大增加了这种魅力”。“共产主义成为知识界议论的主要话题,并似乎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吉兆”。像布热津斯基这样的资产阶级政论家,是不愿看到共产主义在世界历史上的进展的,但他却描绘出了历史的事实。他说:当时苏联模式对资本主义国家乃至整个世界发起了强大冲击,共产主义已不再是“幽灵”,而被人们视为“历史的吉兆”。[兹·布热津斯基著:《大失败——20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军事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3~14页。]
第三,对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在苏联模式创立之前,社会主义苏联长期处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时刻可能被资本主义所绞杀,整个世界呈现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宰一切的局势。苏联模式的实行逐步改变了这种局面,苏联的发展壮大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在新兴的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建立起来,并开始模仿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后,社会主义具有了与资本主义在全球互相抗衡的实力。随之,在20世纪的后半个世纪内,世界出现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互相对抗的新格局。
首先,苏联在资本主义的包围中不断壮大,社会主义在世界上牢牢地站住了脚跟,开始对资本主义国家主宰全球的局面发起挑战,为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创造了条件。从苏联模式的创立起,也就是自1929年起,苏联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综合国力在短短的几年内获得了巨大提高,国家拥有了雄厚的工业基础,建成了强大的国防军事工业,科技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从而使苏联全面摆脱了落后的面貌,并很快成了超过包括英、法、德等欧洲所有国家的工业大国。社会主义由此获得了生存的保障,成功地度过了襁褓阶段,进入了生命力旺盛的青少年期。只有在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后,苏联才能摆脱被资本主义所扼杀的命运,才能在资本主义占主宰地位的世界上拥有生存权利。即便是在资本主义度过了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重新发起对社会主义的攻击时,苏联也已经具有保全自身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实力。在英、法引诱德国进攻苏联的“绥靖”政策面前,苏联灵活地进行了外交斡旋,与德国进行了短暂的合作,争取到了加快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时间。在德国法西斯入侵时,苏联成功地组织起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反击战。不但成功地保卫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而且彻底打败了德国法西斯,挽救了世界文明。苏联的发展壮大,不但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带来了动力,也为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带来了希望。凭借苏联模式创造的物质成就,苏联才可能对欧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民主革命事业提供援助,社会主义运动才有了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可能。随着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资本主义主宰全球的局面开始松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全面对抗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