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封建帝王,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惟有疾病和死亡,无法抗拒。而道士修炼的“仙丹”,正迎合了帝王的需求。所谓“仙丹”,是指以天然矿物石、药为原料,用炉鼎烧炼而成,服用后可以祛病延年、长生不老的丹药。历史上,迷恋这种“仙丹”的君主不计其数,雍正皇帝就是其中一个。
雍正对道教修炼的丹药非常感兴趣,在宫中凑豢养道士为他炼丹。他赞赏道士紫阳真人,说他所著的《悟真篇》阐明了金丹的“真谛”,堪称“神仙”。雍正还写过许多歌颂道士采药、炼丹、放鹤的诗句。在他的《御制诗集》中,就有这样一首描写炼丹的诗:“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光芒冲斗耀,灵异卫龙蟠;自觉仙胎熟,天符降紫鸾。”描绘出一幅生动的宫中炼丹图。
雍正广泛收罗道士进宫,大约是在雍正七年以后。雍正即位初年,日理万机,事无巨细都亲自处理,过度操劳。至雍正七年(1729年)政局日趋安定之时,51岁的雍正帝的健康却日渐衰退。这年的冬天,他生了一场大病,忽寒忽热,似疟非疟,食欲不振,睡眠不宁。太医们使出浑身解数,仍不能痊愈,于是雍正帝将康复的希望寄托于道士的丹药。他拖着病重的身体,亲自用朱笔书写密折数份,特谕一些地方心腹要员留心访问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如果能找到,一定要耐心开导,不可强迫,并赠予重金来安顿他的家人;对本人更要优礼荣待,迅速派车护送来京;(朕)自己有用处,一定要博问广访,竭力为自己寻找。为了消除诸大臣的疑虑,他同时说即使送来的人没有本领,他也不怪罪,自己自有试用的方法;还告诫他们不必张扬,一定要“缜密”从事。可见,雍正帝急于得到“仙丹妙药”,以调理自己的病痛。而诸大臣接到如此上谕,又怎敢怠慢,纷纷推荐道士进京。
很快,四川巡抚宪德写折子说,当地有个人叫龚伦,有长生之术,86岁时还得了个儿子。雍正立即谕令此人进宫,但此时龚伦却死去了。为此,雍正十分惋惜。
浙江总督李卫密奏说,民间传闻河南道士贾士芳有神仙之称,特推荐此人进京为皇上治病。贾士芳原是北京白云观道士,后来浪迹河南。贾士芳进宫初期,雍正还觉得治疗非常见效,可后来他渐渐发现,贾士芳用按摩、咒语等方术控制了自己的健康。天子岂能容他人摆布?雍正于是下令将贾道士斩首。虽然杀了贾士芳,但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从闹病到死去的大约5年时间里,雍正一直频繁地参加道教活动。此外,他还在主要宫殿安放道神符板,甚至在御花园建了几间房子让道士娄近垣等人居住。雍正在苏州还给道士订做了法衣,一次就是60件。北京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雍正当年穿道教服装的画像。
据资料记载,诸道士中有一位名叫娄近垣的道士,颇为雍正帝所赏识。娄近垣来自江南贵溪县龙虎山,那里一向是道教徒修行的圣地,汉代张道陵曾于龙虎山炼丹成道。据传,他曾得秘书,能通神变化,治病除妖。此后历代宗师徒相传,出过许多有名的道士,如元代的张留孙,明代的邵元节等。娄近垣作为龙虎山道士,身怀秘术,善用符和丹药,他以自制的仙丹为雍正治病,疗效甚佳,加之处事谨慎,从不恃宠而骄,被雍正帝赞为“一片忠心,深属可嘉”,封他为四品龙虎山提点司钦安殿住持。雍正十二年八月,又赏赐他巨额银两,令他返回龙虎山增建道院,购置香田,招收道徒。
在雍正大搞道教活动的同时,圆明园内开始秘密生火炼丹。清宫《活计档》是专门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里面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的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年),其主要内容如下——十一月十七,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桑柴750公斤,白炭200公斤。十二月初七,海望、刘胜芳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的铁火盆罩一件,红炉炭100公斤。十二月十五,海望、刘胜芳和执事侍李进忠一同传令:往圆明园秀清村送去矿银十两、黑炭50公斤、好煤100公斤。十二月二十二,海望和李进忠又一同传令:圆明园秀清村正在炼银,要用白炭500公斤、渣煤500公斤。
档案中提到的秀清村位于圆明园东南角,依山傍水,是一个进行秘密活动的好地方。根据档案记载,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秀清村送的木柴、煤炭就有两千多公斤。清代皇家宫苑取暖做饭所用燃料都是定量供应,并有专门账本,从不记入《活计档》。同时,操办这件事情的海望是雍正心腹,刘胜芳则是雍正医疗保健的总管太医院院使。而档案中的“矿银”、“炭”等,是炼丹所用必需品。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从雍正八年末,雍正就开始在圆明园秀清村炼丹了。专家从《活计档》中发现,从雍正八年到十三年这5年间,雍正先后157次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其中光炼丹用的煤炭就有234吨,此外还有大量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由此可以想见几年间秀清村炼丹的情景。
雍正服食的丹药,除用于治病外,更重要的是补充元气的济丹,从不间断。他曾将济丹赏赐给心腹鄂尔泰和田文镜吃。一般人们服丹药总有所顾忌,怕与自己身体不相适应,出现意外的副作用,为此,雍正劝他们放心,说济丹经过精心炼制,不论寒热温凉,效果殊异,确是一种有益无害的良药,尽管放胆服用,不要有所怀疑。果然,鄂尔泰受命服用一个月后,向雍正奏报“大有功效”。
传说丹药是由红铅即童女初来之月经加药物提炼而成,其实并非如此。丹药是道士们经过多年的试验,用矿物和草药混合提炼而成,只要用药得当,在量的方面作适当的调合,会有一定疗效。娄近垣大概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他能为皇帝医病健身。反之,如果道艺不高,医术不精,急功近利,药石乱投,则会适得其反,造成矿物质,如铅、汞、砷等毒素中毒。
雍正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雍正帝暴死。因事出突然,史籍又未记载他的病因,后人据此对雍正的死因产生了许多猜测。雍正死前的12天,《活计档》中曾记录——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要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黑铅是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100公斤黑铅运入圆明园,之后不久雍正在这个园子内突然死去,史学家认为这不是偶然巧合,而是直接证明了雍正之死,完全有可能是丹药中毒造成的。
另外还有一点着实令人费解:雍正驾崩后只隔一天,即八月二十五日,新君乾隆就下谕旨,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等人出宫,称他们是市井无赖之徒,最好造谣生事。并将所有炼丹原料清除出宫。新君即位,百废待兴,乾隆却惟独对数名道士迫不及待地采取紧急措施。联想雍正对丹药的依赖,不由令人想到:莫非雍正皇帝真是服用丹药中毒而亡?就在驱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还告诫宫内太监、宫女不许乱传“闲话”,免得让皇太后“心烦”。雍正刚死,究竟能有什么“闲话”?皇太后为什么听了“心烦”?所有这些,不能不让人推测雍正就是死于服用有毒的丹药,死于炼丹道士之手。
对于雍正的真正死因,是民间传说的属实,还是专家们根据史料推测的正确,尚有待实物考证。好在雍正的泰陵一直没有被盗。1980年,对泰陵进行了发掘,但没有打开地宫,相信打开地宫之日,雍正到底是死于女侠利刃还是炼丹道士之手就会大白于天下。
宏伟建筑下的冤魂与疑云
泰陵陵区前三座高大雄伟的石牌坊,东西南各一座与大红门形成一个四合院的格局,这在全国独一无二。提起这三座牌坊,有一段令人倍感凄凉的传说。