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众多的公司中,海尔是“当日事当日毕”的一个典型代表。我们并不是要建议其他公司照搬或者模仿海尔的做法,而是要让公司中的每个人都成为“日事日毕,日清日高”的高素质、高效率的人才。
无论是“日事日毕”还是“日清日高”,其主要的核心还是在于提高工作效率,切实有效地搞好工作的落实。要想达到这个要求,首先就要形成一种不拖拉的工作作风,今天能完成的事绝不拖到明天,该完成的工作尽可能提早完成;其次还要保证工作能够有序地进行,做到“日清日高”。
“日事日毕”至少包含了两点关键因素:合理的计划和良好的执行力。
合理的计划要求你充分掌握自己的情况,并对工作进行正确认识,并充分预测可能的风险;合理的计划还是执行的前提,不要把计划制定得很难完成。
现在的工作,往往计划性十足,按照一个规范的管理流程,在项目初始就执行了多种计划,首先从工期和质量去考虑,然后再分为安排、沟通、培训、开发、部署、测试等。在第一次把计划做完之后,所有人都会认为,看我们这个计划多么合理啊,看来我们能够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我们的目标了。
事实真的如此吗?当然不是,总是有多种因素的影响,让我们的各种计划,特别是每天的进度,总是不能尽如人意。诸多的会议总是频繁召开着,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沟通是多么重要,但谁也不知道这种会议究竟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有些人在努力地工作着,也有些人会丢失了每天的工作方向,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在拥有了诸多规范和计划措施以及原则之后,我们把“日事日毕”忘记了。
如果工作没有时间限定,就如同开了一张空头支票。只有懂得用时间给自己施加压力,才能及时地完成任务。所以最好制定出每日的工作进度表,记下事情,定下期限。每天都有目标,也都有结果,“日清日新”。知道自己每天要去做什么,才能谈得上关注目标,才能发现各种复杂的因素到底是如何影响我们每个人每个时刻的工作的。
所以,从现在起就下定决心拿支笔来,将对自己最有用的建议画条线,并且把这些建议写到另一张纸上,再将它放在自己触目可及的地方,如此可有助自己完成“改革”行动。
(1)列出自己立即可做的事。从最简单、用很少的时间就可完成的事开始。
(2)持续5分钟的热度。要求自己针对已经拖延的事项不间断地做5分钟,把闹钟设定每5分钟响一次;然后,着手利用这5分钟;时间到时,停下来休息一下,这时可以做个深呼吸,喝口咖啡,之后欣赏一下自己这5分钟的成绩。接下来重复这个过程,直到不需要闹钟为止。
(3)运用“切香肠”的技巧。所谓“切香肠”的技巧,就是不要一次吃完整条香肠,最好是把它切成小片,小口小口地慢慢品尝。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在工作上:先把工作分成几个小部分,分别详列在纸上,然后把每一部分再细分为几个步骤,使得每一个步骤都可在一个工作日之内完成。每次开始一个新的步骤时,不到完成,绝不离开工作区域。如果一定要中断的话,最好是在工作告一个段落时,使得工作容易衔接。不论是完成一个步骤,或暂时中断工作,记住要对已完成的工作给自己一些奖励。
(4)把工作的情况告诉别人。让关心这份工作的人知道工作的进度和预定完成的期限。注意“预定”这个词汇,我们要避免用类似“打算”“希望”或“应该”等字眼来说明进度。因为这些字眼显得过于笼统。告诉别人的同时,除了会让自己更能感受到期限的压力外,还能让自己有听听别人看法的机会。
(5)在行事历上记下所有的工作日期。把开始日期、预定完成日期以及其间各阶段的完成期限记下来。不要忘了“切香肠”的原则:分成小步骤来完成。一方面能减轻压力,另一方面还能保留推动自己前进的适当压力。
(6)保持清醒。以为闲着没事会很轻松吗?其实,这是相当累人的一种折磨。不论我们每天多么努力地决定重新开始,也不管我们用多少方法来逃避责任,该做的事,还是得做,压力不会无故消失。事实上,随着完成期限的临近,压力反而与日俱增。所以,千万不要拖拉,把今天的事留给明天去做,那样只会让自己有更大的压力。
在执行中实现效率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管理之父泰勒,在米德维尔钢铁厂开始研究和实践“泰罗制”的管理制度,此时正值全世界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管理浪潮,造就了一个又一个强大的公司。2002年,美国人博西迪和查兰凭借其在通用电器等优秀公司的管理实践和研究,撰写了《执行》一书,迅速在全球掀起了新的一轮“以完成任务为目标的提高效率”为宗旨的执行力旋风。联想到100多年前泰勒为提高工人生产率所作出的不懈努力,人们不难发现,世界管理的革命似乎又回到了重视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起点,100年里,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均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回归不是简单的历史再现,却不可辩驳地表明:如何正确地做事是公司永恒的难题,世界变化得越快,这个问题就越显著。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很耐人寻味。
燕子和麻雀是一对邻居。每到春天,燕子总是把窝搭在房顶下面,而麻雀却把窝搭在屋檐下面。这哪是搭窝呀,只是屋檐之间的一个小小的空隙。
燕子每年都孵育小燕子,教他们飞翔,抚育他们成长;麻雀虽然也生不少蛋,但很少能把小麻雀孵育长大,不是淘气的孩子掏走了窝里的蛋,就是被猫吃掉。
麻雀看到燕子生活得很幸福,非常羡慕,便向燕子学习孵育技术:“你每年能孵出那么多小燕子,而我的孩子却总是保不住,一定有什么诀窍吧?”“其实也没什么诀窍。”燕子说,“只是我搭的窝比你的结实罢了。来!我们一起到湖边,我教你搭窝。”
在湖边,燕子边做边向麻雀传授经验:“你用嘴巴衔一点泥,学我的样子。”麻雀说:“看见了!这是再简单不过的了,我还以为你有什么秘密和诀窍呢。这样糊泥谁不会呀?这样的小事我不干!” 燕子劝道麻雀:“窝只有这样搭才行,你还是快干吧!” 不过麻雀对此却不屑一顾:“我知道,可是这一点技术含量也没有!”
燕子没再说什么,一次又一次地飞到湖边,每次都衔回一块泥。泥衔够了,又去衔草,这一层泥一层草……把窝搭得结结实实。而麻雀呢,只是跟在燕子的旁边,唧唧喳喳地说个不停,最终也没搭起一个像样的窝。
于是,燕子和麻雀依然延续着各自的生活。燕子的目标是幸福的生活,达成目标的战略选择是衔泥、搭窝、孵育孩子,然后,通过简单而机械的劳动夯实基础,将战略选择落到实处。燕子过上了幸福生活,关键原因在于她超强的执行力,即便执行的过程是多么的枯燥乏味;麻雀也想过上幸福生活,但没有务实的战略选择,更不屑于做简单的基础工作,成天想着找诀窍,光想不做,所以始终形单影只,四处飘零。
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燕子,然而现实却是:充斥着这个世界的大多是麻雀。我们已经谈论了太多的战略、愿景和蓝图,两眼放光地勾画着净资产的超常规增幅,没日没夜地做着登上世界500强排名的美梦,却很少有人意识到,由荆棘丛生的荒原构成的中国商业世界,更需要披荆斩棘的开拓者与执行者,哪怕是逐日的夸父。
中国的公司是幸运的,因为它们面对的是一个无人不垂涎的广阔市场。中国的公司同时又是不幸的,因为中国的商业社会远未成熟,还在过度的赞誉和缺乏基本权利之间左右摇摆;而消费者,却在信息爆炸中以极快的速度成长。仅仅20多年的市场经济,就已经让整个中国变成了一片“红海”,公司之间的竞争从最初的拼规模,逐渐升级成拼速度、拼效率。
然而,如何实现效率的提升让众多中国公司感到棘手。在这方面,具有进取心的中国公司应该向拉姆·查兰学习,在他看来,执行力是目标与结果之间“缺失的一环”,也就是说,目标的实现、效率的提升,着力点在于执行力。没有执行力,任何优秀的战略与精彩的策划不过是镜花水月,黄粱一梦。环顾全球,那些优秀的公司哪一个不是因为坚定的执行力而成功的?沃尔玛刚开始仅仅是一个杂货铺;星巴克不过是一个咖啡馆;而麦当劳只是一个快餐店。它们并不是在经营什么伟大的东西,然而凭借着优秀的执行力,它们成为了伟大的公司。比尔·盖茨更是坦承,微软在未来10年内所面临的挑战,不是别的,恰好是执行力。
所以,成功公司的字典里,一定有两个关键词:战略与执行力。在一个竞争日渐激烈的市场之中,大多数情况下公司与竞争对手的差别就在于双方的执行力,这就好比有若干参加竞赛的帆船,目标都相同,而且每位参赛者都明白获胜的肯定是划船速度最快,且最整齐划一的一个,但胜利女神最终垂青的,一定是坚定的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